【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出臺了關于課程改革的新方針,順應政策要求教師必須摒棄過去落后的教學模式,積極地開展全新的教學研究工作,以尋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中,項目化學習模式著重于激發和培育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以及參與積極性,對于提升學生的協作技巧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顯著效果,進而滿足了新時代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訴求。因此,本文聚焦于探討項目化學習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運用問題,并針對數學項目化學習的特點及其教學策略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夠為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以及可行的研究路徑。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數學教學;應用
一、設置引導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在項目化學習中,預先設定引導性問題,無疑是引導學生積極分析、深度思考的關鍵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貫穿始終,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索遇到難點難題時,借助這些挑戰性問題引導出相應的課程主題,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推演和引導。通過預設引導性問題,教師可以使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更直接、深入的認知和理解,也能有效地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及數學分析技能。教師以問題引導為主線,結合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并且拓展相關知識點的涉獵范圍,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數學。例如,在教授“簡易方程”時,教師在導入環節時可以提出問題:“我們班有26個人,有幾份作業不合格,最終合格作業是18份,你們知道有幾份不合格作業嗎?”教師一旦提出這個問題,學生注意力一定會集中于課堂上。如果有學生回答,大概率會說26減去一個數等于18,然后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26-?=18”。教師向學生說明,算式中的問號要找一個符號替換,一般情況下,算式中的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教師將問號擦掉寫上x。教師再提出問題,讓學生用x表示未知數寫出算式?!靶±钣?塊蛋糕,小王和小李一共有15塊蛋糕,那么小王有幾塊蛋糕?”學生經過這道題的練習,能夠更好地掌握方程應該如何書寫。接下來,教師進行解方程的講解,告訴學生方程兩邊同時加或減相同的數,等式依然成立,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這個知識點解方程。學生經過思考,無論有沒有想出解方程的方法,到了教師講解方程的具體步驟時,經過思考,都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內容。教師講完基礎內容之后就會出一些類似題,讓學生作答,學生經過循環練習,進一步鞏固了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點。課堂上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思考問題,循序漸進地理解知識點,能夠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二、組織小組合作,增強交流溝通能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身心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各方面都呈現出相對幼稚狀態。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質、技能特長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具體的學習進程中擅長的方面也各有不同。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在項目化學習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具體實施過程為: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分組,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其次,將小組討論研究的核心內容以直觀明了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其對即將面臨的任務有所了解。最后,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展開思想交流,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小組內發揮自己的特長,小組成員一同進步。教師為學生分組,要考慮學生的性格、性別、優缺點、成績等因素,盡可能讓小組內各種類型成員都有,有不同的人才會有不同的思想進行碰撞。教師用折紙為學生演示分數的加減法,演示后讓學生進行實踐,用折紙涂色的方式表示出“■+■”。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留出思考、涂色的時間,還要為學生留出討論時間。討論環節,不僅要讓學生有課堂參與感,更能在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思想碰撞中幫助每一位學生思考問題、獲取新的靈感。學生討論過后,教師為學生講解,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加減的印象。課程的下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應用題中運用分數的加減法解決數學問題。例如,“青青吃了■個西瓜,星星吃了■個西瓜,兩人一共吃了多少西瓜?”教師依舊先讓小組進行數學題的討論,討論后教師進行解題步驟的講解,教師講完解題步驟后,小組再次討論。小組的第二次討論,不僅能幫助聽懂課程的學生鞏固相關知識,組內成員也能有針對性地幫助沒有聽懂的學生理解解題方法。小組協作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僅適用于教學分數的加減法,也適用于其他數學知識的教學。
三、巧設項目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教學時,沒有適當的問題情境加以配合,教師的教學可能會出現重點與難點不夠明顯、學生無法理解知識點的問題,進而使得項目化學習無法真正落實到位。因此,教師必須先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明確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進行課堂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教師在創建問題情境時,便可將這些重難點融入其中,使學生在逐步剖析和領悟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竅門。當學生處于問題情境之中時,學生必然會更興奮,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掘出更多的問題,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策略,進一步拓寬自身的視野和思路。
例如,在教授《圓柱和圓錐》時,教師要了解這節課的重難點是計算圓柱面積和圓錐面積,教師在教授這部分的知識點時,可以設立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教師講圓柱與圓錐面積如何計算之前,先讓學生了解圓柱與圓錐的基本定義,然后設立具體情境,逐步推演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在這個推導過程中記住公式。例如,教師在課件上放一張罐頭圖片,說:“某工廠要制作一批高為10 cm,直徑為5 cm的鐵罐,問制作一個鐵罐最少要用多少cm2的鐵片?”教師先讓學生自行思考,應該如何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教師也可以用卡紙制作一個圓柱體,讓學生親眼看到立體圖形。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所以推導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式不會太難。無論學生能否自主推導出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教師都應再教授一遍圓柱表面積應該如何計算。教師用課件或用紙板制作的圓柱體為學生演示。教師給學生指出圓柱有三個面,上底面與下底面是兩個相同的圓形,利用之前學過的圓的計算公式,計算出上底面與下底面的面積。教師用課件或者模型給學生演示圓柱的側面剪開的樣子,圓柱的側面剪開是一個長方形,所以計算側面的面積就是計算圓柱任意一個底面的周長再乘以圓柱的高,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學生在進行項目化學習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知識轉化為現實場景后講解數學知識,學生不但能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開展項目練習,提高學生數學成績
新課標改革積極推動了項目化學習的廣泛運用,同時,更多的以項目化學習為主導的數學教學實例不斷涌現。其中,微項目練習越來越受到教師群體的高度重視。微項目練習來源于項目化學習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依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將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點更為精確地進行細分,并將一個完整的大目標拆分成多個獨立的子目標。這種獨特的練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熟練掌握項目化學習模式,進而在微項目的練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自主探索精神,最終順利達成項目任務。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了解到這部分內容包含“平行四邊形面積”“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教師講三角形的面積時可以進行微項目練習。具體方法是教師在講完三角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之后,出一些題鞏固學生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記憶。首先,教師可以出一些圖形題,先讓學生練習特殊三角形的計算方法,如“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后,進行進階版習題練習,出一些組合圖形,大三角形嵌套小三角形,或是兩個或幾個三角形重疊計算重疊面積方面的習題。最后進行應用題練習。例如,“明明用彩色卡紙剪出了圣誕樹,樹枝部分用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型三角形直角邊邊長為6 cm,小型三角形直角邊比中型三角形短2 cm,大型三角形直角邊比中形三角形長2 cm,問樹枝部分的卡紙面積為多少?”這道應用題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三角形面積的運算,還要橫向思維,運用整數運算法則,計算小型三角形和大型三角形的邊長。這種練習模式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深入洞察力和把握程度,使他們能夠在遵循既定步驟、逐步突破困難的過程中,實現整個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五、課堂問題串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只關注傳授理論知識,沒有將數學問題融入其中,這不僅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還可能降低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求知欲。因此,為了提升整堂課的連貫性、邏輯性和系統性,教師應當有計劃地在關鍵的教學時段穿插適量的數學問題,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數學知識。例如,在課堂的開場白部分,教師設計幾個學生已知的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有過渡階段,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通過問題,教師能有效地把整堂課有機串聯起來,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取得更出色的教學成果。
例如,在教授《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用算式進行課堂導入。教師要寫兩個算式,第一個算式要涉及之前學習的整數混合運算知識點。例如,“35×12+56”,算式中要涉及兩種及以上的運算方法,教師將算式寫在黑板上,然后提問學生算式的運算過程應該怎么寫,促使學生復習之前的混合運算知識。教師還要再寫一個算式,這個算式涉及分數計算。例如“■×■”或者“■+■”讓學生回答這兩個算式應如何計算,幫助學生復習前幾課的分數運算。教師進行課堂導入之后,進入課堂中段——主體教學部分,教師進行這部分的知識教學時,需要用到的教學方法是前文所說的“設置引導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在講完知識點之后,進入課堂尾聲,此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復習這堂課所學的內容。教師先提問學生,這節課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在回答中進一步鞏固對知識點的記憶。課堂如果還有時間,教師可以給學生出幾道練習題,隨機提問學生,或者是教師提問學生A,學生A回答問題后隨機提問其他學生,讓學生提問學生,使學生在回答和提問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數運算的方法。教師通過這幾個環節的教學,不僅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點,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結束語
通過對項目化學習的研究,明確了項目化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領域中的顯著優勢與適用范圍。在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致力于推動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取得更高效的體驗,讓學生掌握更廣泛、更深層次的知識體系。為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可以用項目化學習激發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引導他們尋找最符合自身需求的學習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教育與教學的緊密結合,讓教育事業朝著更加有利于滿足社會與民眾需求的方向前進,才能使教育事業蒸蒸日上,造福社會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