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語言學科,對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深度閱讀作為一種以深層次學習為主的閱讀形式,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容主旨與情感表達,培育學生的深度閱讀思維,在閱讀中感到情感熏陶并提高建構閱讀內容與知識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大概念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教學策略,以構建高效的深度閱讀教學課堂。
【關鍵詞】大概念;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學習任務群”明確指出關于整本書閱讀的相關概念與要求。基于大概念背景下,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整體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強調以大概念為統領的目標導向,有利于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深度閱讀,使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并掌握相關的閱讀知識與內容,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大概念下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的概述
大概念主要是指把學科核心概念與本質作為聯系學科知識內在結構的重要依托,能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進而根據語文教學內容建構系統化的閱讀知識結構體系。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整地閱讀一本書,促使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中能系統、全面理解文本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深度閱讀是指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深入學習和理解文本內容,深入把握閱讀文本的語言運用、藝術創造及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內容,從而開展深度思考的學習活動,并能對文本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解讀。大概念下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能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增強文化底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方法單一化
當前很多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主要采取傳統的教育模式,即以教師為主體進行傳統的理論性知識講解為主,缺乏師生互動環節,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很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教師的引導作用不明顯
現階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缺乏實質性的有效指導,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一是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化發展需求及學習特點等方面,而是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和推薦書目的閱讀教學,這很容易導致閱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偏差、不匹配等問題,閱讀教學效率較低。二是在進行具體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往往把文本的閱讀內容與講解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缺乏對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閱讀學習的能力難以提高。
(三)缺乏客觀系統化的評價教學環節
目前,很多教師往往比較關注學生的閱讀結果,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結果的評價教學。主要表現為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評價教學,也有一部分教師采取片面化、主觀性色彩濃厚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即有的教師在評價時往往運用簡單的籠統幾句話帶過,如“你做得真好!”等,缺乏細節性評價,也未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大概念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地創新閱讀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二課《找春天》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問題導入,即:“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你們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教師為學生創新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工具,如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春天的圖片、播放音樂《春天》等,為學生創設真實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繼續閱讀,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文本內容與思想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從大概念視角出發進行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深度學習,即更深層次地了解文章中“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通過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認識到作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因此,通過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促使學生學會運用系統化的觀念進行閱讀學習,明確閱讀目標,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推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學生的閱讀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行為給予專業化的指導和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教師要立足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可以適當地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發展需要選取正確、合適的閱讀材料和內容,還可以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將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限于推薦書目。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生樹立系統化的閱讀觀念進行課文的閱讀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全文是以“大自然的聲音”為目標導向,從而進行深入的閱讀學習,使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和寫作手法等方面的學習了解本文主要是描繪大自然的不同聲音,以及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而使學生學會理解和掌握閱讀文本內容的方法。
同時,教師在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時,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葉圣陶的《瀑布》一課,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閱讀類似的文本內容加深對“大自然”閱讀主題的認知與理解。因此,教師在教授完課本內容之后,可以有序地組織學生對葉圣陶的《瀑布》進行閱讀,但并不僅限于閱讀《瀑布》,而是通過教師課前所收集的相關閱讀資料,如《昆蟲記》《森林報》《自然圖鑒》以及《亞馬遜雨林大冒險》等書籍供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從這些書籍或者其他書籍中選擇閱讀,規定兩周時間完成一整本書的閱讀,深刻把握書籍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整體化、系統化的閱
讀觀。
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不能一味地將文本內容與問題答案直接呈現出來,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使學生能更深入地把握文本內容、思想及情感態度,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能力,必要時,教師也可以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學習目標并學習相關的閱讀技巧、方法,通過閱讀了解文章內容及魯濱遜在荒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等,對文章的語言運用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技巧進行把握,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地讀完一整篇文章,并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有所認識,學會自主閱讀和問題探究。同時,在進行拓展閱讀環節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課后閱讀作業:學生獨立完成《魯濱遜漂流記》的閱讀。在這之前,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對書籍目錄進行瀏覽,制訂總閱讀目標,以使學生對整本書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每一章節時都進行主題總結并記錄,當學生閱讀完整本書時,可以將這些章節主題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有效地加深學生對書籍內容的印象。接著,學生可以制訂閱讀學習任務,合理規劃和安排閱讀時間,堅持每日進行閱讀,以保證閱讀進度。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即在閱讀過程中通過略讀、精讀等方式進行深入的閱讀學習,并對魯濱遜的語言、心理等寫作手法及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進行反復斟酌,以更好地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真正讀懂這本書,并獲得情感體驗。
(三)構建和完善客觀系統的評價教學體系和
指標
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進行綜合性評估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應立足實際構建和完善客觀系統的評價教學體系和指標,通過客觀性的評價標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知自我的學習情況與能力發展,進而取長補短,促進學生語文整本書閱讀思維和學習能力的發展,達到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良好效果。學生在閱讀完整本書籍后,教師可以通過讀書記錄卡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即讓學生將自己閱讀整本書的過程、書籍內容及自我感想等方面的內容填寫,這種方式能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和平時的閱讀學習表現,進而能夠給予學生正確、有效的評價,有利于構建和完善客觀系統的評價教學體系與指標。
例如,在指導學生運用整本書閱讀模式閱讀書籍《亞馬孫雨林大冒險》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使用讀書記錄卡來輔助閱讀,首先對目錄、作者、內容及讀后感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記錄,學生在讀完整本書和制作好讀書記錄卡之后交給教師進行批閱,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和讀書記錄卡進行評價,在讀書記錄卡上寫下有針對性的指導評語和表揚、鼓勵等評語。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制作得較好的讀書記錄卡進行展示,并請部分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過程和簡要介紹所閱讀的書籍內容,并將自己在閱讀之后的感想和啟示與同學們進行分享。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表達中了解其學習的相關情況,并給予正向合理的評價,以便學生在評價教學中感受到激勵的喜悅。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豐富評價教學體系,如可以進行學生之間的評價,即讓學生互相之間進行有效評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到自身優缺點。
四、結束語
基于大概念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教學是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舉措。教師可以通過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及完善評價教學體系等方面來構建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高效課堂,使學生在進行深入學習的過程中,促進閱讀思維和系統化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曾群英.基于大概念的小學語文整本書深度閱讀實踐研究[J].新教育,2023(35):48-50.
[2]崔馨.基于真實情境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3]范小蓮.淺談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3):1.
[4]王小霞.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15):25-27.
[5]馬金玉.指向深度閱讀的小學語文教師角色轉變探析[J].新校園,2023(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