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是在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下,利用大數據,通過復習“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一節課,嘗試利用平板電腦結合希沃課件,圍繞思維導圖,通過合作交流、拓展訓練等環節,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和反饋。
【關鍵詞】平板精準教學;思維導圖;生物的生殖發育
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動物和人類通過生殖(遺傳物質的傳遞)發育(遺傳信息的表達)體現了物種的延續和發展。學生認識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要通過生殖實現親代與后代個體之間生命的延續;要通過發育實現個體一生中生命的延續。學生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弄清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示了不同生物類群在物種的延續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學生應學會用生物生殖和發育的知識,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生物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一、明確教學要求
(一)植物的生殖
以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復習引入,側重學習無性生殖及其應用。
(二)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分別復習昆蟲、兩棲動物、鳥的生殖和發育,但側重點不同。在昆蟲的學習中,以熟知的家蠶和蝗蟲為例,側重學習變態發育的兩種類型(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在兩棲動物的學習中,側重學習兩棲動物的體外受精和發育過程,以及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在鳥類學習中,以鳥卵為突破口,側重學習鳥類對陸地環境的適應。
(三)人的生殖和發育
側重學習人的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和人的生殖過程,即新生命是如何孕育和出生的。在引導學生復習動物、植物的生殖過程和特點的同時,突出生殖和發育與人類生活及與環境的關系。
(四)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如扦插和嫁接的應用、植物的組織培養。蝴蝶和蝗蟲哪個發育時期對農作物危害更大?(蝴蝶是幼蟲時期、蝗蟲是成蟲時期)。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對水環境的依賴、鳥類復雜的繁殖行為、試管嬰兒等。這樣從多方面凸顯該知識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
二、厘清教學思路
課前,筆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歸納與總結知識要點并繪制思維導圖,平板拍照上傳,然后投屏所有學生的思維導圖作品,讓全體學生將好作品在平板上利用點贊功能進行點贊。請點贊最多的作者上臺分享設計意圖,再和學生一起回顧知識點。最后集中到教師的設計思路(即大部分同學的思維導圖)。在整個教學過程盡量要求學生:手到(即事先動手繪制思維導圖)、眼到(即細心觀察同學的作品的優缺點)、口到(請作者把作品的構想意圖表達出來,分享給同學)、耳到(即認真傾聽每個細節講解)、心到(緊隨課堂用心動腦思考知識點)。該復習課分為五個小主題(即植物、昆蟲、兩棲、鳥、人),學生自由選擇想要復習的板塊小主題,通過超級鏈接很自然地進入每個小主題,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各小主題設計兩道選擇題作為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和鞏固提升,兩道題難易有梯度,通過平板電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運用比較的學習方法對生物的不同生殖方式、不同發育方式進行比較總結,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最后再通過短視頻微課鞏固知識點,盡量達到復習的預期效果。
復習課教學本著“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發”的教學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復習方法,學生扮演主角,教師成為引路人和指導者。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借助希沃軟件中的功能遮罩、蒙層、配對、超級鏈接等教學手法,通過課前動手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主動的學習過程,并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從而突出重點;通過課堂交流總結,促使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厘清知識脈絡,從而突破重難點。最后通過拓展訓練,給予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這樣就可以師生互動交流和生生交流合作相結合。在展示課件中,對每一個知識點采用邊回顧講解、邊練習鞏固的方法;同時用比較方法剖析概念中的區別與聯系。
三、縷清教學過程
(一)構建思維導圖 導入課堂
為什么地球上自從有了生命,就一直延續到現在?最基本的環節是什么?然后在平板上發題:前幾天布置大家完成“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思維導圖。昨天大家都在平板電腦上看了全班學生制作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的思維導圖,現在同學們將思維導圖拍成照片傳上來,選出你心目中覺得寫得最好的同學,并點贊。請一位同學說說為什么給他點贊,另一位同學講解你的創作思路,分享給同學們。選出點贊最多的兩位同學,展示思維導圖并到講臺上講解。點贊的同學說出點贊原因,被點贊的同學說出設計思路。
設計意圖:課前布置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部分知識先進行復習,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學生思維很活躍,以各種不同的標準分類繪制。有的學生按照生殖和發育來分類,有的學生按照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來分類,有的學生按照動物、植物、微生物進行分類。不同的分類也體現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前請學生看其他同學的設計也可以發現自己設計的不足,起到提前復習的作用,并且可以有針對性地帶著問題聽課。請學生說明為什么點贊及分享設計思路,這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二)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教師在上課時按照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導圖,按照植物、昆蟲、兩棲動物、鳥類、人的生殖和發育進行課堂復習。
1.植物的生殖過程
植物的生殖過程,從復習植物的種類到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重點以被子植物桃花為例,復習有性生殖的概念。教師通過觀察扦插、嫁接方式繁殖后代過程的圖片,引出無性生殖及該技術(如組織培養技術等)應用的注意點,體現了生物科學為農業生產服務,接著復習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方式的不同特征。
2.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教師展示家蠶、蝗蟲發育過程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變態發育的概念,根據概念圖說出昆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基本過程及各階段的基本特征,并懂得區分兩種變態發育的差異。
3.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展示青蛙發育過程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歸納青蛙的變態發育、體外受精、卵生。根據思維導圖復習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特征,得出兩棲動物生殖發育離不開水;同時引導學生要大力宣傳保護水域環境和不亂捕濫殺青蛙等。
4.鳥的生殖和發育
利用游戲配對復習鳥卵的結構和功能。通過圖片復習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區別胎盤和胚盤的概念。鳥卵有哪些結構適應陸地環境;同時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情感教育。
5.人的生殖和發育
通過課件圖片展示,復習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人體受精的基本過程、胚胎發育的過程及胚胎發育所需的營養供應。利用思維導圖展示人類生殖發育過程,掌握胎盤和臍帶的功能。
設計意圖:講解幾種生物的生殖發育過程讓學生任意選擇,超級鏈接到學生想復習鞏固的知識點,通過平板做習題復習鞏固知識點,同時做習題能有效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習題,復習鞏固知識并能及時發現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掌握,可以及時補救。習題中的題目讓學生知道母親在懷孕期間為胎兒供給營養和接受胎兒廢物的排出加重了母親身體的負擔,提升學生對母親的感恩情感。
(三)拓展知識 學用相長
這節課分為五個小主題(即植物、昆蟲、兩棲、鳥、人),每個小主題后都設計兩道有梯度的選擇題,通過教師發題,統計做題情況進行講評。在拓展知識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除了以上生物,我們還學了哪些生物的生殖?如病毒:自我復制;細菌:分裂生殖;真菌、藻類、苔蘚、蕨類:孢子生殖(酵母菌在適宜環境還會進行出芽生殖);草履蟲:分裂生殖;水螅:在良好環境下出芽生殖(在不良環境下有性生殖);動物也可以無性生殖(如克隆羊多莉)。可見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多種多樣的,從而總結出: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一個基本特征,在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最后通過觀看微課思維導圖《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對這節課進行再現回顧;并把微課發到學生平板電腦上回家可以回看。學生做題,同時回顧知識點回答相關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做題復習鞏固,歸納總結升華到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從而遷移和運用了知識點。
四、及時教學反饋
本節課堂容量大,教師利用平板電腦與學生進行高效互動,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眼球,歸納總結并區別出各種生物不同的生殖和發育方式。在易錯點習題講評中,能夠進行小組討論,二次檢測做答,盡量使學生易錯題下次不再犯錯,做到舉一反三,達到更精準的復習。
五、結束語
總之,生物學教學應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生物學的很多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本節復習課教師從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入手,將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課堂,激發了其學習興趣。教師通過觀察扦插、嫁接圖,引入無性生殖的應用的注意點。通過展示家蠶、蝗蟲發育過程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構建變態發育、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教師通過展示蛙的發育過程圖,歸納出蛙是卵生、體外受精、變態發育且生殖發育離不開水。利用游戲配對復習鳥卵結構與功能,展示鳥的生殖發育過程圖,體現鳥類與陸地生活相適應。展示人的生殖發育圖,學生認識到生命的艱辛和寶貴,從而懂得感恩父母,熱愛生命,尊重其他生命,使情感教育得到升華,引發學生思考,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本節課還拓展了其他生物的生殖方式,深度挖掘教材和靈活整合教材,這樣從具體到一般的認識規律總結出生殖是生物的普遍特征,使本節課到了新高度。所以復習課不僅是為了復習而機械地重復舊知識點,更應融匯貫通地提高到理論層面,做到提綱挈領、觸類旁通,達到復習的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建軍.“鳥的生殖和發育”一節的探究式教學設計與反思[J].中學生物學,2017(8):40-42.
[2]楊廷福.“植物的生殖”一節的教學設計[J].生物學教學,2021(4):38-39.
[3]關芬芬,陳欣.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線上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