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階段,實驗設計作為科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學生的科學思維、創新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從實踐出發,探討如何通過科學教學活動來培養小學科學課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以期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實驗設計;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策略
小學科學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階段,其中,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尤為關鍵。實驗設計不僅是科學探究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小學科學課程在實驗設計教學方面存在諸多挑戰,制約了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發展,也影響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參與度,亟待深入探討并解決。
一、小學科學課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資源限制
在一些小學,尤其是農村和城市邊緣地區學校,實驗設備和材料不足,缺乏必要的實驗設備和材料使得教師難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驗體驗。教師只能依靠理論講解解釋實驗原理,而無法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一來,學生失去了親身參與實驗的機會,無法親自動手設計和進行實驗。這對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是一個明顯問題,因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技能的發展。教學資源限制也會影響學生對科學實驗的理解和興趣,由于無法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很難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現象聯系起來。這可能導致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減弱,學生無法切身體驗實驗的樂趣和神奇之處。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可能會使學生對科學變得抽象和枯燥,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科學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
在部分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學方法通常側重于傳統地講解和書本學習,而忽視了實驗設計的重要性。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在實驗設計方面的發展,未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傳統的講解和書本學習往往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實驗設計興趣,學生在被動聽教師的講解和閱讀教材時,難以積極地參與實驗設計過程。這種學習方式相對枯燥和抽象,學生可能會缺乏動力和興趣。實驗設計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提出問題、制定假設和實際操作,這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距甚遠。
(三)實踐機會不足
學生實踐機會的不足可能導致其無法充分發展其實驗設計技能,實驗設計不僅涉及理論知識的掌握,還需要學生具備實際操作的技能。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實驗的流程、步驟和方法。然而在一些小學中,學生往往無法親身參與實驗,這可能限制其實驗設計能力的發展。學生實踐機會的不足也可能影響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參與度,學生通常更喜歡通過親身實踐來探索和學習新知識,而不只是聽取教師的講解。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可能會導致學生對科學變得抽象和乏味,降低學生的學習科學興趣。
二、小學科學課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改進教學方法
在當今小學科學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概念,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新思維。項目式學習法通過鼓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設計和執行實驗,使學生在真實的科學探究環境中學習和成長。通過項目式學習法的應用,小學科學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供一個實踐和探究科學的平臺,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如團隊合作、問題解決和創新思維。以“做一個指南針”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介紹地磁場的基本概念和指南針的工作原理,為學生接下來的實驗活動打下理論基礎,接著學生將自行設計實驗制作一個簡易指南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考慮如何使用磁鐵、針和水等材料構建指南針,并探索地磁場對其指向的影響。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地磁場和指南針的相關科學原理,還能夠學習到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如觀察、假設、實驗和結論。項目式學習法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共同討論實驗設計方案。在“做一個指南針”的實驗中,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不同的設計方案,通過小組合作優化自己的實驗設計。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促進創意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實驗結束后,每個小組將展示其指南針,并分享其在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的發現和挑戰。學生可以使用展板、PPT等形式,展示他們的實驗成果,并對指南針的結構和原理進行簡要介紹。通過展示,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創意和勞動成果,還可以加深對指南針的理解。
(二)創新教學資源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可回收材料和普通用品,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教學資源的新穎性、有趣性和引人入勝的特點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過于單一、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投入。而創新教學資源通過添加多媒體元素、互動游戲、模擬實驗等形式,可以讓學生以更直觀、有趣的方式去接觸和理解知識。以“用橡皮筋驅動小車”的教學為例,創新教學資源能夠有效地結合物理學原理和動手制作,從而提供一個寓教于樂的學習環境。首先,教師可以引入基本的物理概念,如力、能量和運動,為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打下理論基礎。接著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橡皮筋、塑料瓶、木棍等簡易材料構建由橡皮筋驅動的小車,學生可以實際操作并觀察這些物理概念在現實中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學習到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彈性來產生動力,以及如何通過調整橡皮筋的長度或張力來控制小車的速度和行駛距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小車的設計進行優化,比如調整車輪的大小和小車的重量分布,以提高其效率和性能。這種優化過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激發學生在實驗設計上的興趣和創新思維。學生可以通過試錯和反復測試,逐步完善自己的小車設計。在實驗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班級內的小車比賽。在這場比賽中,學生可以測試其設計的小車哪個跑得更遠、更快。這樣的比賽能夠加深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通過這種互動和競賽,學生不僅能在實踐中學習科學知識,還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設計過程和結果,促進班級內的交流和學習。
(三)加強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實踐教學在培養實驗設計能力方面起著核心作用,在教授“測量降水量”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基本的氣象學概念和降水的原理,隨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制簡易雨量計。這可以通過使用透明刻度杯和標尺來完成。學生將雨量計放置在室外,并在一段時間內,比如一周,定期記錄降水量。這種操作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如何測量降水量,還能實際體驗數據收集和記錄的過程。接著教師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教學效果,在學生完成一段時間的降水量觀測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數據。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不同天氣條件下的降水量,或者讓學生研究降水量與季節變化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分析,學生不僅能夠應用自己的數學技能,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降水量的科學背景。教師可以通過案例研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展示不同地區或不同年份的降水數據,讓學生探究降水量變化的可能原因。學生可以基于這些數據設計假設,比較氣候變化對降水模式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研究,還能理解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背后的更廣泛的環境和氣候因素。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討論也是提高實驗設計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觀測結果和分析,討論不同觀點,并共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增強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鼓勵創新思維
在科學教育中,創新思維不僅是理解科學概念的關鍵,而且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基礎技能。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尋求答案。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制作潛望鏡”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展示潛望鏡的工作原理和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有關潛望鏡工作原理的問題,比如“潛望鏡是如何讓人們看到遠處物體的?”學生可以分組進行實驗設計,每個小組討論并設計自己的潛望鏡制作方案。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制作潛望鏡,通過實際操作加深自己對光學知識的理解。最后,每個小組展示并解釋其潛望鏡的工作原理,通過這種分享和討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學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促進者和支持者。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科學知識,還能夠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這些技能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
(五)實驗設計的指導和反饋
有效地實驗設計不僅需要學生理解科學概念,還要求學生能夠運用這些概念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明確實驗目的是實驗設計的起點,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實驗的基本目的是什么,比如探索某個自然現象、驗證某個科學理論,或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實驗主題的興趣,幫助學生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步驟是培養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目的出發,合理規劃實驗過程。這包括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確定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流程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同時提供必要的技術和安全指導,確保實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實驗結果的分析是提升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應教授學生如何收集和記錄實驗數據,以及如何分析這些數據以得出科學結論。在這一階段,教師的反饋至關重要。教師應指出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建議,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實驗的規范和要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實驗總結和反思。
三、結束語
小學科學課中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但至關重要的過程,通過增強實踐教學、鼓勵創新思維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這不僅對學生個人科學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培養未來的科學創新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方麗麗.指向科學思維發展的小學科學進階實驗串設計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3(32):46-49.
[2]黃彩玲.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設計與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3(13):160-162.
[3]奚丹丹.優化小學科學學生實驗記錄單設計的對策[J].第二課堂(D),2023(3):5.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規劃立項課題,立項批準號:HZSD0820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