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界關注的重點。在小學體育教學體系中,短跑項目不僅是基本運動技能的培養,更是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競技精神和綜合素質的重要培養途徑。基于此,本文從核心素養的視角出發,深入研究小學基于教會、勤練、常賽短跑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教會·勤練·常賽;核心素養;小學體育;短跑教學
在當今小學體育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應關注學生的體能發展,更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深入貫徹于日常教學中。短跑項目,作為體育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施策略務必凸顯“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理念,以全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目標。我們深知,教育的核心價值并非局限于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是在于引導學生形成健全且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教會·勤練·常賽內涵
“教會·勤練·常賽”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三大核心理念,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該理念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教會”“勤練”和“常賽”三個核心環節,致力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綜合能力,從而推動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首先,“教會”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礎環節。在這一階段,小學生對各種運動項目表現出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師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能和知識,為他們的體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涵蓋了教授正確的技術動作、強調運動安全教育和規則意識的培養,以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動項目的本質和價值。
其次,“勤練”環節凸顯了持續努力和實踐的重要性。技能的真正掌握需要經歷反復不斷的練習和實踐,只有經過長期的堅持和刻苦的訓練,學生才能將所學技能真正轉化為自己的本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堅韌不拔的精神,而教師則應承擔起科學制訂訓練計劃、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有效指導的重任。
最后,“常賽”則是對前兩個環節的拓展和提升。學生在掌握了基礎技能并經過大量實踐之后,需要通過參加比賽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受運動的魅力和競技的挑戰。常規比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準確評估自己的實際水平,更能通過競技過程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競技精神和應對各種壓力的能力。這一環節也是學生將在“教會”和“勤練”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發揮到極致的舞臺。
二、小學短跑教學的現狀分析
小學短跑教學作為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實效性及影響意義不容忽視。然而,在當前教學實踐中,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應當引起教師的關注。
首先,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化是一個顯著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短跑教學中尤為突出。許多教師在教授短跑技巧時,過分注重速度的提升,卻忽視了其他關鍵性的技能培養環節。起跑時的正確姿勢、步頻與步長的調整,以及呼吸與步伐的精準配合等,均是影響短跑成績的重要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被忽視或輕描淡寫。這種片面追求速度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全面技能的培養和提升,更容易使學生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感到單調乏味。畢竟,單純追求速度的訓練模式很難持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其次,教學方法不當也是短跑教學中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由于過分追求學生的成績,常采用嚴苛的訓練方法。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短跑產生恐懼甚至抵觸心理,進而感覺自己永遠無法達到教師設定的要求,從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同時,當學生在訓練中出現不規范或錯誤動作時,一些教師可能缺乏足夠的耐心和細致的指導糾正,這也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肯定,進而對短跑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
另外,缺乏個性化的教學也是目前短跑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和運動潛能,這些因素都應在教師設計和實施教學內容時得到充分的考慮和尊重。然而,現實情況是一些教師并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更傾向于采用一種固定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應對所有學生。這種做法顯然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多樣性需求,使部分學生可能因教學內容的難度或方式不合適而感到困惑和沮喪。
三、核心素養下教會·勤練·常賽融入小學短跑
教學的價值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短跑教學中“教會·勤練·常賽”三者的融合于教學體現了多方面的深遠教育意義。
首先,通過“教會”環節,學生的短跑技術得以深化,更關鍵的是,他們得以深入理解短跑運動背后隱藏的深層次規律和策略。此教學方法在確保學生掌握扎實的技術基礎的同時,顯著增強了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使他們遇到復雜問題時能夠獨立思考并迅速作出反應,這恰恰是核心素養所追求的核心教育目標。
其次,通過堅持不懈的“勤練”,學生不僅能夠磨煉與精進自己的技術水準,更能塑造出一種樂觀進取的心態,并培養出堅韌不拔的自律習性。此外,勤練也是推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所強調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有益于學生在綜合素養的提升之路上穩步前行。
最后,“常賽”在小學短跑教學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際應用的方法,更是一個讓他們深入體驗競技激情、感受團隊力量的舞臺。通過參與比賽,學生可以錘煉自己的抗壓能力、強化心理素質,并在與隊友的合作與競爭中培養出團隊精神和領導力,這些都是核心素養所著重培養和強調的能力。
四、核心素養下教會·勤練·常賽融入小學短跑教學的策略
(一)教會:介紹技術動作方法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短跑教學的核心在于“教會”學生正確的技術動作,并引導他們進行實踐。
以短跑中起跑環節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會進行實地的示范性教學,透過慢動作展示,使學生能夠細致地觀察并理解每一個微小的技術細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直觀地感知并習得正確的起跑姿勢。在示范教學結束后,教師會進一步詳細解析每個技術動作背后的理念與作用,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并掌握起跑技術的核心要義。隨后,教師會將起跑動作切分為若干個關鍵技術階段,并逐一進行深入的教授。例如,教師會首先重點講解重心前移的精確執行時機,闡述為什么在聽到起跑信號后需要迅速進行重心的前移。緊接著,教師會具體指導學生如何精準掌握雙手推地的適當力度及后腿蹬地的最佳角度,同時詳細解釋這些技術細節是如何對起跑速度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業警覺性,對學生的錯誤技術動作進行及時的糾正與指導。例如,一旦發現學生在執行重心前移的動作時表現得過于急躁,教師會立即指出其問題所在,并耐心地引導他們進行正確的技術調整。同樣,如果學生在執行推地或蹬地的技術動作時力量輸出不足或角度掌握不當,教師也會立即給予指正并進行正確的技術示范。最后,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起跑技術之后,教師會組織他們進行實際的技術應用練習,在實際的競賽環境中運用所學習的起跑技術和策略。在這個應用階段中,教師始終在一旁提供及時的技術反饋和專業的指導建議,協助學生發現并解決潛在的技術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起跑技術和整體短跑成績。這種精細化、系統化的指導與反饋機制,有助于學生更高效地掌握起跑技術,并在實際比賽中發揮出最佳的技術水平。
(二)勤練:基于比賽情境開展訓練
在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小學短跑教學是培養學生基礎運動能力的重要環節。勤練是其中的關鍵,但單純的重復訓練往往顯得枯燥,可能降低學生的參與熱情。為此,基于比賽情境開展訓練成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以短跑為例,該運動包括起跑、加速、沖刺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要求學生展現特定的技能和體能。首先,在起跑環節中,迅速反應速度尤為重要。為了提升學生的反應速度,教師可以創設一種專門用于訓練反應時間的比賽情境。教師通過模擬真實的競技場景,要求學生在聽到發令槍聲后即刻作出反應,并疾速沖出起跑線。這一情境設置既要求學生保持高度專注,又要求他們的身體能夠立刻做出反應。經過反復的訓練和實踐,學生的反應速度將會得到顯著提升,從而為日后的競技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進入加速階段,學生需要展現出色的爆發力和持久力。為了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教師可以設計一種強調“爆發力與持久性”的比賽情境。例如,要求學生在50米的距離內迅速達到最高速度,并盡量保持這種速度完成剩余的距離。這種情境訓練既能夠鍛煉學生的爆發力,提升他們的瞬間啟動能力,又能夠強化他們在高速運動中保持持久力的能力,從而提高整體的運動表現水平。最后,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學生的表現往往對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出色的終點沖刺能力。為了幫助學生鍛煉這些能力,教師可以創設一種具有挑戰性的“終點沖刺”比賽情境。例如,在距離終點還有一段關鍵距離時,要求學生鼓足全身干勁,竭盡全力沖過終點線,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種訓練方式不僅能夠塑造學生的毅力和堅韌品質,還能夠激發他們在關鍵時刻發揮最大潛能的能力,為日后的競技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常賽:修改規則比賽過渡于正賽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體育“常賽”應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多樣化比賽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團隊協作能力,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效果顯著。
首先,教師可以進行接力跑教學活動,將30名學生平均分為5組,每組6人。學生在跑道的起點持接力棒待發,隨著指令發出,每組的第一名學生開始100米的跑程,隨后將接力棒順利遞交給下一名隊友,如此循環進行。未能參與跑步的學生則轉化為場邊觀眾,為隊友加油鼓勁,深入體驗團隊合作的精神。為確保接力棒在教學活動中得以順暢傳遞,教師要對接力棒傳遞的規則進行清晰的講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實際比賽的節奏,教師可以創新性地引入一些比賽元素,使學生在繞桿跑教學活動中逐漸熟悉和適應。
其次,教師應組織正式比賽,開始前教師須再次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與示范,著重強調了正確的起跑、加速和沖刺技術,并鼓勵學生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當比賽開始的信號響起,學生奮力沖向終點。教師要在一旁密切關注比賽進程,隨時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當發現學生在起跑時表現出猶豫不決時,教師會及時提醒他們果斷起跑;當看到學生在沖刺階段出現減速時,教師會鼓勵他們保持速度沖向終點。通過這種即時有效的指導和反饋機制,學生得以更好地應對比賽中的各種突發狀況。
五、結束語
因此,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教會、勤練、常賽”小學短跑教學,使學生的短跑技術、體能狀況及競技精神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進步。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短跑成績,更在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發展,增強了自信心,并成功塑造了終身體育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輝.提高小學短跑教學效果的方法研究[J].田徑,2022(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