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域下的全球氣候治理和中國貢獻

2024-02-28 00:49:45李淑云
當代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國際合作

【關鍵詞】全球氣候治理??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適應氣候行動??國際合作

近年來,全球氣候災害頻發,強度前所未有。氣候變化給自然界造成的危害廣泛而嚴重,高溫、嚴寒、洪澇、干旱、颶風、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悉數呈現,全球數十億人的遭遇真實“展現了人類苦難的合集”,在許多生態系統走上不歸路的同時,“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正迫使最脆弱的人群大步走向毀滅”。[1]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第一組工作報告指出:“自1750年左右以來觀測到的數據顯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顯然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如果全球變暖繼續以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全球氣候將走向系統性崩潰的不可逆臨界點”。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不可逆,全球氣候治理的進程同樣不容逆轉。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所有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中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以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實際行動為應對挑戰作出獨特貢獻。

全球氣候治理作為全球治理的分支面臨諸多挑戰:既有氣候治理體系不完善、領導力缺失的問題,也有發達國家不愿承擔歷史責任,導致全球氣候治理公共產品供應短缺的問題;既有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核心的多元主體治理框架約束力不足的問題,也有治理規則、制度碎片化的問題;既有集體行動的困境,也有“搭便車”行為造成的“公地悲劇”。2023年,地緣沖突加劇,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和債務危機疊加,各種挑戰層出不窮,既有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接踵而至。

由溫室效應和厄爾尼諾現象共同造成的極端天氣事件與日俱增,極端天氣成為新常態。2023年初,同處于北半球的美國和歐洲冰火兩重天,美國東北部遭遇“速凍”寒潮時,歐洲經歷的是創紀錄的冬季高溫。位于南半球的新西蘭因熱帶氣旋“加布麗埃爾”遭遇強風雨天氣,兩天內的降水量超過400毫米,導致“一場空前危險的氣象災害”。地處北半球的加拿大森林大火持續燃燒,大量煙塵隨風飄至美國紐約和華盛頓,華盛頓空氣污染加重。與此同時,世界平均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值。

全球氣候變化之所以成為涉及范圍最廣、影響面最全、應對難度最大的全球性問題,與氣候變化效應的全球性有關,也與地球本身特征密切相關。地球是人類共有的家園,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星球。地球作為一個自然整體,一個地區的氣候發生變化,必然引起另外一個地區的氣候隨之發生變化。人類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依存度加深,全球氣候變化加劇了生態系統的脆弱性,越來越多地影響人類生命安全。據統計,2010—2019年,與天氣相關的事件每年造成約2300萬人流離失所。[2]?IPCC第六次評估綜合報告指出,全球約有33億—36億人口處于氣候變化高度脆弱環境中。隨著全球持續升溫,適應有效性下降,適應受限和不良適應將對脆弱群體造成額外損害。[3]

全球氣候治理的收益外溢效應增加了氣候治理的不確定性。在目前的治理體系下,當治理收益不能完全內化為本國利益而發生收益外溢、治理成本需要本國負擔時,一些國家利用氣候資源的意愿增加,治理氣候的意愿下降,導致生態系統脆弱性加劇,對人類的威脅增大,從而使全球氣候治理難度飆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2023)》指出,2022年是自冷戰結束以來國際政治格局和形勢發生最劇烈動蕩和變化的一年。激烈的大國博弈和地緣沖突,對國際關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新冠疫情的持續和極端天氣的頻發,推升了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和債務危機等全球性危機,全球治理舉步維艱。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加劇對全球治理產生重要影響,使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更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2022年延宕至今的烏克蘭危機,使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問題出現拐點,地緣政治沖突加劇。俄羅斯是歐洲能源的主要供應者,《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俄羅斯對歐洲出口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的總值約為1500億美元。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西方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使許多歐洲國家遭到反噬,陷入能源危機無法自拔。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法提赫·比羅爾指出,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嚴重后果。世界正處于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復雜的能源危機之中,對全球市場、政策以及經濟產生了廣泛影響,危機的核心在歐洲。

2023年11月23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對南極冰川地區進行考察時呼吁全世界在COP28期間達成一個減少碳排放的協議。

美西方與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博弈不僅引發歐洲能源危機,也給全球能源市場造成巨大沖擊。北溪管道爆炸后,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意大利、英國等國被迫重啟煤電。2022年,德國重啟了尤尼珀公司的海登4號燃煤發電廠,法國重啟了圣阿沃爾德燃煤電廠,奧地利重啟了梅拉赫煤電廠,荷蘭決定暫時解除對燃煤發電的限制至2024年,燃煤電廠將再次獲準滿負荷運行,英國國家電網決定延長兩座發電廠4臺燃煤發電機組的使用壽命。[4]?煤電重啟直接增加了歐洲的碳排放量。

美國不斷加碼對華打壓遏制,應對氣候變化曾被寄希望成為推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依托,但美國對中國的打壓已經使這個依托失去了應有的分量。眾所周知,資金和技術在全球氣候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助推發展中國家實現減碳目標。西方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按照《巴黎協定》的約定,發達國家有責任和義務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技術支持。在大國博弈加劇背景下,美國對中國進行無理制裁,無疑會影響中美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的深度合作,給全球氣候治理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氣候變化是全球科學問題,氣候治理是國際政治問題。全球氣候治理的科學屬性和政治屬性密不可分。全球氣候治理難以取得成效的根源在于發達國家的政治操弄,將政治性凌駕于科學性之上,導致氣候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與可行性被抽離,全球氣候治理無法順利實現。

發達國家把政治手段用于氣候治理的方方面面,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規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從被迫承認拒不落實到逐漸淡化、偏離重點,即從極力淡化區別原則到轉而強調共同責任,要求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承擔更多的減排義務。發達國家還憑借科研優勢操縱IPCC評估結果,以實現自身目的。2023年出爐的IPCC第六次評估綜合報告受發達國家影響而具傾向性,為發達國家淡化歷史排放事實、轉嫁應率先大幅減排的責任,未能體現發達國家對全球溫升的相應責任。報告提出實現凈零排放有眾多選項,發達國家履行出資義務只是渠道之一。[5]

2023年12月13日,于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在“加時”一天后閉幕。這是大會主席蘇爾坦·賈比爾宣布達成“阿聯酋共識”后,參會人員起立鼓掌。

氣候變化問題是典型的全球公共問題,其不可分割性、滲透性、嚴重性和緊迫性的本質屬性決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必須通過最廣泛的全球合作來實現。[6]發達國家沿用零和博弈的慣性思維,用政治手段操縱全球氣候治理,不僅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基本權利,也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意愿,阻礙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應對氣候變化,關鍵在行動。中國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派和實干家,始終堅持以實際行動在聯合國框架下推進全球氣候治理,一貫堅持締約方驅動、協商一致的多邊議事規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原則和框架,采取多種措施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

中國積極推動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性地參與國際氣候談判,充分發揮領導人氣候外交的引領作用,彰顯中國意志和中國態度。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等國際多邊場合明確提出全球氣候治理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在2020、2021年聯大一般性辯論中,習近平主席分別對中國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和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等作出莊嚴承諾。2021年9月和10月,中國先后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11月,習近平主席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世界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致辭強調,“中國秉持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各國“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探索發展和保護相協同的新路徑”。同年,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國際社會要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同時,中國作為大會主席國引領與會各方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制定了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目標,并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事業。

二、以實現“雙碳”目標為引領制定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2020年,中國宣布更新和強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以制度建設為引領,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落實國家自主貢獻承諾、應對氣候變化和行動的新政策新舉措。2022年5月,中國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確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提升自然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強化經濟社會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構建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的重點任務,對當前至2035年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作出統籌謀劃部署。6月,中國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和雙碳“1+N”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生態環境準入管理、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可借鑒的經濟發展模式,助推全球減排目標實現。此外,為加強氣候變化影響風險評估和管理,中國還編制形成《2023年中國氣候風險評估報告》,研究編制《適應氣候變化—脆弱性、影響和風險評估技術指南》;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完成氣象災害致災因子調查和危險性評估以及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調查,建設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探索建立常態化普查評估機制;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3)》、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2)》。

“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與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共建國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吸引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參與。

中國高度重視打造“一帶一路”的綠色底色,提出“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的主張。綠色“一帶一路”完美契合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為共建國家人民提供更清潔、更環保的增長機會的戰略定位。2022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部門出臺《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的目標是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等領域務實合作,發揮綠色示范項目引領作用,綠色絲綢之路理念要得到各方認可,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10月5日在泰國猜也蓬府拍攝的由中國金風科技提供的風力發電機。

近年來,中國依托“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等多邊合作機制,推動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和“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計劃,在援建項目中取消燃煤發電項目,代之以太陽能、風能、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助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綠色轉型發展。

“全球治理是人類活動從家庭到國際體系等各個層次的規制體系。”[7]全球治理的重點就是國際規則、制度的確立。進入新時代,中國創造性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等新理念,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既是對全球氣候治理的思想引領,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一直思考的問題。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還是“戰勝”自然、破壞自然,自然界用環境惡化、氣候危機、生態災難等方式作出應答。工業革命之前,人與自然是和諧共處的狀態。工業化之后,隨著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自然環境不斷惡化。資本主義社會個人價值凌駕于集體主義價值之上,個人私欲的無限膨脹造成自然的“公地悲劇”。資本擴張本性驅使下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帶來對環境的破壞,導致人與自然對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指出,氣候變化毀滅的是物種、是人類自己,人類能否拯救自己取決于文化、文明。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是包容性文化觀、文明觀的體現,是中國“天下觀”思想的升華。“天下”作為一種獨特的中國傳統理念,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政治概念。“天下”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天下為公”就是要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治天下理念,主張化解問題不是要征服戰勝,而是要合作共贏。古往今來對“天下”的闡釋為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新視角。老子主張“以天下觀天下”,梁漱溟認為“任何具有外部性的存在都是需要化解的問題而不是征服的對象”。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的全球價值觀,與全球治理有著本質上的內在聯系。全球治理是世界各國對全球性問題基于共同價值判斷之上的共同治理,命運共同體是在互利共生、合作共贏理念指導下的全球治理。面對氣候危機這個全球最緊迫、最復雜的難題,英國學者巴里·布贊指出,當氣候變化以一種非常深刻和全面的方式威脅著“天下萬物”時,用西方的國際關系概念是很難描述和解析的。但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性與中國當代和傳統價值觀卻非常契合,這種迫切性也為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注入了豐富內容。[8]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人與自然是唇齒相依的有機整體,萬物同源,和實生物,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分析框架來思考氣候變化,破解全球氣候治理的困局,是中國提供的全球氣候治理方案,也應該是人類的選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的多項決議,證明其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期許,彰顯了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的中國貢獻。

近年來,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適應氣候行動從戰略設計到具體實踐,考量充分、落實到位。2022年,生態環境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點領域、區域格局、保障措施、基本原則都進行了科學規劃。新時代中國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以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轉變,中國采取建設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等一系列切實可行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據統計,中國碳排放強度與2005年相比,2021年累計下降50.8%,2022年下降超過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2021年達16.6%?,2022年升至17.5%。巴里·布贊認為,中國在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方面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充分想象中國有辦法加快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轉換,因為很少有國家能像中國那樣“集中力量辦大事”。

2022年12月19日,加拿大蒙特利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經全體大會審議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及相關一攬子文件。

中國是可再生能源開發的主要推動者。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新增電力裝機約3.3億千瓦,總裝機達到29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可再生能源成為保障電力供應新力量,總裝機年內連續突破13億、14億千瓦大關,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9]國家能源局在《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確立的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全年風電、光伏裝機增加1.6億千瓦左右”的目標已經實現。[10]

“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當前世界各國利益最大匯合點和合作的最佳切入點,也是大國合作的主要方向。”[11]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中國堅持締約方驅動、協商一致及合作共贏原則,充分發揮多渠道協同效應,以多邊機制推動全球氣候治理。

在雙邊層面,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已與巴基斯坦、古巴、南非等39個發展中國家簽署46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包括建設3個低碳示范區及開展70余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2022年以來,中國承擔應對氣候災害、改善土地利用等氣候領域援助項目54個;中歐兩次召開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中美氣候特使及團隊開展多次磋商,就加強雙邊合作、共同推動多邊進程進行對話交流。中國還與多個歐盟成員國建立了雙邊能源對話交流機制,其中包括中法能源對話、中瑞(士)能源工作組會議、中芬能源合作工作組會議、中德能源工作組會議、中丹海上風電交流等。依托上述機制平臺,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在能源轉型、核電、先進光伏、儲能、系統靈活性、清潔供暖與制冷、能源技術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

在多邊層面,中國不斷推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一是全面深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等主渠道國際談判進程。在聯合國沙姆沙伊赫氣候大會(COP27)前提交《中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進展報告(2022)》,編制完成《氣候變化第四次國家信息通報》和《氣候變化第三次兩年更新報告》,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成效,講好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二是通過舉辦、參與多邊國際會議闡明政治立場,凝聚應對氣候變化的政治共識。中國與歐盟、加拿大共同舉辦第六、七屆氣候行動部長級會議,主辦金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出席第三十一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立場相近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77國集團和中國”?環境、科學、技術和創新部長級會議、主要經濟體能源與氣候論壇領導人會議和部長級會議、哥本哈根氣候部長級會議、彼得斯堡氣候對話部長級會議、第二屆中日韓碳中和論壇等,凝聚政治共識。

在區域層面,中國不斷推進構建與上合組織、東盟、阿盟、非盟、太平洋島國、拉美等命運共同體建設,通過元首理事會、部長級會議等機制發表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建立中國—東盟環境合作對話機制,加強與南亞、東南亞及非洲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方面的合作。中國出資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創設總額為40億美元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及1000個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12]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約2300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

2023年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10周年。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雙邊到多邊、從區域到全球,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果。2023年9月26日,中國發布《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指出過去10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內涵不斷深化拓展,實踐行動穩步推進,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2023年7月12日在巴西圣保羅州圣若澤杜斯坎普斯快速公交系統“綠線”始發站拍攝的比亞迪純電動大巴。

理念引領行動,方向決定出路。愈演愈烈的氣候問題表明,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社會必須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然而,一些國家仍抱持霸權主義和本國優先思維,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嚴重干擾了氣候治理的國際合作,導致治理效能下降、氣候災難頻發。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全球治理方案,[13]推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和地球生命共同體則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危機、維護全球生態環境安全、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貢獻的理念和智慧。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實踐表明,命運共同體是全球主義時代本國利益與全人類利益相統一的集中體現,是全球氣候治理理念科學性與創新性的集中體現,是中國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貢獻者與引領者的集中體現,是全球氣候治理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把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發揮碳市場在落實“雙碳”目標中的政策工具作用,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建設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本文是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全球綠色轉型治理機制及對遼寧的啟示與借鑒”(項目批準號:L20BGJ00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1]?匡舒雅等:《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二工作組報告解讀》,載《環境保護》2022年第9期,第71頁。

[2]?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Climate?Change?Indicators?and?Impacts?Worsened?in?2020,”?April?2021,?https://wmo.int/news/media-centre/climate-change-indicators-and-impacts-worsened-2020.

[3]?高啟慧等:《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解讀及對我國的建議》,載《環境保護》2023年第Z2期,第83-84頁。

[4]?張劍智等:《全球能源領域博弈加劇全球氣候治理體系重塑》,載《環境保護》2023年第4期,第47頁。

[5]?同[3]。

[6]?李強:《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原則與路徑》,載《當代中國與世界》2022年第4期,第68頁。

[7]?James?N.Rosenau,?“Governance?in?the?Twenty-First?Century,”?Global?Governance,?Vol.1,?No.1,?1995,?p13.

[8]?巴里·布贊著,崔順姬譯:《全球氣候治理:中國的黃金機遇》,載《國際展望》2021年第6期,第5頁。

[9]?丁怡婷:《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過半》,載《人民日報》2023年12月22日,第07版。

[10]《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23年4月6日,http://zfxxgk.nea.gov.cn/2023-04/06/c_1310710616.htm。

[11]?張海濱:《全球氣候治理的歷程與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載《當代世界》2022年第6期,第19頁。

[12]?蘇晨、張慶陽:《中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載《世界環境》2021年第1期,第34頁。

[13]?李淑云:《全球環境治理中的制度建設與中國角色》,載《當代世界》2021年第5期,第15頁。

猜你喜歡
國際合作
解決南海爭端的“雙軌思路”
關于北冰洋公海漁業資源管理的國際合作問題探討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計算機教育(2016年8期)2016-12-24 10:40:42
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風險及應對策略
關于高校如何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
科技視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8:05:32
探析農業類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培養農業人才的路徑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36:55
基于bbw平臺中外校企合作背景下職業學校德育內容的實踐與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64期)2016-09-22 22:02:47
習近平合作共贏思想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0期)2016-07-18 04:38:21
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與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下面臨的挑戰以及應對措施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17期)2016-04-27 04:28: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成色7777精品在线|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欧美成人区|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在线毛片免费|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国产91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黄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网址|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a| 欧美a在线视频| 91精品国产福利|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久久香蕉国产线|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天堂网视频|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色欲AV |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在线欧美日韩| 2022国产无码在线| 天天躁狠狠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屁屁影院|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欧美a级在线|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