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課本教材之中,古詩詞的占比非常大,由此可見其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師,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不斷創新古詩詞教學方法,同時引導學生挖掘古詩詞背后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其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站在宏觀高度上學習多篇古詩詞,進而形成對比思維,還可以拓展學生的古詩文學習視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于群文閱讀而言,本質上來講,就是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將多篇閱讀材料應用進來,開展系統閱讀教學的一種方法。而且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控好文章的組合選取,應展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深化學習實現思維全面發散。舉例來講,對于高中語文部編版的教材而言,整體編寫非常有邏輯。尤其是高三教材的第一單元,更是展現出了不同朝代的古詩詞風貌。針對此,教師就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將《離騷(節選)》與《蜀道難》這兩篇古詩文整合在一起開展教學。這兩篇古詩文的作者分別是屈原和李白,處于不同的朝代。那么教師就可以新一步提問,學生們更喜歡誰呢?在這兩個作者同時期,還有其他喜歡的詩人么?可以嘗試性地找出相關詩詞,進一步對比分析。在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整合課內的文章,對這兩篇文章的內涵進行對比分析,又可以引導學生找尋課外的文章,對同時期下不同作者的創作方式進行對比和分析,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實現深化學習,進而多層次把控古詩詞的內涵,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興趣可以很好地指引學生學習方向,只有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才能擁有持續性的學習動力,獲取更大發展和突破。教師在開展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學生的興趣方向進行了解,然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其中,實現深化學習。舉例來講,教師在對《登高》《琵琶行并序》《夢游天姥吟留別》這三首古詩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明確這三篇古詩詞的作者,杜甫、白居易和李白。這些詩詞作家都生長于唐朝時期,而且在創作古詩詞的過程中,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這三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大唐氣象”這一主題設置進來,同時對這三位詩人的其他作品進行適當的收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此時,為了進一步強化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設備應用進來,對大唐時期的盛況情境進行播放,而且將大唐時期的興衰融合到短短的一段視頻之中,搭配相應音樂,引發學生深入觀看和思考,然后結合不同的古詩詞進行深入分析,產生不同的感受。通過這樣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大唐時期,并站在宏觀高度上,對不同詩人創作的古詩詞進行分析,并對其中所表述的情感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分析,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并整合多元化的主題,創建不同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伯驪.基于群文閱讀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1(10):102-103.
[2]劉金海.“群文閱讀”與“文本細讀”相結合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