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 孔祥號 鄭嬈 薛爽 崔維娜
[摘 要] “工程制圖”作為高等工科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需要通過巧妙設計融合思政案例以發揮其協同育人作用。在分析“工程制圖”課程特點的基礎上,表明在“工程制圖”課程中設計思政案例的必要性,針對“工程制圖”課程具體章節,詳細介紹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方法。依據課程內容有效融入民族文化、航天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以國家戰略為背景,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為工科類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工程制圖;課程思政;思政案例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北京化工大學德智體美勞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項(2021BHDJGYB05)
[作者簡介] 王瑞雪(1987—),女,河北邯鄲人,博士,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等離子體技術及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2-0009-04 [收稿日期] 2022-11-23
一、“工程制圖”課程教學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推進教育改革。”[2]對此,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掘專業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全面提高學生培養質量。
“工程制圖”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工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特點為知識點繁雜、課題量大、知識點多,實踐性較強。在學生剛邁入大學校門時,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及時、充分地發揮其協同育人作用,從而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的[3-4]。傳統“工程制圖”授課過程重視知識體系的傳授,強調知識點的學習,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如果單獨灌輸思政知識,往往因理論和實踐脫節導致學生難以吸納所學知識而喪失學習積極性。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育,在此過程中,不同章節的知識點與思政教學案例的“無縫過渡”尤為重要。經巧妙設計后,課程教育充分融合課程思政案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技能,還能夠在思想政治方面培養學生敬業奉獻的優秀品質、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科技報國的家國擔當。
二、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方法
思政融入課程教學存在課程內容與思政教學結合不緊密、思政元素發掘不深入、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從“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的四個主要方面(緒論和制圖基本知識、基本體的視圖及尺寸標注、機件常用表達方法以及標準件和常用件)詳細介紹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方法。
(一)“緒論和制圖基本知識”思政元素的融入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我國工程制圖的發展歷程以及工程制圖的作用。該部分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從中華悠久的文明史帶入,結合古代科學技術與藝術,讓學生了解中國圖學綿亙數千載的發展歷史。從原始社會石壁上的圖形刻畫到春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再到宋代的《營造法式》,最后形成現代國家標準《機械制圖》。通過介紹我國工程制圖的發展歷程,體現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先進性,側面烘托燦爛輝煌的中華民族文化,增加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尊崇,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制圖基本知識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國家標準、投影法的原理和投影法的分類。在講解投影法的原理和分類時,可以引入《營造法式》的建筑結構就是通過平行投影的原理進行繪制的[5],《營造法式》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水平最高的建筑書,其中包括始建于北魏的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由于該書難以理解,梁思成先生曾著《營造法式注釋》,折射出中國學者對傳統藝術的景仰與探索,以經典為源,探索新時代中國建筑的創新道路,弘揚民族精神與文化自信。在講解中心投影法時,可以引入中國的文化瑰寶皮影戲[6],皮影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歷經上千年的傳承,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向學生講解投影原理的同時,樹立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培養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二)“基本體的視圖及尺寸標注”思政元素的融入
基本體的視圖及尺寸標注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平面基本體三視圖和回轉體三視圖的畫法以及尺寸標注,還有回轉體的截切、回轉體的相貫以及特殊相貫的三視圖和尺寸標注。該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結合一些常見的事例為學生提供想象和拓展的空間。比如,在圓球三視圖的繪制授課過程中,可以以圓球的三視圖為切入點。其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繪制一定要仔細嚴謹,特別是圓珠筆筆尖的圓珠,其制造工藝十分復雜,為了保證書寫的流暢性,筆頭需要設計五條精度達到微米量級的溝槽,這對中國制造的水平提出了嚴峻考驗。經過無數次失敗之后,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終于突破筆尖鋼的制造工藝,打破了我國圓珠筆頭依賴進口的局面,并由此引出我國是制造大國的思政元素。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一些企業更多地看重短期利益而非產品質量。可見,只有將一絲不茍、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理念融入設計和制造的每個環節,中國制造才能實現質的飛躍。通過這一案例,在向學生傳達繪制三視圖要保持認真態度的同時,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學生積極獻身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增強民族責任感。在圓柱相貫體三視圖繪制的授課過程中,首先借管道結構的實物向學生呈現相貫線,然后以管道相貫為例,自然而然地引入我國具有相貫結構的文物。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的載體,是藝術的瑰寶,是教育的寶庫,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料。通過了解文物,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同時通過文物展示體現我國古人精湛的制造技藝以及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向學生立體展示相貫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機件常用表達方法”思政元素的融入
機件常用表達方法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常用視圖、剖視圖以及斷面圖等的正確表達方法、標注及應用。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以帶有思政元素的大國重器為切入點,介紹其常用視圖、剖視圖以及某個結構的斷面圖,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具體而言,在認識全剖視圖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大國重器——盾構機的全剖視圖,由于盾構機結構復雜,只有通過全剖視圖才能看清其內部結構。在介紹盾構機的全剖視圖時,講解盾構機的自主研發過程,由于當時進口盾構機的價格過于昂貴,我國決定自主研發,展示科學家突破多個關鍵技術最終實現盾構機的國產化,并得到國外的認可。盾構機是基建的核心裝備,中國基建享譽世界,其中盾構機的作用不可替代。2012年,“天和一號”橫空出世,打破了外國在該領域的壟斷,現在中國自己的盾構機占據了國內90%的市場。不僅如此,中國盾構機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甚至在盾構機的“老家”歐洲,也在使用我國的盾構機。通過這一案例,學生在學習全剖視圖的同時感受大國重器之宏偉,傳承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同時培養學生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認識半剖視圖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宇宙飛船的視圖。由于宇宙飛船結構對稱,為了更好地表達清楚宇宙飛船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采取半剖的表達方式。航天發展史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飛船,從“嫦娥工程”到“天宮”目標飛行器,為學生展現我國航天事業的迅猛發展以及航天員創造的多個紀錄。“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洋溢著自信與豪邁,又飽含著穩健與從容,“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昂首闊步邁向建設航天強國的中華民族,必將為和平利用太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通過學習這一案例,學生在學習半剖視圖的同時,了解我國航天的艱辛發展史——那可以說是充滿坎坷的一段歷史,從一開始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和資金支撐,到如今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這歸功于我們偉大的祖國和無數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樹立學生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培育和發揚吃苦耐勞、勇于創新和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
(四)“標準件和常用件”思政元素的融入
標準件和常用件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螺紋代號含義,標準件和常用件的繪制及尺寸標注。標準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該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可以從標準件的重要性入手。如在標準件重要性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案例[7]。我們都知道泰坦尼克號沉沒的主要原因是撞到了冰山,然而即使如此船身也應該可以在海平面上漂浮12小時,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救援。對于這樣一艘豪華游輪,專家分析其沉沒原因和船身使用的劣質螺釘有關,由于船身使用的螺釘質地不純,摻雜過量的礦渣導致其強度極其脆弱,船身只漂浮了2小時就沉沒了,最后釀成這一慘劇。借此案例強調遵守國家法規和行業標準的重要性,警示學生在繪圖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同時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螺紋緊固件同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零件,但同時又會被我們忽略。在介紹該部分內容時,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為他們展示不同的螺紋緊固件,讓他們去辨識,找不同和相同之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大國工匠何滿棠的案例[7]:各種變電設備中的螺絲連接會用到很多螺絲,依據材質、作用、強度等區分螺絲有超過100種,而每一種螺絲的扭矩對應不同的國家標準,何滿棠的看家本領就是可以拋開力矩扳手,僅使用普通工具扭螺絲,而扭出的螺絲經過儀器的測量,扭矩均在國家標準之內。在20世紀90年代,力矩扳手的價格昂貴且單位配備力矩扳手有限,多靠工人在現場邊扭螺絲邊琢磨和積累,才有了這樣特殊的工藝水平。何滿棠在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工作30多年,扭過的螺絲多達20多萬個,憑借經驗他就可以準確判斷不同型號螺絲對應的扭矩,同時他還為工作了20多年的變電檢修一班累計培養各類技能及管理人才20余人,其中省級技能專家6人。通過這一案例,在學生學習螺紋緊固件連接畫法的同時,鼓勵學生學習這種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同時滿懷熱情地投入祖國的現代化建設。
結語
“工程制圖”課程是高校工科專業培養學生繪制工程圖樣能力的重要基礎課程,是學生進一步進行專業學習乃至后續畢業設計和工作的重要基礎。為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育,本文結合具體章節深入分析了思政切入點的案例,充分發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思政元素融入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專業知識與思政知識并舉,兩者相互融合,使其成為思政課程的有益補充。
以思政元素作為切入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掘課程知識點中豐富的思政資源,不斷提煉優化,通過合適的機會將核心精神自然地融入每一堂課,實現價值觀教育與知識教育的統一。實踐證明,通過在課程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思政案例,可以顯著提高學生上課的抬頭率,激發學生對課程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程評價結合思政考核,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傳統課程考核方式以平時課程表現、作業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其考核重點在于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在課程思政的考核方式中引入對學生職業精神和思想素質的全面培養和考核。實踐證明,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創新意識、學習態度、團隊協作進行綜合測評,學生在完成課程任務時的態度會更加積極認真,同時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切實提升課程的育人效果。實踐發現,經過課程思政改革,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政元素,可以循序漸進地接受并主動學習知識。兩者相輔相成,從而堅持素質教育的初心。教書育人本就是一體,而不是“教書+育人”,要充分發揮課程的協同育人作用,積極實現專業知識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愛國主義情懷、高度民族使命感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人民日報,2018-09-11(1).
[3]唐樂為,熊嫣,劉桂萍,等.課程思政在工程制圖課程中的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教育,2021(6):58-61.
[4]蘇文桂,李俚,李競,等.《工程制圖》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20(11):160-162.
[5]金潔,李銘,賈靜靜.“工程制圖”課程的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104-107.
[6]趙學科,佟瑩.“課程思政”視域下工程制圖課程改革與探索[J].裝備制造技術,2021(9):96-99.
[7]郭江,楊睿,高菲.基于思政案例庫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1):77-78.
Teaching Case Design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WANG Rui-xue, KONG Xiang-hao, ZHEN Rao, XUE Shuang, CUI Wei-na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As a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higher engineering courses, Engineering Drawing needs to play its synergistic education role by cleverly designing and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necessity of desig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ses in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the methods of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designed for chapters of the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t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national culture, aerospace spirit, innovation spirit, craftsmanship,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o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which enhances students national pride and professionalism, cultivates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craftsmanship. Thi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nurturing rol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for engineering courses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Key words: Engineering Draw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