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構建新媒體環境下的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成為適應當代鄉村教育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文章首先闡述新媒體時代建設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的必要性,認為新媒體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加豐富開放的學習渠道,可以有效打破鄉村教師的專業孤立狀態,幫助鄉村教師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為鄉村教師構建一個專業發展平臺。文章分析了當前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新媒體設備和網絡覆蓋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部分鄉村的教學設備不足,網絡基礎設施落后;部分鄉村教師的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不足,制約了新媒體在鄉村教學中的推廣;現有鄉村教師網絡社群缺乏專業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導致社群活力下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滯后,不能滿足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針對上述問題,文章提出四點具體的對策建議:國家和地方應加大投入,改善鄉村的新媒體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規范化的地區性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并聘請專人進行社群運營管理;通過系統培訓,提高鄉村教師的新媒體教學內容制作能力,使其成為社群的核心內容貢獻者;政府和技術團隊要深入調研鄉村教師需求,持續構建適合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
關鍵詞:新媒體;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教師專業發展;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525.1;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4-0051-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4-ZDJH-255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新媒體已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媒體以便捷的生產傳播方式、個性化的信息獲取方式、開放的用戶生產方式,顛覆了傳統媒體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格局[1]。鄉村教育是我國地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鄉村教學主力軍的鄉村教師面臨著與城鎮教師截然不同的教學問題,如地域偏遠、交通不便導致的專業交流不足,教學資源匱乏導致的教學手段單一等。構建面向鄉村教師的新媒體網絡學習社群,不僅有利于打通學習交流的壁壘,還可以根據教師專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從而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鄉村教育信息化建設,為鄉村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化學習資源[2]。
(一)新媒體為鄉村教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
新媒體為教育信息化進程較落后的鄉村打開了一扇新的資源窗口,利用新媒體平臺,鄉村教師可以突破地域局限,零距離連接優質教育資源,拓寬專業視野;通過新媒體平臺,鄉村教師可以搜索瀏覽海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接觸各類先進教育理念,獲取最新的學科前沿知識,彌補傳統學習的不足;通過新媒體平臺,鄉村教師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進行自主開放式在線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進度以及方式,滿足個性化需求[3]。
(二)新媒體可以打破鄉村教師的孤立狀態
新媒體為實現教育公平提供了重要支撐。長期以來,相對城鎮教師而言,鄉村教師與先進教育資源存在明顯的隔閡,一是地域隔閡,不同地區鄉村教師交流不暢,教學資源無法共享[4];二是理念隔閡,鄉村教師較少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缺少將其轉化為教學實踐的軟硬件環境。新媒體技術有力地改變了這一狀況。依托移動互聯網,不同地區的鄉村教師能夠實現遠程協作,加入專業學習群的教師可以通過文字、語音、圖片等多種方式分享教學心得,交流解決教學難題的策略,共享資源,傳遞經驗[5]。并且,新媒體還架起了城鄉教師交流的橋梁,城鎮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直播課程等定期對口支援鄉村教育事業,傳播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6]。
(三)創建學習社群可以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創建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有利于打造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專業發展平臺,有效促進鄉村教師實現持續專業成長。社群依托新媒體技術進行組織運營,以促進鄉村教師專業學習為導向,鼓勵教師共同進步。教師可以通過社群自由交流并集思廣益,探討專業難題,分享教學設計經驗,從優質網絡公開課、名師課堂等學習資源中汲取養分,并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培訓學習,從而形成專業知識互通、經驗共享的教師共同體。
(一)新媒體設備和網絡覆蓋有限
當前,鄉村的新媒體硬件設施建設與網絡鋪設覆蓋明顯滯后,阻礙了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多媒體教學設備不足,許多偏遠山區的學校教學平板、電子白板等裝備不足,電腦性能落后,制約了教師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和資源開發的能力提升[7];另一方面網絡基礎設施落后,部分鄉村未能普及5G網絡,甚至連4G信號的覆蓋都非常有限,一些偏遠山區學校的網絡帶寬不足,下載延遲嚴重,整體使用體驗難以得到保障,低速網絡下難以支撐高清教學直播或多人視頻會議等。
(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
部分鄉村教師沒能熟練掌握新媒體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應用技巧,制約了新媒體在鄉村教學領域的推廣運用,主要體現在:第一,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能力不強,制作微課、教學動畫等的經驗不足;第二,信息獲取能力有限,暫時難以熟練利用搜索引擎、數據庫等工具檢索網絡資源,信息獲取效率較低[8];第三,交流應用能力不強,不懂、不愿利用社交軟件進行交流互動,難以成為網絡學習社群的活躍用戶[9]。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長期以來對鄉村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的缺位,亟須增強其新媒體運用能力。
(三)缺乏有效的社群運營和管理
針對現有的鄉村教師線上交流社群,筆者考察了其社群建設的相關經驗,認為缺乏專業化的運營與管理也是制約其效能發揮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第一,社群設立目的不明確,沒有按照網絡社群運作規律進行充分規劃,導致社群活動開展效果不理想[10];第二,日常交流內容比較單一,組織形式相對枯燥,互動反饋不及時,由于遇到的專業問題得不到積極回應,鄉村教師漸漸失去交流熱情;第三,負責社群日常管理與協調的人員能力有限,在活動組織、資源整合、問題處理等方面經驗不足,導致社群活力持續下降;第四,社群未能有效整合各類優質網絡資源,城鄉教師交流空間不足,契合教師需求的在線學習課程不多,教師的專業學習需要無法得到滿足。
(一)加強鄉村教學用新媒體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為有效解決部分鄉村新媒體設備匱乏、網絡信號差等問題,應從國家和地方兩級制定具體政策,加大新媒體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國家層面可增加教育信息化項目的經費投入,采購VR教學設備、3D打印機等新一代教學用智能硬件,供鄉村學校配置使用,針對不同地區學校的實際需求,制定硬件購置標準。
地方政府要將新媒體設備的投入與鄉村學校教室的智能化改造有機結合,在教室、實驗室、圖書館等重點區域安裝電子白板、智能音視頻終端等。除設備投入外,還要加快推進互聯網、5G網絡向農村和遠程地區的覆蓋,加大在農村、偏遠山區的網絡建設力度,增加基站數量,確保交通不便地區的網絡暢通。
(二)構造地區性的線上鄉村教師網絡學習交流社區
受制于資源差異,當前的鄉村教育仍存在鮮明的地域性特征。因此,線上社群首先應服務于區域內鄉村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構建開放式的地區性鄉村教師網絡學習交流社區,依托當前流行的社交媒體工具,整合當地所有鄉村學校的教師資源,建立一個開放的公共網絡學習交流平臺[11]。在網絡學習社區中,應設置不同學科專業的教學討論區、教學資源分享區等,定期組織在線教學研討活動,促進區域內同學科教師進行深入交流。為保證社區的良好運行,應聘請具備網絡社群運營經驗、鄉村教學經驗、對口支援經驗的教師擔任社區管理顧問。社區通過設置教學成果展示專區、組織新媒體教學作品大賽、建立教師個人作品展示頁面等方式,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更多教師上傳分享教學資源,利用新媒體平臺傳播自己的教學設計,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教師營造共享、共建的網絡學習社群文化[12]。
(三)重點培訓鄉村教師新媒體教學內容產出能力
對于任何線上社群而言,其保持活力的重要支撐之一就是優質核心內容的產出,因此應針對鄉村教師開展系統、持續的培訓性項目,重點增強其新媒體應用能力,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效產出者[13]。圍繞社群的開發與應用,地方教育部門、學校可定期舉辦專項的新媒體技術培訓班,邀請技術專家進行講解,指導鄉村教師掌握制作數字化課件、在線微課視頻等技能,使之具備利用新媒體制作教學內容的能力,也可靈活采取線上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模式,教師既可以到培訓機構參加面對面培訓,也可以在網絡學習社群中進行在線學習。在教師網絡學習社群內設立專門模塊,系統匯集相關優質課件、教學視頻案例,并組織技術嫻熟的教師進行示范操作,以案例驅動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內容產出能力。
(四)針對性提供專業化的新媒體數字資源技術支持
為切實滿足鄉村教師的數字化學習需求,促進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建設,要從多個維度提供專業的新媒體資源技術支持。首先,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育新媒體資源建設的財政投入力度,擴充覆蓋鄉村教師各專業領域和學科的網絡學習資源庫[14]。資源庫建設要密切結合鄉村教師的實際需求,根據鄉村教學需求和學生認知特點,提供標準化、模塊化的新媒體數字資源包和工具包,降低教學資源開發門檻。其次,教育行政部門可組建高水平的新媒體數字資源技術團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研發適合鄉村教師專業特點、知識結構及技能水平的網絡學習平臺、數字化教學課件和視頻微課等資源[15]。線上平臺的技術團隊還應配套開發適合鄉村教師訪問的社群學習APP,整合各類網絡學習資源,在具體資源開發中遇到微課錄制、后期編輯、動畫設計等方面問題的教師,應及時獲得技術人員的在線指導。
新媒體環境下創建鄉村教師網絡學習社群,是適應當代教育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改善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環境,強化教師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水平。新媒體時代,鄉村教育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共同努力,以務實的態度推進新媒體在鄉村教育領域的應用,助力鄉村教師的個性化發展,為農村學子和鄉村教育提供更多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 王曉曉.“互聯網+”背景下鄉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阻礙性因素及對策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1.
[2] 付賽.鄉村教師“網絡與校本融合”研修的引導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3] 寧寧.鄉村教師職業困境及社會支持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4] 周鄭豪.微時代下《鄉村教師》紀錄片“微”特色研究[J].數字傳媒研究,2018,35(7):13-16.
[5] 陳俊俊.鄉村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6] 周靈燕.移動互聯時代鄉村教師媒介接觸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20.
[7] 楊晴,張語蝶.以新媒體方式助力鄉村美育推廣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3(1):158-160.
[8] 王高虎.話語理論下鄉村教師短視頻媒介形象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23.
[9] 杜瓊.人民網新聞報道中鄉村教師媒介形象的建構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21.
[10] 張靖麗.新媒體場景下社會群體的角色呈現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22.
[11] 馬浩文.網絡社群的空間隔閡機制:線上與線下、在場與缺場之間的交織[J].宜春學院學報,2023,45(1):32-35,117.
[12] 胡雪瑾.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線上學習型社群構建的研究[J].大學,2022(26):107-110.
[13] 張海艷.新媒體時代鄉村教師媒介與信息素養培育的內涵、價值及進路[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4):41-42.
[14] 謝永朋,張典兵.自媒體賦能鄉村教師專業學習的時代價值[J].繼續教育研究,2021(12):20-23.
[15] 殷素梅,王晶晶.云南省鄉村教師媒體素養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7,33(5):61-64.
作者簡介 高源,講師,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