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潔芳
摘?要:當前,制造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承受著巨大壓力,為維持生存并實現穩健長遠發展,制造業企業必須對成本加以管控,減少成本費用,拓寬利潤空間,進而增強綜合競爭力和經營效益。管理會計是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制造業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有必要契合自身實際,采取有效策略加強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文章簡述了管理會計及制造業成本控制的含義,淺析了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現狀,探究了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制造業成本控制提供借鑒。
關鍵詞:管理會計;制造業;成本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7-013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7.035
企業對管理會計加以應用,能將財務會計與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促進高效有序的運營管理。在管理會計中,成本會計占據著關鍵地位,對于企業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利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獲取所需的財務數據,準確把握成本控制涉及的各項流程,能實現高質量的成本控制。
1?管理會計及制造業成本控制概述
1.1?管理會計及制造業成本控制的含義
管理會計是指企業在實施內部管控的過程中,為良好實現預期目標而采用相關工具、方法,對企業會計信息加以反映,據此準確把握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促進企業形成科學的管理決策。管理會計各項職能的發揮有賴于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使用。管理會計常用的工具包括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全面預算管理等。
對制造業企業而言,其生產經營包括原料采購、產品生產以及產品銷售等各項環節,每項環節均會形成不同的成本費用,因此,要對成本費用實施全過程控制。根據應用領域的不同,通常可將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分為如下幾類:第一,成本管理應用領域常用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主要包括作業成本法、變動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標準成本法以及本量利分析;第二,預算管理應用領域常用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主要包括經營預測和全面預算管理;第三,資金管理應用領域常用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主要是營運資金管理;第四,績效管理應用領域常用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主要包括平衡計分卡、標桿分析法、經濟增加值以及關鍵績效指標;第五,其他應用領域常用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主要包括價值鏈分析、全面質量管理、生命周期成本法以及內部轉移定價法等[1]。
制造企業的生產運營涉及較多環節,材料成本在其總成本中占據較大的比重,且具有勞動密集的顯著特點。在制造業企業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管理會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會計涉及多種工具,通過科學預測企業成本,實施精準的成本計算和有效的成本控制,獲取準確數據,為成本控制提供參考依據。制造業企業實施成本控制,首先,著眼于生產經營全過程,制定各項費用限額;其次,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實時關注費用發生過程,避免成本費用超出預定限額,實時控制成本費用形成[2]。制造業企業有效控制成本,才能確保生產經營取得較高效益并增加利潤。制造業企業實施成本控制要注意構建完備的成本控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對成本費用加以控制,并最大化增強經濟效益。
1.2?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方法和原則
制造業企業通過傳統方法核算成本未能對不同市場和各類產品進行細分,僅以簡單粗略的方法在其間損益中計入各項成本費用,不利于企業實施科學有效的資源分配和形成合理的產品定價。在日趨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制造業企業實施成本控制,應構建契合自身實際的作業鏈,并基于作業鏈對價值鏈加以優化,構建完備高效的成本核算體系。在此過程中,制造業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實施成本控制,必須確保其構建的成本控制體系涵蓋原料采購、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等各項環節,獲取真實準確的數據,形成合理的產品定價,實現對市場的有效拓展。
制造業企業對管理會計進行應用,要契合自身實際,綜合考慮內控制度、產品現狀等因素,適時對內部管理加以優化調整,為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創設適宜的內部環境,確保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功能作用。通常,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要遵循如下原則:第一,全面性原則。企業應秉持該原則,將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應用涵蓋成本管控的全部環節,引導各層級人員增強成本意識,自覺對成本費用加以控制[3]。第二,目標管理原則。企業要明確自身的經營目標,并針對成本控制設置合理目標,與自身經營狀況相結合,妥善選用適宜的管理會計相關工具,有效降低成本費用[4]。另外,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要秉持精細化理念,構建高效完備的成本管理機制,良好實現預期的戰略目標。
2?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現狀
2.1?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
我國的管理會計相關理論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大量理論經驗以西方國家為直接來源,現有理論體系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環境缺乏緊密有效結合。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的情況下,管理會計相關理論發展顯得較為滯后,對制造業企業的適用性較差。管理會計在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難以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部分制造業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時,盲目照搬公式和相關模式,缺乏良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部分制造業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應用未能落到實處,未能綜合考慮市場變化和自身發展合理選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難以增強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2?缺乏管理運營資金的能力
部分制造業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缺乏管理運營資金的能力,未能針對原料采購和產品生產制訂科學可行的計劃,僅是簡單根據訂單安排生產活動,未能靈活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實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部分制造業企業未能通過精準計算合理確定存貨數量,導致倉儲貨物積壓,造成對資金的大量占用。部分制造業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難以及時收回應收賬款,還可能形成壞賬、死賬,影響企業利潤。
2.3?未能構建完備的管理會計工具體系
部分制造業企業在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耗費較多精力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但透過其財務報表可知,制造業企業難以量化管理會計應用結果。制造業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時,呈現出零散狀態,未能構建標準規范的應用流程,未能設立明確合理的目標,未能針對成本控制構建真正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應用體系。管理會計相關工具通常涉及預算管理、績效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資金管理等應用領域。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在上述領域中的應用需以相互交叉的基礎數據為依托。制造業企業需加強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在上述領域中的全面應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應用成效。但在現實中,部分制造業企業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應用僅局限于局部管理需求。例如,制造業企業未能靈活應用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管理會計相關工具,未能構建完備的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影響管理會計的應用成效,難以有效強化成本控制;部分制造業企業未能對各部門設立清晰的成本費用指標,在實施財務統計的過程中難以準確把握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應用究竟在何種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部分制造業企業未能將成本控制具體目標與員工業績考核相關聯,導致各層級員工缺乏參與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2.4?缺乏對本量利分析的靈活應用
本量利分析,是指企業對成本、業務量以及利潤三者間的關系加以分析,據此為企業制定經營決策、實施目標控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本量利分析是管理會計的重要工具之一,制造業企業應用本量利分析有助于形成合理的產品定價,并科學預測盈利能力,還能針對成本控制形成科學可行的決策。但在現實中,部分制造業企業缺乏對本量利分析的靈活應用,尤其是在分析成本性態時,未能結合自身生產經營實際分析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以及混合成本,盲目照搬相關理論實施硬性劃分,導致本量利分析采用的相關基礎數據缺乏客觀性,難以形成應用價值較高的分析結果。部分制造業企業未能全面應用本量利分析,未能找準影響企業盈利的成本因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
2.5?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有待提升
對制造業企業而言,其生產運營涉及較多環節,其成本核算包含復雜的內容。制造業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過程中,通過財會核算收集數據的難度較大,有必要借助管理會計軟件開展相關工作。但在現實中,部分制造業企業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有待提升,難以利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對所需數據實施動態收集和自動分析,影響數據收集和分析效率,且難以保障數據準確性。同時,部分制造業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與財務會計存在一定的數據壁壘,缺乏充分的數據共享,難以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作用。
部分制造業企業現有的ERP系統僅具備簡單的會計核算功能,難以有效支持管理會計相關工具。部分制造業企業雖然利用ERP系統實施標準成本管理,但難以將產品生產形成的各項成本差異向財務系統及時傳遞,造成成本會計缺乏足夠時間分析成本差異,難以有效支持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2.6?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
部分制造業企業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其現有財會人員難以勝任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因而無法保障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效果。部分制造業企業現有財會人員缺乏專業的財會核算技能,不熟悉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和各類軟件,難以靈活應用專業的管理會計相關知識實施科學的成本預測和成本分析。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制造業企業難以在生產運營的各項環節靈活應用管理會計,難以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
3?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策略
3.1?促進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
為促進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充分發揮其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制造業企業要促進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汲取西方國家應用管理會計的先進經驗的同時,綜合考慮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對管理會計相關理論和工具加以優化改進。制造業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進行簡化,考慮自身作業鏈的具體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加以應用[5]。
制造業企業要針對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構建完備的相關制度,綜合考慮生產實際,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靈活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增強成本控制效果和經營效益。制造業企業要摒棄事后管理的方法,積極推行事前管理,構建管理會計工作小組,督促小組成員深入生產一線,全面了解和準確把握企業各部門實況,引導管理會計工作人員靈活應用會計工具投入會計數據生產實踐中,準確把握作業鏈具備的特點,促進管理會計相關工具與生產運營實現深度結合。
3.2?增強資本運營能力
制造業企業要注重增強資本運營能力,具體而言,要提高產品生產能力,并及時收回應收賬款。制造業企業要將上年度產品銷售實際情況作為依據,詳細制訂科學可行的原料采購和產品生產計劃。在實施采購活動的實踐過程中,要對不同材料供應商實施信用評級,篩選實力雄厚、信譽度高的供應商,并注重拓寬采購渠道,展開多方對比,找準供應商。制造業企業要有效管理應收賬款,加快應收賬款周轉率,減少占用流動資金。制造業企業要搜集歸納客戶信息,構建數據信息庫,對客戶企業展開合理的信用分級,根據客戶企業所處的信用層級,確定其賒銷金額[6]。對于提前付款和及時付款的客戶,制造業企業要予以一定折扣,加速資金回收,降低資產成本,確保成本控制活動良好實現預期目標。
3.3?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工具體系
制造業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實施成本控制,要針對成本控制構建有效的考核機制,督促各層級和各部門員工增強成本控制理念,積極參與成本控制各項工作。制造業企業要對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構建標準規范的流程,構建科學可行的管理會計工具應用體系。制造業企業要加深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認識,準確把握其內在聯系,在應用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清晰梳理薄弱環節,完善相關制度,靈活應用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價值鏈成本法等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增強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制造業企業要促進成本控制與員工績效考核緊密結合,實現對員工的有效激勵。制造業企業要利用管理會計構建高效完備的業績跟蹤系統,實時跟蹤生產經營各項環節,及時發現問題,找準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對企業治理加以完善。制造業企業要對各部門確立明確的成本控制目標,并與預算考核相關指標相結合,科學引導成本控制,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功能作用,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企業費用開支,對費用報銷實施嚴格審核,科學分析各部門形成的成本費用,加強對成本控制的全過程管理,良好實現預期的降本增效目標[7]。
3.4?靈活應用本量利分析
制造業企業要綜合考慮自身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本量利分析,避免預期利潤與實際利潤之間形成的偏差較大。制造業企業在應用本量利分析時,要引進敏感性分析,通過精準分析找出影響企業盈利的成本費用項目,采取靶向性較強的措施增強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制造業企業在劃分各類成本性態時,要綜合考慮各類成本性態的暫時性,并準確把握其可轉化性,契合企業實際,對成本性態加以靈活劃分。同時,制造業企業生產周期出現的較大波動,要對本量利分析工具相應的線性關系涉及的變動因素加以考慮,重設計算初始點位,據此確定線性相關系數,完成對分析模型的重構[8]。另外,制造業企業要秉持多動因成本視角,對本量利分析相關計算方法加以完善,實現動態化的本量利分析。
3.5?提高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
制造業企業要靈活運用大數據分析和財務共享等先進技術,針對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形成創新思路,提高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制造業企業要整合各項資源,在內部搭建高效便捷的財務共享平臺,結合對管理會計軟件的應用,充分共享基礎數據,打破固有的數據壁壘,促進管理會計相關工具對基礎數據的高效準確收集,確保管理會計在企業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實現科學的成本預測和準確的成本分析,最終實現有效的成本管控。制造業企業要加強內部網絡系統建設,依托軟件系統促進管理會計對生產運營各部門的全面覆蓋,準確掌握生產運營各環節和各部門的成本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轉變成本控制方式,有效降低成本。
制造業企業要與ERP系統供應商加強溝通聯系,對ERP系統功能進行全面了解,并根據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需要,對ERP系統功能實施二次開發。依托ERP系統編制年度預算,并獲取管理會計所需的各項應用數據,實現科學的經營預測,幫助會計人員減少工作量,并及時形成相關報告,避免人工處理數據發生的失誤。制造業企業要提高對Excel的應用水平,優化預算和預測涉及的模板功能,降低差錯率。制造業企業還要加強管理會計相關工具與計算機系統的結合,提高管理會計相關工具的使用效率。
制造業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實施成本控制的實踐過程中,要加強對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信息化的管理會計,搭建高效完備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推動業財一體化,促進管理會計對業務管理的引領支撐,實現充分的信息共享,深入挖掘數據蘊藏的價值,在實現高效率財務管理的同時,增強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3.6?建設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
制造業企業要整合資源,建設專業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為加強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應用提供人才支撐。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著手:第一,引導管理層提高管理會計意識,督促其高度重視并有效加強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第二,制造業企業要實施多崗位培訓,加強對現有財務人員的鍛煉培訓,引導其深入學習管理會計相關知識和技能,并加深對計算機技術的了解,熟悉網絡應用技能。第三,制造業企業要從外部引進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充實管理會計人才隊伍。
4?結語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要遵循全面性原則和目標管理原則。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現狀體現為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缺乏管理運營資金的能力、未能構建完備的管理會計工具體系、缺乏對本量利分析的靈活應用、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有待提升、缺乏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對此,制造業企業要通過促進管理會計相關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增強資本運營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會計工具體系、靈活應用本量利分析、提高對管理會計工具的智能化應用水平、建設專業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等策略加強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郝明慶.基于制造業成本控制領域下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J].大眾投資指南,2020(22):168-169.
[2]梁怡.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產經,2020(7):128-129.
[3]翁立瑩.管理會計工具在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20(4):134-135.
[4]胡美華.管理會計工具在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9(36):203-204.
[5]江竹均.探析管理會計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213.
[6]臧麗.探析管理會計在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9(18):260.
[7]劉玉鳳.管理會計工具在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商訊,2019(20):146,148.
[8]包靜超.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2019(7):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