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軍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指導
語文學科作為發揚和傳承我國漢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為了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語文閱讀教學,并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應用主題式閱讀的方式對學生的語文閱讀進行指導,以此方式讓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思想進行自主探究,對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深入的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在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中,如果沒有對課文的主題進行理解與把握,則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進而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主題式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首先應當明確閱讀教學的主題,并以主題為核心進行教學目標的設置和教學活動的設計。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等課文為例,這些課文都是以自然事物為中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本單元課文進行主題式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本單元的主題歸納為“自然意趣”,通過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借此拉近學生與大自然的距離,使其對大自然產生喜愛之情,進而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大自然[1]。
在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活動當中,問題作為引導學生閱讀思維,使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問題導向教學法,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致的閱讀,并實現課堂的交流和討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還能夠使學生的語文思維、閱讀能力等得到顯著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包含《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等為課文,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本單元的閱讀主題進行明確,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文的閱讀,并提出“通過閱讀以上四篇課文,你發現他們之間有哪些共同之處?”的問題,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回顧,并對其共同點進行思考,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進而讓學生對“寓言”這一答案進行總結,并在學習中加深學生對寓言故事這一文學形式的認知[2]。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下,其在閱讀語文課文的時候難以對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進行理解,使得學生對課文的吸收掌握程度受到影響。所以,在主題式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借助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其對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進行掌握。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教師在對本單元中《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課文進行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親情”主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親情”的視頻,使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對課文中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刻體會。
綜上所述,主題式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識到這一教學方法的價值,并在實際教學中對其進行合理的應用,以此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梅剛.主題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34):91-93.
[2]邴新榮.小學語文主題式閱讀教學模式構建方略[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11):45-46.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師范附屬小學教育集團大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