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華
摘要:本文通過對農村審計的主要問題以及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新挑戰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內部控制、提高審計人員素質、拓寬審計內容、推動審計信息公開等一系列策略與建議,旨在促進農村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和提升審計效果。
關鍵詞:農村審計;鄉村振興;內部控制;規范化管理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農村經濟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作為鄉村經濟管理的關鍵環節,農村審計在保障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維護鄉村社會穩定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不僅可以有效防范經濟風險,還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濟效益,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更具可持續性。本文通過對農村審計的困境進行剖析,提出優化措施,為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1 農村審計工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
農村審計工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對于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農村審計工作能夠監督鄉村振興政策的執行情況,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第二,農村審計工作能夠審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情況,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防止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第三,農村審計工作能夠評估農村發展項目的效益,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1]。第四,農村審計工作能夠促進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實現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振興。
2 農村審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受托代理關系的矛盾
受托代理關系是農村審計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村民作為財產的直接所有人,是委托人;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則是集體資產的受托經營者。這種委托代理關系導致了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受到挑戰。
2.1.1 審計獨立性受威脅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常由村干部管理,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受到村干部的影響,難以做到真正的獨立審計。村干部在審計中過程中會干擾審計的正常進行,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性。
2.1.2 審計客觀性受制
由于審計人員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存在一定的關系,會出現審計結果被操縱、掩蓋問題的情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可能通過各種手段干擾審計的客觀性,導致審計結果不真實,難以揭示問題的實質。
2.1.3 難以解決的利益沖突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管理者和村民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審計結果可能影響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者的利益,因此他們在審計工作中會出現不配合審計工作,或者在審計中隱瞞問題,導致審計的效果受到削弱。
2.2 審計人員素質和手段的不足
目前,農村審計人員多來自農經站或縣區審計局,難以深入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影響了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另外,由于現代審計已經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包括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內的現代審計方法日益成熟。然而,在農村審計中,這些現代技術的運用相對滯后,審計仍然依賴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導致審計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同時,審計人員缺乏定期培訓和學習的機會,缺乏與時俱進的知識和技能。農村審計領域的法規、政策和實踐經驗在不斷更新和演進,審計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但目前的培訓體系相對滯后,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2]。
2.3 審計內容和時點的局限性
農村審計在內容和時點上存在局限性,主要問題包括審計范圍狹窄和審計時點滯后。這種狹窄的審計范圍主要體現在審計內容主要集中在財務數據上,忽視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經營效益、社會效益等方面的審計。同時,審計通常是事后進行的,導致問題往往在發生后才被發現,難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
在審計內容方面,過于依賴財務數據導致掩蓋了農村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僅僅是一個財務實體,還承擔著社會責任和公益使命,涉及到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社區發展等多個方面。如果審計只關注財務數據,就難以全面了解和評估這些方面的情況。
在審計時點方面,事后審計的滯后性導致問題的長期積累。由于審計的時點滯后,問題通常在其造成較大影響之后才被發現,此時已經較難挽回損失。而且,審計時點的滯后性也使得審計結果的參考價值大打折扣,難以為及時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2.4 審計結果利用不足
農村審計中,審計結果的利用不足,主要表現在審計結果的后續跟蹤不足和管理層對審計結果的應用不夠充分。
第一,在審計結果的后續跟蹤方面,缺乏系統性的監督機制。審計部門通常完成了審計任務后,難以跟蹤監督被審計對象是否按照整改要求進行了改進。缺乏持續性的跟蹤監督導致了問題的反復出現,審計的警示作用大打折扣。
第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層對審計結果的應用不夠充分。在一些情況下,審計結果未能被及時傳達給管理層,或者管理層未能充分認識到審計結果的重要性,導致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即便審計結果被傳達給了管理層,也可能由于對問題嚴重性的低估或者對整改措施的不力推進,問題未能得到根本性解決。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審計的新挑戰
3.1 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框架
首先,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總目標,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這就要求農村審計工作不僅要關注經濟發展,更要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作為審計的重點之一,推動審計工作與國家戰略目標相一致。
其次,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種形式共同發展等基本原則。這為農村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審計工作更加注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合規性和健康發展,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可持續發展。
再次,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對于農村審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審計部門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關注農村治理體系建設的合規性和有效性,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最后,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綠色發展、綠色農業的發展,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對于農村審計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審計工作不僅關注經濟效益,還要關注農村發展的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的綠色發展。
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框架下,農村審計工作面臨著更加復雜多樣的審計對象和審計內容,審計部門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農村審計工作的需要,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堅強的審計保障[3]。
3.2 農村集體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角色
首先,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依靠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而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經濟的主體之一,承擔著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責任。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能夠帶動農民增收,還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的升級。
其次,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而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社會組織的重要形式,參與了鄉村治理體系的建設,發揮著基層組織的作用,促進農村社會治理的現代化。
再次,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文化傳承的載體。鄉村振興戰略不僅僅是經濟振興,更是文化振興。農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鄉土文化和鄉村精神。通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激發農村文化的活力。
最后,農村集體經濟是鄉村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社會的穩定,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民增收,改善農村民生,增加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3.3 新挑戰對農村審計工作的影響
首先,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增加。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經濟活動更加多樣化,涉及領域更加廣泛,農村審計的任務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審計,還需要涉及農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審計工作的深度也增加了,不僅僅關注經濟活動的真實性,更需要關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落實情況,包括政策措施的執行、項目實施的效果等。
其次,審計工作的技術要求提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農村經濟活動的信息化程度逐漸提高,農村審計也需要運用現代化的審計技術和手段,進行大數據分析、風險預測等工作。同時,對審計人員的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信息技術、數據分析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再次,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受到挑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往往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等有著密切的利益關系,審計工作面臨來自多方的壓力和影響。因此,保持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確保審計結果的客觀真實性將是一個新的挑戰。
最后,審計工作需要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審計不僅僅是一種監督手段,更應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服務者。通過審計,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提供參考意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4 農村審計優化的策略與建議
4.1 完善內部控制機制
4.1.1 建立規范的審計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建立和完善審計制度,明確審計的程序、責任、權限和要求。確立審計計劃、審計人員的選拔和培訓、審計報告的編制和反饋機制等,以確保審計工作的有序進行。建立規范的審計制度提高審計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減少工作混亂和不當干預的可能性。
4.1.2 提高審計對象的內部管理水平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需要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自身的內部控制水平。這包括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規范經濟活動的程序,制定財經法規和制度,防范潛在的風險。審計工作應當定期向審計對象提供管理建議,幫助他們改進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減少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4.2 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和改進工作方法
4.2.1 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與提高
針對農村審計的特殊需求,建議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應該包括審計法律法規、財務審計知識、鄉村振興政策等方面的知識。培訓不僅應該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應該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包括現場審計技能、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等。通過定期的培訓課程和考核制度幫助審計人員保持專業素質,提高工作質量。
4.2.2 推進現代審計技術的應用
引入現代審計技術,包括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通過現代審計技術幫助審計人員快速梳理海量數據,發現潛在問題,提供更精準的審計意見。此外,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審計報告的編制質量和可讀性,使審計結果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
4.3 拓寬審計內容,推動審計關口前移
4.3.1 審計內容從財務審計拓展至經濟效益和內部控制
建議將審計的焦點從傳統的財務審計拓展至更廣泛的經濟效益和內部控制領域。除了關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還應該關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效益,包括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的審計。同時,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防范財務風險,提高審計工作的深度和廣度。
4.3.2 推動審計時點前移,實現事前、事中審計
傳統的審計往往是事后的整改性審計,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需要更加強調事前的預防性審計和事中的監控性審計。事前審計可以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開展經濟活動時規范制度,預防問題的發生;事中審計可以幫助實時監測經濟活動的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通過時點前移,可以更好地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合規性和高效性。
4.4 推動審計信息公開,強化審計成果運用
4.4.1 加強審前、審中、審后信息公開機制
建議建立健全審前、審中、審后的信息公開機制。在審計前,通過公告方式告知村民和相關利益相關方審計的時間、范圍和目的,增強審計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在審計進行中,應該建立實時的信息公開渠道,允許公眾監督審計進程,確保審計的公開和公正。在審計后,應該及時將審計結果公開,包括發現的問題、整改措施和整改結果,增強審計的監督效果。
4.4.2 促進審計成果在政策制定和實踐中的應用
建議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將審計成果納入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審計結果應該及時傳達給政府相關部門,作為政策制定的依據,推動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完善。同時,建議加強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作,幫助他們理解并有效利用審計結果。可以開展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水平,確保審計的成果得到有效運用。
5 結論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農村審計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既面臨著困境,也蘊含著巨大機遇。通過采取相應策略和建議,農村審計可以更好地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 田晨璐,李悅,李桃.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審計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當代農村財經,2022(12):30-32.
[2] 張鳳.審計監督嵌入鄉村治理的現實困境與優化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8):23-26.
[3] 練嘉奇,鄭雪玲.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審計困境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22(9):131-13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