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摘?要: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殘疾人就業水平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由于自然環境限制,殘疾人教育事業發展落后,用人單位存在隱性歧視,殘疾人就業信息機制不完善等問題使得西藏殘疾人就業仍然存在瓶頸。因此,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殘疾人就業氛圍,完善殘疾人就業的各項政策服務,加大特殊教育的力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在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下,實現殘疾人更好地就業和共同富裕。
關鍵詞:共同富裕;殘疾人;就業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04
0?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殘疾人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就業是他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2021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并實施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全社會要高唱實現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這一主旋律,堅持做到弱有所扶,貧有所幫,鞏固拓展殘疾人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成果、將殘疾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作為主線,用行動推進殘疾人就業邁向現代化,讓殘疾人群體也一起實現美好生活需要。”積極推動殘疾人就業,一方面殘疾人可以提高自身能力,發現優勢,建立自信;另一方面,殘疾人實現自主就業,對實現國家倡導的“就業一人,脫貧一戶,致富一家”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石。因此,探究殘疾人就業問題,在共同富裕戰略背景下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西藏殘疾人就業政策及就業現狀
1.1?西藏殘疾人基本現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西藏共有持證殘疾人109881人,其中男性56276人,女性53605人,男性殘疾人占比51.21%略高于女性;按年齡劃分,0~14歲有9172人,15~59歲有69175人,60歲以上31534人,處于15~59歲就業年齡段的達到62.95%,占比最多;按殘疾等級劃分,其中殘疾一級有13470人,殘疾二級有22750人;按殘疾類別劃分,其中17760人視力殘疾,12796人聽力殘疾,5191人言語殘疾,55179人肢體殘疾,6294人精神殘疾,9670人多重殘疾,肢體殘疾的人占比超過50%,是西藏殘疾人主要的殘疾類別;按戶口性質劃分,西藏現有持證殘疾人中屬于農業戶口的有101440人,屬于非農業戶口的有8441人,屬于農業戶口的殘疾人占比超過了90%,充分證明西藏現有的殘疾人絕大多數生活在偏遠的農牧地區;按受教育程度劃分,其中文盲有63537人,小學有37525人,初中5020人,高中及中專1329人,文盲的殘疾人占比57.8%,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8.7%,充分表明西藏殘疾人的教育水平低下,這直接影響西藏殘疾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目標。
1.2?西藏持證殘疾人就業現狀數據分析
截止到2020年,西藏處于就業年齡段(15~59周歲)的殘疾人有69175人,其中已就業16589人,占23.98%;未就業52586人,占76.01%,可以看出目前西藏殘疾人就業的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不同的就業形式來劃分,可以發現在就業的持證殘疾人中,按比例就業573人,占總就業人數的3.45%;集中就業373人,占比2.24%;個體就業645人,占比3.88%;165人在公益性崗位就業,占比0.99%;57人在輔助性崗位就業,占比0.34%;8809人靈活就業,占比53.1%;5967人在農村以從事種植養殖為業,占比35.96%;綜合分析以上數據表明,靈活就業和農村種植養殖加工業已成為目前西藏持證殘疾人最主要的兩種就業形式。
1.3?西藏殘疾人就業政策執行概況
近年來,通過自主、合作、委托等方式由西藏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舉辦的縫紉技術、盲人按摩、計算機編程、唐卡制作等十幾類不同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充分提高了區內殘疾人的就業競爭力,參加培訓后的殘疾人就業率達到75%。
西藏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執行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政策,自2020年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來,已累計有34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錄了90名殘疾人,涉及23個不同工種、90個不同崗位,其中專門為高校殘疾畢業生提供的崗位就有32個,切實發揮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積極作用。
從2015年以來,西藏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對符合創業扶持條件的殘疾人提供扶持資金158萬元,包含唐卡繪畫、經幡印制、家具制造、服裝制作、商品零售等23種各式各樣的項目。為了給殘疾人就業、創業搭建更加廣闊的平臺,西藏殘聯全面整合資源,建立了具備多種功能,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園區。
從2018年開始,西藏針對家庭困難應屆高校殘疾人畢業生發放崗前培訓求職補貼;面對疫情反復暴發對殘疾人就業的巨大沖擊,從2020年起,對實際招用殘疾人就業的崗位給予每人1980元的試用期崗位培訓補貼,激發了用人單位主動吸納殘疾人就業的積極性,確保了殘疾人的崗位穩定。在疫情形勢極其嚴峻的時期,及時發放穩崗補貼,在集中招用殘疾人就業的企業開展無障礙環境改造幫扶。
在殘疾人對口招聘方面,西藏殘聯注重分類指導,因人而異,堅持做到“一人一檔,一人一策”針對農村、城鎮不同的殘疾人群體,制定不同的創業幫扶政策和跟進回訪制度。根據西藏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2022年5月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區內已實現就業的殘疾人有17786名。
2?西藏殘疾人就業存在的不足
2.1?殘疾人就業的無障礙環境建設不理想
西藏屬邊境民族地區,地廣人稀,很多殘疾人身處偏遠的農牧區,殘疾人無障礙工程建設成本高、施工困難、人力資源短缺。基礎無障礙設施的匱乏極大限制了西藏殘疾人的就業,一方面難以滿足殘疾人日常通勤及外出應聘,另一方面部分工作場所根本沒有無障礙設施,更是給殘疾人提高工作效率設置了重重壁壘,進一步影響了其收入水平及客戶滿意度。無障礙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善,還包括無障礙的心理環境的構建。目前殘疾人就業仍然存在隱性歧視,殘疾人在職場上依然不能得到他人尊重。
2.2?殘疾人就業形式單一、崗位層次偏低
統計數據發現,西藏的殘疾人就業以靈活就業和農村種養殖加工業為主,從事專業技術的人數明顯不足。用人單位普遍能夠提供的殘疾人崗位與實際殘疾人的就業需求相比,一方面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缺少技術含量,通常為簡單體力勞動的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制造業,盲人等一類特殊的殘疾人就業選擇更是局限于盲人保健按摩行業。
2.3?城鎮與農牧區殘疾人就業有明顯差距
從公布的數據看,西藏城市殘疾人就業情況以及收入都要明顯要好于農牧區。因為城市殘疾人主要在商業、服務業及黨政機關就業,收入較穩定。而農牧區就業渠道不暢,殘疾人主要從事種植、放牧、養殖等基本的農牧業生產,與城市之間處于隔離狀態,收入也遠低于城市。
3?導致當前西藏殘疾人就業問題的部分原因
3.1?自然環境的限制
西藏地廣人稀,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在偏遠農牧區因病造成殘疾的現象十分普遍。加之農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醫療條件差等導致殘疾的概率遠高于全國其他省市。與殘疾人日益增長的就業需求相比,西藏各地市解決殘疾人就業的能力有限,這是造成西藏殘疾人就業不樂觀的重要原因。
3.2?殘疾人教育事業發展落后
西藏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絕大多數地區沒有資源,缺少師資,沒有完備的教學環境,農牧區的殘疾人士及其子女入學十分困難。另一方面,由于財政經費的短缺和政府管理者的忽視,西藏殘疾人教育質量低下,教師人才流失嚴重,使得西藏殘疾人的特殊教育未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殘疾人實現高質量就業難上加難。
3.3?用人單位存在較多顧慮
由于殘疾人的身體缺陷,在沒有無障礙設施的環境中可能會發生一些身體狀況導致無法更好地完成工作,增加用人單位成本。另一方面與健康職工相比,殘疾職工心理會更加敏感脆弱,在內部管理中容易引發問題。各種可以預見但無法避免的問題進一步增加用人單位在招錄殘疾人時的顧慮。
3.4?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不完善
目前,西藏殘疾人招聘信息發布和獲取的渠道比較分散。各級殘聯組織的招聘會是主要信息來源,各地市官方的殘疾人就業服務網站或APP還未完善。大部分殘疾人因沒有及時獲得就業信息的平臺錯失了就業機會,用人單位也未能及時招聘到符合崗位需求的人,阻礙了西藏殘疾人就業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完善的信息分享和發布也有利于殘疾人在就業中維權,殘疾人群體在擇業到就業過程中都處于弱勢,他們的勞動權益極易受到侵害。一個能夠融政策法規、案例分析、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將為促進殘疾人的就業、權益保護發揮巨大作用。
4?促進西藏殘疾人就業的改進建議
實現殘疾人的脫貧,為殘疾人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支持與積極參與。根據本文所提出的西藏殘疾人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針對如何更好地促進西藏殘疾人就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切實增加宣傳力度和豐富宣傳渠道,提高社會各界對于殘疾人就業幫扶的意識。有關部門不僅要加大宣傳各類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和法規,同時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監督、檢查殘疾人就業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充分利用大數據、網絡媒體、新聞報道、線下宣貫等多種形式進行全方面、多方位的宣傳,強化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營造良好的殘疾人就業氛圍。
二是政府要多措并舉,完善殘疾人就業的各項政策服務,嚴格實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政策,收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有關部門要聯合起來在殘疾人招聘、錄用、合同簽訂、社會保險繳納等各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監督和檢查。對于積極貫徹執行政策的用人單位予以適當的表彰與獎勵,從而更好地發揮模范作用鼓勵更多的用人單位和社會組織參與到殘疾人就業幫扶中來。
三是要加大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力度,實施各項福利激勵政策,引進特殊教育人才,壯大人才隊伍,從多方面提升殘疾人教育水平。同時堅持將市場和崗位的需求作為殘疾人就業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提升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效用。動員社會各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不斷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的質量,實現殘疾人就業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銜接,把殘疾人技能培訓、職業介紹、就業幫扶與自主創業融合成密不可分的集合體。
四是要堅持把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信息平臺的建設作為重要環節,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和數據能力,建構科學完善高效的各地市殘疾人就業信息平臺,使全區的殘疾人就業信息溝通交流更便捷、更高效,讓各項殘疾人就業幫扶措施落地開花結果。
五是要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更多的殘疾人可以居家就業,政府可以按照不同的崗位需求開發課程,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加強殘疾人在互聯網方面的有關培訓;二是大力扶持共享經濟平臺,例如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進行智能匹配,借助平臺助推殘疾人就業,將殘疾人靈活就業納入政府監管范圍。三是引導殘疾人借助網絡,凸顯高原自然生態優勢,例如創造性地培育青稞食品、野生菌和枸杞、冬蟲夏草等特色產業,進而提高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增加殘疾人收入。
5?結語
本文從殘疾人就業對共同富裕的重要意義出發,分別從自然環境限制、殘疾人教育發展落后,用人單位存在重重顧慮、殘疾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西藏殘疾人就業不樂觀的原因,并結合西藏實際提出了改進建議。總之需要政府、社會、用人單位、殘疾人群體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殘疾人就業保障模式,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讓殘疾人與全體人民一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參考文獻
[1]馮杰,郭洪森.共同富裕視角下我國殘疾人就業保障問題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9(2):27.
[2]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N].人民日報,20210724(004).
[3]張晶,呂依諾,朱喜薇,等.共同富裕背景下殘疾人就業幫扶政策研究[J].西部學刊,2022,(8):4549.
[4]何勤勇.略論西藏殘疾人就業問題及其對策[J].西藏研究,2011,(5):108113.
[5]聶楨海,包學雄.殘疾人靈活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廣西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22,42(4):150154.
[6]何巧源.“互聯網+”時代下民族地區殘疾人就業援助研究[J].殘疾人研究,2018,(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