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笑珊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中職學生的教育要求也越來越傾向于全面發展。既強調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又強調專業技能的深入發展和探索。并且在素質教育進程中,中職教學過程中也逐漸強調工匠精神,因此,在中職烹飪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烹飪技能,也要鼓勵學生探索烹飪過程中的工匠精神,不斷精益求精,從而達到錘煉自身烹飪技術的目的。基于此,文章首先闡述了工匠精神在中職烹飪教學中的意義,并依據當下中職烹飪專業教育教學現狀,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培育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具體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并為我國餐飲行業的良好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教育;烹飪教學
隨著新時代的不斷發展,“工匠”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含義,主要是指具備一定技能高度的人。同時工匠精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逐漸成為教育培養中的核心精神指導。中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主要搖籃,也更需要注重工匠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從而利用工匠精神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學習,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同時充分彰顯學生的人生價值。除此之外,中職教師在開展烹飪教學的過程中,也要積極對教學結構進行相應的整合、創新,要將技術技能教學與工匠精神進行深度結合,從而引導學生在促進自身職業素養發展的同時,在專業課程學習中體現自身價值。
一、工匠精神在中職烹飪教學中培養的意義
(一)符合人才需求的客觀需要
中職學校主要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師在中職烹飪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以確保人才的數量與質量能夠符合現代化企業的需求標準。具體而言,在中職烹飪教學中,教師可將日常教學內容與工匠精神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烹飪技巧,確保以后能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工匠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敬業精神,在中職烹飪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技術的傳授,還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塑造與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與時代發展“無縫銜接”。
(二)符合人才培養規律
“成長成才”是中職學院培養學生的基本目標,因此,在中職烹飪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也要兼顧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具體而言,在烹飪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工匠精神,并結合文化建設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便學生能夠在社會市場中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另外,在烹飪教學中還可以適當引入制造業的發展史,以讓學生明白工匠精神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例如,陶瓷、鑄造等,如果缺乏工匠精神的支撐,就無法達到如今的技術高度。
(三)促進教學改革創新
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也隨之發生變化,在今后的招聘過程中會對應聘人員的技術水平、職業素養等做出明確規定。眾所周知,市場競爭的核心就是人才競爭,企業為了能夠維持自身的競爭力,需要引入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人才。而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就更要明確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要積極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具體的烹飪教學中,也要將工匠精神融入烹飪技巧的教學中,讓學生對烹飪技術有著更為深入的探索,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工匠精神在中職烹飪教學中的培養與實踐策略
(一)讓學生充分領會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職業精神,其所體現出的是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以及個人能力。它對從業者所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愛崗敬業。這是一項核心要求,如果從業者缺乏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就沒有干好工作的動力與熱情,在工作時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這不僅是對職業的不尊重,也是對服務對象與本職工作的不尊重。其次是專注。只有不受外界利弊所干擾,才能保證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再次是精益求精。從業者必須有一種對工作質量與自身能力永不滿足的進取心。最后是創新。從業者要勇于突破傳統思想與方法的束縛,然后通過實踐結果去驗證,以此來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與品質。
任何行業只有具備“匠心”,才能晉升為一名優秀的匠人,如果我國各個行業的從業者都具備工匠精神,那么我國全面現代化步伐勢必會大幅加快,因此提倡工匠精神,不僅對公民具有重要意義,對國家亦是如此。基于此,在中職烹飪教學過程中,在注重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烹飪技能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深刻明白工匠精神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師要身體力行,向學生展現這種精神,因為教師親身示范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在學生明白了工匠精神的內涵與重要性之后,就能清楚地理解到工匠精神與其職業發展所具有的緊密聯系,同時工匠精神也能幫助中職學生擁有更光明的未來,所以,更應要把工匠精神注入中職學生的學習與未來工作中。
(二)培養工匠精神從培養品質開始
中職學校中的學生有很大部分是因為之前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考不上大學而進入的職校。此類學生通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缺乏學習熱情。因此,中職學校在開展烹飪課程時,首要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烹飪這一行業,并展現出烹飪行業的光明前景與魅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回到學校與學生做交流,用現實案例來告訴學生掌握烹飪技術是否能夠給他們帶來美好的未來。當學生對烹飪專業產生興趣后,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刻苦與鉆研的品質。如果不注重學生刻苦與鉆研的品質,就很難培養學生在未來工作中需要具備的工匠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烹飪技能知識的講解,還要讓學生親自上手練習,在反復地摸索和鉆研中“悟道”。
(三)培養精益求精的態度
精益求精是一種追求極致和完美的精神,它要求工作者不斷改進產品或制作作品。在中職烹飪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一,要把精益求精的精神注入中職烹飪實訓教學活動中,比如在教授學生烹制菜肴中,可以要求學生在選菜、配菜、切菜等各個過程中做到精益求精。第二,要把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廚具、衛生等方面的細節管理中。比如要求學生要有序擺放廚具,在烹飪完成后要對廚具進行相應的清潔整理,并且要求學生在具體烹飪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應的操作規范,做好每個細節的管理,這也是精益求精的一種表現形式。第三,要把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比如要讓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做好個人衛生清潔等。
做好上述三方面,可以更好地培養烹飪專業學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培養堅守專注的意志品質
在中職烹飪教學中,在重視教授學生烹飪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要讓學生以高標準、嚴態度來對待日常生活、學習,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做好精益求精、堅守專注。
例如,在開展烹飪雕刻、冷盤制作課程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耐心、專注”精神。雕刻課程主要目的是在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培養學生對作品的精益求精的態度。在此過程中,學生通常要花費大量時間,并且要進行高強度的練習;而冷盤制作教學是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做到美輪美奐,要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做到一絲不茍。因此,在中職烹飪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認真對待的精神,這些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具體體現。在學生具備工匠精神后,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積極主動對烹飪技能進行探索與研究。另外,在中職烹飪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要想在某一領域獲得成就,就一定離不開工匠精神。
(五)發揚自我否定的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核心內容。烹飪行業只有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才能夠在工藝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飲食行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面對時代飛速發展這一背景,中職教師在開展烹飪教學時,應摒棄傳統教育理念,并不斷樹立起創新意識,要圍繞烹飪行業崗位的實際發展需求來對烹飪教學的內容以及目標進行相應的拓展。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否定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探索能力,只有學生在產生疑問時,才能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
另外也要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比如新口味、新食品以及新加工工藝等,以此讓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并不斷探索。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在自我否定中及時修正自身錯誤,要讓學生認識到許多事物都是在自我否定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與發展的。比如中國瓷器的制作就是在不斷地創新過程中,才逐步提升了瓷器的工藝水平,讓瓷器的花紋和顏色等都變得日益豐富。而這些都是由于對工匠精神的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否定才逐步產生的。
(六)樹立尊師重道的求學態度
尊師重道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傳統美德。在中職烹飪教學中樹立起尊師重道的求學態度,可以讓學生與教師建立起較為密切的關系,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學習到烹飪技巧,同時也能讓學生通過教師來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如果在中職烹飪教學開展過程中,只注重知識理論的講解,缺少教師實操方面的指點,學生就猶如無源之水,無法真正掌握烹飪技術技能。
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樹立起尊師重道的求學態度,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每次上課之前向教師問好,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氛圍,也有利于學生尊師重道求學態度的養成。其次,為了促進學生尊師重道觀念的形成,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入學時就拜師,通過師傅帶學生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烹飪技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形成尊師重道的觀念,并且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具有重要作用。
(七)豐富課外活動內容
形成工匠精神,不止需要理論層面的學習,更需要借助相應的實踐來完成。通過課堂講解只是烹飪教學的重要路徑之一。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學校方面也可以積極開展各類烹飪比賽,具體包括校內比賽或兄弟院校聯賽的形式,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烹飪技能深入探索的精神,同時還可以邀請相關企業共同舉辦,以便發掘培養出更多具有專業技能且優質的烹飪人才。
而在烹飪比賽形式方面,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具體而言,可以模仿電視綜藝節目“廚王爭霸”的形式,積極讓學生與團隊參與到烹飪比賽中,并且還要讓院校教師、相關企業人員以及具有較高烹飪技能的人才作為評委。學生通過參加烹飪比賽,不僅能鍛煉自己的烹飪技能,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在烹飪比賽過程中,使工匠精神的培養得以有效實現。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校外大型規模烹飪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優秀廚師們的匠人精神,從而不斷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從其中學習優秀廚師的專業性、專注度、精益求精的態度,并且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職業精神。
三、結語
中職學校所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專業、具有實用型技能的人才。因此,中職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在工匠精神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加強對學生烹飪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并且工匠精神對中職學校烹飪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隨著當前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與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工匠精神更是成了烹飪行業教學中的一面旗幟,這對國家飲食行業的發展也起著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宦洪濤. 工匠精神在高職烹飪教學中的培養與實踐[J]. 中國食品,2021(23):62-63.
[2]宋春. 烹飪教學對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分析[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07):33.
[3]戚天納,楊雅楠. 在中職烹飪教學中傳承工匠精神的方法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7):76.
[4]臧傳富. 烹飪教學對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J]. 現代交際,2019(11):171-172.
[5]袁樂學. “工匠精神”在高職烹飪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22(06):252-254.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