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花
摘? 要:文章依照文獻對比法和理論分析法,首先就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分析,其次闡述了中職英語教學現狀,最后從加強學生興趣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引導學生進行互幫互助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中職英語教學中培育核心素養的實踐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英語;核心素養;英語教學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的獨特育人價值,各學科基于學科本質凝練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對此在實際教學時,教師需要合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主要內容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等。基于此,中職英語教師需明確核心素養對中職學生發展以及就業規劃的實際需求,進而基于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出高效、有趣、多元的課堂教學,由此發揮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體現中職英語教學的本質,實現“用語言做”到“用語言發展”的教育改革目標,真正提升中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一、中職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分析
(一)語言能力
在中職英語核心素養中所提出的語言能力包括,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能力(聽、讀、說、寫、看)等,并且這些基本能力也是英語學科教育的目標體現,是實現中職英語教學核心目標的關鍵所在。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語言能力對中職學生發展的重要性,進而結合教學內容挖掘語言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形式,由此從閱讀、寫作、讀寫結合上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而這一過程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意識與英語語感。
(二)文化意識
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意識意味著學生應該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識,并對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應將該素養的融入納入課堂教學的文化身份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跨文化意識等方面,由此真正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意識,確保其在成才發展中可以用英語講述、講好我國的故事,傳播好中國優秀文化。
同時,文化意識也是中職階段學生應該擁有的一種基本素質,在合理培養中職學生的文化意識后,教師可以讓中職學生在全球背景與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并彰顯出跨文化知識體系,由此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思維品質
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需具備的思維品質包括閱讀思維、英語思維等,其中當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后,學生可以理解閱讀文本的關鍵,并發展中職學生所應具備的邏輯推理、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多元思維等。
(四)學習能力
從中職英語教學目標出發,在突出教學目標設計的合理性后,教師需要合理培養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學習能力是學生所應具備的學習素養之一,其是指在實踐中,學生應具有積極的內在動機,并根據自身需求,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策略,從而有效地拓寬自身英語學習途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英語意識。
對此,在教師的引導下,中職學生需依據自身就業等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學習訓練,提升英語口語表達、跨文化交流方面等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依據自身的學習與生活,合理安排好學習目標、辦法以及時間等。
二、中職英語教學現狀
(一)學生英語基礎與英語學習興趣分析
有關調查表明,中職學生在入校時所錄入的英語考試成績不夠理想,且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英語基本功較差,在基本的單詞、語法、句式方面所出現的薄弱問題較多,在運用英語進行流暢對話時表現得較為吃力。而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職學生自身缺乏主動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對英語學科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好,因學生主觀能動性無法在具體的學習環節中得到體現,對此學生難以完成教師給出的學習任務,且在課余時間內幾乎不會主動接觸有關英語的學習活動,這種情況不僅阻礙了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也無法達到核心素養下中職英語的教學目標。
(二)英語教學實踐過程分析
目前,在實踐教學中,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還沿用傳統的、過時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英語交流能力、英語閱讀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發展對中職學生成才發展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無法得以充分落實,且英語教學課堂效率、質量無法提高。并且,因單線灌輸教學模式的產生,導致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沉悶、枯燥的教學狀態,這種現象自然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而言難度較高,且不符合中職教育的育人目標,無法達到“就業+素質”的發展方向。
三、中職英語教學中培育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加強學生興趣培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認識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發揮自身主動性,并堅持學習英語的基本動力,對此,教師需要從培養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開始,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以及中職學校的育人目標,由此構建出情境化教學模式,使中職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進行學習,而此過程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也增強了中職英語教學的體驗感與真實性。
例如,教師可以針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中職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英語教學。首先,教師需運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出示一段有關國外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聞,并依據該情境進行后續的教學活動。其次,教師針對視頻內容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點,簡化教學模式,將新聞報道所涉及的單詞、句式等提煉出來進行教學,并讓學生針對所提煉的單詞、句式等進行學習。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了解英語對本專業后續開展工作實踐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發揮了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教師在教學Unit 1 “We burst into laughter”這節課時,教師應在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根據詞匯分析本節課所講述的故事,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研究出文章所體現的趣事等等,在此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并且教師所提出的探究性問題也可以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再如,在教學“kite”風箏這個單詞時,教師可以進行猜謎語活動,由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先為學生列出帶有風箏單詞的短語,并讓學生自己理解與討論每個短語的意思,如風箏標識“kite mark”、風箏觀測“kite observation”、風箏氣球“kite ballon”等。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出這是風箏(kite)。最后教師可以呈現出有關風箏的閱讀短篇,以此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材料,將單詞與語篇良好銜接。教師采用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單詞的運用能力,也避免了單詞教學枯燥的問題。
(二)讀寫結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課堂,并明確讀寫結合對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性,為此,教師需要按照所讀內容完善寫作任務,并確定好寫作任務與閱讀內容之間的聯系,由此突出讀寫結合教學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以及確保教學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合理提升中職學生閱讀思維與邏輯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讀內容進行轉移,即在一個新的環境下,將所讀到的和有關的語言轉化成其他的形式。如在教學Unit 2 “Lets talk teens”Reading中的“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一文時,教師應讓學生表達這篇文章中所描繪的家庭矛盾,并且將所讀到的敘述材料轉變為特定的人物對話,將解釋性的知識轉變為有關的場景內容,或將所讀到的觀點和主要觀點用一種爭論的形式寫下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英語思維被激活,并且在轉化的過程中也掌握了有關英語知識,提升了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英語學習能力。
(三)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
在中職英語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逐步認識到中西文化之間所出現的差異問題,并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意識與交際能力。
例如,在“I laughed till I cried”這節課的教學中。首先,此課程為第二個學期的第一個單元教學,為此,該話題與學生的假日生活有關。而學生剛剛結束長假,還沒有從假期的快樂中過渡到學習生活中,而這一點也說明第一單元的話題非常符合學生的興趣和當時的心情,這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引入問題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后續的學習活動。如:“同學們,你們可以談論一下在假期中的活動嗎?你們認為國外學生的假期生活跟你們的會有所不同嗎?”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掌握并運用一般過去時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并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句子的重讀音節。再次,本單元的話題雖然親切,但教師也需要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生所需的教學內容。對此,教師可以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進行分層設計,從而使學生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最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介紹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不同之處,如國外學生假期生活與自己的差異等,進而讓學生認識到中西文化的差異,這在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水平。
(四)引導學生進行互幫互助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構建出互動式教學課堂,并依據互動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交流,進行互幫互助式學習,據此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等。同時,學生互相幫忙,可以使成績較差的學生產生一種“我愛學”的感覺,使其處于熱愛學習的狀態內,以便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并且教師采用交互式的教學方式,還可以加強中職學生群體與群體的交互、溝通,而這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體現核心素養對課堂教學的根本價值,由此在互幫互助的思緒下,學生提升英語交際的能力。
例如,在“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這篇課文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帶領學生掌握部分職業名稱,以及描述個人性格以及才能等的詞匯、短語。特別是在詢問和介紹個人經歷、才能以及應聘原因等信息所用的句型,教師應讓學生加深記憶,并反復帶領學生進行練習。如“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Have you done any part-time job?What are your strong points/weaknesses?Why do you want to work for our company?”等。其次,教師應開展小組合作課堂,讓學生以應聘者與招聘者進行交際,應利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自己的個人經歷、應聘要求等,教師讓學生正確理解并運用不定代詞,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和溝通,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學習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同時這也實現了中職英語教學的高效交互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要求,在改善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質量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由此實現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職業規劃、未來工作崗位的結合,避免其出現脫節、落后等問題。而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工作時,也解決了以往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從“就業+素質”這一整體戰略性課程教學改革方向出發,明確中職英語教育模式以及教育定位等,進而幫助學生可以在將來成功地踏上自己所向往的工作崗位,使其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價值,從而達到中職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羅集學. 中職英語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目標達成的三種途徑[J]. 廣西教育,2021(22):78-79+98.
[2]張祥貴. 核心素養下中職英語職業情境描述教學探索與實踐[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1):26-27.
[3]江韻. “停課不停學”背景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職英語線上教學探索[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01):11-14.
[4]于麗. 基于核心素養教育下的中職英語教學策略探析[J]. 中外交流,2021,28(04):940.
[5]劉晉.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中職英語聽說課教學設計策略[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08):106-107.
[6]張蕊. 核心素養發展下的中職英語教學目標與教學策略研究[J]. 校園英語,2021(34):84-85.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