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能夠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信息技術學科在融合時出現一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該學科的發展。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實現學科融合,就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模式。文章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高中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創新教學;學科融合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得到提升,受到各學科不同程度的重視。從學科教學來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學科之間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主要包括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在學習過程中引入其他學科知識;第二種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跨學科合作學習;第三種是在學習過程中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他學科。
一、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創新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切入點,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數據的采集與分析》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數據采集的過程作為引入點,并給學生講述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數據分析知識。讓學生將數學有關知識的探究作為落腳點,進而讓學生掌握學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解決教學難點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不夠深入,存在理解不到位、運用不熟練等情況。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時,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相關知識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比如,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相結合,將抽象的信息技術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知識點。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
(三)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是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過程,探究能力是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的平臺,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例如,在學習《程序設計》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有關程序設計的內容,然后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將本節課程的有關知識與化學知識進行聯系,隨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每個小組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研究課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需要對學生進行過多的指導和約束,而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空間。
(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學生的信息素養也越來越重要。信息素養是指學生具備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創造和交流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優化教師教學模式
教師要想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就必須在信息技術課程中不斷進行創新。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可以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突破一些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教師在融合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作一些課件供學生參考。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當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融合的不足之處
一是學科融合意識薄弱。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是當前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趨勢,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當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還存在比較明顯的學科融合意識薄弱的現象。具體表現為: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不夠重視,課堂教學中只注重講解信息技術的操作步驟和具體應用,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實踐。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所學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深入,對課程所學內容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缺乏認識和理解。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沒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強化教師學科融合意識,增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是信息技術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是學科融合資源匱乏。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需要教師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和實踐經驗作為基礎。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學科融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這也導致了學科融合資源匱乏。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是資源的一部分,在信息技術學科融合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豐富的資源作為支撐,很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科融合資源對開展信息技術學科融合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要善于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為實現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融合提供豐富的資源保障。
三是學科融合技術落后。目前,雖然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融合發展迅速,但從整體上來看,大多數學校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融合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創新的學科融合模式。而且很多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甚至將其視作可有可無的課程,導致信息技術在學科融合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是學科融合觀念偏差。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相融合,認為這是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但實際上,信息技術課程不應成為單純的信息技術教學,其對其他學科教學的價值不可忽視。尤其是在一些地理、歷史等學科中,教師常常會把信息技術當成課堂上的“點綴”,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五是學科融合評價單一。學科融合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課堂中,學科融合的評價也要體現其價值。如果只是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就會流于形式。而單一的分數評價無法有效反映出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三、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創新教學實踐策略
(一)與語文學科融合
近些年,我國高中教師相繼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上推進學科融合,并獲得了較為可觀的融合成果。舉例而言,教師可以在推進學科融合時,將項目作為融合內容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工作,如,可以將自主、合作、交流作為課堂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主題設定為“母愛”,在講解到高中信息技術《網站制作》這節課程時,將其作為學習項目任務,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工作。在網站制作的基礎操作教學上,可以將微課設計作為落腳點,將網站制作過程錄制為微課短視頻,讓學生在學習時,根據個人的學習情況對學習進度進行及時調整。若是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對較快,則可以綜合實際情況,使用微課提前對下節課程進行學習。若是學生的學習進度相對較為緩慢,則可以借助微課對其中的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進行反復學習。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學生的數量為6~7人,在學習時,若是存在難以理解的內容,可以先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小組內討論不出結果的,由小組長對問題進行匯總,詢問教師,也可以向其他小組請教。這樣的教學辦法,可以讓學生進行問題以及知識的自主探索,幫助學生鞏固個人所學,還可改善個人在問題探索時的表達水平。各個小組需要將本節課程的學習重點“母愛”作為主題,隨后制作出網站作品,以小組的形式提交給教師,以小組自評和小組間互評的方式,評選出本節課程的最佳作品,教師給予小組一定的獎勵,在班級中進行展示。
教師采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和語文學科聯系的教學模式,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問題探究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再如,在講解海報制作和Adobe Photoshop時,教師也可以加強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聯系,將教學主題設置為“傳承中華詩詞文化”,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程的知識,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學習了古詩詞文化,可以獲得較為良好的學科融合效果。
(二)與英語學科融合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信息意識與計算思維。其中,計算思維是指一種基于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計算思維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素養,包括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信息意識與數字化學習、問題解決等多個方面。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融合是培養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和提升其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
在高中英語課程中,涉及大量的英語詞匯和表達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大影響。將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融合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途徑和方式,而且能夠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知識進行交流和表達的能力。例如,在高中英語中有大量的短語和句子,這些短語和句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不同類型的句子和短語含義不同,使用方法也存在差異,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到《Excel》這節課程時,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詞匯、短語等進行簡單整理、收集。如將“bank”(銀行)作為短語進行整理,將“washing”(衣服)作為短語進行整理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知識制作簡單、實用的英語信息圖和英文海報等。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與歷史學科融合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歷史知識與信息技術融合起來,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例如,在教學PPT制作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作為PTT制作主題,在教學中引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講解它們的發明過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如“指南針的發明與使用”“火藥的發現與使用”等內容,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自己設計制作“四大發明”相關PPT課件,讓學生通過自學,了解到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總結出的一種利用地磁原理進行導航的工具;了解到火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實踐中發明并使用的一種武器,大幅提高了作戰能力和軍隊戰斗力等等。
(四)與數學學科融合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將信息技術學科與數學學科進行有效融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識和數學思維。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進行有效融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數據處理方法。比如在學習《數據的篩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轉化為任務型問題,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篩選。以任務的設置,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數據處理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過程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工作有序向前推進,綜合新課標要求,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除了需傳授學科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操作技能,還需在整個過程中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掌握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融合重要性的條件下,明確目前在信息技術學科融合上存在的不足之處,制訂出針對性的問題解決辦法,加強與語文、英語、歷史、數學學科的融合,以達到新課標的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黃亞濤,凌紅,林銘.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融合創新教學實踐探究[J]. 廣西教育,2019(02):30-33.
[2]鄭秋. 高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的融合與創新[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2):2778.
[3]潘亮. 高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的融合與創新[J]. 科學咨詢,2020(03):109.
[4]夏麗華. 高中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堂教學的融合與創新[J].考試周刊,2013(03):131-132.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