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方舟
〔摘? ? 要〕? 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設計的融合對于學科整合和學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在學科改革導向下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設計的方法和途徑。在融合課程設計中,教師應深入了解體育和科學學科的內容和教學標準,并分析它們之間的共性和相關性,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任務的調整和整合,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和探索體育與科學的關系,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小學體育;小學科學;多樣化學習活動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7? ? 037-039
學科整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科學習的效果。在小學教育中,體育和科學是兩個重要的學科領域,它們既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又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在體教融合背景下,將小學體育與科學進行整合,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著力突出跨學科整合,提供連貫性學習框架
學科整合,是指在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中,將兩個學科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提供更綜合、更全面的學習體驗,是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融合創新的核心原則之一。學科整合最關鍵的一個步驟是對體育和科學兩門學科的共性以及相關性的分析,需要深入了解兩個學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以更好地將兩個學科的教學內容整合起來,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機而連貫的學習框架。
(一)共性分析
體育和科學學科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上存在共性,例如力學原理在體育和科學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體育中,力學原理解釋了運動中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對于運動結果的影響;在科學中,力學原理研究物體運動的原因和規律。通過發現這些共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力學原理在體育和科學領域的應用,從而增強學生對兩個學科的理解和認知。
(二)相關性分析
體育和科學學科在某些主題或領域上存在相關性。在體育運動中,運動生理和解剖學是重要的科學知識領域,它們研究身體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體育運動的效果密切相關。通過了解這種相關性,教師可以將運動生理和解剖學的相關知識融入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運動的生理基礎,并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和表現。
(三)交叉點發現
在體育和科學學科的分析中,教師需要尋找它們之間的交叉點,即可以同時涉及兩個學科內容的主題或活動。例如通過研究運動的能量轉化和守恒原理,學生可以了解能量在體育運動中的轉化過程,并通過科學實驗和觀察來驗證這些原理。這樣的交叉點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科學知識的應用,加深他們對兩個學科的理解和興趣。這種學科整合的設計將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拓寬他們的學科視野,并提供更豐富和綜合的學習體驗。
二、強調學生主體性地位,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
在學科改革導向下,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主體”的基本原則。這意味著教師應該將學生置于學習的核心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一)學生參與決策
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決策過程,例如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和制訂學習計劃。讓學生參與決策,他們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個性化學習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能力差異,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通過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
(三)學生合作與交流
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比如通過小組合作、伙伴討論和展示交流等方式,學生可以相互借鑒和學習,共同構建知識和經驗。
(四)反思與評價
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幫助他們主動總結和提升學習效果。通過反思和評價,學生可以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發現不足之處,并制定改進的措施。
總之,融合創新要始終圍繞“學生主體”展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促進他們主動參與、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三、分析學科內容和標準,確定學科整合關鍵點
在融合課程設計中,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小學體育和科學學科的內容和教學標準,包括學科的核心概念、知識點和能力要求。通過對學科內容的分析,教師可以確定學科整合的關鍵點。為此,教師要將小學體育和科學學科的內容進行比較和對照,尋找兩個學科之間的交叉點和重要聯系,從中確定學科整合的重點和著重教學的內容。然后,確定體育和科學學科中相似或相關的概念和原理,將其作為學科整合的橋梁,幫助學生理解兩個學科的關聯性。例如體育中的力學原理和科學中的物體運動原理可以互相呼應和延伸。在此基礎上,基于對學科內容的深入了解,教師可以設計整合性的學習任務和項目。這些任務和項目可以融合體育和科學的要素,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和應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例如通過體育和科學的整合讓學生了解身體運動和呼吸系統之間的關系。在體育知識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身體運動對呼吸系統的影響。例如體育運動時呼吸加快,為什么會這樣?通過了解運動時呼吸系統的機制,學生可以理解為什么在劇烈運動時需要更多氧氣,并學會控制呼吸來適應不同的運動強度。在科學知識方面,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有關呼吸系統的基本知識,包括肺部的結構和功能、呼吸的過程等,學生可以了解氧氣的攝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是通過呼吸系統實現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體育運動活動,如跑步、跳躍等,并觀察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呼吸變化,學生可以感受到運動時的呼吸頻率和深度的改變,并理解這是為了向身體提供足夠的氧氣以支持運動所需要的能量。最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比較體育運動中的呼吸變化與呼吸系統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系,學生可以討論:在運動過程中為什么需要更多氧氣?為什么呼吸加快有助于提供足夠的氧氣?通過這樣的對照和討論,學生可以加深對身體運動和呼吸系統關聯性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能夠知道體育運動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還能夠了解呼吸系統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這樣的整合性學習讓學生在體驗運動的同時,深入理解身體運動和呼吸系統之間的聯系,促進他們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結合學生年齡和能力,設計多樣化學習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和能力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包括實踐探究活動、小組合作項目、實驗和觀察等,以確?;顒拥倪m宜性和有效性。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和探索體育與科學的關系,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慮學生的發展水平
教師應當全面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和身體發展狀況,以便根據他們的特點和需求設計相應的學習活動。針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采用故事化的方式,通過角色扮演和游戲來引入體育和科學的知識,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
(二)調整任務的難度和復雜度
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科知識的要求,適度調整任務的難度和復雜度。對于初學者,可以設計一些基礎性的任務,幫助他們建立對體育和科學的基本理解;對于5~6年級學生或有一定學科基礎的學生,可以設計更具挑戰性和探索性的任務,鼓勵他們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引入合適的工具和資源
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資源來支持學習活動,比如利用圖書、繪畫、模型、實驗器材、科技工具等多種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體育和科學的知識。同時,教師也應提供適當的指導和培訓,讓學生能夠正確使用這些工具和資源。
(四)促進合作與交流
設計學習活動時,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或伙伴學習,通過互動和合作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思考。學生可以一起制訂實驗計劃、觀察和記錄數據、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例如在跑步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學科知識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于初學者或是年齡較小的學生,教師可設計一系列簡單的跑步技巧練習,如正確的姿勢、步伐控制和呼吸方法等,通過示范和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同時,設計一些身體感知活動,讓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和模仿的方式,了解身體各部位在跑步中的運動和協調。例如讓學生觸摸自己的腿部肌肉,感受其在跑步時的運動變化。對于5~6年級學生或有一定學科基礎的學生,教師則可引導他們研究跑步與心率的關系,了解不同運動強度對心率的影響。學生可以使用心率監測器或計算心率的方法,通過不同強度的跑步訓練,觀察和記錄心率的變化,進而了解心血管系統的工作原理。同時,讓學生研究跑步運動的能量消耗和對身體的營養需求。他們可以使用科學工具和計算方法,測量跑步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并了解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和研究關于跑步的科學知識。這樣的設計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科知識要求,提供適合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
綜上所述,學科改革導向下的小學體育與科學教學設計要從多方面著手。一方面,課程設計要著力突出跨學科整合。教師應當深入了解體育和科學學科的內容和教學標準,確定學科整合的重點和著重教學的內容,在體教融合理念指導下,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機而連貫的學習框架。另一方面,課程設計要著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能力水平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調整和整合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和探索體育與科學的關系,培養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W體育與科學教學的學科整合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學科的共性和相關性,并通過有機整合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深入理解,不斷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忠.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跨學科協同教學[J].中小學管理,2019(11):22-24.
[2]張雨琦.聚焦小學體育興趣化,創生活情境展開跨學科學習[J].體育教學,2021(2):35-38.
[3]李正中.新課標下體育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教學研究[J].體育視野,2023(3):37-39.
[4]吳徐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跨學科協同教學[J].體育風尚,2023(3):107-109.
[5]王戎.跨學科視角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創新設計與實踐[J].教育界,2023(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