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蜜
【摘 要】針對當前膚淺的民間故事閱讀教學現狀,文章提出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民間故事深度閱讀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民間故事 深度閱讀 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民間故事閱讀教學中,時常會出現文化認同缺失、文體意識淡薄、復述邏輯不清等淺層化閱讀教學現象。如何助力民間故事深度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呢?下面以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一課的教學為例,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闡述。
一、 緊扣故事“聯結點”:文化自信由可有可無走向核心統領
在民間故事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為“教故事”而“教故事”,而是必須挖掘故事背后蘊含的文化底蘊,讓文化自信成為教學的核心統領。教學中,我們可以緊扣故事“聯結點”,將民間故事與故事起源相聯結,把民間故事與故事精神相印證,用民間故事教材選文與同主題多版本故事相關聯,從而將故事讀深讀透,彰顯故事的文化價值。
教學《牛郎織女(一)》時,教師可以從中國的四大民間愛情故事入手,借助璀璨的星空、帶狀的銀河、閃亮的牛郎織女星,用神秘的語言向學生介紹牛郎織女故事的起源。在初讀完故事后,聯系恩格斯關于民間故事的使命闡述:民間故事使農民在繁忙勞累的勞動之余,消遣解悶,振奮精神,使他們能忘卻勞累,獲得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進而引導學生感受民間故事帶給人們的精神力量。結課時,教師再結合資料,簡介各個版本的牛郎織女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民間故事口口相傳、版本眾多的特點。
二、創設真實“情境線”:語言實踐由表層被動走向主動求索
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要體現“真實而有意義”這一核心要素,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情境的創設還要貫穿始終,成為一條串聯各個環節的“情境線”。以這樣的“情境線”驅動學習任務群,學生的閱讀體驗與語言實踐將不再是被動膚淺的,而是主動的、深入的探索。
教學《牛郎織女(一)》時,可以創設學校藝術節排演節目的真實情境,組建編劇組、導演組、演員組。教師當導演,學生當編劇,明確編劇的核心技能就是編故事。由此,引導學生在編劇時,先按照一定順序講出故事的大綱,簡要復述故事。再根據主要內容,排練“牛郎與老牛是如何相處的”“牛郎與織女是如何相識的”這兩場重頭戲,并進行詳細復述。然后借由教師導戲,學生編劇,將兩場重頭戲進行創新復述。最后學生當演員,展開想象,將主要情節演一演。
三、多維復述“活場面”:思維表達由隨心所欲走向理性導航
教學中,我們可以遵循教材課后思考題對民間故事復述的層級要求:簡要復述—詳細復述—創造性復述,以學習目標為指向,以故事場面為依托,借助關鍵詞語、思維導圖、比較分析等各種學習支架,引導學生學習復述。在復述中,學生訓練思維,錘煉表達,讓思維與表達不再隨心所欲、雜亂無章,而是有跡可循,理性導航。學生也在此過程中獲得新體驗,生成新創造。
(一)梳理故事脈絡,簡要復述
選入教材的民間故事篇幅相對較長,對小學生而言,要一下子抓住大意進行簡要復述較為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緊扣故事中的時間詞、方位詞、過渡詞等,通過提煉小標題、繪制思維導圖、借助表格等方式,梳理故事脈絡,進行記憶表達。
教學《牛郎織女(一)》時,初讀故事后,可先讓學生找出故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古時候、一年一年、一天晚上、第二天黃昏。再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幾個詞語,試著讀出詞語的溫度,感受故事悠久古老的味道。然后圍繞著這幾個時間詞,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在這些時間段里都發生了什么事?請學生借助表格,用“時間+人物+事件”的方法簡要概括(如表1)。最后,把故事的時間、人物、事件三要素串聯起來,進行簡要復述。
教學不僅止于此,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借助表格及簡要復述內容,發現民間故事的特點:牛郎的生活從凄苦走向幸福,這情節可謂是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可見,情節生動是民間故事的一大特點。此外,老牛會說話,還能未卜先知,足見民間故事想象的神奇……
(二)再現故事情境,詳細復述
在詳細復述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充分體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篇章結構,探究語言表達規律。在具體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先緊扣其中的一個場面學習詳細復述,然后再拓展學習。
在教學《牛郎織女(一)》中牛郎與老牛相處的這一環節時,教師可請學生先讀課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畫出牛郎如何對老牛,老牛如何對牛郎的關鍵詞,然后再說說他們是怎樣相處的。在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圈畫、批注、交流中,師生共同完成思維導圖,感受牛郎對老牛無微不至的悉心照顧,以及老牛如知己、親人般的應和、默契。這其間蘊含的豐富而美好的情感,也是民間故事的一大特點。最后,請學生抓住關鍵詞,借助思維導圖,詳細復述牛郎與老牛是如何相處的。
(三)加工故事情節,創造性復述
創造性復述,并不是沒有根據地胡思亂想,而是基于原有故事主題和重點情節,對原材料中沒有展開的內容,適當地添加細節進行補白,以便更好地表現主題和重點。在民間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補充事例,增加情節”“展開想象,豐富細節”這兩種方法,實現創造性復述,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牛郎織女(一)》時,在學生進行簡要復述和詳細復述后,教師可以先如此引導:牛郎織女這個故事有些情節特別簡略,還需要更具體些。這時,就需要一把金鑰匙——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接著,教師請學生關注場景:牛郎常常把看見的、聽見的事告訴老牛。聯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想想牛郎會和老牛分享哪些事。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教師歸納小結:補充事例、增加情節是創造性復述的第一步。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將“語文園地三”中《狼和小羊》的兩段故事描寫進行對比閱讀,并讓學生思考:第二段故事比第一段故事多了哪些創造性的地方?請邊讀邊圈畫批注。學生在仔細閱讀、比較、思考后,不難發現:展開想象,豐富細節,就能更有創意地復述故事。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補充事例,增加情節”“展開想象,豐富細節”這兩種方法,把“牛郎常常把看到的、聽到的事告訴老牛”這個場景,說具體、說生動。最后,按照評價表內容,學生自由練說、同桌互說、全班交流。
總之,指向核心素養的民間故事深度閱讀教學,要尊重故事獨有的特征,緊扣傳統文化這個“核心點”,創設真實的“情境線”,驅動學習任務群。在感知故事情節,理解人物形象,揣摩篇章架構,探尋語言規律的基礎上,對照學習目標,選擇適切策略,進行多維復述。唯有“識體而教”,方能讓師生都參與到民間故事的閱讀與思考、講述與聆聽、重述與創編、欣賞與演繹中,方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間傳統文化,實現閱讀教學的真正深化,從而落實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第六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
信息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項目編號:JSZJ22061,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