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琴
摘要:大單元教學是一種教學型態,指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課程核心素養,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大概念、大任務、大項目),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可以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和評價方式,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文章結合音樂課程教學現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以及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對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7-0125-04
所謂“大單元”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單課教學”而言,以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具有更高的教學視角和更廣泛的教學視野[1]。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全面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對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推動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首先,明確音樂核心素養要求,構建教學目標基本框架。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明確新課標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這些要求涵蓋了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多個方面,為教學目標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指導方向。教師要深入研究這些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外延,確保所設計的單元教學目標能夠準確指向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其次,立足學生實際發展,注重目標適切性。學生是教學目標的主體,他們的實際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因此,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音樂基礎以及興趣愛好等,確保所設計的單元教學目標既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又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最后,整合教材內容資源,實現目標多元化。教材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載體。在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整合,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和意義。通過整合不同音樂作品、音樂風格和音樂文化等元素,教師可以設計出更加豐富多元的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3]。例如,為了切實聚焦于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并有效貫徹新課標理念,教師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精心整合人音版二年級上冊“幸福的歌”這一單元中的四首音樂作品:《彝家娃娃真幸福》《快樂的啰嗦》《乃喲乃》和《咚咚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制定以下教學目標,以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指引:學生能夠積極投身于聽、唱、奏、演等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領略音樂作品的音色之美、節拍之韻、節奏之趣和旋律之魅,從而深切體驗音樂所傳達的情緒;學生能夠掌握律動、模唱、聯想等音樂感受與欣賞的方法,同時強化對音樂的聽覺敏銳度;學生能夠理解歌詞內涵,把握樂句及旋律的音調特質,并能準確地演繹歌曲;學生能夠選擇恰如其分的打擊樂器和發聲材料來展現音樂作品的獨特形象和生動場景,在特定的情境中展開富有創造性的綜合表演。這樣的單元教學目標設計不僅詳盡地闡釋了音樂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而且為學生的感知能力、表現能力、實踐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多個維度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引導和支持。
1.提煉大概念,統攝教學內容
在音樂教育中,單元教學設計是確保教學內容連貫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環節。為了優化單元教學內容,教師需要立足整體,從提煉大概念出發,統攝并整合教學內容,以實現知識點的相互聯系和新舊知識的遷移。首先,深入理解音樂學科本質,提煉核心概念。為了提煉出真正反映音樂學科本質的大概念,教師要深入理解音樂的內在邏輯和結構,這意味著他們要研究音樂的歷史、理論、創作和表演等多個方面,探尋音樂藝術的普遍規律和原則。通過這種深入的研究,教師可以準確地把握音樂學科的核心思想和關鍵概念,為后續的統攝教學內容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構建知識網絡,實現教學內容的有序性。提煉出大概念后,教師要將其貫穿于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這要求教師具備整合和重組知識的能力,將各個知識點和技能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通過構建以大概念為核心的知識網絡,教師可以確保教學內容的有序性和連貫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在邏輯和結構[4]。最后,注重概念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煉大概念并統攝教學內容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概念與實踐的結合,不僅要講解大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音樂作品、音樂活動和實踐項目來感受和理解這些概念。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并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5]。例如,在教學人音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少年的歌”內容時,在這一單元中,多首音樂作品都以“少年”為主題,表達了少年時期的情感、夢想和成長經歷。因此,教師可以將“少年成長”提煉為本單元的大概念,這一概念不僅涵蓋了音樂作品的主題,也體現了少年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為后續的統攝教學內容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明確了“少年成長”這一大概念后,教師可以對單元內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挖掘每首歌曲中所蘊含的少年成長元素。如《小小少年》歌曲中表達的是少年時期的無憂無慮和對未來的憧憬;《我是少年阿凡提》通過阿凡提的形象傳遞了智慧、勇敢和正義的少年品質。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實踐,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本單元的音樂知識,還能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驗和理解“少年成長”這一大概念的內涵和價值。
2.基于學生實際,優化教學內容
基于學生實際來優化教學內容在大單元教學中至關重要。大單元教學是以大概念為核心,注重學生主體性和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法。在這一理念下,教師應該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課程內容,促進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其一,了解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學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優化教學內容的基礎。教師應該通過課前調查、課堂觀察、課后反饋等多種途徑,全面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興趣愛好、學習風格等方面的信息。基于這些信息,教師可以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起點,避免內容過難或過易,確保教學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整合課程內容,構建知識體系。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大概念的統領下,找到各個課程之間的共同點和內在聯系,將相關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這種整合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堆砌,而是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知識點按照邏輯關系進行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音樂知識的脈絡,更加高效地掌握音樂技能[6]。例如,在教學人音版二年級音樂下冊第六單元“獸王”內容時,教師可以貼近學生興趣,選擇教學內容。二年級的學生通常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獸王”這一單元的主題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選擇那些描繪動物形象、模仿動物聲音的樂曲作為教學內容,如《獅王進行曲》《老虎磨牙》等,這些樂曲不僅生動有趣,而且能夠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到動物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音樂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常常與特定的情境和情感緊密相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利用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7]。首先,情境構建與認知激活。情境構建是音樂教學的第一步,它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文化背景等因素,創造一個能夠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好奇心的音樂學習情境。這種情境可以是虛擬的,如通過故事、想象構建的場景,也可以是實際的,如利用教室布置、道具等創造的實物環境。情境的構建能夠激活學生的既有認知,使他們在熟悉的背景中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其次,情境體驗與音樂感知。在音樂情境中,學生不僅是觀察者,更是參與者,他們通過情境體驗來感知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等要素,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音樂的內在邏輯和情感表達。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身體動作、表情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情境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音樂的魅力。這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使他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音樂的變化和細節。最后,情境深化與技能應用。情境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感知層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的音樂創作和表演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各種音樂活動,如即興創作、改編歌曲、合作演奏等,鼓勵學生在情境中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這種情境深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鞏固學生的音樂技能,提升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在教學人音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時間的歌”內容時,教師可以構建生活化情境,引入時間概念。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早晨起床的情境,通過模擬鬧鐘響聲、描述日出等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感受時間的流逝和變化。通過這樣的情境構建,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時間的寶貴,還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后續的音樂學習中。教師可以順勢而為,將歌曲中的旋律、節奏等元素與這一情境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歌曲內容,理解時間的重要性。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他們的音樂學習之旅奠定良好的基礎。
2.利用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音樂
利用任務驅動學生學習音樂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夠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他們主動探究音樂知識[8]。首先,明確任務目標,激發學習動力。在音樂教學中,設定明確的任務目標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務,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這種明確的任務目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其次,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同時鼓勵他們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任務。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提升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最后,及時反饋與評價,優化學習過程。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及時反饋與評價是優化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及時評價,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并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讓他們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這種及時反饋與評價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人音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時間的歌”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一系列明確且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如讓學生聆聽時鐘的滴答聲,感受時間的流逝,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如拍手、踏步等)模仿出這種節奏。這樣的任務既與單元主題緊密相連,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探究音樂知識。
1.基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力的反饋,幫助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優化教學過程。在大單元教學背景下,基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顯得尤為重要[9]。其一,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的評價方式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測試成績等,這些評價方式相互補充,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后續的教學提供有力的依據。其二,能夠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單一的評價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而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能夠有效地降低這種主觀性和片面性,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綜合運用,教師能夠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
2.基于多維發展進行教學評價
基于多維發展的教學評價是一種綜合性的評價方式,它突破了傳統單一評價模式的局限,從多個維度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潛力。其一,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多維發展教學評價旨在從多個角度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音樂大單元教學中,其包括對學生演唱技能的評估、編創能力的評價以及小組合作參與度的評價等。通過多維度的評價標準設計,教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表現,而不僅僅是關注其某一方面的技能或知識掌握情況。其二,形成層次化、精細化的評價。多維發展教學評價強調對學生學習表現的精細化分析。通過對不同評價內容和標準的細致劃分,教師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水平,從而為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反饋。
3.基于多元主體進行教學評價
基于多元主體進行教學評價在音樂大單元教學中具有顯著的優勢。首先,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在音樂大單元教學評價中,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我評價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音樂學習過程、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效果。這種評價方式能夠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自主監控學習進程,并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和策略。其次,促進同伴間的相互學習與激勵。在音樂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展開互評,如在學唱音樂、欣賞作品、編創音樂劇等活動中進行同桌間、小組內的學習評價。這種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發現同伴的長處并相互學習。最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教學實踐。在多元主體教學評價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視。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并做出準確的判斷,以便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反饋和指導。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改進和完善學習策略,還能夠優化大單元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大單元教學背景下的音樂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全面落實新課標精神,推進“大單元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要綜合考量、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立足整體、優化單元教學內容,完善過程、促進單元教學實施,重視反饋、優化單元教學評價,以此確保大單元教學背景下音樂課程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和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鄒淑穎.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意義及策略探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02):7-9.
[2]陳明旻.小學音樂“大概念”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J].教育科學論壇,2021(17):33-36.
[3]宋欣奕.審美高度化:教育戲劇在小學音樂大單元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音樂教育,2022(07):19-23.
[4]包敏敏.逆向設計理念下小學音樂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以舞曲音樂單元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2(11):38-42.
[5]吳立.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大單元設計研究———以“少年的歌”單元教學為例[J].中國音樂教育,2022(04):18-23.
[6]於萍.學科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音樂單元教學設計[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1(02):3-7.
[7]鄭向華.淺談小學音樂單元教學目標的設定與落實[J].黃河之聲, 2012(15):51.
[8]魏平,湯靜.小學音樂單元教學設計策略初探[J].北方音樂,2017,37(13):163.
[9]武雨晴.小學音樂素養分項等級評價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 2023(07):26-28.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Music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Unit Teaching
Che Liqin
(Yuhang District Fenghuang Primary School,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100, China)
Abstract: Large unit teaching is a teaching form that refers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at takes a unit as the learning unit, focuses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subject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revolves around a certain theme or activity (big concepts, big tasks, big projects) to think about, design, and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s a whole.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unit teaching, music courses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needs, provide more divers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d better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usic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arge unit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course teaching.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music courses, cultivate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Key words: elementaryschoolmusic;largeunit;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content; teaching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