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哈
[摘 要]初中階段是中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階段和最佳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是也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培養初中學生的耐力素質變得尤為重要,發展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刻不容緩。相對于傳統的多種教育方式來說,采用對比法進行教學是一種更加有效的方法。體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耐力素質訓練,同時對學生實施體育與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學生;體育健康教學;耐力素質;對比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 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03-0063-03
國家對學生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耐力素質狀況也成為教育者和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具備良好的耐力素質是學生投身于學習、生活的重要基礎,它不僅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也直接影響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的表現。然而,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耐力素質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難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求。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初中學生的耐力素質,對優化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一、影響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因素
影響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身體因素
1.身體先天性缺陷導致不能參加系統性體育鍛煉。
2.身體后天發育不良,體育鍛煉效果不佳。
3.不良的飲食習慣或生活習慣導致,缺乏有效的體育鍛煉。
(二)思想因素
中小學生嬌生慣養現象仍然存在,部分家長長期在外工作,孩子缺乏思想指導、缺少生活歷練和體育鍛煉等,導致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耐力素質不高。
任何有效的運動都需要有速度與耐力素質支撐,需要速度與耐力素質處于均衡的水平。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如遇到高量度、高強度、高(低)溫天氣、動作失敗等,更容易引發其怕苦、怕累、怕失敗等意志問題,造成思想動搖,從而導致出現行為松散、動作遲鈍等不利于體育訓練的現象。
二、對比教學法的概念
對比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對比原則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對比不同事物的特征、優勢和不足,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耐力素質。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并從中獲得更多知識。這種思維方式和邏輯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體育課上,教師更加應該注重對比的運用,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并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培養獨立思考和自我糾正能力。
對比教學法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在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德育素質。掌握任何運動技巧都是需要時間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磨煉,在磨煉中使耐力素質和意志素質得到提高。
三、體育教師運用對比教學法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策略
(一)動作正誤對比策略
優美的運動姿勢源于正確的技術動作,學生在運動中受傷一般是不正確的技術動作導致的。在技術動作的學習與練習中,肌肉感覺對提高技術動作的正確性和精確性至關重要。面對各項素質參差不齊的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通過分階段安排不同難度、不同強度、不同量度的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肌肉的感受,從而更準確地完成動作。這樣,即使是糾正錯誤動作,也能夠通過教師、同學、器械的幫助,比較出正確動作和錯誤動作的差異。例如,快速跑練習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30米快速跑,要求全程用前腳掌著地,休息一會兒再進行200米跑,直接讓學生體會兩種距離跑的腳部肌肉感受,使其知道兩種距離跑的肌肉反應有什么區別。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技術動作,激發其對體育運動技術的好奇心,將“要我鍛煉”轉變為“我要鍛煉”,自主參與體育鍛煉。
(二)技術動作對比策略
動作形象可以分為記憶形象(表象)、直接感知形象和在記憶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造的形象(想象),這些是運用形象對比的重要依據。對比教學法給出了不同訓練方法的對比,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就會對提高自身的耐力素質充滿動力。
學生在初學體育技術動作時,當原有的記憶與實際課堂上的學習感知不一致時,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對這兩種感知進行對比,則有利于學生快速排除錯誤的干擾,形成新的正確動作感知,避免和減少錯誤動作的出現。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生已有記憶,與自身在體育課堂中看到、體會到的正確感知加以對比,由此再進行糾偏糾錯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質量得到提高。
以“單手肩上投籃教學”為例,部分女生對籃球練習的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女生練習時縮短其投籃距離,提高命中率,之后再將投籃距離拉長、變換投籃方向,以游戲的形式增加其投籃練習量等。教師通過提高女生投籃的命中率,使其獲得成就感,增強其練習的信心,最終使其在課余、業余時間能投入體育鍛煉中。
(三)效果對比策略
對比教學法的依據是激勵理論,該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可以通過激勵因素而得到提升。掌握體育運動技術動作需要經過泛化、分化、固化、自動化四個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比較所教學生在某個階段是如何掌握技術動作的,了解學生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學生歷經長期體育運動練習并取得理想的成績或比賽取得勝利時,都會獲得自豪感、滿足感,增加自信心。
體育課堂上會出現學生對運動技術掌握不牢的現象,這是部分學生身體素質不高與運動能力不強導致的。這些學生會被其他的同學“笑話”,導致這部分學生難以勇敢面對失敗以及不愿再參與體育運動。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在體育課剛開始時,采用輕松活潑的游戲或有趣的徒手操等方式放松身心,逐步消除這部分學生的“抗拒”心理,以提高他們練習的積極性。自由練習時,教師要主動接近他們,了解這類學生的心理狀況或輔導他們糾正錯誤動作,幫助其投籃成功等。教師要對這些學生的體育成績給予“保密”并幫助其制定練習計劃。最終,使學生獲得一次次的成功喜悅,讓其積極參加后續練習,無形中提高其耐力素質。這需要教師有扎實的教學水平、專業水平,以及對學生各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四)時空對比策略
1.時間:年齡、學段等與時間相關的因素
例如,教師在某節跳繩課上播放一名小學二年級女生參加校運會跳繩比賽的視頻,成績為1分鐘跳了156下,當時學生(八年級)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跳繩成績與小女孩的成績進行對比。年齡的差別更突顯出對比的差異性,使學生產生較強的對比心理,更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上進心、自信心。
2.空間:地理位置、場地、天氣等與空間相關的因素
例如,粵北山區的氣溫變化較大,在不同季節的室外體育課上學生的表現不同。部分學生上體育課時遇到雨天怕臟、怕被淋;遇到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天氣怕冷;遇到三伏天怕熱。遇到低溫或高溫天氣,部分學生抗拒上室外體育課時,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對比教學的最好時機。極端天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遇到極端天氣時要正確應對。與西藏、黑龍江等更寒冷地區的學生對比,看看他們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如何堅持上體育課,也與海南、重慶、武漢等更高溫地區的學生對比,這樣可以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3.及時進行健康知識教育
(1)教師要告訴學生長期曬不到太陽對身體有如下影響:鈣質難以吸收,容易骨質疏松,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等,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變慢。
(2)教師要告訴學生常曬太陽的好處有提高免疫力、延長壽命、降低患癌癥的風險、減少感冒等。
(3)教師要告訴學生雷雨天氣時應注意避雷、高溫天氣時應注意防暑降溫、寒冷天氣時應注意保暖防寒等,讓身體得到最好的保護。
四、對比教學法的原則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對比教學法,原則是“同病不同藥,同藥不同病”,即“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在教學表面上差異較大的舉重和推鉛球這兩個運動項目時,教師可通過對比尋求兩者在發展力量素質上的某種同一性。而在教學表面上較為相似的跳遠踏跳和跳高起跳這兩個技術動作時,教師可通過對比區分兩者的本質區別。從實踐教學中可知,并非表面差異較大的運動項目或技術動作就不能比較異同。
例如,教師在進行前滾翻教學前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當意外摔倒時,做什么動作能讓人受到的傷害最小?以此引入對前滾翻技術的學習,重點說明團身的重要性,也可以用圓形物體與方形物體進行滾動時的對比來說明相關原理。
五、對比教學法的目標
教師應使學生明確在接受體育健康教學的過程中,能掌握某項體育運動技術,同時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的體態。然而,這些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獲得的,需要師生進行“馬拉松式”的教學、溝通、合作。師生在這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各自的耐力素質會不自覺地得以提高。
六、結語
本文希望通過探析對比教學法讓教師找到提高初中學生耐力素質的正確方法,通過對比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耐力表現的影響,希望能指導教師找到最有效的教學策略。研究結果表明,對比教學法在提高學生耐力素質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持久力和耐力。
然而,本文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受限于區域、時間和資源,本文僅采用了有限的訓練方法進行對比論證,未全面考慮其他有效的教學策略。其次,本文的樣本案例僅限于特定年齡段的學生,未考慮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耐力素質上的差異。最后,本文關注對比教學法對學生耐力素質的影響,但未分析具體的教學過程和相關機制。未來相關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析對比教學法的具體操作方式、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以及學生學習動態變化的機制,以完善對比教學法的理論體系。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探討對比教學法,讓教師找到有效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策略,并為教學打下重要的實證基礎,但仍有待研究和探索。未來的相關研究可以繼續拓寬范疇,深入探討不同教學策略的優劣和適用場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凱秾.探析初中體育訓練中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策略[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22):31-32.
[2]? 周凱嵐.對小學生耐力素質干預的理論與方法[J].體育教學,2020(1):18-20.
[3]? 陸繼慧.提高初中生耐力素質的方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2):140-141.
[4]? 陳用煒,于芳. 提高中小學生耐力素質的途徑與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8(24):34-35.
[5]? 肖劍平.巧設單元教學,提高學生耐力素質:以高中耐久跑教學為例[J].體育時空,2018(22):177.
[6]? 鞏蒙.淺談中學生耐力素質的提高[J].長三角(教育),2013(1):68-69.
[7]? 楊凌嵐.對比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140-142.
[8]? 劉振堂.對比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濰坊學院學報,2022(2):109-110.
[9]? 楊保建.淺議對比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晉中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9(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