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家駿 郭彥
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深化,社會對高校網絡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提出思政型、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明確要求。但目前,部分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與大學生的思政需求和培養要求不相適配,未能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本文以電子商務為例,通過挖掘電子商務專業的思政元素、開展顯隱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及推動教學評價體系與師生考核機制思政化等方式,探索出一條電子商務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道路,以期為課程思政在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的探索提供科學理論參考。
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縱深發展,傳統的創新創業模式迎來了全面的變革,網絡創新創業具備很強的靈活性,時間和空間上所受限制較小。同時,網絡創新創業手續簡單,啟動資金少,因而門檻低、成本低。也正因為如此,網絡創新創業群體在近幾年來呈現指數式增長。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旨在充分發揮每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1]高校大學生作為網絡市場的主要開拓者,是走在網絡時代最前沿的人,也是最具潛質和實力的網絡創新創業群體。近年來,各地針對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群體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提供了較大的資金支持。大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能力,但仍然面臨著創新創業失敗的困境。[2]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主陣地,與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本文旨在于闡述相關背景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現狀,探索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以便在傳授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其創新創業精神,幫助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群體擺脫失敗的困境。
目前,部分高校的網絡創新創業課程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特點不相適配,導致了大學生在網絡創新創業的過程中缺少實際經驗、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未能幫助和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主要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缺少對大學生實操能力的訓練。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缺少對網絡創新創業模擬實訓的重視,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沒有相應的實訓,學生無法及時理解和掌握網絡創新創業的模式與過程。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對網絡創新創業訓練欠缺,僅是學習課堂的理論知識而不進行練習,如線上開店、網站運營等,必然會導致經驗不足而失敗。其次,缺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創新創業精神作為網絡創新創業的源動力,缺少創新創業精神必然會導致失敗。部分高校缺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沒有充分發揮好觀念引導和思想建設的作用。同時,部分高校同各大企業和政府之間沒有進行有機合作,因此,難以形成有利于培養創新創業精神的體系制度。[3]概括來說,上述兩方面關于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的現狀問題主要是因為網絡創新創業課程與課程思政之間缺少有機結合。由于無法有效地將課程思政融入網絡創新創業課程之中,大部分學生的實操能力、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得不到較好的提高,導致了大學生在網絡創新創業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成功因素,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探索出網絡創新創業課程與課程思政之間有機結合的路徑,進行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刻不容緩。
電子商務是網絡時代的直接產物,與網絡創新創業之間密不可分,也是網絡創新創業的主要方式和集中體現。目前,我國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正處于初步實踐與探索階段,如何打造具有電子商務專業特色的課程思政道路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探索網絡創新創業與課程思政建設相結合的路徑,以便更好地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進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網絡創新創業人才。(一)挖掘電子商務專業的思政元素。法律法規。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在電子商務教學的過程中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挖掘更多有關電子商務法律的元素,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家國情懷。在電子商務教學的過程導入愛國企業家的案例,例如華為公司的任正非、格力電器的董明珠以及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的同時向這些愛國企業家看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同時,教師還能以國家政府的政策和號召為基點,向學生介紹互聯網扶貧和鄉村振興項目,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生態文明。隨著中國近幾年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也迎來了很大的挑戰,電子商務作為新經濟形態的代表之一,擔負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責任。教師在電子商務的教學過程中,以國家戰略目標和時代要求為基準,將綠色環保、和諧發展的理念傳遞給學生。創新精神。在電子商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綜合運用現有的專業知識、信息和技術,從而提供新方法和新思想。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提高他們發明創造、發展革新的自信與膽識,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4](二)開展電子商務專業顯隱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目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分側重顯性課堂而忽視隱性課堂。顯性課堂主要承擔著專業課教學的任務,教師必須通過顯性課堂才能完成專業課的教學。隱性課堂承擔著思政教育的任務,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因此,隱性課堂主要依托和圍繞顯性課堂而展開,并對顯性課堂進行有機補充。但是,在當前的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將顯性課堂和隱性課堂進行有效地結合,雖然完成了顯性教學任務,但忽視了隱性思政教育。因此,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就如何打造一種能夠將顯性課堂和隱性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給出以下四點建議。其一,導入電子商務愛國企業家的事跡作為課堂教學時案例分析的例子,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其二,在教學過程中介紹電子商務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培養學生的法律精神和道德素養。其三,以跨境電商為專題,將國際貿易競爭作為切入口,培養學生實業報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四,讓學生感受到電子商務為社會和人民帶來的快捷和便利,提升學生的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三)推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評價體系與師生考核機制思政化。推進專業教學評價體系思政化,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模式,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當中。一方面,電子商務教學工作不能機械地圍繞專業知識和技能展開,教師在備課、課堂、課后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政需求,將思政元素靈活地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此外,教學活動的評價標準也不再局限于學生的成績,而是要結合思政效果來進行綜合評價。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在每學期對專業課教師的評價中,進行思政評價,以此來反映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建議。推進師生考核機制思政化,就是要改變傳統以單一的績效和成績作為標準的考核機制和制度,以思政化、多元化的標準來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考核。在教師考核方面,可以將學生對教師的思政水平評價以及整體教學過程中的思政效果納入考核的一部分,并根據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作出的貢獻程度給予相當獎勵,亦可作為評優評先的依據。其次,是在學生考核方面,不再以學業成績和競賽成果作為單一的標準,也應將是否具備科學精神、是否保持積極態度、是否進行高度思政等多元化因素作為綜合考量的標準和依據。同時,對能夠在課程思政建設中作出高度貢獻的個人或群體給予獎勵和榮譽,從而更好地將課程思政轉變為學生的自覺追求和實踐活動。
高校大學生是網絡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但目前部分高校網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培養要求不相適配,未能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一方面,由于網絡市場的局限性,導致大部分高校學生在網絡創新創業的過程中難以成功。另一方面,由于當前網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水平較低,大部分學生缺乏實操能力、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最終導致失敗。為了進一步幫助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群體擺脫失敗困境,探索出有效的網絡創新創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通過挖掘電子商務專業的思政元素、開展顯隱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及推動教學評價體系與師生考核機制思政化等方式,在進行專業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生思政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全面提高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輸送源源不斷的網絡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