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 要】教育評價是學校教學的指揮棒和風向標。聚焦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文章以深圳市寶安區建安小學為例,闡釋開展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路徑——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創設真實任務情境、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并就進一步推動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提出兩點建議,以期為新時代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 綜合素質評價 實施策略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辦法更加多元。當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存在重智輕德、重分數輕素質等問題,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新評價不僅包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包括真實情境下知識的建構與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更加強調學習過程的信息收集和學后反思。為此,深圳市寶安區建安小學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大力推進綜合素質評價,不斷探索與總結其中的實踐經驗和有效策略。
一、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應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要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與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是完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培養優秀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聚焦核心素養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核心素養體現的是人的綜合素質,而不是某一學科的素養,也不再只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的素質,它指向的是人的整體培養目標。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素質評價,一改過去的“學科本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更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素養水平。
(二)激發學生內在動力
學生在參與學習與評價過程中,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情境中的真實任務,這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書本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成就感,還能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磨煉意志品質,激發自主探究和自我發展的內驅力。
(三)鼓勵學生個性化成長
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對學生進行差異化評價,同時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和導向功能,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針對性強的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
二、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策略分析
學校秉持“讓每個生命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價值追求,在多次實踐和反復驗證下,探索出以下實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科學評價體系,指向核心素養達成
科學的綜合評價必須堅持“五育”并舉,只有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的評價體系,涵蓋學生道德品質、學習能力、身體素質、審美情趣、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才能達成整體的核心素養目標。因此,學校除學業水平評價外,還特別注重課程資源的整體融合,長期開展“每班一臺戲”“學校體藝特色課程我能行”“軍訓成果展示”“生活技能比拼”等項目式評價,從參與態度、合作探究、問題解決、社會實踐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例如,五、六年級學生在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的“軍訓及成果展示”項目,在教官的嚴格要求下進行3天的封閉式訓練。在此期間,教官的示范性指導、隨班教師的觀察記錄、家長在班級群的實時點贊等過程性評價,不僅提升了學生獨立生活和體能訓練的水平,更鍛煉了軍人般的堅毅品格。最后以班級為單位呈現隊形隊列、手語操等成果展示,將個人愛國情懷和集體榮譽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創設真實任務情境,確保核心素養落地
核心素養的關鍵是“解決問題”,這也是應對未來所必備的能力。而學生“解決問題”素養,是指在沒有直接明確解決辦法的情況下,個人有意愿投入認知過程,以及理解和處理問題情境的能力。
創設真實任務情境的綜合素質評價,與傳統意義上的紙筆考試不同,它更注重考查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它能夠真正檢測高階思維、價值觀念、必備品格等,在某種程度上解決“高分低能”的問題。如學校依據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針對一、二年級不組織統一期末紙筆檢測的規定,設計并組織了多項任務闖關活動,以口頭匯報、故事編撰、闖關勇士、小組討論、技能展示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生置身真實的任務情境中,擁有“沉浸式體驗”,不僅參與熱情和挑戰欲高漲,還能通過解決問題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在體驗和交流中樹立開放、有序、寬容、拼搏等正確價值觀。
(三)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助推核心素養發展
學校借助“智慧魚”綜合素養評價系統,讓教師、學生、家長三方通過各自賬號登錄平臺進行評價數據上傳,再結合積分管理模塊、數字徽章模塊及虛擬角色成長模塊功能,為每一個學生建立電子成長檔案,激勵學生陽光成長。
1.打破線下評價的單一模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的評價模式
通過“智慧魚”綜合素養評價系統,學校可實時采集學生相關評價數據,對課內外學生的交互活動與學習成果進行量化建模,及時生成個性化“智慧魚”虛擬形象和電子評價報告,讓學生核心素養在評價中具體化、可視化(如圖1)。
2.打破評價主體單一局面,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除傳統意義的教師評價外,學校還引入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家長評價和評價小組審定。學生自評能夠實現自我認知、自我激勵和自主發展。同伴互評是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和表達能力。鼓勵家長參與評價,有助于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和學校,為家校協同育人創造條件。而由各科任教師組成的評價小組,則確保了最終評定結果的客觀公正。實踐發現,多個評價主體的參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3.跳出終結性評價窠臼,更注重形成性評價
有學者認為,當前學校教育迫切需要從大規模的標準化教育發展到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形態和學習方式,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為此,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也應該“去標準化”,跳出終結性評價窠臼,更加注重學生日常表現的形成性評價和關鍵素養的達成,發揮教育評價改進、激勵的功能,更好地支持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強化評價結果運用,促進師生教學相長
針對評價結果,學校及時進行科學分析,并運行“評價—反饋—改進”機制,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對學生發展和教師教學的改進作用。各學科定時間、定主題地開展校本教研,各年級參照學生評價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教科研氛圍濃厚。如為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科組分年級開展了“看圖說話”“寫留言條”“習作入門”“童話故事創編”“主題演講”等主題教研;為了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學科開展了“養蠶日記”“21天氣候變化記錄”等科學小實驗教研活動;為了提升學生的國際理解能力,英語科組開展了“繪本故事分享”“經典電影賞析”“英語課本劇”等主題教研。以此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與利用,挖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教育價值,以評促教、以評導學。
三、啟示與展望
推動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不僅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還應真正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幫助學生發揮個人潛能,成為具有反思能力和強大執行力的創新性人才。目前,學校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反思過往的經驗和教訓,以下兩點值得重視。
(一)注重學科整合,培養高階思維能力
當前的綜合素質評價,普遍存在將核心素養進行學科解構,施測時分學科開展,導致出現評價內容片面求全卻不夠深入的問題,無法真正測評學生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水平。因此,學校施測時,從學科整合的角度出發,切實進行多學科資源整合,重在觀察學生跨學科實踐的過程及關鍵表現,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二)完善協同育人網絡,發揮多元評價作用
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家長評價和同伴評價,同教師評價有著同等價值。為充分發揮多元評價對學生潛能挖掘、個性成長的重要作用,學校積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網絡,促進各評價主體間的正向溝通,尤其是家長和教師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家長和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例如,教師對學生在校日常表現進行跟蹤記錄,并將觀察和記錄情況反饋給學生,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同伴評價和家長評語等綜合考量,審視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同時將這份自我認知分享給家長和教師,使家校雙方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選對舞臺,選擇適合自己的努力方向,然后盡情地發揮自己獨特的才華和能力?!敝赶蚝诵乃仞B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重在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幫助學生面對真實問題情境時,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享受全情投入和拔節成長的幸福。
【參考文獻】
[1]崔允漷.試論新課標對學習評價目標與路徑的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22(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袁振國.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大規模個性化的未來教育[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0(11).
[4]柳夕浪.綜合素質評價:引導學生成為他自己[J].基礎教育論壇,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