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旭霞
【摘要】新高考政策對高中課堂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這意味著廣大教師需積極尋找新的教學思路。尤其是化學這門重要課程,更應當緊跟上新高考政策的改革趨勢。基于此,筆者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接著分析了新高考政策下化學課堂教學的原則以及新思路,希望能從根本上突破原本的傳統教學思路,為學生的化學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新高考? 課堂教學? 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2-0001-03
經過反復分析和研究新高考政策以及高考化學題型,發現考查的重點不再僅僅停留在基礎化學知識上面,而是更注重學生能力、思維等方面,這決定了化學課堂教學應當及時作出改變。但從目前的化學課堂來看,大多數教師依舊更傾向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所以教學重點放在了基礎化學知識的單向輸送上,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與發展,不符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緊跟上新高考政策的改革趨勢,厘清化學教學新思路,關注學生個體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缺乏全新教學理念
目前,大多數高中化學教師普遍缺乏全新的化學教學理念,并未緊跟上新高考政策而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的新理念。實際上,教師通常會更關注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與否,以傳遞化學知識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忽視了學生化學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激活與培養。同時,還有部分教師過于追求化學教學任務,選擇結合自身的經驗而不停地追趕化學教學進度,更是沒能照顧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最終的化學學習效率,難以保證學生下一步的化學成長。
(二)缺乏新穎教學形式
在開展化學課堂時,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缺乏對化學教學形式的創新與改革,這是導致最終化學教學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無論是化學概念的講解,還是化學實驗的分析,教師習慣于直接采用口頭講授這一單一形式。在該形式下,化學課堂的氛圍十分枯燥、無趣。再加上高中階段的學生本身需要面臨多學科的學習壓力,導致他們更是難以對這樣枯燥的化學課堂產生出探索的欲望。長此以往,學生極有可能形成懈怠的化學學習情緒,不利于他們的化學進步。
(三)缺乏廣闊教學內容
新高考政策中特別強調教師需打開學生的化學視野和化學學習范圍。但大多數高中化學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通常只是以化學教材作為唯一的化學教學資源,或者是講解教材上的化學實驗,沒能做到向外延伸、拓展。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為了幫助學生全部掌握化學教材內容,卻對學生的化學學習造成了一種限制,也不符合新高考政策的要求。同時,學生面對這樣不夠豐富的化學學習資源,本身也難以產生較強的學習興致,后續的化學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教育心理學曾經提出:學習興趣是學生一種自覺參與的強烈動機,也是他們對所從事活動具有積極態度的基礎條件。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需遵循趣味性原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選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化學內容,或者是采用新穎、有趣的化學教學形式,以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對化學課堂的參與積極性,為學生后續的化學高考提供良好的前提。
(二)主體性原則
無論是新高考政策的改革,還是化學課堂的創新,都是為了學生的化學成長。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務必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在課堂上,教師要尤其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實際學習需求,尊重他們,決不能憑借自身的經驗來盲目地開展課堂教學。唯有這樣,所設定的化學課堂才能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化學成長。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路
(一)注重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引領學生深度掌握化學知識的途徑,更是高考化學中重點考查的一環。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要注重化學實驗教學的設計與開展,幫助學生輕松拿下實驗類型的試題。在這里,教師不能只關注實驗原理的講解,更需注重化學實驗的操作,可以是教師示范操作,或者是給學生準備材料,給學生提供操作的空間。既能推動學生掌握到更多的化學實驗技能,又能加深學生對相關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比如,在學習“用化學沉淀法去除粗鹽中的雜質離子”這一化學實驗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需要用到的實驗材料,包括燒杯、玻璃棒、漏斗等等。第一步,向學生講解本次實驗的原理、步驟以及注意事項,保證學生本次實驗的成功率。第二步,再讓學生正式開始操作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刻刻地觀察學生的操作。當學生出現操作不夠準確的情況,教師要及時向學生示范正確的操作方法。等到最后,再帶領學生一起總結本次實驗,幫助學生鞏固溶解、過濾、蒸發等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掌握到物質提純的化學實驗方法。
(二)創設生活情景
縱觀整個化學領域,不難看出大多數化學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這也就給化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可主動創設生活情景,使其成為吸引學生的載體。那么,教師要積極尋找現實生活與化學重點之間的聯系,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搬運到化學課堂上。這樣一來,學生將不再感覺化學知識很遙遠、很飄渺,從而推動他們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上,學生后續的化學學習效益將得到很好的保證。比如,在學習“物質的分類與轉化”這一節化學內容時,為了能引領學生快速進入到良好的化學學習狀態中,教師可尋找并設計常見的生活情景。第一步,直接展示超市購物的圖片,并引導學生想象:假設他們身處于一個很大的超市,應該怎么快速尋找到他們自己想要的商品。對于學生來說,超市購物的情景并不陌生,他們也有著豐富的購物經歷,所以不自覺地就會參與到該情景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學生紛紛說出他們尋找商品的答案。等到學生說完之后,教師還可繼續啟發學生:“為什么你們能這么快地找到商品呢?”由此來引領學生親身感悟到商品分類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可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運用到分類,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分類的認知。最后,再結合以上情景引入本節化學內容的學習。有了情景的輔助,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得到了增強。
(三)巧妙設計問題
通過深度解剖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發現對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換句話來說,化學課堂的教學重點應該圍繞這一點開展。而問題是最直接發展思維能力的方式,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注重化學問題的巧妙設計。在設計時,教師需考慮學生的化學水平,合理設計化學問題。在這里,教師特別要把握好化學問題的難易程度。倘若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挑戰力;反之,難度過大,很容易對學生造成打擊,學生更不愿意主動參與到化學課堂上。比如,在學習“鈉及其化合物”這一節化學內容時,為了能引領學生充分掌握金屬鈉的性質,教師可采用提問的形式。第一步,展示金屬鈉的保存圖片,并直接提問:“為什么金屬鈉需要保存在煤油中呢?這代表了什么呢?”由此使學生通過這一問題能掌握金屬鈉的這一性質。第二步,繼續提問:“那么它是什么顏色的呢?是你們肉眼看到的淡黃色嗎?”這時候,一邊提問,一邊播放解剖金屬鈉的視頻,使學生能直接觀察到金屬鈉的顏色。等到視頻結束之后,再繼續追問:“為什么解剖時只是用了一把普通的小刀?這意味著什么?”由此引領學生能掌握金屬鈉硬度小這一物理性質。通過這樣不斷追問,引領學生思考,他們對其物理性質的理解逐漸加深。
(四)組織小組合作
新高考政策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要求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探究思考能力,而小組合作模式是發展學生能力的直接方式。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可適當組織該模式。那么,教師需提前做好分組工作,并結合具體的化學知識,給出明確的小組合作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合作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做好分工合作,一起探討化學重點、難點,從而促使學生能在合作中實現明顯的自我發展,應付后續的高考化學挑戰。比如,在學習“硫及其化合物”這一節化學內容時,為了能推動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探究,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第一步,提前做好分組工作。在分組時,教師需要針對全體學生的化學水平進行分析,依據互補的原則,將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中,使小組內部能相互幫助。第二步,給出小組合作任務:小組一起分析硫的氧化物對環境的影響,思考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質。接下來,再將化學課堂時間交到小組的手上。在這一過程中,有的成員負責探究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還有的成員選擇分析三氧化硫的化學性質等等。之后,再一起交流分享他們獲得的化學信息,發生思維上的碰撞,最終一起總結得出硫及其相關內容,構建出較為穩固的化學知識體系。
(五)運用信息技術
新高考政策中要求教師務必打開學生的化學學習視野,使學生能對化學知識形成全方位的認知,這也是高考化學對學生的一個考查方向。而信息技術中含有十分豐富的化學教學資源,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可合理運用該技術手段。那么,教師可提前搜索與化學知識相關的豐富圖片、視頻內容,給學生打造出圖文并茂的視覺畫面,使學生收獲到多元化學學習體驗。這不僅能快速抓住學生的眼球,而且還能引領學生精準地把握化學知識的關鍵,保證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益。比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化學內容時,為了打開學生的化學視野,教師可引入信息技術這一手段,展示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豐富內容。第一步,直接展示削蘋果皮的視頻,并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削皮之后顏色是否發生了變化。接下來,教師可再次展示使用脫氧劑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脫氧劑的原理是什么。這時候,學生已經對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一定的認知。之后,還可再展示鋼鐵生銹、高爐煉鐵的視頻,并讓學生思考這些視頻中是否伴隨著化學反應的發生?屬于什么類型的反應?由此引領學生逐漸朝著本節化學反應的方向展開思考。最后,教師再以剛剛的視頻內容為基礎,順勢導入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相關內容的講解。通過這樣引入豐富資源,學生的化學視野得到了拓展,也能加深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知程度。
(六)開展趣味活動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當學生形成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時,那么他們的學習動機將會變得十分強烈,最終獲得的學習效果也比較良好。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可及時開展趣味的化學活動,像化學小游戲等等。這也就要求教師以化學知識為基礎,將其合理地貫穿到化學游戲中,使學生能在趣味游戲的帶領下進入到化學學習的新天地。有了趣味游戲的加持,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明顯得到提升,使學生能在認真享受游戲的過程中完成對化學知識的摸索與內化。比如,在學習“認識有機化合物”這一節化學內容時,要求學生能掌握碳原子的成鍵特點。由于這部分內容抽象性較強,單單只依靠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只能憑空想象,很難理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組織趣味的“模型搭建游戲”,即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橡皮泥、小棒等材料,讓學生嘗試結合教材內容來搭建有機化合物的模型,看哪一個學生制作得最貼合。與以往的化學課堂不同,本次是從趣味游戲入手,所以學生的參與程度明顯得到提升,并主動構建有機化合物的模型。等到游戲結束之后,可再讓學生展示他們的成品,并適當引導學生,使學生能構建出正確的模型。通過這樣的趣味化學游戲,帶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加快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速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課堂教學新思路不僅僅是達到新高考政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個體能力提升、思維發展、素養培養。因此,新高考政策下高中化學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化學教育觀,將學生的化學水平當做基礎考慮點,積極尋找有效的化學教學新思路,盡可能給學生打造出高效化的化學課堂,快速調動出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形成更獨到的化學認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迎接未來化學高考挑戰。
參考文獻:
[1]藍華惠.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27):35-37.
[2]崔建營.新高考背景下淺議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J].高考,2023(26):51-53.
[3]鄧大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的有效性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8):194-196.
[4]蒲秋英.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反思與創新路徑探究[J].新智慧,2023(21):7-9.
[5]王倩.新高考背景下鑄就高品質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28):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