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閆超
【摘要】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依據政策的指引,分析解讀歷史教材,積極探索新穎高效的教學模式,反思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組織單元教學突破教學束縛,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深度學習,打破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刻板印象,推動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初中歷史教師融合深度學習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踐行深度學習的要求突破表層學習的限制,帶領學生深度探究感知歷史知識的深層意蘊,串聯所學內容形成歷史知識網,能夠大幅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成效,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抽象的歷史概念,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形成直觀的認知,站在多角度思考問題,完善歷史知識體系,夯實歷史基礎。本文從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歷史單元教學的意義入手展開分析,探究歷史單元整體教學的開展路徑,在實踐教學中組織開展深度學習,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 單元教學? 深度學習? 實施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2022年度教育教學研究“作業設計”專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2BJY007。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2-0088-03
在以往的歷史課堂中,歷史教師受到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應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講述抽象的歷史概念,受到教師講授模式、學生理解能力的影響,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掌握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教師局限于教材知識點的講授,限制了學生歷史素養的提升。而在新時期下,初中歷史教師受到深度學習理念的影響,能夠調整課堂教學方向轉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主體優化課堂設計,圍繞單元主題搜集整理可用的教學資源,組織開展多種課堂活動、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降低歷史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度學習與單元教學的融合對歷史教師而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初中歷史教師要以積極的姿態應對,結合學生的歷史學習程度優化課堂設計,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知歷史學科的魅力。
一、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歷史單元教學的意義
在新時期下,初中歷史教師依據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引,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調整歷史課堂教學,圍繞單元內容開展大單元教學,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開展教學設計,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知識的講授中引入思維導圖,按照歷史事件的發展順序展開講述,在思維導圖中明確歷史事件之間的脈絡關聯,以全新的視角帶給學生思想啟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興趣的指引下積極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單元教學對學生有著較強的吸引力,歷史教師課前認真備課做好教學設計,借助互聯網搜集、篩選教學資源制定教學方案,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學習中創新指導方式、組織課堂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監督和指導,推動深度學習的開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其中,在深度探究中開展思維碰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歷史知識點,能夠提高歷史單元教學的實效性,幫助學生走出思維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收獲更多內容,于學生全面發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歷史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把握單元內容,開展知識聯結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初中歷史開展單元教學之前,需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課下備課時認真研讀歷史教材,分析單元之間的脈絡銜接,梳理單元課時內容提煉單元主題,明確單元學習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歷史程度開展教學設計,繪制思維導圖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框架結構,向學生傳授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此期間,教師轉變師生角色,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協同合作下攻克單元重難點,能夠大幅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歷史(五四學制)第一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在組織教學之前歷史教師需認真地備課,統籌分析單元內容重新整合歷史知識點,將其歸為不同的板塊,如夏商周的更替、青銅器與甲骨文、動蕩的春秋時期、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百家爭鳴,加強各個板塊之間的銜接,在單元教學中呈現思維導圖帶給學生直觀的學習體驗,明確學習重點為學生提出學習要求,講授學習方法組織深度探究,突破以往表層學習的束縛,真正理解歷史知識點形成知識網,感知歷史概念之間的銜接,推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1]。
(二)整合教學資源,布置預習任務
以往的歷史教學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會限制學生能力的發展。基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布置前置性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圍繞單元主題整合可用的資源,制作微課視頻、設計單元導學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開展深度學習,激發學生的潛力。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歷史(五四學制)第二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在組織單元教學之前,圍繞單元主題搜集可用的教學資源,結合隋朝、唐朝制作微課視頻,按照時間脈絡講述隋朝的建立與統一、隋朝的統治與滅亡,圍繞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盛唐氣象、唐朝衰亡、五代十國展開講述,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大致的知識脈絡,重復觀看微課視頻開展深入探究,在思考的基礎上完成導學案的內容:“1.分析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處。2.唐朝時期出現的盛世局面有哪些?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對后世有何啟示?”學生在導學案的引領下分析解讀教材內容,以“貞觀之治”為例,從在位皇帝、治國措施以及表現三個角度展開,對比唐朝時期其他的盛世局面構建表格回答問題,在自主探究中攻克學習難關,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單元系統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2]。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成效
初中歷史單元教學與深度學習的融合,能夠為歷史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歷史教師需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引入情境教學法輔助課堂,圍繞單元主題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結合歷史人物創設探究情境,聚焦于歷史事件創設問題情境,在問題驅動下開展深度學習,彌補以往教學的不足,重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初中歷史第三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知識點時,歷史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呈現遣唐使與鑒真東渡的雕塑吸引學生的眼球,詢問學生“日本與中國的關系如何?”提供學習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結合材料設置問題“材料中日本制定‘大陸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是什么?”呈現相關的圖片解答學生的疑惑,讓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接著閱讀教材內容,思考“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導火線是什么?”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進行補充,接著聚焦于戰爭經過,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期間主要戰役、重要人物以及結果,分析戰役開展深度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脈絡[3]。
(四)組織教學活動,培養歷史素養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融合深度學習開展單元教學,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滲透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初中生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歷史教師在知識的講授中可以組織小組討論,圍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設置針對性的問題,預留出學生互動討論的空間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借助學習活動落實深度學習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思維品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初中歷史第二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在講述單元中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知識點時,歷史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討論活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圍繞“探索中國傳統節日”這一主題吸引學生的眼球,借助課件簡介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由來,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分享對傳統節日的了解,整合學習資料,如按照時間順序梳理春節的演變歷史,結合傳統節日的習俗差異選擇不同的呈現方式,與小組成員一同探究節日的文化內涵,期間歷史教師可以設置趣味問題加以引導,如“節日習俗和活動發生了哪些變化?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在問題的點撥下開展深度學習,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4]。
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師還可以組織辯論活動、角色扮演活動,引入多種學習資料拓展延伸,圍繞單元主題布置學習任務,在任務的引領下開展深度學習,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能力,感知歷史概念的深層內涵,在活動中理解并掌握單元重點內容。比如,初中歷史第三冊第七單元《人民解放戰爭》,單元內容可以大致分為重慶談判、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戰爭三個板塊,以人民解放戰爭為例,在講授新知識之前組織趣味競猜活動,結合重慶談判的目的、時間、結果以及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的政策、依據和意義設計簡單的問題,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避免出現知識點的遺忘,借助競猜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呈現與人民解放戰爭相關的資源,為學生布置差異化的學習任務:“1.分析內戰爆發的原因。2.戰略防御、戰略進攻有何舉措?3.戰略決戰階段的代表戰役有哪些?有何意義?4.戰爭勝利有何意義?”在課堂中預留出充足的時間供學生思考探究,在深度學習中分析不同的戰役,結合自身的理解歸納問題的答案,參與到搶答活動中獲取積分,積攢積分以兌換獎品。在此期間,歷史教師將趣味游戲與知識的講授相結合,制定獎懲制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游戲氛圍中開展深度學習,能夠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五)設計單元作業,鞏固所學內容
在新時期下,初中歷史組織單元教學期間,需結合學生的掌握程度,設計單元課后作業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從理論知識點的梳理著手,配備學生典型例題鍛煉學生的辨別能力。在單元作業設計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布置開放性的作業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單元內容繪制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思維能力,圍繞單元主題搜集學習資源繪制手抄報,在作業完成中開展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比如,初中歷史第二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在單元內容學習過后,歷史教師可以提供空白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回顧單元所學內容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回顧歷史知識點,如明朝的統治、明朝的對外關系、明朝的滅亡,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完善歷史知識體系。在此期間,教師可以設計典型例題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如圍繞“明朝的對外關系”這一知識點,設計習題“1.鄭和下西洋時到達的最遠的地區是( )。A.日本B.越南C.非洲東海岸D.柬埔寨”,將習題演練與知識點的復習相結合,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5]。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受到深度學習理念的影響,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組織歷史大單元教學,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教學活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借助教學活動落實深度學習,注重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從中收獲快樂感知歷史學科的樂趣所在。而在組織單元教學之前,初中歷史教師需做好準備工作,分析教材內容提煉單元主題,理清單元課時之間的脈絡關聯,整合可用的教學資源制作微課視頻,引導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實踐,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組織趣味化的學習活動發散學生的思維,借此開展深度學習滲透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大幅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歷史教師還要對作業設計投入更多的精力,緊扣單元重點內容設計趣味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后作業的完成度,夯實歷史基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怡超.深度學習視域下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22(9):65-67.
[2]李火英.基于單元教學下初中歷史深度學習理念運用探究[J].文理導航,2021(10):60-61.
[3]俞水娣.深度學習視角下初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22(23):91-93.
[4]張華東.探究深度學習視角下開展初中歷史單元教學的方法[J].好日子,2022(26):97-99.
[5]姚運佳.基于ubd模式的初中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研究——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D].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