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崗課賽證”引領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著力點。本文以數控銑工專業“簡單零件數控銑床加工”一體化課程中的“油泵壓板銑削加工”教學為例,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理念,強調教、學、做一體化,課程與考證相融通,同時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崗課賽證”;教學改革;數控銑工
“簡單零件數控銑床加工”課程是結合企業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設定教學任務,通過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生使用CAD/CAM軟件自動生成加工程序與操作數控機床的能力,提升學生數控銑加工的應用能力。培養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實現校企共同育人。
作為數控銑工專業的核心課程,“簡單零件數控銑床加工”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勝任企業工作崗位,培養學生讀懂工作任務單,明確任務要求,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藝,按照零件圖樣和加工工藝,編寫合理的加工程序,完成零件的數控加工,嚴格執行行業安全環保管理制度和“7S”管理規定,養成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和對各類數控機床、工量具進行規范維護保養的良好職業素養。
(一)數控銑工專業一體化課程任務的提取
在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制造業中,數控銑床加工技術在零件的加工過程中廣泛應用,成為助力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中職教學內容則應更好地為企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在“簡單零件數控銑床加工”課程改革方面,筆者所在學校通過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走訪周邊企業,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在此基礎上,秉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則,確立與企業互利共贏、共同培養學生成長的目標,從人才培養方案探索、課程搭建、師資培養、實訓基地建設、教學管理體系的建立五個維度進行深度合作,最終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同時教學案例選擇典型性任務,融入職業競賽必須掌握的技能點。
(二)以油泵壓板銑削加工案例分析“崗課賽證”的優勢
1.任務真實,校企深度融合
精密孔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刀具為鏜刀,其加工孔的精度能達到IT6級,在企業批量生產中應用廣泛。零件二次裝夾找正也是加工中常見的問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學習企業零件生產加工方法、零件的識讀、按企業生產要求進行編程及調試程序、零件裝夾、按企業標準進行零件精度的檢測,這些知識技能是后續進行復雜零件加工的重要基礎。
2.工學一體,學習過程完整
鏜削加工是企業批量生產常見的加工方式,因此具有典型性。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通過在做中學、學中做,掌握端蓋類零件加工工作步驟,完成符合企業要求的產品的加工,實現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溝通表達、技能操作等綜合職業能力。
3.基于職業資格標準,對接世賽標準
開發使用學生工作頁,將世界技能大賽零件結構特征要素必選項——鏜通孔項目的內容和評分標準融入學習內容和評價體系中。學生通過油泵壓板加工任務,了解該領域職業技能發展方向,以賽促教。
4.融合職業素養,注重全面發展
零件中心孔尺寸精度要求高,在加工過程中,需要二次裝夾并采用杠桿百分表找正裝夾以保證平行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托企業文化,強化安全生產制度,重視產品質量,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注重用思政元素浸潤課堂,通過大國重器精度控制故事的引入,激發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學生通過親歷勞動過程,提高勞動意識。通過“加工—檢測—微調鏜刀—加工”反復測量調整的勞動過程,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與專業教學無縫融合,從而讓學生從“技校學生”逐漸過渡到“能工巧匠”。
(三)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等數字化資源,將企業真實任務作為學習內容,課中按照“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組織教學,把工匠精神、勞動教育融入其中,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任務引領,對接實際崗位工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采用多元評價,實現增值評價。
1.分析課程內容,確定課程設計思路
依托“崗課賽證”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崗位需求,通過企業調研,校企共同確定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運用任務驅動法和情境教學法,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將企業實際生產任務轉換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中做,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啟用增值性評價系統,采用“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線上+線下”“自評+互評+師評+企業專家評”等考核和評價方式,多主體多角度地進行客觀評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依據學情,確定教學實施策略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中轉高階段第一學期的學生。在對任務的各要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按照工作過程,用魚骨圖對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養進行梳理和分析,并結合學情確定學習內容和重難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法和情境教學法,通過引導、糾錯、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并進行總結。課后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微課,完成拓展任務,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和延伸,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分組練習,可以體現組內互助、組間競爭,在真實的崗位演練中實現“教學相長”。
針對學生特點和課程內容特點,以任務驅動為主線,采用角色扮演法,通過課前網絡教學平臺和微視頻等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和技能點。課中教師示范操作并通過希沃白板投屏展示,學生進行獨立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對重點知識點操作步驟進行強化訓練,由淺入深,由易至難,有效突破重點。
(四)教學實施過程
本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劃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突破重難點,以“油泵壓板銑削加工”為例進行分析。
1.教學重點確定
針對教學重點油泵壓板鏜孔加工精度的控制,采用“看—示—練”三步法對調整微調鏜刀的操作步驟進行強化訓練。通過觀看“數控銑床鏜孔銑削加工”微課,獨立思考分析油泵壓板的加工方法。
2.教學難點化解
課前觀看“應用杠桿百分表確定零件基準”微視頻,學習零件二次裝夾分中找正中心點方法。通過小組頭腦風暴,課中確定零件加工基準和裝夾定位。討論如何解決問題,加深對夾具的認識與理解,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教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操作示范,通過錄制學生操作視頻與示范操作視頻進行比較,找出不足。
(一)“德技并修,不忘育人”塑造健全人格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企業真實任務轉換,引導學生按照規范操作流程進行認真操作,增強學生的成本、質量和效率意識,要求學生按照企業要求進行任務布置,提高工作效率,進行精細化操作,達到優質高效的目標。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提高了,社會責任感有所增強。
(二)“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培養專業技能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下達任務,讓學生扮演操作員、檢測員、監督員和記錄員四個不同的崗位角色,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和職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和實踐操作。在實踐操作中,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讀數技巧,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練習,從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通過實際測試,形成成績統計圖,統計結果表明這種教學方式的效果顯著,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得到提升。
(三)“掌握技能,自我提升”提升綜合素質
通過系統學習,學生掌握數控銑床操作技能,開始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學生在自我學習能力、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等方面的素養也有所提升。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開始主動思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校企深度合作,對標工作流程,培養企業工匠
企業工作過程與教學過程對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近真實工作場景。在進行任務布置時,按照企業崗位職責設計角色和企業標準進行操作,讓學生通過輪流扮演操作員、檢測員、監督員和記錄員等角色進行操作實踐,掌握實用的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培養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同時增強責任感和執行力。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實用技能,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讓他們成為合格的“工匠”。
(二)課程知識體系重構,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基于學生學習基礎,轉換教與學的地位,進行知識點重構,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優化評價方式,通過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增值性評價綜合實施,重視所有任務完成度。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授課,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所學知識,增加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企業專家的參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以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進行操作指導和評價,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快速適應企業生產要求。
(三)對接證書,激發學生原動力
以知識體系為基礎,多種教學手段為支撐,讓畢業證書與職業證書對接,將鑒定標準融入教學內容,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與針對性,讓學生在操作中得到進步。
(四)對接世賽標準,培養大國匠才
教學的初心是以標準、技術、創新為引領,注重德技、賽證、專創融合,通過將賽項標準融入教學,實施“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閉環螺旋遞增式教學,實現“三能”工匠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五)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實現價值引領
教師收集相關思政元素案例融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提高職業素養,通過過程性評價和增值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不斷提升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為培養德技雙馨的人才而努力。
實踐證明,筆者所在學?;凇皪徴n賽證”融通下的“簡單零件數控銑床加工”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已取得了不小成效。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共同開發活頁式教材,制定教師工作頁與學生工作頁。學生的主動性增強,教師更好地對個別學生進行差異化輔導。企業對本專業的跟崗實習學生的評價較高。學生在數控技能大賽數控銑賽項取得不錯成績,學生在技能等級考證方面不再膽怯,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同時通過考證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思政教學,“雙師型”教師需要將現實案例、工作口號等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激發學生使命感與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崗位、課程、技能競賽、證書完美對接,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自信,培養出優秀的技能人才,實現“三全育人”目標。
[1]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
[2]李宏艷.基于崗位能力培養與技能大賽相結合的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策略[J].冶金與材料,2021(1).
[3]周香.高職機械類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才智,2021(35).
(作者:肖慧娟,龍巖技師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