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信息科技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如何將信息科技知識融入校園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當前教育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從抓住校園實踐活動開展契機、創新校園實踐活動形式和完善校園實踐活動支持體系三個方面,探討了積極心理視域下開展信息科技校園實踐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科技;積極心理;校園實踐
作者簡介:陶飛燕(1994—),女,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新店鎮利群小學。
在新時代的小學信息科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信息科技校園實踐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能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撐。本文從多個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通過開展信息科技校園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一、指向真實學習,抓住校園實踐活動的開展契機
(一)建設主題文化,解決問題
建設主題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深入探究如何在建設主題文化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以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
以“用好數字設備”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并學會規范使用身邊的數字設備,如電腦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電腦知識解決校園中的簡單問題。比如,在校園圖書館借書時,師生可能會遇到書籍借閱信息不準確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使用電腦軟件來管理圖書借閱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信息科技校園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學習的電腦操作技能,幫助圖書館人員錄入書籍借閱信息,并及時更新借閱記錄,從而提高圖書館的管理效率,確保借閱信息的準確性。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還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他們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能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產生學習信息科技知識的興趣。建設主題文化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還是一種育人理念。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我們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實踐能力[1]。
(二)結合傳統節日,共享資源
結合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學習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慶祝傳統節日的過程中,教師可利用信息科技資源,讓學生一起學習,以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
例如,在教學“在線信息獲取”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探究傳統節日的起源、意義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活動。通過探究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增強對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科技資源,如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通過觀看視頻等,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提升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同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利用信息科技資源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制作節日賀卡、編排節目、制作節日美食等,并讓學生在校園內開展一些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夠在合作中共享資源、共同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通過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活力和樂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三)結合重大事件,表達觀點
教師引入社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讓學生借助信息科技資源自由表達觀點,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和思考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他們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在線溝通交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科技資源,如社交媒體平臺等,表達自己對某一重大事件的看法和觀點。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瀏覽互聯網上關于該事件的報道和評論,以此讓學生對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相關資料、觀看視頻等方式,獲取與事件相關的信息,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發表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學生可以通過撰寫文字、制作圖片、錄制視頻等形式,表達自己對事件的認識和態度,并與同學分享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線上討論或辯論活動,讓學生圍繞相應事件展開辯論和交流,以此提升學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傾聽他人的聲音,開闊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結合社會重大事件,教師可以借助信息科技資源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表達平臺,提升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和創造性。
二、基于課程需求,創新校園實踐活動的形式
(一)問卷式活動,發展計算思維
問卷式活動已被廣泛運用于教學領域,教師通過問卷式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講授“認識計算機”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份與計算機有關的調查問卷,涵蓋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能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培養計算思維。比如,問卷中有以下問題:一臺計算機內存為4GB,每個文件占用的內存為1.5MB,問這臺計算機最多可以存儲多少個這樣的文件?對此,學生需要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簡單的計算和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的答案。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校園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利用計算思維解決。通過這樣有趣且有挑戰性的問卷式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發展計算思維[2],提升積極心理品質。
(二)路演式活動,引導數字創新
路演式活動是信息科技教育中的一種重要實踐形式,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字創新。其通過引導學生展示創意和設計作品,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例如,在“設計花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數字花瓶,并在課堂上進行路演式展示。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如繪圖軟件或三維建模軟件等,設計具有創意和美感的數字花瓶。在展示過程中,學生需要介紹他們的設計理念、創意來源以及設計過程。他們可以通過課件、視頻等形式,展示他們的作品,并闡述其設計思路和特色。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評價和討論,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交流互動,學生可以得到多樣的反饋,進一步完善和改進自己的作品。通過這樣的路演式活動,學生不僅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夠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提升數字創新水平。路演式活動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和分享數字創新成果的平臺,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創客式活動,設計個性化作品
創客式活動是信息科技教育中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強調讓學生設計個性化作品,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設計個性化作品,學生不僅能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能夠鍛煉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初識Scratch”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創客式活動,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動畫或游戲。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Scratch編程平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創意靈感和編程技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Scratch平臺設計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作品。在創客式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用Scratch編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還能夠培養動手能力、邏輯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在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創客式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聚焦育人目標,完善校園實踐活動支持體系
(一)選擇適宜項目,弘揚科學精神
教師精心篩選適宜的項目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以“用鍵盤打字”項目的開展為例,這個項目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使用鍵盤輸入文字這一項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首先,教師要向學生介紹鍵盤上的字母和符號,并通過演示和講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鍵盤的布局和功能。接著,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打字速度和準確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打字練習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鍵盤打字與其他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如讓學生用鍵盤輸入自己寫的作文、用鍵盤輸入數學公式等。通過這樣的跨學科整合,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還能夠培養科學精神。教師在進行信息科技教學實踐時,應該重視項目的選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精心設計項目內容,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招募志愿導師,提供技術支持
志愿導師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教授他們實踐經驗和學習方法,還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新能力。志愿導師的參與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以“走進網絡論壇”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網絡論壇并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些網絡論壇經驗豐富的志愿導師來分享他們的經驗。志愿導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網絡論壇的基本概念和規則,告訴學生如何注冊賬號、發帖、回復帖子等。在實際操作教學中,他們還可以指導學生操作,讓學生了解如何選擇合適的論壇板塊,發表有價值的觀點。通過與志愿導師互動,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網絡交流的基本技能,還能夠形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培養積極心理品質。
(三)完善激勵機制,傳遞正確價值觀念
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推動他們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
以“初識人工智能”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應用,了解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如通過小組討論、作業展示等方式,選出對人工智能知識理解深刻、觀點獨到的學生,并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表揚。這樣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欲望,讓他們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意義和發展方向,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這種方式,教師還可以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如合作、分享、創新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完善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我發展動力,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質。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開展合適的信息科技校園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還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合作精神和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和成長。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校園實踐活動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斷進行研究與實踐,以此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進步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包莉萍.基于數字化學習的小學數學實驗研究[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9):58-60.
[2]蔡曉宇.項目式學習驅動下小學信息技術計算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23(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