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多模態理論探究兒童英語文化體驗,讓兒童身臨其境地去了解英語文化,有助于兒童進一步加深對英語文化的認知。因此,探究了基于多模態理論的兒童英語文化體驗教學策略,如引入分級體驗模式,實現“三元”層次化體驗;創新互動教學法,提升“五態”模態參與度;拓展文化知識領域,融入“兩維”情境化活動;整合數字教學資源,打造“六階”深層學習環境。
關鍵詞:多模態;文化體驗;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張婷婷(1984—),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核心素養培育要求,明確將“文化意識”作為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目標,強調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通過對文化異同的理解來進一步理解多元文化內涵,發展英語高階思維。
基于多模態理論探究兒童英語文化體驗,讓兒童身臨其境地去了解英語文化,有助于兒童進一步加深對英語文化的認知。多模態理論為兒童英語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在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依靠一種語言形式來傳達信息。多模態是指文字、圖像、視頻和音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同時存在和交互,其豐富了信息的表達方式,使得信息傳遞更加生動和有趣。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種多元化的信息呈現方式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筆者通過實踐,探索出以下基于多模態理論的兒童英語文化體驗教學策略。
一、引入分級體驗模式,實現“三元”層次化體驗
基于多模態理論,引入分級體驗模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學生開展多層次的學習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在初步了解知識內容后,進一步探索和理解英語文化內涵。
(一)感知元,引入主體內容
感知元是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重要基礎,以“感知”為基礎可以幫助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豐富多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豐富多樣的圖像、視頻、音頻等直觀材料,并將節日風俗、傳統藝術、名勝古跡等內容充分融入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知元。例如,在“Happy New Year!”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與節日有關的圖片、歌曲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單詞,讓學生感知新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國內外關于“New Year”的慶祝方式,幫助學生體驗、感知不同的文化內容[1]。
(二)理解元,形成多層次任務
教師可以基于文化理解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學習內容,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文化內涵,實現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小游戲等,讓學生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進而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進一步了解英語文化內涵。例如,在教學“The Chinese Chocolate”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紅糖”和“巧克力”,了解它們的制作方式,掌握相關詞匯。通過開展多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實現對相關內容的深度理解。
(三)應用元,構建多元化能力
英語角、英語文化節等活動能使學生的英語文化體驗學習由課內擴展至課外,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但可以學習英語表達技巧,還可以通過與不同國家的人溝通,開闊眼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以英語文化節為例,學生通過演講、參與文化體驗活動、戲劇表演等,體驗異國風情,并與外籍教師互動,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師采用“三元”分層遞進體驗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課內學習、課外理解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多元文化,并運用英語進行文化交流[2]。
二、創新互動教學法,提升“五態”模態參與度
基于多模態理論的教學強調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習內容進行體驗。對英語文化體驗式教學進行探索,基于“五態”模態,促使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促進“視、聽、觸、嗅、味”融合,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英語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一)視覺模態
視覺是人們獲取信息和感知外界最主要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體驗式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圖片、視頻等介紹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跡、生活場景,讓學生在欣賞風景的同時,直接體驗到不同文化形態下的生活,了解不同的社會面貌。通過視覺沖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力,為后續的深度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聽覺模態
注重對聽覺模態的融入和利用。在英語學習中,聽力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進行英語文化體驗的主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入英文歌曲、音像資料等,使學生既能享受優美的音樂,又能鍛煉英語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音頻中標準的語態、語調,在矯正他們的發音的過程中訓練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他們流利、自信地表達。例如,在教學“Mulan joins the army”時,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片《花木蘭》,讓學生基于視頻中的對話、獨白等了解相關內容,增強文化體驗,了解不同的文化表達方式[3]。
(三)觸覺模態
注重對觸覺模態的融入和利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文化體驗。例如,開展手工實踐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手工制品,如圣誕樹等,并在其中融入節日的由來和風俗習慣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多元文化。
(四)嗅覺和味覺模態
嗅覺和味覺模態的作用同樣不容忽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聞、品兩個方面去感知西方的飲食文化。比如,可以讓學生嘗試親自動手做西餐,讓學生感受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在“The Chinese Chocolat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聞、品嘗“The Chinese Chocolate”和“Chocolate”,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其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加深對英語文化的認識與記憶。
創新互動教學法,提升學生對“五態”模態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體驗感知、互動交流,提升英語技能,同時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三、拓展文化知識領域,融入“兩維”情境化活動
英語文化體驗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對此,教師可以拓展文化知識領域,融入“兩維”情境化活動,引導學生對英語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
(一)時間維度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基于對各個時代英語文化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文化體驗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體驗學習活動,促進活動深入開展。第一,設計一條時間軸,對重要的歷史事件、文化現象以及代表性人物進行標記,展現英語文化的變化,讓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發展有更為直觀的認識。第二,選擇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利用小劇場的形式進行演繹,在劇中扮演相應的人物,并以情景劇的形式演出。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他們深刻地體會到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第三,就某一特定時代的英語文化進行交流、體驗。通過多層次的文化體驗活動,學生加深了對英語文化的理解。
(二)空間維度
英語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文化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多個國家、區域的文化情景進行模擬,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體驗,更好地進行文化理解與表達。第一,組織“文化體驗周”活動:每個星期選定一個國家,并根據其文化特點,組織一系列的文化體驗活動。在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中,學生可以直接體會到各國文化的魅力。第二,組織“虛擬旅行”活動: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虛擬旅行”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其他國家的著名景點,體驗當地的風俗習慣,在教室里就能領略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第三,開展“文化交流節”活動:組織以“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節慶活動,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跨文化交流,深刻認識到各國的文化特征與差異,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
結合時間和空間維度構建情境文化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提升各方面能力。
四、整合數字教學資源,打造“六階”深層學習環境
課題組在充分挖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打造了“六階”深層學習環境,通過資源整合、情境創設、互動交流、反思評價、實踐應用和持續發展六個階段的環境融合,幫助學生進行深度的文化情境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進一步整合優質的教學資源,創設真實的情境,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一)整合多元資料
以高質量的英語教學內容為基礎,拓展教材、課件、網絡資源、活動資源、教學案例等,構建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基于教學活動,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保證教學資源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創設體驗情境
充分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構建真實、生動的英語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和理解文化。例如,整合多樣的數字化資源,在課堂中利用“五態”模態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異國文化,加深對其他文化的了解,獲得深度的文化體驗。
(三)互動交流
通過網絡平臺開展討論和合作學習活動,促進生生、師生展開深度互動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構建不同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拓展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模態化的學習方法。
(四)綜合反思和評價
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入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等,以“認識—理解—應用”的路徑構建綜合反思和評價模式,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反思,理解學習內容和自身特點。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數據分析等方法,實時監測并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實踐應用
通過實踐應用對學習效果、成果進行檢測,如參加英語交流、創作英文故事、拍攝文化交流視頻等,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文化體驗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文化輸出能力。
(六)持續發展動能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教學活動的持續深化,在課內教學的基礎上拓展多元化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對多元領域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例如,在“Happy New Year”的教學中,通過開展文化體驗活動,學生掌握了資料搜集、信息處理等技巧,有助于后續展開更深層次的學習。
結語
在多模態兒童英語文化體驗的實踐研究中,學生的參與交互逐漸受到重視,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制于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幫助學生豐富文化體驗活動。首先,對文化進行深度探究。通過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文化體驗,使其成為活動的主體。其次,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搜集與整理文化資訊,提升自學能力。最后,構建多元評價機制。通過建立多種評價機制,開展學生互評、自評等,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評估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素養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錢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文化自信”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3(15):87-88.
[2]劉紫馨,張心怡,呂海正陽,等.“雙減”政策下北京傳統文化雙語體驗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3):190-192.
[3]陳琴.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2,45(1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