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 黃華軍 李琳
摘 要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是由單一借助多媒體手段轉向同時借助自媒體手段輔助專業課程教學。將自媒體手段引入“環境監測”這一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核心課程,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僅實現教師教學手段自媒化,而且有利于學生學習過程自主化,強調學生學習逐步由教師依賴走向自主化,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更符合國家需求的環境領域人才。同時,促成評價增值化,對課程持續產生的自媒化產品的評價逐漸向增值評價轉化。
關鍵詞 “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手段自媒化;過程自主化;評價增值化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7.036
Research on the "Self-media" Reform and Practice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JIANG Min, HUANG Huajun, LI Lin
(Academy of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The "self media"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s a shift from relying solely on multimedia means to simultaneously using self media means to assist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Introducing self media methods into the cor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il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ere teachers give lectures and students passively receive knowledge. Not only does it realize the self media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ers, but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the autonomy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emphasizing the gradual shift of student learning from teacher dependence to autonomy, stimulating learning interest,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that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it promotes the value-added evaluation and gradually transforms the evaluation of self media products generated by the curriculum into value-added evaluation.
Keywords "self-media" reform and practice; means of self-media; process autonomy; value-added evaluation
“環境監測”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之一,其主要內容涉及水體、大氣、土壤、固體廢棄物、生物體、噪聲等項目監測過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1-2]。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環境監測基礎知識,并成為符合國家需求的環境領域人才。但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本科教學實踐過程中已出現諸多問題,如環境監測相應實驗課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很難掌握實踐操作技能,自主學習受到束縛[3-4]。對此,進行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策略研究,將自媒體技術輔助專業課程教學,有利于豐富教師教學手段,強調學生學習逐步由教師依賴走向自主化教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研究現狀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研究是指由單一借助多媒體手段轉向同時借助自媒體手段輔助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過程研究。國內相關研究較豐富,視角和重心散布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呼吁自媒體教改為指向的理念推介性研究,如沈強的《自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師范生信息素養教育研究》[5],如趙倩等人的《自媒體:開放教育實踐教學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6];二是以提供宏觀策略借鑒的策略性研究,如高海燕的《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策略》[7];三是以單一課程為例的實踐性研究,如席妍的《如何應用自媒體開展傳媒教育——以《文藝作品演播》為例》[8]。第三類研究與本文研究最為相關,但也最少,高質量的核心期刊文獻更是少之又少,可供借鑒的經驗有限。
2?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研究的作用和意義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轉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教師以及專業課程都有積極意義。此外,課程的自媒體視頻成果受益者不僅限于學生,還包括科研工作者、教育部門管理者、學校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等。以下將從學生、教師、專業課程三個角度闡述具體作用。
2.1? 促進學生知識掌握、拓展與思政素養提升
課程教學內容“自媒化”,要求學生小組和個人都要產出相應產品,規避了傳統課堂類項目式教學中出現的“組內個人摸魚”現象,實現個人知識轉化率的提高和顯性化;此外,因產品需要以自媒體的形式“公之于眾”,學生往往會考慮到團隊的形象,在內容選擇和設計等方面刻苦鉆研,無形中拓展知識面,增強責任心等思政素養,實現了知識拓展和課程思政目標。
2.2? 促進教師觀念轉變以及內驅力、教學能力提升
教師圍繞課程設計“自媒化”方案的過程實際也是對教材、學生的熟悉過程,因此,教師在診斷、引導學生產出個性化、趣味性、知識性合一的自媒體產品時,實際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通過系列“自媒化”教改措施,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得以轉變,內驅力和教學能力也能得到相應提高。
2.3? 促進課程增值化、多元化評價體系建立
教改過程中會形成以專業、以班級、以小組、以個人的為單位的某一課程的系列自媒體賬號,產品評價的評價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以及陌生網友,呈多元化特征,所發布的產品也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而是成為相關課程內容增值評價的重要基礎,有利于課程增值化、多元化評價體系立。
3?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策略研究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是一個大膽探索的過程,需要做好前期基礎調查與問題分析及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策略與方案設計。應當關注到,“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暫時無以參考。即使后來有可供借鑒、操作性較強的方案作為參考,在具體的實踐中也可能出現一系列突發或意料之外的問題。因此,教改方案需要圍繞實踐中如何應對可能發生的不同類型問題,以及應對后又需要做哪些預防措施等難題不斷探索、優化。以下內容是初步的探索策略。
3.1?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的基礎調查與問題分析
基礎調查與問題分析主要是了解學生關于課堂教學現狀和學生自媒體應用情況,以便為后續的方案設計、學生分組和任務安排提供參考依據。研究伊始,以調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向江西農業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和教師調研以下情況:
3.1.1? 關于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①認識現狀與分析。教師、學生關于專業課程教學的認識、態度,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喜愛程度、滿意度等認知層面現狀與分析。
②教學現狀與分析。教師、學生關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開展情況等現狀與分析。
3.1.2? 關于自媒體應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①認識現狀與分析。教師、學生關于自媒體應用的認識、態度,學生對于自媒體的喜愛程度以及自媒體應用于課程教學等認識和興趣層面的現狀與分析。
②能力現狀與分析。教師、學生使用自媒體的頻次、熟練度以及使用自媒體進行教、學、研的頻次、熟練度等相關問題現狀與分析。
3.1.3? 相關輔助調查與分析
對研究擬實踐的“環境監測”課程,以更聚焦的意見征集形式調查教師、學生關于相關課程進行“自媒化”改革與實踐中具體的課程內容變革、分組問題、任務安排問題、策略問題等的看法和意見分析。
3.2?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策略與方案設計
在了解學生關于課堂教學現狀和學生自媒體應用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文獻研究將改革與實踐的具體措施及策略明確,并形成以專業課程“環境監測”為例的實踐方案,以供后續實踐參考。具體包含下面內容。
3.2.1? 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策略
挖掘相關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的典型做法與策略,圍繞專業課程特點進行專業教師內部教研活動,梳理出課程關鍵知識點,討論與分析專業教學與自媒體結合的有效路徑及方法,同時結合專家咨詢、教師和學生訪談進一步明確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的方向與路徑,形成至少包含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的原則、目標、內容與評價等方面內容的策略。
3.2.2? “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方案設計
在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后續行動研究設計相應的改革與實踐方案,具體應該包含以下內容:
①“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方案的目標設定。根據研究實際制定符合學生能力發展需要、教師能力以及改革實踐最終要達到的預期目標的學生、教師、行動三維目標。
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方案的實施。圍繞方案的順利實施,方案的設計應明確包含下述實施步驟:
第一,方案實施的理念支撐確立。明確支撐方案實施的具體理念和指導思想,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始終圍繞該理念指導相應實踐。第二,“環境監測”課程教學“自媒化”選題策劃。擬由師生共同圍繞課程“環境監測”進行選題策劃,由學生選題,教師指導。第三,學生分組及任務分工問題。擬根據前期調查了解到的學生“自媒體”應用能力靈活安排分組,根據奚旦立主編的《環境監測(第五版)》教材,分“緒論”“水和廢水監測”“空氣和廢氣監測”“固體廢物監測”“土壤質量監測”“環境污染生物監測”“物理性污染監測”“遙感監測”“環境污染自動監測”“環境監測管理和質量保證”十個主題進行分組,可由小組原則由2至5人組成,具體分工由組內成員自行擬定。第四,確定學生實踐時間,及完成“自媒化”作品、期末匯報作業等的時間期限。第五,明確學生最終產品產出的具體性問題。包括產品的形式(如短視頻、文字稿等),產品的產出程序(如由組員把關、同學把關、老師把關后再發布到自媒體平臺的正常產出程序或其他特殊產出程序),產品的投放平臺選擇,產品表達的賬號確立問題(如是小組共同賬號或全班共同賬號或所有學生共同賬號等賬號確立問題),學生成績的評定(評價主體的確定問題,如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網絡評價等主體評價,評價指標和權重等評價量化問題,如各主體評價的比例及量化指標與計算方式等)。
4? 結語
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是大膽的探索,可豐富課程與教學、自媒化應用相關研究的方法論與實踐論。期間形成的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教改方案,供專業課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同時可指導一線教師專業課教學實踐,促進學生的專業素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升。
基金項目:2022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自媒化改革與實踐研究——以《環境監測》課程為例”(JXJG-22-3-25);2021年度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面向工程教育認證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和實踐”(JXJG-21-3-24)。
參考文獻
[1] 劉作云.基于O2O情景的“環境監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9):122-124,127.
[2] 王艷,馬萬征,范行軍.基于OBE理念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中“環境監測”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22,49(2):164-165.
[3] 鄭芊,余光偉.“環境監測”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廣東化工,2021,48(13):259-260.
[4] 鄭衛榮.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論壇,2016,(11):34-38.
[5] 沈強.自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師范生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7,29(5):52-57.
[6] 趙倩,章玳,侯新宇.自媒體:開放教育實踐教學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J].成人教育,2019,39(11):23-29.
[7] 高海燕.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升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7(7):49-51.
[8] 席妍.如何應用自媒體開展傳媒教育——以《文藝作品演播》為例[J].傳媒,2017(2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