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又一次深刻變革。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優化作業設計,將“雙減”政策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英語" " 作業設計
在“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作業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完成作業來對知識進行鞏固。目前,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仍然以完成課本上的習題為主,這并沒有達到“雙減”政策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要求。教師對作業設計不夠重視,會影響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作業質量低,缺乏針對性
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作業設計不夠重視,只是簡單要求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習題,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來設計作業。很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會出現缺乏針對性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進一步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對此,教師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二)作業設計形式單一
小學英語作業形式單一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內容單一。教師只布置固定的句子、詞匯抄寫作業,而沒有挖掘其他更有趣的作業形式。第二,缺乏創新性。小學英語作業主要以書面作業為主,作業設計單一,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難度過大。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知識的掌握比較困難,學生需要掌握的詞匯、語法知識較多,難度過大的作業難以適配學生的學習需求。第四,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在作業批改中,教師無法給學生提供全面、客觀、科學的反饋,導致學生感到作業的無趣和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和抵觸心理。學生長期面對單一、枯燥、機械的英語作業,會降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甚至會對學習英語產生反感心理。
(三)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英語作業的內容只是單純的語法和詞匯練習,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英語學科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內容,難度較大,有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自主完成作業,這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
(四)作業評價不合理
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評價以教師為主,這種方法會導致學生無法根據作業中的問題來對自己的學習成效進行判斷,不能及時了解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批改作業時,雖然教師會給學生反饋一些問題,但這些反饋并不能真正幫助學生對英語學習方法進行改進。對此,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綜合性評價方式,讓學生自己打分,或同學之間互評。
二、“雙減”政策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
(一)提升英語作業的質量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作業設計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作業,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課堂知識。
例如,在教學“What does it mean?”這一句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回答問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一句型所在的單元以“人與自然”為主題,學生通過單元學習,可以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體會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所在小區里的植物、動物,并把這些內容寫到一張小紙條上,從而促使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分層作業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注重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層設計,使作業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在進行英語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分層作業。
例如,在布置英語作業時,教師可以讓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完成基礎題,讓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在完成基礎題后,挑戰一些難度更大的題目。另外,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具有開放性的題目給學生選擇。總之,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分層作業,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展。
(三)注重合作學習,加強交流與溝通
在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合作型作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充分發揮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此外,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設計生活化的作業,注重綜合性評價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語言運用,也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結合實際生活,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言經驗。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的作業,如讓學生用英語向家人介紹自己的校園生活和愛好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情境對話。在教學與生日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生日有關的對話任務,并要求學生在回答課堂問題時,將單詞、句型與生活中的場景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設計一些英語小游戲,促使學生在游戲中加強對知識的掌握。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遵守層次性、多樣性、趣味性等原則,讓作業內容貼近生活,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設置作業的難度和數量,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教師要不斷豐富作業形式,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推進,教師對“雙減”政策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開始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開展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積極探索英語作業設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的作業,促進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雪.立足“雙減” 優化作業:探“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J].小學生(下旬刊),2023,(10):25-27.
[2]陳瑩圓.“雙減”政策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 [J].啟迪與智慧(上),2023,(10):57-59.
[3]徐晗光.“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英語作業優化實踐研究 [J].校園英語,2023,(3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