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墨畫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培育學生的水墨畫創作技巧,還能涵養學生的品德、陶冶學生的情操。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繪本,積極發掘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對學生進行美術的、藝術的、文化的教育,在學生學會水墨畫技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水墨畫的育人功能,彰顯水墨畫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 "傳統文化" "水墨畫學習
水墨畫(中國畫)是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簡稱為“國畫”。水墨畫是由“水”和“墨”經過一定比例的調配所畫,誕生之初僅有水與墨,表現為黑色與白色。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其色彩變得越來越豐富,形成了“彩墨畫”。我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其“色彩微妙”“意境豐富”。在小學美術水墨畫教學中,筆者從兒童繪本中汲取相關的素材與資源,借鑒兒童繪本,用傳統文化元素——“氣韻生動”“骨法用筆”“傳移模寫”“形彩位置”等,指導學生的水墨畫學習與創作。
一、“氣韻生動”:兒童水墨畫表現的“大境界”
“水墨畫”是通過“線條的勾勒”“墨色的深淺”進行表現的。因此,水墨畫是一種表現的藝術,不是簡單的點染勾勒,而是一種氣韻與境界,具體到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之中,表現為一種“童趣”“童真”“童味”“童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鑒兒童繪本中傳統的元素與文化,引導學生認知、感受、體驗、實踐,引導學生用“小小的”水墨畫表現“大大的”世界。兒童水墨畫創作應當是兒童生命的一種“舒展”與“豐盈”,應當是兒童生命的一種表達。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既可以直接應用繪本中的相關水墨畫插圖,引導學生的認知與表現,也可以引導學生解讀繪本內容,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調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彩墨世界”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作品,如《無題》《綠殤》《紅荷圖》等,同時引入繪本資源,讓學生學習《荷花深處》。其次,引導學生進行創作,用手中的畫筆,畫線條的曲直、粗細、長短,通過墨色干、濕、濃、淡、枯的變化,畫出一幅幅充滿“兒童氣息”的“童化作品”。如有學生畫出了《紅荷》,畫面上的朵朵荷花層次分明,嬌艷欲滴的色彩讓人為之傾倒,樸拙生動的線條讓人嘆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創造、在“玩”中發現。最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從而感受、體驗創作的樂趣。“氣韻生動”主要是表現一種精神氣質,對此,筆者發散學生的美術思維,放飛學生的美術想象,讓創作成為學生本質力量的顯現,成為學生“自由呼吸”的生命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水墨畫教學應表現出一種“大境界”,表現出一種“大視野”。
“氣韻生動”體現了學生水墨畫創作的品位與境界。因此,教師要在學生的心中種植水墨畫的“種子”,不斷地澆灌、施肥,讓水墨畫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發芽、生長。
二、“骨法用筆”:兒童水墨畫練就的“大本領”
“骨法用筆”出自我國南齊謝赫的畫論《古畫品錄》,“骨法,用筆是也”是指用線條的勾勒進行造型,表現出對象的體態、結構、表情等。也就是說,水墨畫作品的生命力是靠線條的力量、準確性、變化來表現的。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提倡“骨法用筆”,要求學生在水墨畫創作的過程中,敢于突破常規、超越自我,從而放飛學生的心靈;要求學生在水墨畫學習中練就一種“大本領”,形成一種“大擔當”。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彩墨游戲(一)”時,首先,筆者沒給學生制定過多的條條框框,而是賦予學生表現的時空與權利,讓學生自由地揮灑筆墨。當然,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沒做一個“局外人”或者“甩手掌柜”,而是跟進學生的創作,介入學生的創作,對學生的創作過程與結果進行指導。如引導學生控制水墨線條的變化,注意墨色的濃淡層次。其次,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跳芭蕾舞(中鋒用筆)”“跳霹靂舞(側鋒用筆)”“變魔術(焦、濃、重、淡、清等的墨色變化)”“色墨大碰撞(潑墨法)”,通過對學生用墨的指導,讓學生的筆墨自由揮灑、縱橫馳騁,進而感受到了水墨畫獨特的韻味與美感。最后,讓學生練就創作水墨畫的“大本領”,這種“大本領”既源于技巧又超越技巧,從追尋水墨畫學習之“器”,提升為追尋水墨畫學習之“道”。
“骨法用筆”是學生水墨畫創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夯實學生的水墨畫創作的基本功,借用“骨法”來說明創作過程中用筆與用墨的藝術性。在我國的水墨畫創作方法論中,除了“骨法用筆”,還有“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等,但“骨法用筆”是水墨畫創作的基礎,其他的表現技法都建立在“骨法用筆”之上。對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來說,教師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創作結果,還要關注他們的創作過程。“骨法用筆”不但是學生水墨畫創作的方法論,而且是學生水墨畫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藝術美學論與藝術本體論。
三、“傳移模寫”:兒童水墨畫形成的“大作為”
在謝赫的畫論《古畫品錄》中,“傳移模寫”是被放置于最后的一個美學范疇。所謂的“模寫”,簡單地說就是“模仿”,用繪本《學其短畫本》中的話來表達就是“看竹畫竹”。任何的藝術創作,首先都要練好基本功,而基本功的形成離不開“模寫”。因此,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不僅包括積極的“模寫”,還包括積極的“傳移”與創造,這應是學生水墨畫創作的“不二法門”。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突破慣性、挑戰權威,也要遵循水墨畫創作的基本法則,把握“模寫”“傳移”的動態平衡。
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通過“傳移模寫”,能夠引導學生從具象走向形象、從形象走向意象、從意象走向抽象。其中,“象”是一個核心的元素,不僅是指“眼中之象”,更是指“胸中之象”與“心中之象”。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繪本《學其短畫本》中“江上的笛聲”,引導學生進行認知、感受和體驗(雖然“笛聲”是一種聲音,但是可以表現出來,尤其是“江上的笛聲”,更有一種悠遠、縹緲的境界),引導學生將詩、書、畫融為一體。這樣,才能讓學生觸摸到水墨畫的意境、風骨、靈魂。再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鳥語花香”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了解水墨畫“鳥”的特點,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經典的作品,如齊白石的《花鳥畫》等。其次,引導學生創作一幅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水墨“花鳥畫”。對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既有一定的美術創作經驗,也有一定的美術思想。對此,筆者鼓勵學生模仿,讓學生大膽地“傳移模寫”。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筆者還為學生的創作配上悠揚的背景音樂,讓學生浸潤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最后,對學生稚嫩的作品,給予鼓勵與表揚,進行評價。不僅從學生的用筆與用墨方面進行評價,還從學生的審美立意方面進行評價,通過評價,蓄積學生水墨畫創作的內在動能,讓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不斷地“進階”。
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的水墨畫創作有“大作為”,就要從我國傳統的藝術美學中汲取營養;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展開“水墨畫”創作,不斷地嘗試、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開拓創新;要充分應用教材,引入諸如繪本這樣的課程資源與素材,豐富學生的水墨畫創作;要善于發掘傳統文化元素,將其融入、滲透到水墨畫教學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豐富、“敞亮”學生的水墨畫創作,讓學生的水墨畫創作呈現出“大格局”。
四、“形彩位置”:兒童水墨畫具有的“大智慧”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而其中“三法”考量的是創作者的創作智慧,這就是“隨類賦彩”“應物象形”“經營位置”。對這樣的“三法”,筆者將其統合起來進行論述,命名為“形彩位置”。可以說,“三法”涉及水墨畫創作的方方面面,如水墨畫的形、水墨畫的色、水墨畫的位置等。在小學水墨畫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研究謝赫的畫法,培育學生水墨畫創作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水墨畫創作,讓學生的水墨畫創作體現出童真與童趣。
比如,在教學“水墨變體畫”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應用創新的技法來表現新鮮的題材,展開水墨畫游戲。水墨畫游戲,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放飛學生的想象。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作,同時給學生提供“半成品”,對“半成品”進行添加與改變,讓學生的創作富有新意。再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彩墨家園”時,首先,筆者引導學生欣賞大師的作品,讓學生從我國傳統美術的視角對作品進行評價,深化學生對作品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水平。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水墨畫創作,確定水墨畫創作所要表現的主題。在主題的觀照下,對作品進行整體的規劃與設計。在筆者的指點與提醒下,學生逐步掌握了水墨畫創作的竅門。最后,引導學生合理地構圖,也就是引導學生“經營位置”,讓學生用毛筆的中鋒、側鋒勾出畫面,進而有層次地表現出自己心中的意象。如此,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不僅突出了主題,還體現出了水墨畫的質感。筆者給予了學生充分的創作時空,從而讓學生的水墨畫創作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挖掘了學生的創作潛能,彰顯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水墨畫教學中,對學生“形彩位置”的經營,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學生創作的愿望;要及時跟進學生的創作,適度介入學生的創作,根據學生的個性、風格等進行引導,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水墨畫創作的成功與喜悅;要葆有一顆童心,與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互動與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引導學生的水墨畫創作,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氣韻生動”體現的是一種“大境界”,“骨法用筆”體現的是一種“大本領”,“傳移模寫”體現的是一種“大作為”,“形彩位置”體現的是一種“大智慧”。因此,在水墨畫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應用相關的媒體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水墨畫創作,進而感受、體驗水墨畫的表現技巧與技法,滲透、融入水墨畫中相關的文化與精神,在對學生進行水墨畫教學的同時,進行文化、藝術、審美的教育。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發揮水墨畫的育人功能,彰顯水墨畫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宋婕.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在兒童繪本中的藝術性和作用探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4.
[2]林藝紅.捕捉課堂生成 開展合作教學:關于閱讀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導學,2020,(23):47-48.
[3]吳雪蓮.個性化學習:小學美術教學新取向[J].教育科學論壇,2014, (1):48.
[4]佟慧敏.中國畫元素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研究[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0.
[5]王淼.兒童水墨畫教學要在守正中創新[J].江蘇教育,2023,(14):57-61.
[6]夏仕霞.兒童立場:催生水墨畫“五化”教學法[J].小學教學研究,2022, (3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