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本契合兒童的語言發展規律和閱讀興趣,注重故事的情節性和趣味性,以生動的敘述方式賦予經典故事全新的魅力,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分析了革命文化題材的內涵、當前革命文化題材內容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開展革命文化題材繪本閱讀教學的可實施性,并進行了閱讀教學策略的分析,明確了革命文化題材繪本在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提高愛國教育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革命文化;愛國主義;繪本閱讀
基金項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學2022年度規劃課題“小學語文中低學段‘革命文化’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項編號:dwzz22111)。
作者簡介:曾可莉(1984—),女,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潛龍學校。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明確提出要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并且對各學段都有具體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依托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經典作品,自然滲透黨史內容,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革命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推進紅色教育,要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以紅色資源為基礎,以教育為抓手,以育人為導向,切實落實培養青少年的重要任務。
一、革命文化題材的內涵
革命文化題材作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主題,以革命、建設、改革、英雄、民族精神等為主線的文藝作品,是中國文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類別,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1]。《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指出:“語文是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程,在傳承和弘揚革命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語文學科注重以文化人,引導學生深刻體會革命精神、深入感受愛國主義精神,體認英雄模范的高尚品質,陶冶性情、堅定志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革命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核心素養的重要資源,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凸顯革命文化題材內容,培養學生文化自信,落實語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課程功能尤為迫切。
二、當前革命文化題材內容教學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不同方面強調了落實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并主要利用學習任務群的形式組織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在每一個學段和每一個任務群中都有體現和要求。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革命文化題材課文較難把握。
首先,學生對此類文章內容的時代背景是陌生的,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革命文化題材類文本中描寫的時代背景與小學生如今所處的時代,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講述的內容與當下的小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其次,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革命領袖了解不多,較難產生真實的情感。對于革命文化題材類文本中的英雄、榜樣,小學生由于生活體驗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感受不真實、不具體,難以真正走進這些英雄、榜樣的內心。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在講述革命英雄的故事時,過于拔高人物形象,導致學生產生革命英雄人物遙不可及的感受,難以理解革命英雄的行為與情感,無法感受其偉大無私的品格。
再次,部分教師在教學革命文化題材內容時運用的教學方法不當,如以說教課的形式開展教學,無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部分教師對革命文化內容了解有限,對文本解讀比較隨意,不能準確把握相關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真正意義,偏離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向和真正目的,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可見,如何引導學生走進革命英雄人物內心,如何拉近學生與革命文化的距離,如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革命情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最后,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根本立足點還是在語文學科教學上。但是,在實際的革命文化內容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出現了學科定位不夠清晰的問題,導致課堂教學偏離了語文學科,喪失了語文味。
三、革命文化題材繪本教學的可實施性
繪本通常是基于兒童本位創作的,內容和圖畫都符合兒童的情感特征。內容積極向上、意蘊豐富的繪本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情緒和健康的人格。繪本語言經過錘煉,多利用反復的手法,有利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和積累。繪本畫面生動形象,對文字有充分的補充作用,有利于吸引學生閱讀和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總之,利用革命文化題材繪本進行愛國教育,是培養兒童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革命文化題材繪本主要利用革命故事、長征故事、革命英雄故事等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歷史,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激發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學生正確歷史觀念的形成。借助繪本,學生可以在閱讀中依靠文字和圖畫來展開想象,體會平時很少甚至沒有體會過的情感。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質量革命文化題材繪本出現,這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掌握應用革命文化題材繪本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實施路徑,充分發揮此類繪本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激發和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革命文化題材繪本閱讀教學途徑
(一)選擇優質革命文化題材繪本
高質量革命文化題材繪本能夠體現時代變遷,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且能從兒童視角、兒童立場、兒童觀點出發,還原歷史場景,圖文一體地展現故事內容,積聚情感力量,讓兒童感同身受。
比如,“童心向黨·百年輝煌”系列繪本中,《三十二個團子》《光明》《一把青稞粒》等作品具有豐富的故事內容,包括人文、自然的場景,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文化,思想內容厚重,藝術表達鮮活,很適合小學生閱讀。
面向兒童的作品,距離感越大、越難理解的內容,越是需要貼近兒童的切入口。比如《一把青稞粒》中小紅軍女戰士——春草,能拉近人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避免人物的單一化、概念化,讓整個故事更加有溫度,讓故事所要表達的長征精神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感知。又比如,《老師的黨徽》《外公的勛章》等繪本則將“黨”的概念融入故事中,從兒童的視角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能讓兒童對中國共產黨形成初步的認知。這些繪本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借助生動、豐富的故事,以兒童的視角、用符合兒童語言和表達的方式,把黨的思想、精神呈現出來,能讓黨史真正走進兒童的生活,走進兒童的心中。
(二)開展多形式閱讀活動
1.讀繪本與看圖片相結合
繪本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圖文結合,繪本中的圖畫是精致的,文字是精練的,圖文一體。革命文化題材繪本能拉近學生與革命年代的距離,有助于學生理解、體會其中的情感和內容。比如,繪本《最小的紅軍》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紅軍在長征中所經歷的困難和紅軍克服千辛萬苦的堅毅精神。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讓學生邊品味語言邊觀察圖片。
革命題材故事通常會有戰爭的內容,反映戰爭的內容和畫面需要符合兒童心理特征,讓兒童適度感受革命的辛苦和困難。比如,南京大屠殺這一段歷史對中國人來說是不可磨滅的痛,面對六至九歲的孩子,如何講述這一段歷史?繪本《南京那一年》做了很好的示范。該繪本的畫風從明亮逐漸過渡到灰暗,先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好畫面,這可以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愉快體驗。而后,作者用灰色的畫面來營造沉重的氣氛,文字讓位于圖畫。繪本中人物的神色從快樂到驚慌,暗示著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向學生暗示了生命的消逝,使其感知戰爭帶來的悲傷。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細細感知、品味繪本的畫面,以此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
此外,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有了閱讀繪本的興趣不代表其就能夠真正讀得深入、有效。所以,教師要抓住指導的時機,讓學術深入閱讀,深受教育和熏陶。語文教師應牢牢樹立課程育人的理念,明白教語文不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也不只是讓學生多讀幾本書。繪本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能通過有意義的故事情境,把學生引入故事環境中,給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應該通過豐富的渠道,多方面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培根鑄魂。
2.讀繪本與講故事相結合
繪本是文字與圖畫的有機結合。革命文化題材繪本閱讀教學的難點就是讓革命文化走進學生的內心,因此僅讓學生進行文本體會是遠遠不夠的。革命故事中見精神,革命故事中有力量,教師要著力講好革命故事,讓革命故事里蘊藏的信念、勇氣、智慧感染學生。小學中低年級教師可以繪聲繪色講故事,高年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講故事,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講繪本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還能引發他們思考。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情感、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比如,在與學生共讀《最小的紅軍》時,教師可以設置支架,讓學生嘗試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能體會小新蘭的堅定意志。
3.讀繪本與演繪本相結合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合理運用資源。教師應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優化繪本閱讀教學,不能讓學生只停留于繪本本身。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獲得沉浸式體驗,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故事中的革命精神,將愛國主義情感深植于心中。
例如,在繪本《小英雄王二小》的閱讀教學中,在學生閱讀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繪本內容進行分組表演,或模仿繪本中人物的動作和神色,或自主進行角色動作、表情的創編,使學生在表演中體會角色形象。在學生完成表演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剖析,說一說在角色扮演中的想法和看法,使學生深刻理解革命人物勇敢機智、英勇斗爭、愛國不屈的品質。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嘗試自編自演。首先,教師可讓學生分組合作,圍繞某個主題,選擇革命英雄人物,分工查找有關背景資料和人物生平故事,合作編寫劇本。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分配角色,合理想象當時的歷史場景及所扮演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設身處地理解所扮演的角色,排練劇目。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合作探討,共同完善劇本和表演。這樣的教學活動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究、實踐體驗,可以讓其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
課本劇表演不僅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故事內容、人物情感,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自己協商分配角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并讓革命精神深植于學生內心。
4.親子共讀革命文化題材繪本
家校合力開展教育能獲得更好的效果。除了組織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閱讀革命文化題材繪本,教師還可以與家長合作,開展親子共讀紅色經典繪本活動,讓家長與學生都能從繪本中汲取革命精神力量。
隨著家校合作的推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家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家長更加注重對孩子知識面的拓展與愛國情懷等方面的培養[2]。繪本是很適合進行親子閱讀的材料,繪本中一個個堅貞不屈的革命烈士,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寶貴的生命,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通過親子閱讀,沁入兒童的心中[3]。
在與孩子閱讀紅色經典后,家長可以與孩子進行互動討論,探討紅色經典繪本的故事情節、主人公的英勇事跡等。家長也可以講述自己了解的革命事跡,或邀請爺爺奶奶等長輩加入共讀活動中,與孩子展開討論。這樣有助于加深孩子對紅色故事的理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結語
繪本閱讀是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發展,引導學生形成優秀品質的重要途徑。革命文化題材繪本是進行愛國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要充分發揮革命文化題材繪本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在繪本閱讀中感受英雄堅定的信仰與愛國情懷,深入理解并內化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朱婭萍.幼兒紅色繪本在愛國主題教育活動中的走向[J].新課程,2021(52):1.
[2]張琬崚.追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精神:湖湘紅色題材兒童繪本創作現狀與實踐研究[J].時代報告(奔流),2022(10):10-12.
[3]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