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摘 要:在當今社會,小學生面臨的情緒問題越來越突出,若不能有效解決,會對其學習、社交和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預防和干預小學生情緒問題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方式對學生的情緒健康和情緒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通過梳理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情緒問題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若干預防和干預策略,旨在提醒家庭、教育工作者和社會各界關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為制定有效的家庭教育政策和實踐提供指導。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生;情緒問題;預防與干預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1-0018-03
*本文系龍巖學院2022年面向龍巖市基礎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學生家庭情緒教養課程探究》(項目編號:2022JCJY21)研究成果
情緒問題是指小學生在情緒體驗、調節和表達方面出現困擾和障礙的情況,包括廣泛的情緒困擾,如焦慮、抑郁、憤怒、恐懼等,以及與情緒相關的行為問題,如攻擊性行為、沖動性、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小學生情感困擾、學習困難、社交問題和身心健康方面的負面影響。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情緒產生的重要發源地,父母通過提供積極的家庭教育和其他支持措施,可以幫助小學生處理和應對情緒問題,促進學生的情緒健康和全面發展。
家庭環境包括家庭氛圍、家庭沖突、父母行為和教養方式以及家庭支持和資源。家庭氛圍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互動和溝通方式。積極、支持和溫暖的家庭氛圍有助于小學生情緒健康的發展;而緊張、沖突和不支持的家庭氛圍則增加了情緒問題的風險。因此,父母的情緒穩定性、關愛和理解對家庭氛圍的建立至關重要。家庭沖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爭吵和不和諧[1]。頻繁的家庭沖突會對小學生的情緒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孩子常常會感受到緊張和壓力,從而導致焦慮、憤怒和抑郁等情緒問題。父母之間的沖突解決方式以及他們對孩子們的情感支持和安撫對減輕家庭沖突給孩子情緒帶來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的行為和教養方式對小學生的情緒問題也有重要影響,過于嚴厲或過度寬容的教養方式都可能導致小學生的情緒問題。缺乏規則和紀律的家庭環境會導致孩子們無法建立自我控制和情緒調節的能力,而過度嚴厲的家庭環境可能給孩子們帶來壓力和焦慮。積極的教養方式包括明確的規則和界限、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等。家庭支持和資源對小學生情緒問題的發展和干預起著重要作用,缺乏家庭支持和資源的家庭更容易陷入困境,導致小學生的情緒問題增加,父母要提供情感支持、鼓勵和資源,有助于小學生建立積極的情緒適應能力和應對困難的能力。
(一)情緒表達與溝通技巧的培養
情緒表達和溝通技巧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情緒發展和社交能力提升至關重要。情緒表達是指有效地傳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它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需求,以及與他人進行情感溝通。通過情緒表達,孩子們能夠建立情感連接,尋求支持和理解以及解決沖突和問題。培養孩子們的情緒識別能力是情緒表達的基礎,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和觀察,幫助他們認識和區分不同的情緒,同時提供豐富的情緒詞匯,如高興、生氣、悲傷等,幫助孩子們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感受。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積極的還是負面的,這樣可以通過創建一個開放和支持的環境,讓孩子們感到安全和被理解。同時,父母也需要傾聽孩子們的情緒表達,給予他們充分的關注和回應[2]。父母要教導孩子用非暴力溝通和情感表達技巧,以幫助他們有效地傳達情感和需求,包括使用我語句,即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指責或攻擊他人。父母可以示范如何表達情感,如分享自己的喜悅、悲傷或擔憂,并鼓勵孩子們嘗試類似的情感表達,還可以鼓勵孩子們積極地分享和共享自己的情感和喜悅。鼓勵孩子們與家人、朋友和老師分享自己的成功、興趣和困擾,這樣的積極情感分享和共享可以加強人際關系,增進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規則與秩序的建立
家庭規則和秩序提供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結構,規則和秩序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期望和界限,促進良好的行為和社交交往,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家庭規則還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感、自律能力和決策能力,以及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互動。
家庭規則的制定過程應該是一個家庭共同參與的過程,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并制定適用于家庭成員的規則,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這些規則。制訂的家庭規則應該是清晰、明確和可操作的。要具體說明期望的行為和禁止的行為,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表述,如規定孩子們在特定時間完成作業,限制電子設備使用時間等。家庭規則應該適應孩子們的年齡、發展階段和特殊需求,規則應該是靈活的,并且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成長和變化進行調整,適度的規則可以平衡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力和自主性,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界限。在家庭規則的執行中,應伴隨著積極的獎勵和懲罰機制,獎勵可以是表揚、鼓勵或適當的獎勵,以促進良好行為的發展;懲罰措施應是公平、適度和有教育意義的,并且應與不良行為相對應。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應該成為良好行為的榜樣,并積極示范規則的遵守,當孩子們看到父母本身也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會展示出積極的行為模式。
(三)情緒調節與應對策略的教育
情緒調節和應對策略的教育會幫助小學生學會管理和應對各種情緒,如憤怒、焦慮、悲傷等,父母要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以便學生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更好地應對和適應。情緒調節和應對策略的教育還可以促進自我意識和情緒認知的發展,培養積極的情緒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孩子們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情緒調節的第一步,父母和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和區分不同的情緒,提供豐富的情緒詞匯來描述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緒,由父母提供支持和理解,有助于他們建立積極的情緒表達和情感連接的能力[3]。深呼吸和放松練習是常用的情緒調節策略,可以幫助小學生在緊張或焦慮的情況下平靜下來。父母可以教導他們通過深呼吸、放松肌肉或使用其他放松技巧,如冥想練習,來緩解身心壓力,增強情緒平衡和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小學生形成積極思維和認知重塑技巧可以幫助他們改變消極的思維模式,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們尋找積極的方面、挑戰負面的想法和認知,以及采用積極的自我對話來增強情緒的穩定和自我調節能力,同時可以借助各種藝術和創造性表達活動,如繪畫、音樂、寫作等,幫助小學生情感的釋放和情緒的調節。
(四)身體健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身體健康是情緒健康的基礎,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飲食均衡、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提升免疫力,減輕壓力和焦慮,促進情緒穩定和心理健康。父母和教師應該教育小學生關于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并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指導,鼓勵孩子多攝入豐富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蛋白質,控制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攝入,教育孩子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是小學生身體和情緒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應該教育孩子關于良好睡眠習慣的知識,包括保持規律的睡眠時間表、創造舒適的睡眠環境和培養放松的睡前習慣,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復體力和精力,提升注意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運動同樣對小學生的身體和情緒發展都非常重要,父母應鼓勵孩子們參與適度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如有氧運動、力量訓練、伸展運動等,體育鍛煉有助于釋放壓力、增強身體素質、提升心理韌性和情緒穩定。父母還要向學生宣傳關于疾病預防和個人衛生的知識,教導孩子們正確的洗手方法、避免傳染病的措施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有助于減少疾病的傳播,保持身體健康,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和擔憂。
(一)家庭情感關系的修復和建立
家庭情感關系的修復和建立對小學生的情緒問題預防和干預具有重要作用。一個溫暖、支持和積極的家庭情感環境可以提供孩子們情感安全感和穩定性,促進他們的情緒健康和心理發展。
溝通是家庭情感關系修復和建立的基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溝通可以促進情感連接和理解,家庭成員應該鼓勵開放、誠實和尊重的溝通,并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們自由地表達情感和需求。傾聽和理解是修復和建立家庭情感關系的關鍵,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們充分的關注和傾聽,理解他們的情感需求和挑戰,通過積極傾聽和理解,父母可以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系,并促進情感共鳴和親密關系。積極的互動和陪伴對家庭情感關系的修復和建立至關重要,父母應該主動參與孩子們的生活,提供情感支持,分享快樂和困難,并創造親密的家庭時光,這樣的互動和陪伴可以增強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和信任[4]。家庭中難免會出現沖突和傷害,但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和修復這些問題,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們積極的沖突解決技巧,如傾聽對方觀點、表達自己的感受、尋求共同解決方案等,當發生傷害時,父母應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情感,并幫助他們學習原諒和修復關系的重要性。
(二)社交技巧和情緒智力的培養
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對于學生健康情緒的培養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父母要教導孩子們如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和合作,如傾聽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見、解決沖突、分享資源和合作解決問題,通過培養這些社交技巧,小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交環境,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另外,父母應該創造一個支持、理解和接納孩子們情感表達的環境,他們可以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情感,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導,并教導他們尊重和關心他人的情感,通過這樣的環境,小學生可以感受到安全和信任,有助于他們發展情緒智力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當出現交際問題時,父母要重視教導孩子們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并教授沖突解決技巧,如表達自己的感受、傾聽他人的觀點、尋求共同解決方案等,通過培養這些技能,小學生可以更好地處理情緒困擾和人際沖突,促進積極的人際互動和合作。培養同理心和尊重是培養情緒智力的關鍵,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們關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并培養他們的同理心,通過幫助孩子們理解他人的觀點、感受和需求,小學生可以更好地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培養情感智力和社交技巧。
(三)心理咨詢和專業支持的應用
心理咨詢和專業支持在小學生情緒問題的預防和干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專業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健康專家可以提供針對個體和家庭的專業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情緒問題,并促進健康的情緒發展。專業心理咨詢師通過評估和識別小學生的情緒問題,提供準確的診斷和評估,借助各種評估工具和方法,如面談、觀察和標準化問卷等,了解孩子們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健康狀況,為制訂有效的干預計劃提供依據。心理咨詢師還會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情緒問題和需求,為小學生提供個體咨詢和治療,通過與專業人士的對話,孩子們可以有機會探索和表達他們的情感,了解情緒問題的原因,并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和應對策略,個體咨詢和治療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建立更強的自我意識、自尊心和自信心[5]。
心理咨詢師通常會與家庭一起工作,提供家庭咨詢和支持,旨在幫助家長了解和應對小學生的情緒問題,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和支持策略,通過與家庭合作,心理咨詢師可以幫助改善家庭情感關系、促進溝通和理解,以提供一個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心理咨詢師還會為小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訓,包括教授情緒管理技巧、應對策略、積極思維和溝通技巧等,通過這些培訓,小學生和家長可以學習和掌握有效的情緒調節和應對方法,增強心理健康和情緒智力。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在預防和干預小學生情緒問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潛力。新時代的父母要重視培養學習意識,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積極挖掘優質教育資源,探尋有效教育方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正確的情緒。家長還要善于與學校、社會、心理咨詢單位等形成合力,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優良的環境,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黃艷華)
[1]王唯佳.家庭教育視角下小學生厭學的成因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87.
[2]趙敏.淺談小學生自我情緒管理的影響因素及現狀[J].小學生(中旬刊),2021(08):34.
[3]劉宇婷.學做情緒的主人——學期初特殊家庭學生適應新學期課堂節奏輔導個案[J].中小學班主任,2023(01):17-19.
[4]時鄭華.從學生心理問題引出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J].家長,2022(21):4-6.
[5]俞利紅.關注學生情緒,構建心理防護——談德育教學中如何做好小學生的情緒管理教育[J].亞太教育,2021(2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