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首先教師要依據教材教學內容展開教學,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授課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恰當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解決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去,讓學生在逐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當中不斷培養應用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要求,也是引導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到的小學數學知識來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需要。教師要結合教材教學內容巧設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能夠從數學應用角度出發思考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現有的數學應用能力組織相應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當中的應用過程。
一、依據教材教學內容展開教學,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情境。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去解決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問題。小學數學教材依據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安排教學內容,以層層遞進的螺旋式數學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建構數學邏輯架構。小學數學教學要教會學生使用數學知識去解決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在依據教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時候,要能夠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從生活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主動思考并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教材教學大綱以及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學內容當中創設不同的數學應用學習情境。學生在真實的數學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不但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學數學內容,而且能夠通過數學情境中解答數學問題提升數學知識應用的興趣。如在《認識鐘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家中的鐘表帶到學校,還可以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完成鐘表的學具制作。學生再用鐘表學具體會鐘表當中的時針、分針和秒針的不同含義,加深對鐘表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小組當中相互說出如起床時間等不同的生活時間節點,讓學生通過撥動鐘表里的時針、分針和秒針來代表不同的時間。這樣學生通過生活教學情境,運用生活當中的例子來解釋了抽象的時間概念,提升了對時間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二、恰當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解決開放性的數學問題。
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要善于精心組織各種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當中提升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要多加引導,讓學生能夠具備應用意識,在合理的數學活動當中更多地去思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面對數學應用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數學活動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經具備的數學認知水平和課堂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每一堂數學課程教師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甚至在必要的時候要善于引導學生解決各種開放性的數學問題。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當中嘗試使用多種思維方式來解決相同的數學問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數學解題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不同側面,讓學生充分利用發散思維和創新思考來尋求數學問題解決的途徑。如在《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合作小組丈量課本的長寬高,并讓學生通過將丈量的數據代入到長方形周長的計算當中求取長方形周長。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魔方等正方形學具帶到課堂當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開放性的解答過程當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答案和思路給予積極地評價和反饋。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思考,而且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親自體驗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當中的快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三、鼓勵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引導學生逐步養成數學應用意識。
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努力完成數學知識體系結構的創建,是為了能夠將數學知識融會貫通,不斷地將數學知識能夠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解決跟數學有關的實際數學問題。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性,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并有效與生活場景緊密聯系起來。數學課堂授課當中,教師巧妙創設實際生活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鍛煉數學應用能力,同時教師要將數學課堂延展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真正讓學生將數學知識的運用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而且教師要讓學生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通過數學親身實踐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當中的數學問題,并積極嘗試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如在《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當中常見的物體形狀,如圓形的餐盤、矩形的門窗等等,讓學生了解圓形和長方形作為基礎圖形,通過放大和縮小形成了生活當中的種種物體形狀。
總之,教師要善于創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當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數學問題當中有效運用數學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信心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珩.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才智,2023(28):102.
[2]齊彥.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現狀調查及培養策略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