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俊



統計學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培養學生運用統計思維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并為后續課程與學科競賽提供堅實的統計基礎。在LBL教學法的基礎上,將PBL教學法引入統計學教學中,建立“數據采集—統計原理—軟件實操—學科競賽”的“四步”教學模式,以賽促學反向激勵學生學習,同時從傳統課堂講授轉向“BOPPPS+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從純理論教學轉向課程思政融合。經過教學實踐檢驗,“痛點”問題得到解決,學生成績進步明顯,學生綜合能力素養提升顯著,教學團隊成果顯著,最終實現了師生共同成長與進步。
1 問題的提出
統計學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是計量經濟學、管理會計、大數據財務分析、統計軟件應用實驗等后續專業課的先修課程;也是“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等學科競賽的必修課程;是我院“大數據財務分析”“金融大數據處理”等5項大數據相關1+X職業技能證書的支撐課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已成為財務管理、會計學、經濟與金融等多個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因此,統計學課程對于經管類專業的基礎地位愈加重要。
但過去一段時間,統計學未得到像高等數據、大學外語等基礎課那樣的重視與充分認知,國內高校的統計學的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學法,導致學生出現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積極性難以被激發等諸多教學“痛點”問題,統計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急需改革創新。
PBL(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指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法。該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項目式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分組教學,讓學生圍繞問題或項目獨立完成資料收集、問題發現、問題解決等各環節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進行探究、溝通、創新和協作,通過這一過程養成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實踐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全方位地提升。
“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由中國商業統計學會主辦,已連續五年被納入全國大學生學科競賽榜單,是國內一流的全國性大賽,也是政府支持、企業認可、高校師生積極參與、海峽兩岸高度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正大杯”參賽所需知識與統計學教學知識點幾乎完全契合。基于課賽研融合理念,以調研報告撰寫為支點,以PBL教學法為手段,將學科競賽、科研與統計學教學改革相融合,具有高度的可行性。
2 教學模式設計
2.1 學情分析
統計學課程具有以下特色:對數學基礎有一定要求,與概率論數理統計知識聯系很強,理論性和抽象性非常強,難于理解和記憶;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可以解決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數學證明推導部分較多,學生容易產生畏懼與厭學情緒。總結教學經驗,統計學在實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普遍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重教輕學,學習興趣激發無力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圍繞上課教師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不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與學習效果,同時課程考核以考試成績為主,嚴重忽略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評價。教學改革首當其沖應摒棄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引入OBE教育理念,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反向構筑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2)重理論輕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
傳統課堂以教材為中心,加之傳統教材教學內容大多偏重數學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以文科學生為主,數理基礎薄弱、自學能力一般,采用傳統教材內容授課極易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與學習目標,學習效果較差,難以理解知識與系統構建知識體系,更何談能力的培養。本課程急需改革教學內容,降低數學理論講授,融入軟件實操、學科競賽等應用性元素。
(3)重教書輕育人,人文思政教育缺失
傳統課堂教師偏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缺乏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長期知識講授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疲乏感。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地融入課堂,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課程與思政育人有機結合,是本課程急需解決的問題。
(4)重結果輕過程,難以激勵學生自我學習
傳統課堂的教學評價方式三七開,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而平時成績的評定又以課堂考勤為主要構成,缺乏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導致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愿很低,部分學生將學習寄希望于期末的考前突擊復習。如何通過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激發學生主動、持續地自我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是本課程急需改革的重點。
2.2 教學目標
統計學是經管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思政性等特點。基于我校培養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辦學定位,以及“新型應用型數智財務人才”專業培養目標,課程核心目標為“實踐能力、統計思維、和諧心智”三維融合發展,旨在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知識和工具,探究并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具體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明晰包括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決策的統計學基本理論、工具和方法;準確認知統計調研報告的相關知識。
能力目標:在認知統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統計軟件的操作技能;獲得調查方案設計與數據分析的能力;具備運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將統計方法運用到創新實踐活動中的能力。
價值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統計思維;培養學生具有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具備家國情懷、科學素養、辯證思維、創新精神等優秀品質,塑造良好的統計職業素養(見圖1)。
2.3 教學改革歷程
統計學教學團隊課程自2016年開始本課程的教學與改革創新,課程教學改革至今已歷經三個階段。
2016—2018年,課程前期授課以教材為中心,教學內容偏重數學證明和手工計算。拋棄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立“數據采集—統計原理—軟件實操—學科競賽”的“四步”教學模式。
2018—2020年,開始重視人文思政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建立了課程思政案例庫,并將案例以視頻、課件等多種形式融入教學。
2020—2022年,基于“課—證—賽融通”的思路開始對教學內容做模塊化改革,在教學內容中融入課程思政、“正大杯”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大數據相關1+X職業技能證書等多種元素。
2.4 教學模式改革
(1)融入“全階段”培養過程,塑造學生統計思維
大數據是財會專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統計思維的培養具有一定挑戰性與高階性。因此,統計學教學組織工作不能局限于課內,應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發,融入“全階段”培養過程,將統計學教學延伸至第二課堂,通過實訓、講座、競賽指導、社會之間等多種手段漸進式塑造學生統計思維。同時,擺脫教室對教學活動的束縛,實訓室、課外指導、校內外數據調研現場都成為新的教學場景(見圖2)。
(2)創立“四步”教學模式,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傳統課堂以教材為中心,加之傳統教材偏重數學證明,導致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缺乏學習興趣與學習目標感,學習效果較差。本課程基于OBE教育理念,采用“數據采集—統計原理—軟件實操—學科競賽”的“四步”教學模式,降低數學部分講授,重視統計思維的培養,突出應用導向,以賽促學反向激勵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擺脫教室對教學活動的束縛,實訓室、課外指導、校內外數據調研現場都成為新的教學場景。
在“課—證—賽融通”的思路指導下,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在課程中融入行業需求、學科競賽、職業技能證書、課程思政等多種元素重構教學內容,打造數據采集模塊、調查報告撰寫模塊、數字可視化模塊等不同教學模塊,逐步擺脫對教材的依賴,增加學生學習的目標感和成就感,讓學生能知識與成果雙豐收。
2.5 教學方法改革
(1)實施PBL項目式教學,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以學科競賽為引導,開展PBL項目式教學。將報告選題、調研實踐、數據分析、報告撰寫、調研匯報環節嵌入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分組完成調查與分析報告撰寫,最終實現實踐應用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提升。統計學PBL改革已獲批校級重點教改課題。
首先,學生進行報告選題和調研方案設計。
其次,學生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多種場景實施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
再次,基于調研數據,依托實訓課堂教學,完成報告數據分析。
從次,依托課內外指導,學生學會并完成調研報告撰寫,統計思維與實踐應用能力逐步形成與提升。
最后,在課堂內部、競賽現場進行匯報演講,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與團隊協作能力。
基于調研報告進行賽事選拔和指導參賽,讓學生通過比賽反向促進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最終實現知識與成果雙豐收。
(2)“BOPPPS+線混”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習的產出意識。在教學中依托云班課平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借助平臺安排任務、實施課堂互動、分享教學資源。課程教學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課前。教師安排任務、布置案例和組織調研,學生預習和查閱資料并實地調研,產出成果為報告與問題總結。
課中。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講授理論,并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演示與討論,產出結果為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并指導學生參加實踐與學科競賽,學生進行練習、實訓、調研、參賽,最終獲取競賽成果并提升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 教學改革成效分析
3.1 成績評定方式改革
(1)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突出過程與成果
打破“一考定結局”的傳統考核方式,更加注重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考核。成績評定由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以及成果評價四部分組成。終結性評價采用期末考試卷面成績評定,診斷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基于課堂活躍度、大作業、軟件實操等多維度進行評價,成果評價基于競賽獎項與職業證書取得。
(2)融合多種評分方法,師生共同成長
打破教師評分為主的傳統評價模式,依托云班課平臺,引入小組互評、學生互評、組內互評多種評分方法。評分對象包括小組作業、實驗報告、統計大作業、課后作業等。利用教學平臺與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與教師共同檢查學習目標達成度,共同反思教學中的問題并持續改進,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進步。
3.2 教學改革成效
所授課班級在實施了PBL教學法改革之后,“課賽研”融通的理念得到有效的實踐,學習成績、學科競賽等各項統計指標均出現顯著提升。根據云班課教學平臺統計的數據顯示,最近一期課程學生線上活動參與率達到98.4%,查看資源率達到94.4%,課堂出勤率達到97.2%,排名全校前列。近4期考試卷面成績穩步提升,卷面平均分從65.2分提升至74.2分。
教學團隊不僅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看重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培養。團隊基于課程考試成績、軟件實操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班級學生進行賽事選拔和指導參賽,讓學生通過比賽反向促進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最終知識與成果雙豐收。近3年,班級學生在“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等教育部榜單賽事中取得省級以上獎勵40余項,班級學生共計67人次獲獎,學生省賽以上獲獎人數在班級學生中占比47%。從職業資格證書上看,學院已獲批“大數據財務分析”等6項大數據相關1+X證書考點。截止到2023年,242人次取得1+X證書,證書獲取率達91%。
統計學教學團隊在課程建設歷程中實現全面成長,團隊教師在教學、科研、學科競賽、課程資源年建設等各方面能力都取得了顯著進步。近年來,教學團隊獲校級精彩課堂大賽特等獎2項,課程思政優秀案例獎1項。從科研成果上看,統計學教學團隊近年來主持省部級教研課題4項、地廳級教研課題8項、校級教研課題6項、20余名學生通過參與調研報告撰寫的方式加入教師團隊。
3.3 成績差異性分析
為檢驗教學改革成效,最近一期教學選取兩個班級分別采用PBL教學法和傳統的LBL教學法,并對兩組學生期末卷面成績做均值比較,試卷包含基礎知識和案例分析兩個部分。將數據進行預處理后錄入統計軟件SPSS23.0,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采取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假設檢驗的顯著性水平α取0.05(當P<0.05時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PBL教學組的期末卷面成績(72.15±6.22)明顯高于LBL教學組的卷面成績(64.28±6.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99,P<0.05);兩組案例分析題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4 未來改革方向和措施
4.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聘請企業專家加入團隊
提升教師學歷與職稱層次;推行“雙師制”,每位教師至少取得1項職業技能證書;深化與名企產學研合作,聘請企業專家加入團隊,提高教學實戰性。
4.2 持續改進教學模式,不斷優化教學內容
進一步打破場地限制,在實訓室、賽事指導、校內外數據調研現場等不同場景教學,促進理論與應用結合。組織團隊教師參加大數據相關1+X職業技能證書培訓,并指導“正大杯”等學科競賽,持續不斷將行業需求、職業技能證書、學科競賽中的新元素融入教學內容。
4.3 探索PBL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
探索將PBL與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相結合,嘗試“PBL+案例”的教學設計。教師從專業案例、大賽案例中選擇案例融入統計學教學,使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學科競賽、實踐創新活動更加貼近。詳細設計如下:第一,組織學生自由選題。建立難度遞進式案例庫,再針對學生學習進度,讓學生基于分組在案例庫匯總選取感興趣的題目進入PBL教學和案例教學環節。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被信任感,增加師生互動溝通。第二,組織學生構建小組。在小組內部,由組長和副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分;在小組外部,由各個小組進行互評。通過這種評分組織使學生減少“搭便車”現象,同時增強學生參與率。
4.4 加強數字化與信息化建設,搭建線上學習支持平臺
逐步建成線上開放式教學資源平臺,將課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視頻、動畫等網絡媒體手段向學生呈現,探索利用VR、AR等技術推行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教學,實現人、技術、環境、教學、學習等要素的高效互動,構建智能、開放、協同、共享、個性化的教學新生態。
5 結論與展望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本教學團隊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從封閉式課堂轉向開放式課堂,從單一課程教學轉向“全階段”教學,從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向注重能力培養的“四步”教學模式。通過不斷的教學改革創新,提升了學生知識水平與綜合能力素養,教學團隊在教學、科研、學科競賽、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階段性成果。未來五年本課程將進一步融入信息化教學技術,完成云教材編寫,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從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向線上課程轉變。教學團隊將通過不懈努力繼續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更多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優秀應用型本科人才。
本文系湖北恩施學院校級重點教研項目“課賽研”融通理念下PBL教學法在“統計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YWZ10202204)。
(作者單位:湖北恩施學院財經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