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芳
摘 要:在傳統意義上,博物館屬于文化機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我國的智慧博物館建設路徑也逐漸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因此,文章將針對文旅融合視域下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智慧博物館建設存在的問題、如何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等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探索出智慧博物館的有效建設路徑。
關鍵詞:文旅融合;智慧博物館;建設路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22
0 前言
文旅融合是當前文化和旅游產業出現的新發展模式,同時也是文化機構和旅游機構實現優勢互補的必要途徑。博物館作為重要的文化機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過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推動文旅融合水平的進一步提升①。本文通過研究發現,當前我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助于促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提升,使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1 文旅融合視域下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1.1 必要性
①滿足社會文化發展需求。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文化逐漸成為國家影響力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博物館作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重要文化載體,在國家間的文化競爭中發揮較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博物館運營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②。因此,需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過建設智慧博物館,促使博物館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②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的發展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影響,形成了智慧博物館等新的博物館運營模式。博物館依賴數字化技術進行信息管理等具體的運營工作,能夠有效轉化和應用數量日益龐大的信息。而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設智慧博物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進博物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建設更加完善的智慧博物館體系,才能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激發觀眾進入博物館參觀的積極性,并以此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③。
③改善觀眾體驗。觀眾是博物館的主要受眾,也是博物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的觀眾數量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趨勢。同時,觀眾也對博物館的運營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各類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文化和旅游項目的運營過程中得到了愈發廣泛的應用。對于博物館來說,只有合理利用各類信息技術手段建立智慧博物館,才能確保博物館可以滿足文旅融合背景下人民群眾對博物館參觀體驗提出的新要求,進而促使博物館在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2 可行性
①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在我國,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智慧博物館得以迅速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從2012年開始,國家文物局聯合中國科學院召開了以智慧博物館為主題的無量網應用與發展研討會。以此為基礎,我國針對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④。當前我國制定的智慧博物館扶持政策不僅涵蓋了大部分類型的博物館,而且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得到了切實執行,為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今時代是信息化時代,這一時代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與生產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對于博物館來說,一方面,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文旅融合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在文化和旅游產業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可以應用更多的信息技術手段,加快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進程,同時促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③數字化博物館建設初見成效。在政策推動和博物館不斷完善自我建設的過程中,我國的智慧博物館建設初見成效,為智慧博物館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在當下,我國應用數字化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的各類博物館中,不僅包括大型博物館,也包括部分中小型博物館⑤。在這一前提下,博物館就可以借鑒其他博物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先進經驗,利用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建設更加完善的智慧博物館系統,促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 文旅融合視域下智慧博物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整體規劃不充分
①缺乏行業標準化體系。在針對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問題進行研究時發現,文旅融合背景下,影響我國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缺乏行業標準化體系。在具體表現方面,當前我國各博物館在智慧化建設路徑和建設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直接導致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博物館難以實現智慧化系統的兼容和互通,因而難以順利開展旅游與文化信息的共享。例如,部分博物館進行智慧博物館建設時,依托圖片瀏覽軟件建設數字博物館平臺,而部分博物館則依托視頻軟件建設智慧博物館平臺。兩種類型的智慧博物館不能實現有效兼容。同時,在我國,并未針對全國范圍內的智慧博物館建設制定系統的規劃,導致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也影響了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提升。
②區域間整體統籌規劃不足。在我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缺乏系統的區域間整體統籌規劃。現階段這一問題的主要表現如下: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國首先開始智慧博物館建設的為大型博物館,而我國大型博物館主要分布于北京等少數大城市,導致我國的智慧博物館空間分布過于分散,在發展過程中難以形成合力。而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博物館集中于較小的區域內,導致相當一部分擁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地區和城市難以借助文旅融合理念充分發展依托智慧博物館的旅游產業⑥。例如,在2020年至2022年,我國共投入建設了30余家智慧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中包括27家大型博物館,且均位于北京和上海兩個一線城市。
2.2 區域與類型分布不均衡
①區域分布不均衡。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不同地區的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現階段我國已經完成建設的智慧博物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西安、洛陽等古都的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相對較高,而其他地區的智慧博物館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一情況阻礙了智慧博物館發展水平的提升,也導致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博物館的普及度難以得到有效提升。以新鄭市博物館為例,新鄭市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縣(市)級綜合性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全國二級博物館、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南省旅游局公布的2A級景區。在該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旅融合,但其發展規劃中并不包括系統的文旅融合理念。在我國,智慧博物館的總體數量呈現出了逐年增長的變化趨勢,但仍有部分省份在智慧博物館建設方面的成效相當有限⑦。
②類型分布不均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行業的發展格局導致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類型存在分布不均衡問題。在當下,我國博物館的行業格局是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作為補充。國家級博物館為領導者、省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因此,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國家級博物館、國有博物館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以文旅融合理念為基礎建設智慧博物館時,這些博物館不僅自身擁有比較多的資源用于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也能夠得到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相比之下,其他博物館能夠得到的資源和政策扶持比較有限。例如,在新鄭市博物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由于未能得到系統的政策扶持,6萬余件館藏文物中大部分被納入了智慧博物館體系,其余大量文物暫時只能通過線下展出。
2.3 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不足
①理論研究長期停滯不前。博物館學是研究智慧博物館的理論基礎,但是在針對博物館學相關理論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國的相關理論研究長期停滯不前,這也是導致智慧博物館建設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⑧。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層面。新鄭市博物館所在的河南省,很多高等院校并未開設博物館學及其他相關專業,導致新鄭市博物館只能通過其他渠道招聘員工,員工的素質難以得到穩定保障。因此,包括高校在內的相關機構難以為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導致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水平長期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
②智慧化技術的應用不足。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中,我國存在相關技術應用程度不足的問題。具體來說,首先,主要表現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部分博物館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只應用少數幾種比較常見的智慧化技術。以新鄭市博物館為例,該博物館進行智慧博物館建設的過程中,只按照展品類型進行模塊劃分,而并未將“鄭韓文物展”“華夏之根—走進有熊氏故墟展”“明清瓷器精品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直接照搬大型博物館的智慧博物館信息系統。其次,部分博物館雖然應用了智慧化技術建設了智慧博物館,但博物館并未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對現有技術進行升級⑨。因此,智慧博物館仍難以適應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發展趨勢的變化。
2.4 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
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是影響文旅融合背景下相關工作順利推進的重要問題之一。在針對這一問題的具體表現進行研究中發現,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相關人員的知識體系存在短板。一般來說,擁有博物館學理論知識的人員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存在短板;而大部分精通信息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人才對博物館學缺乏足夠的了解。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為博物館等相關機構并未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
3 文旅融合視域下如何加強智慧博物館建設
3.1 重視和完善整體規劃
①建立標準化行業體系。為確保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化體系。在具體措施方面,首先,我國需要建立并完善標準化的智慧博物館技術指標體系,以此為基礎,推進標準化的智慧博物館建設。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還需要在制定智慧博物館建設規劃時明確智慧博物館在旅游產業中的定位,在智慧博物館建設規劃中增加更多與旅游產業相關的內容。其次,我國政府需要結合全國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實際情況,針對智慧博物館建設制定系統的全國性規劃,指導各區域和各類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工作。
②重視部門專業機構的統籌規劃。我國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以文旅融合為基礎制定和實施系統的區域間整體統籌規劃。在具體措施方面:第一,智慧博物館建設工作中,我國需要加大對中小城市建設智慧博物館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通過增加中小城市的智慧博物館數量實現區域平衡。第二,我國需要針對文物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進行系統的規劃,通過規劃推進相關工作的有序進行。
3.2 調整區域和類型分布
①對區域分布進行調整。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區域分布不均衡的現狀,以保障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博物館的穩定發展。為改變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的區域不均衡問題,首先需要加大對中小城市和欠發達地區的智慧博物館技術扶持力度,通過幫助這些地區引進和應用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智慧博物館區域發展的均衡。其次,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應針對智慧博物館數量不足的省份提供更大力度的扶持,并制定發展智慧博物館的規劃。只有如此,才能實現智慧博物館的區域均衡。
②對類型分布進行調整。在發展和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需要對不同類型智慧博物館的分布進行調整。具體來說,需適當增加中小型博物館在新建智慧博物館中的占比,加快推進中小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同時,在規劃不同類型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時,還需結合觀眾的需求制定更加科學的規劃,促進不同類型智慧博物館的合理發展。
3.3 加大理論和技術研究力度
①加大理論研究投入力度。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加快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時,需要進一步加大相關理論的研究投入力度。高校相關專業需要加大對智慧博物館相關理論的研究力度,并將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博物館學理論中。只有如此,才能為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論支持。在研究相關理論的過程中,博物館學等相關領域的學者需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力度,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及其在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的應用現狀。只有如此,才能促使信息技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博物館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②科學應用智慧化技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利用各類智慧化技術。首先,博物館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應用更多且更加先進的智慧化技術,通過提升技術水平加快推進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促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提升。其次,博物館推進智慧博物館建設時,需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對技術進行升級和創新。只有如此,才能不斷提高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水平。
3.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相關單位需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完善培訓體系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的綜合素養。在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具備博物館學相關知識和從業經歷的人員加強信息技術培訓,提升其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則需要針對信息技術人才進行博物館學相關理論以及博物館管理和運營工作方法的培訓。此外,在進行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指導相關工作人員深入學習文旅融合理念,了解該理念框架下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與融合的方法和途徑。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智慧博物館的建設方法與建設路徑符合文旅融合的需要。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進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十分有必要,而且可行。在現階段,我國智慧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存在缺乏系統規劃、缺乏高素質人才、理論和技術研究不足等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智慧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參考。
注釋
①耿國華,賀小偉,王美麗,等.元宇宙下的智慧博物館研究進展[J].中國圖象圖形學報,2023(6):1567-1584.
②戴畋.智慧博物館發展研究綜述[J].博物館管理,2023(2):79-88.
③云禹博.智慧博物館用戶接受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3.
④龔依諾.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短視頻智慧服務策略探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0):80-83.
⑤賀傳凱.文旅融合視角下河南省博物館創新路徑探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136-142.
⑥徐延章.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短視頻智慧服務策略[J].中國博物館,2021(4):94-97.
⑦梁璐.文旅融合形勢下智慧博物館建設的必要性分析[J].文化產業,2021(26):46-48.
⑧胡淏嵎,徐延章.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智慧服務設計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1(6):10-12,15.
⑨任赟娟.文旅融合下歷史文化遺產的多重凝視及其智慧開發:以甘肅彩陶為例[J].社科縱橫,2019(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