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行“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探索的有力抓手,有助于高校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紅色美術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育人素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依托新媒體推進紅色美術資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可以營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人文氣息和藝術氛圍,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助力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長成才。同時,能推動高校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先進性和人性化。然而,新媒體平臺建設不完善、新媒體資源挖掘不充分、新媒體技術運用不到位等問題,使得紅色美術資源與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融合面臨諸多挑戰,制約著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基于此,高校需要高度認可新媒體的優勢與作用,在新媒體賦能下打造線上施教平臺、統籌網絡優質資源并實施先進教育手段,推進并實現紅色美術資源與“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融合,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文章基于新媒體視角,運用層進式分析法逐步闡釋紅色美術資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價值、挑戰及路徑,旨在為高校踐行“三全育人”理念并提升人才培育質量提供理論參考與思路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紅色美術資源;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070-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專項支持計劃”項目“中華美育精神融入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文化育人的模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SFPCZHC202304
推動各類高校踐行“三全育人”理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依托新媒體將紅色美術資源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是高校實施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弘揚紅色文化的有力舉措[1]。這要求高校各部門及全體教職工強化協同配合,充分借助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優勢和技術手段優勢,發揮紅色美術資源的育人作用,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展“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時空維度,助力教育現代化的全面實施,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新型人才。
(一)豐富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人文氣息和藝術氛圍
數字化時代,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已經初步實現了現實空間與虛擬場域的融合,形成了以信息化帶動現代化的教育管理趨勢[2]。
依托新媒體在平臺、渠道、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將豐富多樣的紅色美術資源全面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線上平臺和物理空間,使富有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的紅色美術資源成為“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主題元素[3]。
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開放性和交互性凸顯紅色美術資源的人文性和藝術性,有效營造“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人文氣息和藝術氛圍,增強“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新穎性和趣味性,為提升高校育人成效夯實基礎。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領與價值塑造
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美術資源屬于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特征,涵蓋繪畫類作品、紀念碑、雕塑、建筑遺址等形式[4]。在新媒體的賦能下,高校可以在虛擬場域挖掘并整合更多優質的紅色美術資源素材。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訴求和審美傾向,利用新媒體視聽技術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紅色美術資源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5],使大學生在紅色美術資源的熏陶與浸潤中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先進性和實效性。
(三)助力大學生全面發展與成長成才
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覆蓋教育、管理、服務等多種功能,涉及大學生學習、生活及實習的各方各面[6]。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開展交互活動最主要的載體[7]。依托新媒體將紅色美術資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各項育人活動,可以使大學生隨時隨地感受紅色文化的熏陶與指導,不受時空制約接受思想教育并進行自我提升,引導大學生在紅色美術資源的耳濡目染中實現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創造有利條件。
(一)新媒體平臺建設不完善,育人載體缺失
紅色美術資源與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融合既需要將紅色美術資源作為“一站式”學生社區物理空間的主題元素,又需要借助新媒體平臺的載體優勢使各方育人主體協同發揮紅色美術資源的育人作用,從而拓展紅色文化育人的時空維度[8]。
然而,受傳統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遺留影響,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方面缺乏創新發展思維,針對“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實施忽視了新媒體平臺的大力建設,不能借助新媒體為紅色美術資源與學生教育管理的深度結合創設平臺載體和協同渠道,削弱了紅色美術資源在“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中的傳播效能,制約了高校對“三全育人”的有力踐行,阻礙了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二)新媒體資源挖掘不充分,育人內容單一
將紅色美術資源作為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育人內容,有賴于高校在保留紅色美術資源文化內核與精神內涵的前提下,依據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和審美傾向對紅色美術資源的外在表現方式進行創造性設計[9]。
然而,部分高校沒有高度重視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優勢,不能依托新媒體賦能在虛擬場域挖掘兼具育人性和吸引力的紅色美術資源。同時,高校將傳統形式的紅色美術素材直接應用于“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沒有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訴求和審美傾向對相關內容進行改良和創新,導致育人內容過于單一,難以有效激發大學生對紅色美術資源學習和運用的興趣,依托紅色美術資源與“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融合踐行“三全育人”缺乏內生動力。
(三)新媒體技術運用不到位,育人措施滯后
隨著新媒體的深度應用和廣泛普及,當代大學生已經將新媒體作為開展信息交互最主要的載體,并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逐漸轉變了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10]。
然而,部分高校在實施“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沒有依托新媒體的技術功能優勢轉變紅色美術資源的表達形式和呈現方式,導致紅色美術資源與“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的融合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難以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阻礙了紅色美術資源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效滲透,制約了高校更好地踐行“三全育人”理念。
(一)打造線上施教平臺,落實全員育人
高校需要依托新媒體的開放性與交互性打造線上“一站式”學生社區,將“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效能拓展至新媒體場域。以紅色美術資源為主題元素,加強社區信息化平臺建設,將教學管理、思政引導、職業規劃等功能有效前置,增強線上“一站式”學生社區的人文氣息和藝術氛圍[11]。
以此為基礎,高校可以借助新媒體打造協同育人信息交互通道,以學習、交流、展示為導向構建紅色美術資源數據庫[12]。在“全員育人”的指導下統籌校內領導力量、師資團隊、政工隊伍、后勤保障等主體,協調家庭、企業、社會等利益相關者,以社區信息化平臺為載體構建協同文化育人機制,從不同維度、不同方向發揮紅色美術資源的育人作用,提升學生的審美層次和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審美取向,以美育帶動思政教育,使學生在紅色美術資源的浸潤和熏陶下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實現愛國精神入腦入心。
(二)統籌網絡優質資源,貫徹全過程育人
高校實施“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需要以學生在不同階段的思想訴求、學習要求及發展需求為導向,依托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優勢整合兼具適用性和實效性的紅色美術資源[13]。
依據學生的學科層次、專業背景、興趣偏好等要素將其普遍關注的前沿學術、時政要聞、民生問題等素材與紅色美術資源糅合,利用新媒體與AR、VR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制定數字化紅色美術育人內容。圍繞學生入學、學習、實習、求職等各個階段,在新媒體的賦能下將紅色美術育人內容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招生服務、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實訓引導、職業規劃等功能中。利用新媒體打通網絡優質資源通道,為學生運用紅色美術資源提供廣闊的空間,全面發揮紅色美術資源的思想塑造和價值引領功能,引導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思想與行為,使學生在求學生涯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內涵、人文素養與人格品質。
(三)實施先進教育手段,深化全方位育人
高校需要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為載體,以紅色美術資源為素材,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實施兼具先進性和創新性的教育手段,將紅色美術資源的育人作用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14]。
一方面,以“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思政教育、學業指導、生活服務、安全保障等功能為載體,利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新媒體技術,以短視頻、在線直播等方式向學生精準推送富含紅色美術資源的個性化社區信息,使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均能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與浸潤[15]。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借助“一站式”學生社區平臺開展以紅色美術培育為主題的線上社區活動,利用新媒體渠道提升宣傳號召效能,以家校社企協同聯動的方式推進實踐育人。借助視頻連線、虛擬現實、3D環物等新媒體技術,以藝術鑒賞、手工制作、作品創作等形式,實現紅色美術資源在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全面融入,使學生在兼具科技性和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養,強化黨性覺悟和愛國主義情懷,自覺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紅色美術資源具有較強的育人作用。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依托新媒體將紅色美術資源融入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提升高校人才培育的質量與水平。明確新媒體賦能紅色美術資源與“一站式”學生社區教育融合的價值,針對其中存在的困境踐行有效的育人路徑,是高校踐行“三全育人”理念的有力舉措。
參考文獻:
[1] 吳勁松.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下雙創育人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3(35):133-136.
[2] 劉裕章,黃萍.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研究現狀與展望:基于CiteSpace與Nvivo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3,36(6):102-107.
[3] 鄧昌俊.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思政育人平臺構建及實現路徑[J].高校后勤研究,2023(11):54-56.
[4] 吳瓊.紅色美術畫的審美育人價值發揮[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41):54-55.
[5] 姜慶華,吳玉劍,姜佳奇.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運行機制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20):73-77.
[6] 賈慧芬.太行山紅色題材美術作品的藝術特征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17):1-4.
[7] 趙婉華.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變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32):99.
[8] 楊晉.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新媒體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8):108.
[9] 楊智勇.新時代高校學生社區育人模式的改革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7):145-150.
[10] 于婕.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思政教育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7):102.
[11] 管然浩.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模式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6):81.
[12] 李時宇,丁丁.復雜理論視角下“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建設路徑與優化對策研究: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模式的觀察[J].思想教育研究,2023(6):138-143.
[13] 王雷華,任豪.協同治理視域下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39(3):146-150.
[14] 謝智措毛,趙明遠,鐘燕.紅色美術在西藏的發展之路[J].中國民族美術,2023(2):56-61.
[15] 王珊珊.紅色美術內涵的價值旨歸解讀[J].大學,2023(9):26-29.
作者簡介 盛丹丹,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