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文章旨在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的創新路徑,以期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更好地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需求。
文章采用文獻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分析新媒體環境對高校學生管理的影響,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進而基于對國內先進經驗的借鑒,提出一系列創新管理路徑。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包括整合資源、完善制度管理、搭建網絡平臺促進師生交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運用新媒體進行全程監管、夯實學生新媒體教育基礎、建立多元化服務機制和注重管理的柔性化等。如此不僅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優化信息傳播,還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高校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幫助高校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實現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開展。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學生管理;創新路徑;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179-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教育科研課題“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民辦高校學生培養成本核算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KY231148
(一)新媒體的積極影響
新媒體如QQ、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軟件,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為學生提供一個快速獲取信息、拓寬知識視野的平臺。通過這些平臺,學生不僅能夠接觸到豐富多樣的資訊,還能夠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從而拓寬自己的交友圈[1]。學生可以通過關注專業相關的微博賬號或加入學術討論的微信群組,來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此外,新媒體還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匿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思想的自由交流[2]。這種自由表達的環境有助于學生建立自信,鼓勵他們思考。
(二)新媒體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一些消極影響。由于新媒體平臺上的信息往往沒有經過嚴格審核,因此信息的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在接觸到錯誤或有害信息時,可能會對其行為方式產生不良影響。網絡上的虛假新聞、不實信息容易誤導學生,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另外,新媒體的過度使用也會導致學生產生網絡依賴,甚至沉迷于虛擬世界,從而忽視現實生活[3]。特別是在個性展示方面,新媒體強調的自我中心主義會導致學生過于注重個人形象的塑造,忽視集體合作和現實社交。這種趨勢容易導致個人主義的傾向,影響學生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
(一)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作為當代社會的顯著代表,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通過創新管理方式,高校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教育質量。這種適應并非被動跟隨,而是主動引領,體現出高校在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方面的責任感[4]。因此,這種創新不僅有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還促進高等教育體系的整體進步。
(二)提高管理效率
新媒體工具的運用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具有顯著的效率優勢。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信息發布、意見征集和反饋收集,可以極大地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增強管理決策的時效性。同時,新媒體的互動性為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更為便捷的渠道[5]。這種溝通方式不僅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還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的公正性。
(三)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通過創新的學生管理方式,高校能夠更加精準地識別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新媒體平臺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管理者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更加科學的方式管理和服務學生[6]。
通過分析學生在線行為,管理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進而提供更為貼合個人需求的指導。這種個性化的管理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其創新思維。
(一)注重資源整合,完善制度管理
高校管理人員在新媒體環境下應深刻認識到管理體系的創新需求,將現有的教育資源、信息技術資源有效整合,構建一個更加高效系統的管理架構。學校應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學生服務資源和新媒體技術資源,建立起全面的信息管理平臺。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環境,高校還需不斷完善其管理制度,包括制定相應的新媒體使用準則,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7]。同時,高校應該在管理制度中融入新媒體技術,使用數據分析工具來管理學生。此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還能幫助高校管理人員更好地落實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學校不僅能夠更有效地收集學生信息,還能通過系統發布各類通知信息,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
(二)構建在線交流平臺,強化師生互動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注重搭建網絡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高校需要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通信信息交流平臺,滿足學生的溝通需求。高校可以創建微信公眾號、學生管理系統或者專門的學生服務APP,通過這些平臺提供咨詢和幫助。這些網絡平臺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途徑,還能成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渠道。
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及時了解校園動態、教學安排和各類活動信息[8]。這種交流方式不僅符合當代學生的溝通習慣,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從而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例如,高校可以以教師和輔導員為核心,構建一個以學生日常生活教育為主題的團隊,通過深入分析學生新媒體使用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發現學生沉溺虛擬世界的原因,并針對性地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主題為“熱愛生活”的視頻和照片征集活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提升他們的創造力。
此外,高校還可以組織網絡小說創作比賽和網絡文章分享會,鼓勵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作品,提升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教育方法
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尤其需要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并創新教育手段來適應當代學生的需求。高校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如學校官網、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搭建在線心理健康教育平臺[9]。這些平臺可以成為傳遞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重要渠道。通過這些渠道,學生可以輕松獲取關于心理健康的信息資源,加深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
此外,高校還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開通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窗口和問題咨詢窗口,使學生能夠及時參與并受益,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科學應對壓力、管理情緒等。
同時,教師和心理輔導員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10]。這些平臺不僅可以作為收集學生反饋信息的渠道,還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橋梁。通過這些互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及時提供適當的指導。
(四)運用新媒體技術,促進全過程監管
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中,高校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引導學生的發展。在新生入學階段,在抖音、快手等受學生歡迎的平臺,上傳介紹學校規章制度的視頻,可以幫助新生快速了解和適應校園生活[11]。
隨著學生進入大學的不同階段,管理的側重點也會相應變化。例如,在大二階段,學校可以專注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訓。此時,利用新媒體進行專題講解,制作、上傳與職業技能培訓相關的小視頻,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后反復練習和鞏固。這種方式不僅方便學生隨時學習,還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此外,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高校可以利用網絡新媒體設立專欄,開通新媒體就業服務平臺,推送與職業規劃相關的優秀案例和建議,這些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就業相關的各種信息資源,如校園招聘信息、創業政策、職業規劃指導等[12]。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就業市場的最新動態,并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作出合理的職業選擇。
(五)強調專業學習,提升學生競爭力
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相關工作中,特別需要關注學生的專業學習。借助新媒體工具,如微信等社交平臺,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學習管理,教師可以發布每日學習任務,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提供及時反饋。學習打卡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習慣和合理的生活作息模式[13]。
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如MOOCs或學校自建的在線教學系統,教師能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這些課程不僅涵蓋有關新媒體技術的基礎知識,還包括與當代社會和工作環境相關的實用技能培訓。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增強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還能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要求。他們在學習新媒體技術的同時,也在學習如何在數字化世界中有效地獲取信息、處理問題和交流。
(六)以學生為中心,建設多元化服務機制
建立多元化的服務機制強調將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促進學生教育管理的高效開展。這種機制的核心在于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校可以定期舉辦以學生為中心的座談會。在這些座談會中,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而管理者則扮演傾聽者的角色。這不僅讓學生感到自己的聲音被重視,還有助于管理者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作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決策。例如,在制定新的校規或學生管理政策時,可以通過線上投票系統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開通專門的領導電子郵箱,為學生提供一個直接與學校管理層溝通的渠道[14]。這樣,當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發送郵件的方式向校領導反映問題[15]。建立多元化的服務機制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策略。
新媒體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更多互動溝通的途徑,通過合理利用新媒體工具,建立多元化的服務機制,注重管理的柔性化,以及加強專業學習,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最終的目標是確保學生在高校得到全面的培養,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通過不斷創新探索,為高校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常麗俊.新媒體在高校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的應用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2):205-207.
[2] 李躍輝,楊小會,陳梅明,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挑戰與對策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2):33-35.
[3] 崔艷妮.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1):188-190.
[4] 王璨,董婷姝.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J].蘭臺內外,2023(31):28-30.
[5] 王一汀.新時代大學教育管理工作發展分析: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1(12):102.
[6] 羅玉潔,李駿.新媒體技術對高校教育管理的影響: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1,16(8):921.
[7] 宋振水.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究[J].科技視界,2021(11):170-171.
[8] 張莉.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索[J].綠色科技,2020(23):264-265.
[9] 王嘉盈.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0(11):65-66.
[10] 王韜慧.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路徑探索[J].傳播力研究,2020,4(13):155-156.
[11] 張鈴粒.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索[J].科技風,2020(7):108.
[12] 崔櫻馨.試析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路徑:評《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創新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1):110.
[13] 丁祎.論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J].中外企業家,2018(31):189.
[14] 李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探析[J].高考,2018(21):21.
[15] 周亞楠.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6(11):147.
作者簡介 單迎,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招生就業、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