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禎
[摘 要]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論述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出發,基于問題導向,總結凝練北京科技大學開展紅色研學的實踐經驗,從加強領導、科學創新、豐富供給等方面對全面提升紅色研學的質效進行探討。
[關鍵詞]黨的建設;高等教育;紅色研學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2-0001-03
研學即研究和學習。從廣義的維度上看,紅色研學是指對黨的紅色文化進行研究和學習[1];從狹義的維度上看,紅色研學專指前往紅色育人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和場所進行沉浸式研究和學習。近年來,高校各級黨組織將師生黨員作為研學主體,以堅定政治信仰、賡續紅色血脈、錘煉品德修為、增長能力本領為主要目標,以紅色研學基地為育人載體,時間以寒暑假為主,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引導師生黨員以學鑄魂、以學增智。
一、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重要意義和可行性
黨和國家之所以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管理和運用,是因為紅色資源是黨奮斗歷程的見證和最寶貴的精神財富[2]。習近平總書記對用好紅色資源提出了具體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曾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開展了集體學習[2] 。紅色研學是高校黨組織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等集中性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在提升師生黨員的政治站位、政治品德、政治能力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黨組織通過紅色研學這一沉浸式學習教育形式既可以讓高校師生黨員全方位、立體式感受黨的百年征程所創造出的偉業,也可以在提升高校教師黨員的業務能力以及學生黨員的學習能力方面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高校師生深入學習黨的奮斗歷史,有利于總結過去、觀照現實、啟迪智慧、增長才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資源的重要性以及運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論述,是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調研時,曾經多次到訪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專程前往香山革命紀念館、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碑等革命歷史紀念場所。高校黨組織通過深入開展紅色研學,可以引導師生黨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感悟思想偉力、革命精神、初心使命。廣大師生黨員可在參加紅色研學中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踐行“兩個維護”。
紅色研學基地和紅色資源往往集中在革命老區,高校黨組織跨市甚至跨省進行紅色研學對參與者的時間、精力、學習需求都有要求。高校師生有寒暑假等假期,除了在時間和精力上能夠有保障,還有“假期充電”的學習交流訴求。高校學生普遍具有高中以上學歷,大多數教職工也具有研究生以上的文化教育背景,師生往往都有一定的歷史文化素養、學習能力較強,對于研學的方式和內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開展紅色研學的效果也比較好。
二、高校黨組織提升紅色研學質效的著力點
紅色研學作為一種新興的跨地域研究和學習形式,還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因此,有很多改進和完善的空間。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相關研究認為,部分地方有關部門對于紅色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不夠理想[3],開發利用程度偏低,紅色文化產業的效益有待提升。本文從研學組織者的角度出發,探究當前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一)錨定政治方向,著力增強其政治性、嚴肅性
因其需要跨地域、時間集中、屬于參觀學習性質,紅色研學容易被認為是一種旅游形式。事實上,有些紅色研學也確實為變相旅游、公費旅游提供了機會。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是其組織者思想認識滑坡、政治站位不高、底線思維不強、流程把關不嚴,對于紅色研學的政治性、嚴肅性認識還需進一步加強,誤將紅色研學看作是程序性、流程化的任務、負擔,需要糾正思想上的偏差,加強廉政建設。
(二)增強創新意識,著力拓寬渠道
井岡山、延安、西柏坡這三個革命圣地是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首要和主要目的地,究其原因,從客觀上看,井岡山、延安等革命圣地知名度較高,其紅色研學基地的培育和建設具有一定的水平,其較強的承載力也為紅色研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從主觀上看,高校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增強,渠道也有待拓寬。
(三)聚焦師生實際,著力增強其針對性
開展紅色研學對高校師生黨員具有普遍性意義,但其針對性還需進一步增強。從實際情況來看,紅色研學主體的構成具有多樣性,就教職工而言,有領導干部、專業教師、研究人員、思想政治工作者等;就學生而言,有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學干部、社團骨干等。紅色研學主體的多樣性決定了紅色研學必須有針對性。
三、北京科技大學黨組織提升紅色研學質效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基于開展紅色研學的重要意義及著力點,北京科技大學堅持問題導向,依托紅色研學優質教育資源,持續加強師生黨員的思想建設。2023年,北京科技大學共開辟了溯源韶山精神、尋訪長征精神、追尋延安精神、學好太行精神、厚植東北抗聯精神等五條研學路線,集中組織百余名干部開展實踐研學,在推進學校“十四五”規劃貫徹落實、“雙一流”建設以及服務“國之大者”、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偉大征程中作出新的貢獻。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實踐的過程中,北京科技大學總結凝練出加強領導、科學創新、豐富供給等實施路徑,有的放矢地為紅色研學提質增效。
(一)統籌謀劃,加強領導
北京科技大學學校黨組織將組織開展好紅色研學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提高師生黨員政治站位和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科學制訂紅色研學方案,明確組織安排、研學主題及路線安排,從頂層設計上為紅色研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從研學紀律上筑牢底線、厘清責任,堅持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把總關,層層落實,確保紅色研學的政治性、方向性符合要求,協調好紅色研學和本職工作的關系,保證研學與工作兩不誤。
(二)拓寬視野,科學創新
北京科技大學紅色研學活動的開展注重充分運用京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在京內,2019年以來,連續五年依托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優質教育資源舉辦政治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班,為提升學校干部教師隊伍的政治能力、激勵干部教師勇于擔當作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京外,在前文提到的研學線路的基礎上,還制定了紅船精神、沂蒙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的傳承尋訪路線。學校黨組織在已有紅色研學項目的基礎上,探索其他紅色研學品牌項目。一是加強對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研學資源的利用[4],加強高校與紅色研學基地的深度合作。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博物館建設的背景下,學校應當用好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這一平臺,充分發揮博物館在紅色研學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挖掘本校、本地的紅色研學資源,就近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三是在現有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經典研學線路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拓其他研學路線,比如前往山西武鄉縣開展八路軍文化研學活動,前往河南新縣研學大別山歷史,等等。
(三)因地、因人制宜,豐富研學內容供給
北京科技大學在組織開展紅色研學前、研學中、研學后,綜合運用調研摸排、及時跟進、總結反思等多種方式開展全過程閉環管理,確保紅色研學活動開展能達到預期效果。針對研學主體構成的多樣性,學校黨組織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則,豐富研學內容的供給。在研學前,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全面掌握師生黨員對紅色研學的需求訴求、意見建議,為科學制訂相關方案提供支撐。在研學過程中,及時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科學調整,優化研學內容與研學形式。研學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反思,持續完善研學路線,提升育人實效。
四、結語
紅色研學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引導廣大師生黨員統一思想、提高站位的有力舉措,是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的現實需要,是轉變學習工作作風、提高履職能力的有效途徑。北京科技大學黨組織從需求側和供給側入手,系統謀劃、把握節奏、多點著力、統一發力,形成了疏密有致、特色突出、亮點紛呈的紅色研學品牌。
[ 參 考 文 獻 ]
[1] 何新,張習濤.“紅色研學”推進高校師生黨員黨史學習教育創新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3,8(7):155-157.
[2]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 賡續紅色血脈? 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J].共產黨員,2021(22):4-6.
[3] 胡燕.紅色研學實踐視角下福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7):28-30.
[4] 張艷君.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時代新人培育的理路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23(5):97-100.
[責任編輯: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