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艷
〔摘? ? 要〕? 實驗是自然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用身邊的替代材料進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讓學生通過模仿操作,用身邊材料開展家庭小實驗,有助于提高動手能力。同時教師的線上演示,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提升其科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 小學科學;家庭實驗;線上演示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1? ? 052-054
一、研究背景
實驗教學是自然學科教學中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組成部分?!皬淖鲋袑W”,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的關于教學的核心原則,即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在三年疫情的背景下,學生居家線上學習,學校里的專業材料和設備無法為學生所用,絕大多數的自然課程線上教學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幾乎沒有動手探究實踐的機會。在缺少專業材料和設備的條件下,如何利用身邊替代的材料、圍繞課堂知識開展實驗探究和科學制作呢?在本案例中,我們優化設計線上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尋找家里替代的材料,完成整個實驗探究和制作過程,從而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二、研究過程
本課是自然二年級第二學期自然第六單元“電和電路”中的內容。
本單元由“我們每天使用電”“簡單電路”“電能通過哪些材料”等內容組成。本單元的學習,以簡單電路為研究對象,讓學生通過實驗、閱讀和調查等活動,認識生活用電的主要來源和簡單電路的特點,初步學會連接簡單的電路,懂得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有節約用電的意識。
本單元是在二年級第一學期“會動的玩具”“能量”和“磁鐵”等內容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一些常見家用電器的用途,探究連接簡單的電路和材料的導電性。為三年級第二學期“電路的連接”、四年級第一學期“家庭用電”、四年級第二學期“能量”和五年級第二學期“電的產生和利用”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本課是自然二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電和電路”的第二課時,是《上海市小學自然教學基本要求(試驗本)》主題8“能與能的轉化”中的學習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電器及其用途,知道生活用電的主要來源。通過教學,學生將知道電所流過的通道稱作電路,初步學會用一節電池、一只小燈泡和若干導線連接最簡單的電路,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形成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的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小燈泡”的活動,知道小燈泡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懂得安全使用小燈泡的重要性;通過“觀察干電池”的活動,知道干電池的正負極及其作用,提高安全使用干電池的意識;通過“觀察導線”的活動,知道導線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懂得正確連接導線的重要性;通過“點亮小燈泡”的活動,初步學會用一節電池、一只燈泡和若干導線連接簡單的電路,知道電所流過的通道稱作電路,具有小組合作和主動探究的意識。
本課采用“空中課堂”視頻課與直播課堂互動相結合,實現教學資源的互補,既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拓展課外知識,給學生的線上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空中課堂”引導學生觀察小燈泡,認識小燈泡的外部和內部結構,知道小燈泡的燈絲分別連接了兩個外部連接點。嘗試使用一節電池、一個小燈泡和兩根導線連接一個簡單電路,使小燈泡發光,并且知道電流過的通道叫電路。通過提問和在線交流的方式,對“空中課堂”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接著,根據“空中課堂”的內容,補充介紹小燈泡中的玻璃泡、燈絲、金屬架和連接點的作用。然后,觀察干電池,介紹干電池的正負極所用的材料,向學生提問干電池的作用。最后,觀察導線,介紹導線的組成部分,再向學生提問導線的作用。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加深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圖1)。
(二)拓展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實踐
提出通過小燈泡、干電池、導線連接,使小燈泡發光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先演示使用一節干電池、一個小燈泡和一根導線連接簡單電路,鼓勵學生利用家里材料積極動手,通過實驗自主探究讓小燈泡發光的方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與樂于探究的能力,享受科學探究的喜悅。同時提出究竟有幾種連接方式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其動手實踐的欲望(如圖2)。
三、研究特色
(一)巧用課前兩分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課前兩分鐘等學生入群的時間,教師可以播放兩分鐘以內的居家優秀實驗視頻。在視頻播放結束后進行簡單的互動反饋,鼓勵感興趣的學生利用家里現有材料,開展家庭實驗。豐富且有趣的課前兩分鐘實驗視頻,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圖3)。
(二)妙用線上演示,促進學生動手實踐
在居家線上教學的環境下,師生缺乏課堂上所用的配套材料。教師利用身邊的替代材料進行實驗演示,能夠使學生通過模仿操作,初步學會簡單電路的連接。同時教師的線上演示,更能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和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利用身邊材料進行簡單電路的連接,提高動手能力。本案例的這節課中,教師通過線上連接演示,引導學生利用家中替代材料(小風扇、發光二極管、電動機等)連接簡單電路,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的能力,并理解掌握連接簡單電路的要點。
(三)活用激勵評價,保持學生學習熱情
在線上教學期間,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然課堂學習,我們實施了有效的激勵評價措施。一方面,從評價表入手,課前出示課堂的評價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課堂結束前組織學生對自己課堂表現進行及時評價,并把獲得的星星數量打到互動面板上,教師個別點評進行激勵。另一方面,從問題互動入手。以問題鏈形式貫穿整節課,層層遞進。針對積極在互動面板留言和主動連麥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刮卡獎勵或參與游戲的機會。豐富多彩的激勵評價的方式,有利于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善用身邊材料,提升學生探究能力
在進行線上實驗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就地取材開展實驗探究和科學制作。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可以尋找家中現有的材料進行實驗操作。這樣,不僅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讓他們意識到在家里同樣可以開展科學探究實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有效地拓展了實驗探究學習的時空,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收獲科學探究的喜悅。
四、總結與反思
線上教學,如同打一場乒乓球比賽。要打好這場比賽,不僅在于發球的教師,更在于接球的學生。要上好在線課,不僅要讓學生從“空中課堂”或教師互動直播中獲取知識,更應該鼓勵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能力、發展思維。在教學中,教師線上演示實驗操作,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動手能力,更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線下實踐操作,思考如何利用家里有限的資源開展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有效融入技術與工程思維。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的學生家里沒有合適的材料用來連接簡單電路,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簡單電路圖。對于有問題的電路圖,可以采取個性化批改并提出修改的建議;對于多次出現同樣錯誤的電路圖,可以在后續課時,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并由教師進行集中講評。
參考文獻
[1]吳俊.科普場館中利用物理科學實驗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普及的設計與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20.
[2]汪蘭.小學自然學科基于課程標準的綜合實踐活動:以《電的產生與利用:無需燃料的發電》為例[J]新課程(小學),2019(10):128-129.
[3]谷加璐,李光明.STEM教育在中職電工電子技能教學的運用[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10):108-1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