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珍

摘 要:為響應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關于“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各門課程育人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示,《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在教學目標、大綱教案、課程標準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文章通過分析“課程思政”基本內涵、建設目標,并結合《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主要教學和教學目標搭建了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分享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方法與步驟,為其他院校開展此類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 思政元素 教學設計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
1 引言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類課程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教學中滲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擴寬思政教育廣度[1]。到了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中更加明確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課堂教學中將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2]。可見,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作為汽車專業基礎課,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通過對教學章節內容和課程特點的深入梳理,挖掘思政元素,并結合《綱要》中工科專業課思政建設的指示精神,探索該課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
2 “課程思政”基本內涵及意義
“課程思政”是教育教學改革產生的一種新教育理念,它不是一門獨立于其他課程的額外課程,而是隱藏于課程的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使學生從全部學科課程中受到政治熏陶、道德浸潤、思維啟迪。在高校,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踐課程等,其中只有公共基礎課程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所以在進行其他課程的教學當中滲透與專業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更全面全方位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總之,課程思政以“課程”為載體,在所有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讓所有的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并駕齊驅,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大格局。
3 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方法與步驟
“課程思政”的基礎在于“課程”,教師是落實的“主力軍”,首先要熟練掌握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才能尋找思政教育切入點并進行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其次掌握國家政策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最后通過分析教學內容,準確定位思政教育切入點,在課堂中通過教學視頻、一句話、一張ppt、一張圖片進行思政滲透。以《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為例,具體如下。
3.1 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目標
《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是汽車專業基礎課,理論+實踐相結合。其主要內包括電路基礎知識、交流電路與直流電路的控制與檢測、磁路及變壓器、直流電動機與三相異步電動機結構工作原理、汽車常用儀器儀表的使用、安全用電知識、常用半導體器件及應用、數字電路的基礎知識等。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掌握直流電路、正弦交流電路規律與特點,掌握電路圖的識圖方法,掌握電磁理論及變壓器、電動機與發電機的基本原理和結構,了解半導體器件的原理及應用,掌握數字電路的基礎知識等。
2)能力目標:能夠對基本的電子元器件進行基本的檢測。掌握簡單的控制線路連接及分析電路能力。能夠運用最基本的工具,如萬用表、示波器等。
3.2 明確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教育部印發的《綱要》對于工學類專業課程“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有明確要求,一將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注重加強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卓越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科技報國的使命意識[2]。
通過課程內容分析與《綱要》中工學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確立的《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目標如下。
1)培養愛國情懷,樹立民族自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使學生自覺把自己的理想目標融入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中,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去。
2)培養學生嚴謹、認真、誠信職業精神及吃苦耐勞、千錘百煉的工匠精神。
3)培養創新意識,發掘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尋求真理、探索未知事物、勇攀科學高峰的求取心及責任感。
5)掌握基本職業道德規范,引導學生對各行業的敬業精神、職業規范進行深刻的理解和自覺的實踐。
6)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 構建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
圍繞本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思政目標,整合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總結、凝練各章節涉及的思政主題及案例[4],構建“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表1)。
4 “課程思政”建設反思
育什么人,如何育人,為誰育人,這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課程思政最終宗旨是立德樹人。教師隊伍是實施的“主力軍”,課堂教學是“主途徑”,在實際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必須在學生掌握、理解專業課程知識點的基礎上融入思政元素,將課程安排合理化。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學生專業知識,保證教學進度,還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工匠精神等融人課堂,所以要整體設計整個教學內容,完善授課計劃。在進行課程思政實踐過程中,思政融入的難點是語言組織和提煉還有思政資源難以把握其有效性,有些教學內容思政切入點也不好把握。教師是“課程思政”目標能否落實的關鍵,要不斷強化自身思政意識和思政能力,將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結合[3],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5 結語
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筆者通過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教育發展問題的重要論述及《綱要》,對《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進行課程教學改革,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通過分析“課程思政”基本內涵、建設目標,并結合《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主要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搭建了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分享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方法與步驟,為其他院校開展此類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參考。
課題項目: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課程思政”專項課題《汽車電動電子技術》(編號:2022YKSZ026)。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 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 09(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 /OL](2020-06-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張博.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22.DOI:10.27162/d.cnki.gjlin.2022.007767.
[4]羅君,張學斌,岑國璋,張晶晶,馬靜,王曉倩,劉學錄.“區域分析與規劃”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學設計及模式探析[J/OL].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8[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