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玲
摘 要:在現代學徒制學徒培養過程中,落實“崗課賽證”融通時,發現傳統的單一的以筆試為主的終結性考試考核形式已經嚴重背離了人才培養目標,制約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因此,必須對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進行改革,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技能評價機制。對接工業機器人專業崗位,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標準,采用“兩變兩全三維度”的舉措進行評價改革,即轉變“用筆答卷”為“動手操作”將傳統筆試轉變為實操考核,制定詳細的評分細則,從被動到自覺學習;學徒制為雙元培養,轉變傳統的單一評價主體教師為“教師+企業導師”;實施全過程全周期的的動態的過程性評價;學生的學業質量評價從實操技能過程性考核、大賽成績轉換、1+X證書三個維度評價。通過評價改革,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職業能力,實現學生-學徒,學習-就業的順利過渡。評價改革模式在我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商用車方向)專業應用并推廣至省內外院校。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評價改革 工業機器人
1 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專業課程學業質量評價改革的急迫性
現代學徒制模式是校企雙主體,深度融合共同主導,教師+企業師傅共同講授指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模式。現代學徒制更強調的技能培養傳承,由校企共同制定規范化的校企融合的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考核方案等標準文件。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整個培養過程體現的是“五對接”,即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畢業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對接終身學習,這種培養模式更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更符合現代培養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學徒)的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校企融合和雙導師為支撐,改變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知識與能力相割裂、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局面,是職業教育的一場重大變革。從本質上講,現代學徒制更強調“做中教、做中學,工學交替”,學徒制的主體、形式、制度以及師生關系均發生了變化。因此,學生的學業評價方式必須隨之進行改革,適應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切入點,對接現代學徒制企業崗位需求、工業機器人技能大賽項目、工業機器人“1+X”證書,在教學實施中落實“崗課賽證”,以標準融通為綱要,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標準的課程體系;以資源融通為基礎,開發建設新型數字化教學資源;以評價融通為手段,建立課程評價新機制,實現學生“崗位需求—-課程教學--技能競賽—企業考證”的相通培養。 按照”三融通”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整個課程體系分為基本素質課+專業(技能)課,基本素質模塊主要是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通過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評價考察學徒的綜合素養和文化素質;專業(技能)課模塊主要是專業素質課、崗位技能課、實習實訓課、專業選修課,這些課程突出了職業特點。而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式已不適用于現代學徒制培養,嚴重降低了學生學習熱情,尤其是操作性強的崗位技能課,由于主體和課程及教授形式、場地都發生了變化,評價模式不改革只會限制學徒制發展,前面的改革達不到預想目的,甚至夭折。為此,工業機器人專業在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大膽進行評價改革,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技能評價機制,采取“兩變兩全三維度”的舉措,對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進行改革,提高學生操作能力,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
2 “兩變兩全三維度”學業質量評價改革主要舉措
2.1 轉變“用筆答卷”為“動手操作”學業質量評價
傳統的用筆答卷主要考查學生記憶能力,而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無法合理評價,更無法體現學生的素質水平;評價結果單純采用量化方式導致學生“唯分數論”,更不能反映出高職學生認識行為的變化及成長發展。工業機器人現代學徒制培養中對專業技能要求很強,用筆答卷已經不符合培養目標要求。轉變“用筆答卷”為“動手操作”原則就是能動手的不用筆。學業質量評價方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過程和結果。
工業機器人專業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等6門專業核心課程全部采用實操考核,在學生實操中也考核了基本理論知識。按照企業典型工作項目任務,制定任務單,小任務結束小考核,大項目結束大考核,進行過程性實操評價。采用多樣化的評價:自評、互評、師評,力求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使用職教云、學習通APP建立課前、課中、課后過程性的評價方式,通過簽到、搶答、討論、隨堂練習等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即時評價。教師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構思”、“設計”、“實施”、“運作”中學生整體表現,組間互評評價,再由學生仿真驗證,完成任務后,專家根據技術標準對展示作品進行“復盤”總結。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每個任務均是百分制,按照教學目標確定每個任務在最終學業成績的比例。
結合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對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通過任務單及時記錄,最終形成過程性評價檔案。評價檔案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該門課程的學業質量。
2.2 轉變教師單一主體為“學校教師+企業導師”雙主體評價
“學校教師+企業導師”雙導師主體評價貫穿整個專業課教學中。實踐課程分為校內和校外,以評價融通為手段,建立課程評價新機制,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技能評價機制,評價主體是校企雙元評價,實習實訓課程都是企業導師+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完成,共同評價。學校聘任企業導師,學生(徒)在學校校培養時,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交替教學;在企業崗位培養時,由企業導師主導崗位教學及指導,承擔的教學任務納入考核,并享受帶徒津貼。校企導師雙向鍛煉,定期開展了專題研討學習,促進了導師素質與能力提升。
共同制定實習實訓評價標準。企業根據國家實訓條件建設標準,校企共同制定了實訓條件建設標準,并根據此標準,校企共建了工業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實訓基地。在學徒制培養過程中根據崗位標準,制定了企業師傅標準,為真實考核每一個現代學徒制學徒在培養過中的過程考核制定了質量監控標準。為保證標準的落地實施,每個標準都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校內實訓評價以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校內教師評價為主。校外實習實訓企業導師評價占70%,學校導師占30%。校外實習制定了一系列考核辦法。跟崗實習中制定了《跟崗實習管理規定》、《學徒制學生實習考核評價辦法》《廣東金龍東創關于學徒跟崗實習考核實施方案》等實習實訓考核評價標準。除了學校導師給予學生評價外,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學生(學徒)崗位技能達標情況進行評價,鑒定內容真實反映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全面考核學生。畢業設計是教師和企業根據學生實習項目確定題目,共同答辯,給出相應的考核成績。校企共同制定《現代學徒制學分管理辦法》,對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實習學分和實習期間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學生根據崗位情況,可利用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在業余時間自主開展彈性學習。學習理論課程后,參加資源庫課程的線上考核。由企業和學校分別對學生(學徒)工學交替期間表現進行考核按照一定比例得出成績,作為最終成績考核,并置換相同的學分。同時學徒在企業期間,通過企業導師考核的,可獲得同等的實踐學分,由學校導師輸入教務系統。三是學分互認,彈性學習,學生無憂。
2.3 全過程全周期學業質量評價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現代學徒制班是三年培養周期分為“認崗-跟崗-頂崗”的三階段,構建以“專項基礎+綜合技術+頂崗實踐”能力三進階的課程體系。實施全過程性全周期教學評價,改變了終結性、一次性靜態評價的模式,實現學生全培養周期動態評價。
現代學徒制班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方案,堅持“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校內課程分為文化類課程和專業基礎類課程,以學校教師授課為主,專業核心課程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雙導師”共同授課。工學交替按照“認崗—跟崗—頂崗“三階段,每學期安排學生進企業實踐,企業和學校共同安排實習內容。在實踐環節,第1學期,1周企業認識實習+15周校內學習。第2學期14周校內學習+4周企業認崗實習,第3、4學期均為14周校內學習+4周的企業跟崗實習,第5、6學期32周的企業頂崗實習+8周畢業設計。在校學習期間,實行學業成績為主評價;工學交替期間,校企雙導師實行學業成績和技能崗位雙評價;最后1年在企業,實行以職業素養能力為主評價。考核成績不能一次定,要采用過程性考核,平時成績占30%,實操考核考試成績占70%。
2.4 “三維度”學業質量評價
學生學業質量評價不應是單一維度考試,而是多元化。三維度是指:一是實操過程性考核成績,二是技能大賽成績折換,三是1+x證書成績代替課程考核成績。
2.4.1 手動操作,實操過程性考核成績
對接工業機器人核心崗位, 按照企業典型工作項目任務,教師和企業師傅制定任務單,根據制定的詳細的評分標準,結合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對任務、項目完成情況的進行過程性評價考核,形成評價檔案。同時,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方法相結合,每個任務均是百分制,按照教學目標確定每個任務在最終學業成績的比例,關注結果的同時重視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該門課程的學業質量。
2.4.2 賽課融通,大賽成績折換相應的評價等次
工業機器人學徒制培養中,以大賽為引領,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技能比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大賽獲獎等次可以直接折換考試成績,校級比賽獲獎同學可以換取相對應的學分,在獎學金評定時積分累加;省級獲獎同學可以按照獲獎等次折換成核心課程成績。省級三等獎折換成績中等70-79,省級二等獎折換良好80-89,省級一等獎和國家級獎項優秀至滿分90-100。21-23年共有61名學生通過大賽折換成績。
2.4.3 書證融通,1+X證書考證成績為考核成績
1+X證書制度是行業企業參與學生學習成果評價的深入實踐。工業機器人專業選取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證書,證書職業技能標準與課程融通,是對院校育人成果進行檢驗的“客觀標尺”。以證書為抓手,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獲取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證書的學生的相應考核成績就是期末考試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最后考試成績,不用進行相應課程的考核。2022年組織34名學生參加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1+x中級考證,32名學生取得證書,2023年40名學生全部取得證書。同時學生在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PLC原理及應用課程考核合格可以申請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證書。
3 改革成效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通過實施學業質量教學評價改革,學生較先前有很大改進,主要突出在獲獎率、通過率、就業率“三率”提高。
3.1 學生技能大賽獲獎率提高
經過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學生上課積極性迅速見效,到課率明顯增加,動手操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學生綜合評價成績提高很快,在各種技能大賽中斬獲獎項。2021-2023這三年中學生技能競賽一等獎2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3個。河南省第二屆技能競賽中工業4.0獲銅牌,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賽項獲優勝獎6個。充分說明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取得了實質性成效。
3.2 1+X考證通過率提高
組織19級、20級,21級工業機器人等專業74名學生進行1+X考證,共有72名學生獲取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1+X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97%;2023年40名學生全部獲取證書。
3.3 學生就業率提高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率保持穩定在90以上,且逐年遞增, 2022年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信息管理系統顯示工業機器人專業就業率100%。學生培養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得到了社會認可。
3.4 汽車專業應用改革成果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是河南省首批現代學徒制示范點,2022年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商用車方向)與斯堪尼亞合作立項校級現代學徒制試點,應用工業機器人評價改革成果。以學徒制培養為出發點,校企融合,評價方式融通,實施以能力為本位的過程性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在應用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改革后,學生技能比賽獲獎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企業認可。
“兩變兩全三維度”的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模式,大大提高學生操作能力,促進學生高質量發展。這種評價模式始終以工匠精神為魂,注重培養學生安全規范意識、質量意識、職業道德,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工業機器人學徒制模式示范作用不僅影響本校汽車專業,還輻射到省內外相關專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現代學徒制視域下工業機器 人專業“崗課賽證”融通路徑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GLX676)。
參考文獻:
[1]陳卓.高職職業素質教育多元評價應用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2(22):72-73.
[2]唐敏.基于學習投入度的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研究—以“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9(5):227-228.
[3]張永波,程麒文.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探索科學(學術版),2,2021,第5期.
[4]吳志亞,何旭丹.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造船高技能人才培養——以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裝備制造技術, 2022(12):197-199+206.
[5]吳峰華,李婷雪,李連德,楊哲海,尹競瑤等.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器人學科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8):189-196+208.
[6]嚴杜建,吳晨晨,劉亞麗.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24):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