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園園
摘? 要?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對江蘇省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研發現,目前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還存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的成熟度不高、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金融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發展的支撐不夠、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未形成等問題。本文提出要通過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資源、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建設、助推金融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融合發展、重點扶持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生態系統等路徑,來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關鍵詞? 工業互聯網平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無錫
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集成新興信息技術,構建了以海量數據的采集和分析為主的服務體系,以實現制造資源的廣泛連接、彈性供給和有效配置,滿足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需求,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關鍵基礎設施,成為促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是“十四五”期間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的工作重點。江蘇省無錫市作為制造業大市,近年來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培育出海瀾智云、瀚云科技等多個江蘇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多家江蘇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其中4家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面向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也誕生了以雪浪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無錫市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蓬勃動力。雖然工業互聯網平臺正逐漸成為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的聚焦點和關鍵動力,但在理論和實踐中仍處于探索建設階段。現有研究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尚未充分揭示,引導制造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價值有限。本文基于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研,研究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為推動江蘇省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塑造數字經濟背景下的競爭新優勢提供參考。
一、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在機理
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面對運營方式變化、業務模式創新、價值獲取困難等挑戰,而且需要面對復雜的外部制度環境。隨著工業互聯網的興起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推動著制造業生產方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也帶來了基于智能制造和工業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在一定的工業架構基礎上,由行業的龍頭企業或是平臺網絡運營商主導,連接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等參與者,實現產業鏈的協同互補,精準匹配需求和供給,實現多方共贏發展的產業平臺生態,[1]是推動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有效組織形式。
(一)平臺數據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體現在平臺連接能力、平臺智能能力、平臺分析能力和平臺知識傳播能力。[2]平臺連接能力通過數據泛在連接與交互,幫助制造企業把生產設備和業務信息系統連接到平臺,實現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全過程數字化。同時,連接能力可以使制造企業與供應鏈上相關的企業基于客戶需求實現互聯互通和緊密合作,促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平臺智能能力通過先進的軟硬件設備使制造企業能夠快速感知并捕獲和分配數據資源,對設備運營狀態、生產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同時,智能能力可以為制造企業與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協同提供智能化支持。平臺分析能力通過從海量經營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使制造企業具備基于數據分析的智能決策能力,促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平臺知識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知識管理理論提出,知識可以通過數字網絡實現編碼、傳播和存儲。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技術平臺,形成了一個數字化網絡,可以實現基于平臺的知識傳遞。工業互聯網平臺傳遞的知識既有顯性的流程性知識,也包括隱性的經驗性知識。模塊化的數字工業知識是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平臺通過對復雜工業知識的模塊化封裝來增強知識流動性,促進知識和信息在平臺的用戶中迅速傳播擴散,以知識賦能實現平臺用戶企業數字化水平的提升。[3]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傳播的知識進行復用成為制造企業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有效途徑。制造企業通過對平臺傳播的模塊化數字工業知識的快速模仿、復制和使用,不僅可以構建數字化的軟硬件基礎,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數字化管理能力,而數字化的管理能力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密切相關。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知識賦能,節省了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通過自身開發創造新知識的時間和成本,提升了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效率。
(三)平臺生態系統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高級階段。通過連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各類參與者,采集和匯聚海量工業數據,形成以平臺為核心的資源共享、生產要素高效配置、供需精準匹配、產業鏈協同互補的平臺生態系統。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的核心成員為平臺企業、用戶企業和供應商,支持成員為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和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平臺生態系統具有高度的數據采集精度、深入的數據分析能力以及不斷擴展的跨行業、跨領域合作范圍,可以打通全產業鏈,相關作用主體通過協同合作生成更高層次的數字化能力。隨著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應用領域的不斷細分,企業會面臨日益復雜的決策場景。平臺生態系統可以通過數據營運、數據調度和數據關聯的生態力量,以大數據支撐、智能化協作、網絡化共享為依托,聚合產業鏈上下游,以具體的解決方案在供應鏈管理、產業協同、設備管理、生產過程和管理決策優化、企業節能減排等不同場景快速高效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
二、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無錫市作為物聯網產業先發地,制造業發達,已具備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實基礎,互聯網產業生態活躍,產業空間集聚效應和發展外溢效應顯著,為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了巨大的內生需求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根據對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研發現,無錫市存在傳統產業比重大、轉型壓力大等發展瓶頸。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有待提升
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根本是通過平臺基礎設施和平臺服務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值和價值創造,使應用場景能夠落到實處。根據調研的情況,目前,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普遍重視開發和建設,但應用落地還不夠。平臺建設投入高,但是幫助制造企業解決方案的能力和商業模式創新存在不足,處于由平臺開發向應用落地的轉換階段,成熟度有待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一個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的平臺,目的是為工業企業提供數據智能服務。但是部分綜合類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垂直類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不能為企業提供跨行業、跨地域和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綜合性數字化解決方案,一些平臺只能提供本行業的解決方案而不能拓展到更大的范圍,甚至在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平臺服務時也存在困難。盡管已經涌現出一些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企業協同研發、能力共享,但是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在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場景上較為欠缺,數據采集、處理、建模分析能力不足,系統化的規模應用還沒有形成。
(二)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
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制造業全價值鏈協同發展載體,要求“上平臺”的制造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數字化基礎。雖然一些基礎好的大企業已經實施了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但是大部分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程度較低,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水平低,基礎設施不健全,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較大,沒有打通企業設備端、系統端、管理端的數據。而且中小企業普遍缺少明確的數字化轉型思路,很多企業不知道應該如何利用數字資源、挖掘數據的價值。由于受到人力、資金、技術、思維的約束,中小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上云上平臺”的積極性不高、缺少利用“平臺+”模式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動力,阻礙了中小制造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的進程。此外,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主導者的大企業在平臺上有較大的話語權;而中小制造企業作為參與者,擔心利益可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也阻礙了其“上云上平臺”的積極性。
(三)金融對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不夠
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開展數字化轉型需要資金以改造原有不適合數字化發展的工藝生產線,要投入技術創新研發資金以及招聘熟悉新興數字技術和具備數字素養的員工,以滿足加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后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中小制造企業普遍面臨著資金缺口,融資問題導致大量的中小制造企業不能按照平臺的統一規劃標準實現整體的數字化轉型改造。一部分平臺上的制造企業受限于資金限制,只能先從財務智能化和辦公智能化系統開始進行漸進轉型,不能一步到位完成設備連接的產能共享,影響了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同時,金融與工業場景融合不夠深,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對接缺乏統一標準,行業賦能有待進一步突破。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面臨資金和技術的雙重壓力,金融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生態機制尚未形成,金融服務的創新并沒有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同步,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受限。
(四)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尚未形成
無錫市是國家物聯網應用創新示范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發展迅速。作為一座工業名城,制造業是無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但是目前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上云”制造企業數量相對比較少,平臺的廣度不足,沒有形成雙向迭代的反饋機制,產能共享的平臺數字生態還沒有真正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技術體系、產業應用場景的復雜性、企業需求的多樣性特征,使得平臺供應商很難單獨提供所有的服務。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形成自我成長機制,需要與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應用場景方案提供商等進行合作。但是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這種成長機制還沒有形成,治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對知識產權的界定、數據資源的確權、合理利益的分配等還不夠清晰,不同平臺之間沒有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聯通,存在“數據孤島”現象。被賦能的企業、資本市場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平臺創新缺少理性包容,使得平臺在賦能路徑上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足,不利于平臺、用戶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生態化協同發展。
三、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現路徑
(一)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資源
數據資源是制造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資源和核心要素,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起到了提升其他生產要素效率的作用。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要根據不同制造企業的特點及應用場景,對各類數據資源采取有針對性的資源利用方案,推動制造企業生成促進數字化轉型的數據能力。[4]要不斷完善平臺功能,優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處理、分析和建模,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存儲的數據資源,挖掘平臺的數據要素價值,建立實時和精準的數據資源系統,健全平臺數據資源的流通共享機制,為制造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賦能。政府部門要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的建設,建立數據的規范化管理和使用制度,促進數據資源的合理流動、確權和安全交易、使用,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據資源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二)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建設
以歐美為代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注重數據及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并通過平臺將數據與軟件進行分享與推廣,如歐洲的西門子MindSphere和美國的通用電器Predix,以此協助企業數字化轉型。因此,工業互聯網平臺要以開源模式構建一個可擴展的平臺即服務(PaaS),推動龍頭企業、技術服務提供商強化開源技術平臺的開發和建設,在開源框架下吸引更多的應用開發者加入,推動運營技術(OT)和信息技術(IT)的融合,促進各種數字技術在制造業產業全鏈條的應用和創新。聚焦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不斷提升數據資源的應用水平,形成一批可以推廣的整體解決方案和工業通用APP。并且,針對特定場景的應用,形成一批工業專用APP,切實為平臺用戶企業解決特定問題,進而使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無錫市作為中國物聯網的“起航地”,是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應深化5G技術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研發5G典型應用場景,使其融入制造企業的生產核心環節,形成優良的應用生態,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三)加快金融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融合發展
要制定和完善對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發展能夠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金融科技,發揮金融科技優勢賦能平臺建設,引導和鼓勵銀行、股權投資、風險投資加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產業鏈、金融鏈融合發展。利用數字供應鏈金融,延伸供應鏈融資的鏈條,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助力支持穩鏈、補鏈和強鏈,為工業互聯網平臺中的產業鏈上下游制造企業完善生產設備的數字化基礎、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扶持具有較強服務支撐能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實現上市融資。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鼓勵金融機構主動創新,更好地提升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特別是為缺少支撐數字化轉型資金的中小制造企業開展數據資產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融物、融服務的創新業務,定向開放面向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服務產品,從而提升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對平臺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
(四)扶持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工業互聯網平臺要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圍繞中小制造企業的核心需求提供服務,以共贏為目標,通過平臺的數據資源管理、應用服務、安全保障等功能,扶持平臺中小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其解決現實問題,實現降本增效,吸引更多的中小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通過發放技術服務券等方式,鼓勵中小制造企業完善云計算、云存儲的運行環境和架構,推進生產設備的數字化改造,把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服務。發展行業的龍頭企業,“隱形冠軍”基于平臺開展業務,從而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大量的中小制造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加強產業鏈、跨領域的設備與信息互通互聯,促進數字資源的共享與協同,為數字化轉型創造機會和條件。政府要加快制定創新投資補貼政策,緩解企業的投資風險壓力,大力扶持基礎薄弱的中小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效益。
(五)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數字生態系統
數字生態系統是推動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最重要和直接的外部環境因素。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系統有助于實現平臺多主體的合作協同,多要素的融通集聚,是賦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路徑。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吸引不同規模的制造業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加入平臺。不同類型的企業根據自身技術優勢和行業特點,把信息和互聯網技術嵌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平臺要積極推動加入平臺的各類經濟主體通過數字化技術連接和互動,使技術、數據、資本、人才等要素形成高效配置,基于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實現跨界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圍繞數據流動、協同和循環構建一個相互依存、利益共享的數字生態系統。政策要助推關鍵數據資源在平臺集聚,促進生態主體與數據資源進行協同,制造企業通過嵌入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媒介的數字生態系統,與其他主體建立合作關系,進行良性互動,通過跨層次的資源共享與互補,提高數字技術能力、數字資源水平,進而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參考文獻:
[1]馬永開,李仕明,潘景銘.工業互聯網之價值共創模式[J].管理世界,2020,36(08):211-222.
[2]Lenka S,Parida V,Wincent J.Digital-
ization Capabilities as Enablers of Value
Co-Creation in Servitizing Firms[J].PSYCHOLOGY & MARKETING,2017,34(1):92-100.
[3]安筱鵬.解構與重組,邁向數字化轉型2.0(下)[J].今日制造與升級,2019(10):22-23.
[4]孫新波,張明超,王永霞.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促進數據化商業生態系統構建機理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22,34(01):322-337.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對綠色創新的驅動機制和實現路徑研究”(編號23YJA630127)、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江蘇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驅動機制、差異化路徑和效應研究”(編號2023SJZD013)和2023年無錫市科協軟科學研究課題“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無錫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研究”(編號KX-23-C04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江南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責任編輯:方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