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石雨(199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開發區國際學校,研究方向:初中語文。
摘? 要: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過程是教師指導和學生寫作的合作過程,也是對寫作教學目標的實施過程。因而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的寫作水平,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以實現該教學目標為核心,以自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探索行之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學生在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技巧、進行寫作練習和開展寫作評改這四個教學環節中表現出了不少困惑。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從這四個環節入手,進行寫作教學策略的積極探索,旨在幫助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寫作氛圍,促進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發展和提升。
關鍵詞:寫作教學;有效策略;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8-0041-04
從本質上來講,初中語文教師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開展寫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社會歷史經驗變為個體的精神財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個體的發展。基于此,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遵循雙邊性規律,即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教與學要相長。在研究有效寫作教學策略的時候,教師要站在指導者的位置上,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去積累寫作素材、學習寫作技巧、展開寫作練習和進行寫作評改,并將思考的結果在自己的寫作教學實踐中進行驗證,旨在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收獲寫作知識和提升寫作能力。
一、 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應到學生的寫作過程中,足以證明寫作素材的重要性。因而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就是初中語文教師所要邁出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還要鼓勵學生拓展思維,使得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扎實寫作基礎。
(一)鼓勵學生觀察生活
雖然學生的生活是寫作素材的源泉,但學生的寫作素材總是匱乏,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們缺乏一雙發現素材的眼睛。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初中語文教師在此時就需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為學生布置寫作主題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積累寫作素材的方向,促使學生積極地觀察生活。
例如,《貓》是初中語文課本教材中的一篇文章,在進行了該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所布置的課外作業就為之后的寫作教學奠定了基礎。教師要求學生在回到家之后,尋找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對其進行認真地觀察,并將觀察到的結果,以作文的形式進行呈現。在此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質量,教師制作了一個視頻,詳細記錄了動物的外表、動作、神情,并為學生提出了與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進行回答。這樣的話,學生就明白了觀察動物的重點,在付諸觀察行為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二)鼓勵學生課外閱讀
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為初中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指導提供了理論依據。教師可以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體驗他人的生活、感悟他人的情感,并且聯系自身,從中積累符合寫作主題的寫作素材。這樣的話,在教師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帶著豐富的寫作素材儲備,積極配合教師的寫作教學。
例如,為了寫作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開展,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教師充分認識到了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落實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本教材中的文章,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寫作積累。如“皇帝的新裝”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在閱讀了這篇文章之后,學生的童心被激發,他們想要閱讀更多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童話的課外閱讀任務,鼓勵學生在完成該任務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積累一些童話素材,為未來的童話寫作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三)鼓勵學生拓展思維
初中語文教師在審閱學生作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通過聯系學生實際,對問題展開分析,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寫作思維受到了限制,他們選擇的寫作角度一致,在挑選素材的時候也會一致,因而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基于此,教師有必要鼓勵學生拓展寫作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寫作主題,挖掘新穎的寫作角度,從而搜集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
例如,教師選取教材中的文章,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角度,拓展自身的寫作思維。如關于《背影》這篇文章,作者的文字看似平淡無奇,卻讓人入眼入心,動情動意,關鍵在于作者選擇了容易被人忽略的卻能體現出濃濃父愛的生活角度——父親的背影。教師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你們覺得父母身上最特別的地方在哪里呢?引發學生的思考。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父母,他們的寫作角度也因此有所不同,在圍繞自己的父母展開素材搜集的時候,也因此得到了豐富的不同于其他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 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
如果將學生的寫作過程比喻為建房子的過程,那寫作素材就相當于磚瓦的存在,寫作技巧則相當于水泥的存在。沒有寫作技巧,那寫作素材就是松散的,無法形成為一篇文章。基于此,學生的寫作技巧學習得是否到位,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為此,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鑒于寫作技巧的抽象性,教師要借助教材,形象地呈現寫作技巧。教師還要利用思維導圖,歸納寫作技巧,便于學生理解、積累和運用。
(一)借助課本教材
寫作技巧具有抽象性,初中語文教師不能直接將其呈現給學生,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那教師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教師需要意識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承載寫作技巧的載體。然后,教師需要以教材中的文章為范文,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探究寫作技巧,對其有著形象且深刻的理解。
例如,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新聞單元,學生所接觸到的閱讀文章都是新聞類的,所需要完成的寫作任務也是新聞。為了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學生首先需要通過閱讀新聞,積累與新聞這一體裁相關的知識。因而在以該單元為中心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帶領學生復習了之前閱讀過的單元文章,有《消息兩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等,引導學生回憶學習的過程,歸納其中蘊含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在生動形象的新聞中,學生對抽象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就會有著輕松的理解。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討論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話題,圍繞其為學生設計一些練習題,促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新聞寫作方法和技巧的熟練程度,為之后的新聞寫作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利用思維導圖
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都應該是學生學習寫作的重點體裁。不同的體裁會有著不同的寫作技巧,學生在學習了之后,如果不進行歸納和總結,很容易將各種寫作技巧弄混,導致了寫作過程不能順利進行,也影響了寫作教學的效果。基于此種情況,在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技巧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對寫作技巧進行有邏輯地歸納和總結。
例如,每帶領學生學習了一種體裁的寫作之后,教師就會引入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引導學生歸納與該體裁相關的知識,重點在于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教師還可以專門開展寫作復習課,為學生呈現某一種體裁,讓學生圍繞其去進行思維導圖的自主繪制。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教師認真分析,找出其中的錯誤或者漏洞,引導學生進行改正或者填補。這樣的話,學生的腦海中會建立起系統的寫作知識體系。在寫某一種體裁的作文時,對“需要運用哪些寫作方法和技巧”這一問題,學生會有著快速且正確的回答,在自己所寫的作文中有所體現。
三、 引導學生展開寫作練習
學生要想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僅要擁有大量的寫作知識儲備,還需要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將所擁有的知識進行吸收和內化,最終轉化為屬于自己的寫作能力。由此可見,寫作練習環節在初中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要盡可能地發揮指導作用,通過鼓勵學生寫日記和組織主題寫作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練習環節中獲益匪淺。
(一)鼓勵學生寫日記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初中語文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一開始,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未得到有效的發展,教師就不能強制要求他們寫整篇文章,這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慢慢失去了寫作的興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寫日記開始,讓學生隨心所欲,盡興而寫,由此為完整文章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專門準備一個日記本,每天都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可短,隨性而寫。教師每周將學生的日記本收上來,根據學生所寫的日記,聯系教材,為學生提供一些建議,如有些學生的語言煩瑣,教師就引導他們學習簡練語言的方法和技巧;有些學生的表達平淡,教師就引導他們學習生動表達的方法和技巧。教師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逐漸豐富自己的寫作儲備,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又如,在進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這一主題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相關的寫作知識之后,就會讓學生翻閱以前所寫的日記,尋找與該主題相關的內容,并進行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修改自己所寫的日記,在其中融入該節課所學的寫作知識,由此進行練筆,為正式的寫作奠定基礎。
(二)組織主題寫作活動
在開展寫作教學時,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日記練筆之后,寫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此時,初中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組織某一主題的寫作活動,增加寫作的難度。這對學生而言是一次考驗,學生通過認真分析主題,在腦海中主動篩選能夠用到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并將其體現在所寫的文章中。通過這一次考驗,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時,教師會以課本教材為依據。“如何突出中心”是教材中某一個單元的一個寫作主題,教師就會先帶領學生去學習該單元的文章,專門引導學生積累與該主題相關的寫作素材,學習與該主題相關的寫作技巧。學生每學習一篇文章,就需要將所積累的寫作知識體現在當天所寫的日記中。在學習完該單元的文章之后,教師可以組織以“突出中心”為主題的寫作活動,學生需要在該活動中利用所學的寫作知識,盡情展示自我的風采;還可以設置第一、第二、第三等獎,會根據學生的寫作結果予以頒發。這些獎項的存在使得學生認真投入寫作練習,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提升。
四、 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評改
俗話說得好:“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因而在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組織小組,引導他們對自己所寫的作文進行全面評價。在此基礎上,學生就有了修改作文的方向。教師就需要為學生提供修改的機會,幫助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組織小組,進行全面評價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是新課標中的明確要求。基于此,在開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時,當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評價環節之后,他們不光要讓自己成為評價者,更要讓學生成為評價者。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為他們分組,鼓勵小組成員進行自評和互評,由此得到全面的寫作評價。
例如:當學生完成了寫作任務之后,對學生所寫的作文,教師首先會進行初次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在分組之后,小組內每一名成員的寫作水平參差不齊,能夠起到互補作用。接下來,教師就會鼓勵學生擔任評價者,并向學生歸納了評價標準,如作文主題是否鮮明、段落層次是否分明、感情是否真實、內容是否重復、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等。學生需要按照標準對自己和小組內其他成員的作文進行評價,指出彼此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最后,教師會進行總結,并向學生提出改正不足的建議,用以指引學生下一步的行動。
(二)利用獎勵,激勵學生修改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作文修改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生需要積極地參與進去,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獲得錦繡佳作,并且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為了提高學生在作文修改環節的參與度,教師有必要利用學生喜歡的獎勵,對學生形成有效的激勵,促使學生主動遵循評價,在其引導下有效修改自己的作文。
例如,在經歷了評價環節之后,每一名學生對自我的寫作水平會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自己的作文中存在哪些優點,又存在哪些不足。然后教師利用了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了他們喜歡的獎勵。接下來,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修改任務,并告訴學生,每修改一處不足,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正視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且努力遵循教師給出的修改建議,帶著認真的態度,主動地付諸修改行為,進而獲得獎勵。在所修改的作文通過了教師的檢驗之后,學生不但收獲了獎勵,還提高了寫作能力,寫作教學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五、 結論
總而言之,對初中階段的學生,新課標中提出了明確的寫作要求,要求他們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自己的寫作教學,還需要研究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并通過應用,發揮寫作教學的價值,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得學生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燕.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之素材積累引導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1(48):40-42.
[2]梁殿繁.基于生活化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新課程,2021(45):87.
[3]楊昊.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提升策略探究[J].格言(校園版),2021(30):48-49.
[4]林愛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1(29):106-107.
[5]張玉.芻議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挖掘生活素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