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解決長期以來職業教育供需不匹配問題,英國政府自21世紀初開始建設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結構要素包括提供需求信息部門、提供供給信息部門、整合信息的平臺以及促進供需匹配的機構四個部分,經歷“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統一平臺整合、共享信息——多元機構參與供需信息匹配”的運行過程,呈現出政府主導、全民共享、社會共建的特征。鑒于此,我國要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和產業需求的匹配度,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完善職業教育生態系統,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設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加強對產業需求信息的數據收集與科學分析。
[關鍵詞]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
[作者簡介]范璐璐(1993- ),女,河南濮陽人,溫州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倪小敏(1966- ),女,浙江瑞安人,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浙江" 溫州" 32503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對接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英國職業教育變革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BOA190039,項目主持人:倪小敏)
[中圖分類號]G71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4)08-0069-08
為了解決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和產業需求“兩張皮”問題,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在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在供需之間建立暢通的信息交流機制,實現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的有效傳遞顯得尤為重要。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近年來,隨著職業教育數字化升級,我國愈加重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化工具促進職業教育供需之間的信息交流。然而,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是一個跨界問題,涉及產業界、教育界的諸多要素。目前,我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較少。所以,有必要拓寬視野,借鑒國際經驗。本研究試圖對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形成的政策發展、運行方式等進行深入剖析,梳理其經驗做法,從而為我國解決職業教育供需匹配問題提供一些借鑒。
一、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形成的政策發展
2011年3月,英國著名的《沃爾夫報告》(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olf Report)發布。該報告審查了英國自1992年以來的職業教育發展狀況,揭示了英國長期存在職業教育供給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不匹配的現實問題。該報告將解決職業教育供需匹配問題提上政府核心議程,推動了相當一部分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構成要素的誕生與發展。
為回應《沃爾夫報告》,英國就業與技能委員會開始實施“雇主技能調查”,并發布了《雇主技能調查報告》(Employer Skills Survey Report)反映雇主的技能需求、技能投資及招聘要求。同時,英國開始重視擴大公眾對勞動力市場信息的使用。2011年10月,約翰·霍爾曼(John Holman)提出建立涵蓋所有行業職業的數據庫讓用戶(特別是學習者和他們的父母)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勞動力市場信息[1]。2012年,英國政府發布《公開數據白皮書——釋放潛能》(Open Data White Paper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開放了對公共資助數據集的訪問,這為面向所有人提供勞動力市場信息和情報創造了新的可能性。隨后,英國政府著手建立“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決定在2012—2015年完成試點。“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將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整合到統一平臺,擴大了高質量勞動力市場信息的使用。而且,還可為個人提供“一對一”就業咨詢與指導。2011年12月,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發布《新的機遇、新的挑戰》(New Challenges New Chances),建議開啟“國家職業服務”,向年輕人和成年人提供面對面、電話及網絡職業信息、咨詢和指導。“國家職業服務”網站使用了“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的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此外,《沃爾夫報告》還推動了新的匹配機構的產生。2014年,政府成立了職業企業公司,在雇主與院校之間建立了聯系。許多私營機構也利用“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提供更專業的信息服務,促進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至此,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構成要素已基本形成。
2016年,《技術教育獨立小組報告》(Report of the Independent Panel on Technical Education)的發布拉開了英國技術教育改革的序幕。該報告建議基于勞動力市場信息分析,將技術教育劃分為15條路線,由雇主主導的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負責制定技術教育標準、設計路線大綱內容、開發“職業地圖”。這相當于為提供和接受技術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建立了導航系統。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的成立,也為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注入了新要素。
新冠感染流行期間,年輕人對高質量勞動力市場信息的需求增強,英國政府加大了對勞動力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不斷為“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更新、補充數據來源,開發了新的提供職業信息的小工具供個人和其他組織使用。這一階段,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獲得了新的發展。
二、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運行
2011年,著名經濟學家馬汀(Martin)提出了“理想的勞動力信息系統”(Ideal Labour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該系統包括勞動力供給信息、勞動力需求信息,以及信息的整合、共享、分析和傳播。同時,他強調任何勞動力信息系統的真正基本要素,是在相關機構之間建立合理的職能分工體制框架、業務協調機制,建立與私營部門行為者(無論是研究中心還是社會伙伴)互動的外聯機制,實現各機構之間流暢地傳播信息[2]。本研究基于此對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運行進行分析發現,其運行過程是“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統一平臺整合、共享信息——多元機構參與促進供需信息匹配”。從“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到“統一平臺整合、共享信息”這一過程中的信息多為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信息,即關于經濟、勞動力市場、(當前和未來)勞動力的基本數據和信息,主要由政府部門或受政府領導的機構提供,其受眾主要是中介組織而不是個人。而溝通雇主和職業院校兩端的多元機構除了提供基礎勞動力市場信息外,還提供勞動力市場情報及教育培訓信息。在這一運行過程中,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各機構組織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使信息能夠在各機構組織間流暢地傳播。
(一)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
供需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必須具有科學性、權威性,需要專門的跨學科技能和與信息用戶(特別是決策者)的密切互動,以確保相關性。在英國,這一工作通常由政府相關部門和專門的權威機構合作進行。其中,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主要由國家統計局、教育部以及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承擔;供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主要由資格與考試管理局、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以及高等教育統計局承擔。
1.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一是國家統計局提供三大基礎調查數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于1996年成立,是英國政府最大的官方統計機構,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央統計局。英國國家統計局負責收集和發布國家、地區和地方的經濟、人口與社會統計數據。在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方面,主要負責勞動力調查、工時和收入年度調查、商業登記和就業調查及商業人口統計和人口普查。“勞動力調查”是英國政府支持的全國性大型調查,提供官方的就業和失業指標,其收集的數據廣泛且宏觀,大致覆蓋了整個勞動力市場。“工時和收入年度調查”提供了各行業和職業雇員的收入水平、分布、構成及帶薪工作時間的信息。“商業登記和就業調查”按照具體的地理位置和行業分類估算就業情況。這三種數據是重要的勞動力市場基礎信息數據,被英國包括財政部、就業與養老金部,以及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在內許多部門所使用。其中,“勞動力調查”數據為地方當局、工會大會、雇主(雇主協會、英國工業聯合會)、研究所(就業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所、政策研究所、財政研究所)、學術研究人員、媒體和公眾所使用。如今,這三種數據已被匯集到“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為其他組織使用提供了便利。二是教育部提供“就業前景”和“雇主技能調查”數據。英國教育部經過2010年改制后負責管理兒童服務和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學校、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政策、學徒制和更廣泛的技能供給。2016年以后,隨著英國就業和技能委員會的關閉,教育部開始接手其核心產品——“就業前景”和“雇主技能調查”。“就業前景”是英國自2002年以來,每2~3年進行的一系列面向行業的較為全面的勞動力市場預測。“就業前景”數據被視為英國勞動力市場的一個全面而詳細的模型。它通過分析各行業、職業、資格水平、性別和就業狀況的就業前景,預測未來勞動力市場的規模和形態[3],其核心目的是為有關技能、職業和就業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雇主技能調查”旨在了解雇主現有勞動力和招聘時所面臨的技能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投資培訓和員工發展來應對這些挑戰的[4]。此調查每兩年進行一次。“就業前景”和“雇主技能調查”或多或少都有利用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且這兩個調查數據也被納入了“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中。三是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提供反映產業需求的“職業路線”與“職業地圖”。依據《技術和繼續教育法案》(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Act),英國政府于2017年4月成立了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作為教育部資助的非政府公共機構,接受教育部領導。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由雇主主導,是學徒和技術教育系統內雇主的權威發聲者,其工作接受由雇主、商業領袖及其代表組成的主席團和委員會的監督。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主要負責制定、批準、審查和修訂與學徒及技術教育有關的職業標準、職業路線、職業地圖、技術資格。這些信息均在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官網公開。“職業路線”通過分析當前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和對未來技能需求的預測來制定,以確保培養的人才符合產業發展的需求。目前15條“職業路線”包括教育與兒童保育,建造,數字,健康與科學,法律、金融與會計,商業與管理,工程與制造,美容美發,餐飲酒店,農業、環境與動物護理,創新與設計,安保服務,社會服務,交通與物流,市場營銷與采購[5]。“職業地圖”則提供更廣泛的職業發展信息,共15張,每條職業路線一張。它展示了技術教育(包括學徒制、高等技術資格和T-Level課程)的發展方向,幫助雇主和個人了解晉升途徑,以及不同級別的職業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學徒制與技術教育研究所定期審查、修改“職業路線”和“職業地圖”,會隨著職業的發展和新職業的出現進行動態更新。
2.供給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一是資格與考試管理局提供《年度資格市場報告》(Annual Qualifications Market Report)數據。資格與考試管理局是于2009年成立的非部級政府部門,其前身是資格與課程管理局。2008年,資格與課程管理局發布第一份《年度資格市場報告》,反映資格市場當前形勢并預測未來需求。資格與考試管理局取代資格與課程管理局后,繼續發布《年度資格市場報告》供其自身、資格開發者——頒證組織、教育機構、政府等利益相關者了解資格市場的當前形勢和需求,從而依據市場需求調整資格供給。該報告從數據入手,公布資格和資格證書的數量與類型,以及頒證組織的數量與構成,并同上一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以分析不同資格、資格證書、頒證組織的增減幅度與市場份額,探討資格市場變化的驅動因素,預測資格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該報告在資格與考試管理局官網公開,是檢測供給資格市場效用的“鏡子”,對調整資格供給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二是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提供“職業教育機構與課程”數據。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由教育資助局、技能資助局于2017年合并而成,由教育部贊助。它整合了教育資助機構和技能資助機構的現有職責,負責為兒童、年輕人和成年人的教育、學徒和培訓提供資金,并監督和運營國家學徒服務和國家職業服務。自“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建設以來,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開始為其提供供給側信息。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通過開放政府許可證發布了一份課程目錄(包括場地、供應商和地區課程三個數據集)。該目錄載有與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簽約的4000多個職業教育機構提供的課程信息,包括學院、學校、私人培訓提供者和地方教育當局。課程包括成人繼續教育、成人社區學習、學徒以及針對16~18歲人群的課程。該課程目錄每月更新一次,并同步更新到“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的課程目錄數據集是英國職業教育重要的供給信息。三是高等教育統計局提供“畢業生成果調查”數據。2018年,高等教育統計局進行“畢業生成果調查”取代了之前的“畢業生目的地調查”。“畢業生成果調查”涵蓋了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繼續教育學院,旨在了解最近的畢業生是否就業,是否繼續深造或正在做的其他事情。它還要求畢業生反思所受教育對其目前取得成就的影響,所有在英國完成高等教育課程的畢業生必須在他們完成學業15個月后參加這項調查。“畢業生成果調查”是重要的勞動力供給信息,已被納入“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中。
(二)統一平臺整合、共享信息
信息匹配機制應有一個技術基礎,即進行信息交換或共享的平臺,“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正是這樣一個整合、共享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的平臺。“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服務自2012年以來,在英國就業和技能委員會的資助下,由華威大學就業研究所和教育技術組織Pontydysgu合作運營,2016年由教育部接管。“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將來自政府部門的數據源匯集到一個官方在線數據門戶網站(http://www.lmiforall.org.uk),向所有人開放。該數據庫目前的主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工時和收入年度調查”“勞動力調查”和“職業說明”的數據,教育部“工作前景”和“雇主技能調查”的數據,就業及退休金事務部的職位空缺數據,美國技能、知識、能力和興趣數據庫的數據,教育和技能資助機構的課程目錄以及高等教育統計局的“畢業生成果調查”數據。該數據庫是英國勞動力市場供需信息整合與共享的平臺,平臺數據處于動態更新的狀態。為使共享的信息兼容,“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將這些數據進行了整合,以職業分類為依據將其重新組織起來。大約28000個職位名稱的索引映射到職業分類,使最終用戶能夠以直觀的方式搜索和訪問感興趣的、與職業相關的數據[6]。此外,為了更好地共享信息,提供個性化職業指導,“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還開發了Skillsometer和Careerometer兩個就業指導小工具。Skillsometer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將來自己可能喜歡做什么工作,Careerometer可以用來探索和比較職業的關鍵信息,提供職業描述以及不同職業的薪酬、每周工作時間和未來就業前景等精選數據。第三方開發人員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使用“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服務,一是運用“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的數據開發第三方網站或應用程序,二是直接將“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服務研發的小工具嵌入第三方網站或應用程序中。
總之,“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作為整合、共享信息的平臺,既可服務于需求側,也可服務于供給側,還能服務于溝通供需兩端的中介組織,其數據不斷更新,旨在為所有人提供高質量的最新信息,在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幫助職業顧問、就業指導師以及其他職業和就業從業人員了解快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中,“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同時,它還幫助決策者和規劃者為未來的勞動力市場制定策略;此外,它還幫助課程設計者和課程開發者確定那些從事教育和培訓項目的人在未來所需要的技能[7]。可以說,“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改變了提供和利用勞動力市場信息的方式,使信息共享和使用更為便捷。
(三)多元機構參與促進供需信息匹配
英國政府非常重視公私合營以及私營機構在分析和傳播職業教育供需信息中的作用,為其提供了技術與財政支持。這些機構大多利用了“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的權威數據并與當地雇主和院校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它們與公共就業服務互補、相互合作,促進了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精準匹配。
1.職業和企業公司。為了促進和幫助年輕人就業,2014年,英國政府成立了職業和企業公司,承擔雇主、院校、資助者和教育機構的策略性協調職能,并為年輕人(12~18歲)提供高影響力的就業和企業支援。職業和企業公司由雇主領導且獨立于政府之外,它的任務是以地方為重點,使院校和雇主能夠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并在地區之間建立內在聯系,為院校提供世界級的職業支持,這主要通過建立企業顧問網絡、為職業導師提供培訓和助學金支持以及為院校提供職業指導工具三方面來實現。一是職業和企業公司在運作的頭兩年里,與英格蘭各地的地方企業伙伴合作,建立并共同資助了一個全國企業協調員網絡。企業協調員接受培訓,與院校的領導團隊合作,幫助其建立職業規劃和制定雇主參與計劃。二是職業和企業公司為每個院校選出來的職業導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項目和獎學金資助。職業導師通常是院校高級領導團隊的成員,負責院校職業規劃的實施和問責。三是開發重要工具。職業和企業公司與蓋茨比基金會合作開發了面向學生的職業指導工具Compass[8]。Compass通過提供詳細的職業簡介、現實生活中的成功故事、行業見解及心理測試和自我評估等動態評估工具,使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優勢和潛在的職業道路,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職業建議和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此外,職業和企業公司開發了面向職業教育提供者的Tracker。Tracker是院校監測和評估其職業教育計劃影響的重要工具,它能夠使教育機構記錄和跟蹤其機構內與職業相關的各種活動,生成全面的報告和分析,促進教育機構和雇主之間的合作與溝通,加強院校與當地企業和行業專業人士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工作經驗、實習和指導機會。總之,職業和企業公司在院校和雇主之間搭建了橋梁,專注對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進行開發,轉化為勞動力市場情報提供給職業教育院校的教師、職業導師、管理者、學生等相關人員。
2.RCU有限公司。RCU公司與英國教育、培訓和技能部門內的許多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為英國義務教育后的繼續教育與培訓提供數據分析和職業咨詢服務,其主要工作人員就是由國家統計局認證的研究人員,這保證了其提供的信息服務的專業性。在課程和招聘方面,RCU公司提供針對英國義務教育后的繼續教育與培訓的完整路線方案。勞動力市場情報儀表盤就是其中一個產品,它使用了“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的一系列數據進行預測,提供對職業的概述[9]。勞動力市場情報儀表盤聚合和可視化了各種類型的信息,如就業率、職位空缺、行業增長趨勢、工資范圍和不同職業的技能要求等。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求職者和雇主可以使用該儀表板,根據當前和預計的勞動力市場狀況作出明智的決策。
3.活躍信息有限公司。活躍信息有限公司誕生于2008年,是一家私人持股的信息技術和服務公司。自成立以來,該公司一直為企業和公營機構提供數據管理解決方案,也為繼續教育和職業服務提供軟件解決方案。其“勞動力洞察”作為勞動力市場信息庫提供了英國勞動力市場的一系列數據,包括當前和歷史的招聘信息、薪酬信息以及發現新興市場和職業的信息,數據來源渠道有“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等。它可幫助學生了解任何職業的最詳細信息、職業所需要的獨特技能及能帶來額外薪水的技能等,從而讓學生和工作者學習更有市場競爭力的技能。此外,該公司推出的職業探索者信息工具,利用當地就業市場信息提供職業建議[10]。
三、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建構經驗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從對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政策發展、運行方式的梳理可以看出,該機制具有政府主導、全民共享、社會共建的特征。具體表現為:政府主導建立了供需信息提供者及其合理職能分工的體制框架、協調的業務機制以及與私營部門行為者互動的外聯機制;共享平臺——“全民勞動力市場信息數據庫”改變了以往使用勞動力市場信息的方式,實現了全民共享勞動力市場信息;公私合營機構、私營機構、雇主、院校等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促進供需信息精準匹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與產業需求不匹配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可借鑒英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建構經驗。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建設和成功運行,得益于政府對機制各要素建設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基本結構要素還不健全。雖然有國家統計局負責實施勞動力調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全國范圍內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的收集與分析,教育部發布《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報告》提供高校人才供給信息,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提供大學生畢業去向信息等,但尚未建立合理的職能分工體制框架以及統一的、國家層面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勞動力市場信息依然多為垂直流動,從而致使其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效能。此外,我國參與促進供需信息匹配的結構要素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要完善我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健全其基本結構要素,務必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一是健全提供權威供需信息的政府部門,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收集和分析供需信息方面的職能分配,并建立關聯合作機制。二是大力支持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為其提供人力、技術及資金支持,開放政府各部門的權威數據,供平臺使用。三是培育服務于校企兩端的中介組織,使其在校企之間傳遞供需信息、促進產教供需匹配。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培育市場導向、對接供需、精準服務、規范運作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企業)”。2019年以來,隨著1+X證書制度的推行,我國已培育了四批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作為新興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具有市場性、中介性和專業性。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依據職業標準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職業院校則將該標準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從而實現產業需求與人才培養標準的有效對接。目前,培訓評價組織主要為“X”證書服務,還不完全是促進供需信息匹配的中介組織,但其從國家制度層面獲得了合法性,積累了校企合作、產教供需匹配的經驗。因此,未來可以遴選一批優秀的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擴寬其服務范圍,為校企雙方提供供需信息和專業化、個性化的職業服務,使其成長為促進供需匹配的中介組織。
(二)建設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
可靠的、最新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和數據是促進職業教育供需匹配的關鍵。我國職業教育供需不匹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等。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應建設統一的、國家層面的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打破信息不對等,促進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的結構性對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的要求,雖然我國部分省市已完成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主要提供地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地方企業招聘等相關的信息,但國家層面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還在建設中。目前,我國正在建設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仍不是整合、共享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的平臺,平臺信息呈現地方化、碎片化的特點,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效能。未來,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以政府為引導,聯合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平臺打造。僅以政府為主導進行職業教育供需信息的分配與傳播,信息資源的配置效率較低。因此,政府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領導和組織相關教育行政部門、研究機構、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由平臺更高效地傳播供需信息。二是基于當前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技術經驗,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持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系統的建設。打通各政府部門數據庫、權威研究機構數據庫以及相關信息資源平臺與國家勞動力市場信息共享服務平臺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道,并實現平臺專業化管理。三是建設權威、系統、全面的信息數據庫,充分利用來自政府部門及其他權威研究機構的數據源。四是整合平臺信息、實現信息兼容,研發職業指導工具,增強平臺的職業教育服務功能,為院校、企業及個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職業服務。
(三)加強對產業需求信息的數據收集與科學分析
對需求側信息進行科學細致的分析是建立職業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機制的重要前提和保障。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曾指出,“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次指出,“推動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對接……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然而,目前我國對產業需求的分析還比較薄弱,對新興產業不斷衍生帶來的產業聚集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分析不足,專業設置未能對接產業群[11]。而英國在促進供需匹配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技能需求預測,明確未來對技能的需求,為技能教育和培訓體系提供了更多信息[12]。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未來應加強對產業需求信息的科學分析與預測。一是加強相關部門對基礎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目前,國家統計局和人社部提供基礎的勞動力市場需求信息數據,同時,人社部還對這些基礎數據進行分析,發布《各地區短缺職業目錄》《季度百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供求分析報告》等,為個人擇業、就業提供指導。在此基礎上,我國應進一步加強對需求信息的分析,尤其是對新興產業、職業的需求預測,嘗試基于全面的分析模型和科學的分析方法,提供全國各地區、各行業、詳細的、長期的需求預測,以協助供給側制定相應的教育和培訓政策與規劃,指導個人的職業選擇。二是鼓勵研究機構、公益組織、產教融合服務組織等第三方組織對基礎需求信息進行分析,形成勞動力市場情報。勞動力市場情報指的是針對不同受眾和使用目的,對勞動力市場數據和信息進行的解釋。勞動力市場情報對職業指導者和教師進行職業指導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國應向第三方組織免費開放基礎的國家勞動力市場數據,鼓勵其開發利用這些數據形成勞動力市場情報,并為其研發職業指導和職業教育服務工具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其利用勞動力市場情報溝通校企兩端、促進供需匹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HOLMAN J.STEM CAREERS REVIEW[EB/OL].(2010-
11-03)[2023-07-16].https://www.gatsby.org.uk/uploads/education/reports/pdf/gatsby-sir-john-holman-good-career-guidance-2014.pdf.
[2]MARTIN I.Labour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rms and Labour Migration Information in Six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hallenge of Intergration[EB/OL].(2012-03-02)[2023-07-12]. https://www.ilo.org/dyn/migpractice/docs/280/LMIS.pdf.
[3]UKCES.Working Futures 2014-2024[R/OL].(2016-04-06)[2023-08-14].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a8196bbed915d74e6233145/Working_Futures_final_evidence_report.pdf.
[4]Department for Education.Employer Skills Survey 2019[R/OL].(2020-10-14)[2023-07-16].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925744/Employer_Skills_Survey_2019_research_report.pdf.
[5]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mp; Skills,Department for Education.Post-16 Skills Plan[EB/OL].(2016-07-08)[2023-07-14].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5a80d94ded9
15d74e6230cbe/Post-16_Skills_Plan.pdf.
[6]Department for Education.Enhancing a labour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 LMI for All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Usage, Data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s(2019-2020)[EB/OL].(2021-02-08)[2023-07-12].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media/6023ca52d3bf7f70ba377c15/Enhancing_a_labour_market_information_database_-_LMI_for_All_-_2019_to_2020.pdf.
[7]ATTWELL G,HUGHES D.Learning about Careers:Open data and Labour Market Intelligence[J].RIED.Revista Iberoamericana de Educación a Distancia,2019,21(2):81-106.
[8]Department for Education.Careers strategy:making the most of everyone’s skills and talents[EB/OL].(2017-12-04)[2023-08-14].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areers-strategy-making-the-most-of-everyones-skills-and-talents.
[9][10]BARNEES S.LMI users[EB/OL].(2019-11-30)[2023-10-17].https://www.lmiforall.org.uk/app-directory/.
[11]朱德全.職業教育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11-19.
[12]賈旻,韓陽陽.21世紀以來英國國家技能戰略生成動因、內容框架及啟示[J].職教論壇,2024,40(1):1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