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考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新高考模式下的生物學科不僅側重基礎教學,還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為了確保學生在高考中會的題目不丟分,不會的題目盡量拿分,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作業分層設計。作業作為生物學習的關鍵一環,是分層教學的關鍵。基于此,文章以高中生物為研究對象,簡述了分層作業的概念,討論了作業分層設計的必要性和原則,指出了當下生物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最后通過案例對生物作業如何分層設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 新高考;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實踐
[作者簡介]陳文娟(1985—""" ),女,江西永豐人,永豐縣第二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生物教學;吳興惠(1996—""" ),男,江西永豐人,吉水縣盤谷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科學教學。
面對基礎、思維、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不但要注重教學分層,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分層作業,以提升學生課后訓練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一直以來,師生都被束縛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中,忽視了學生的個性與差異,一色的題海戰術不僅挫傷了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限制了優秀學生的進一步拓展,違背了作業設計的初衷。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加強對生物作業的分層設計非常重要。
一、分層作業概念
分層作業是一種彈性作業結構,它立足學生的基礎、興趣和能力,通過作業分層讓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層次,并通過不斷的努力向更高的層次攀升,而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在鼓勵他們好好表現的同時,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分層作業的設計,可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二、高中生物設計分層作業的必要性和原則
(一)必要性
應試理念下的作業設計,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且隨意、重復、機械化現象比較嚴重,這不僅無法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和熱情,還會抑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會逐漸喪失。隨著新高考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師只有消除陳舊觀念下的教學弊端,積極探尋合理的教學方式,才能提升學生應對高考的能力。因學生的基礎、智力發展是有差異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一刀切”的作業設計不利于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看到并尊重學生的差異,通過“差異化”作業的布置,助力學生的個性發展,落實“因材施教”的理念。
(二)原則
分層作業是彈性作業結構,它需要符合學生當前的層次,目的是促進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發展。生物作業以教材為基礎,同時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僅要考查學生的生物基礎,還要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育。因此作業設計必須遵循如下幾條原則:
1.趣味性
作業設計意在強化學生的感知與體驗,因此設計作業時要融入趣味元素,如此學生才能主動參與,才能在自主探索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
2.主體性
主體性是新課標下的重要教學理念,作業設計只有為學生留出思考、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才能將學生從機械的作業中拉出來,才能讓他們對作業有新的體會與感悟。
3.動態性
學生的學習是動態發展的。因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績會進步或倒退,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優化作業設計。
三、高中生物作業設計現狀
(一)以知識鞏固為主導
通過和生物教師的討論與交流可以了解到,鞏固知識是大部分教師對作業的第一認識。確實,作業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但是大部分的作業都是以鞏固知識為主,只管學生是否掌握了這部分知識,而不關心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沒有思考學生是否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這不僅會讓學生對生物學習失去興趣,還會抑制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教師缺少作業設計意識
當下的作業布置以習題冊為主,讓學生在題海戰術中無法自拔。需要特別關注的是,如若習題簡單就無法將學生的學習情況真實反映出來,費時費力還無法取得一定的效果。特別是在高考的壓力下,很多教師都會按照考試大綱、考試方向布置題目,而且一名生物教師兼任多個班級的教學,所以很難在作業設計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缺少作業設計意識,布置的作業內容沒有與學生的認知相適應,作業形式單一,難以滿足新高考的要求。
(三)教師對分層作業設計的認識不足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更多的教師看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并能夠將其落實到教學中。但關于作業設計,很少有教師研究和思考,也難以將因材施教理念融入作業設計中。如此一來,全班的學生都在一個訓練營中,很明顯是不合理的,如若這種現象長期存在,還會影響學生的作業質量以及生物學習效果。
四、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
新高考的深入推動著生物教學模式的改變,同時對生物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教師必須看清形勢,將新高考的要求納入作業設計中來,通過優化作業內容與形式,助力生物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穩步提升。
(一)樹立正確的作業觀
作業是學生學科學習的重要一環,具有鞏固課堂基礎知識、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但在應試理念指導下的學習中,在完成基礎知識講解后,教師會統一布置作業,雖然它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卻忽視了學生間的差異,長此以往只會讓班級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每個學生的基礎、興趣都是不同的,正是因為差異的存在,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作業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布置合適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轉變課堂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教師要合理優化作業布置,真正消除原有的作業弊端。學生如果對作業有問題,就要及時和教師溝通,而不是力不從心還濫竽充數,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
(二)目標分層
目標是指引教學前進的燈塔。為了促進作業分層教學的有序開展,首先要對目標進行分層。對作業目標進行分層需要綜合評定學生的指標,按成績將其劃分為一般、稍好、良好、優秀四個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作業目標:針對一般的學生, “通過完成作業,掌握生物概念、原理和書本圖像”;針對稍好的學生,“在完成作業中實現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并能夠進行延伸”;對于良好的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深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并建立起知識點間聯系的結構圖,能夠透過知識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針對班內優秀的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建立生物模型,能夠通過對知識的提取和整合解決綜合性的問題”。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在目標制定中要綜合學生當前的學情以及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如此才能將學生的個性潛能挖掘出來,才能讓他們在“跳一跳夠得到”的情況下,獲得莫大的成就感。同時,教師要注意,分層作業設計要平衡好數量與質量,要收到學生做一題會一類題的效果,并非讓學生在題海中迷失自我。
(三)作業設計的分層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的需要,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難易程度不等的作業。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完“細胞生活的環境”這課后,設置了難易程度不同的四種習題。
基礎題:下列液體屬于體液的一組的是(" )。 ①膽汁 ②胰液 ③血漿 ④淋巴 ⑤原尿 ⑥細胞質基質 ⑦組織液 ⑧核液 ⑨細胞液 ⑩胃液
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
低難度:下列人體不同種類的體液之間,物質濃度差別最大的一組是(" )。
A.血漿和組織液的HCO[-3] B.組織液和血漿的蛋白質
C.血漿和組織液的CI-"""""""""" D.組織液和淋巴的Na+
中等難度:下圖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種體液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
lt;E:\2024教師博覽下旬刊\2024年教師博覽下旬刊2期\Image\image2.tifgt;
A.丙和乙之間的關系表示錯誤
B.如若甲乙之間的水分交換失去平衡,則會引起組織水腫
C.淋巴不僅可以調節甲乙之間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夠將甲中的少量蛋白質運回到乙
D.四種體液之間不斷發生物質交換,為細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并排出了代謝的廢物。
高難度:圖I是某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圖II是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腺體名稱,X、Y代表激素名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lt;E:\2024教師博覽下旬刊\2024年教師博覽下旬刊2期\Image\image3.tifgt;
lt;E:\2024教師博覽下旬刊\2024年教師博覽下旬刊2期\Image\image4.tifgt;
A.圖II中甲、乙代表的結構名稱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激素Y是促甲狀腺激素
B.圖I中B液滲透壓的大小差異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C.某人長期營養不良,則會引起圖I中A液減少
D.圖II中①②③④四個過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四)作業評價的分層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都有收獲,增強自信心,在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還必須注意分層評價。針對一般層次的學生,以鼓勵和肯定為主,要求他們認真分析教材,夯實基礎知識。針對稍高層次的學生,要肯定他們對生物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鼓勵他們根據圖表概括知識,并強化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針對班內良好的學生,在鼓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同時,要求他們獲得更大的突破。針對班內優秀的學生,要提醒他們戒驕戒躁,穩步前進。比如,一名學生解決了高難度問題,教師要鼓勵他更加用心思考,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力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綜上所述,在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下,以往的作業設計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在新高考模式下,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的弊端不斷顯露,由此創新作業設計形式、優化作業設計內容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分層作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在完成作業中獲得提升與發展,并體會到生物學習的快樂。但分層作業的落實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恒心,同時要在作業管理制度上有所傾斜,確保分層作業教學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蔡小兵.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應用研究 [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107-108.
[2]董學潤.論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校本作業的設計原則 [J].名師在線,2021(8):25-26.
[3]趙立恒.論高三生物作業分層次設計教學實踐 [J].新課程(下),2018(9):207.
[4]謝守康.高三生物作業分層次設計教學實踐與反思[J]. 教師,2014(3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