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迭代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這種教學方法具有真實性、生長性、反思性等特質。迭代式教學實踐重結構,重方法,重遷移。實施迭代式教學響應了國家“雙減”政策,契合了學生的“學習”本義,促進了教師的課程理解,此種教學方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策略、手段,更是一種教學思想、理念。
[關鍵詞] 小學數學;迭代式教學;學習力;素養發展
[作者簡介]韋立花(1974—""" ),女,江蘇連云港人,灌南縣孟興莊鎮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湯化波(1975—""" ),男,江蘇連云港人,灌南縣教師發展中心,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之上的。但學生的學習不是原有經驗的重復,而是原有經驗的豐富、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這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迭代過程。迭代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斷發展,從一個階段邁向另一個階段。實施迭代式教學,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的持續性發展,讓學生不斷地站到新臺階上,迎接新的學習挑戰。
一、 迭代式教學的特點
迭代是一種重復反饋的過程。每一次對過程的簡單重復、簡約重復、提升和發展性的重復等,都是一次迭代。這一次迭代所得到的結果可以作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趯鴥韧獾浇虒W相關材料的研究,筆者認為,迭代式教學就是一種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教學方式。迭代式教學讓教學具有一種連續性,是一種在學生前一次所形成知識、能力及經驗基礎上進行的教學。迭代式教學旨在讓學生在每一次學習中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都得到可持續發展。迭代式教學的根本價值取向是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為連續性、進階性的學習。迭代式教學有兩個顯著特征:其一,迭代式教學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之上的;其二,迭代式教學對學生的數學知識豐富、能力提升、素養發展是持續性的、不斷推進的。因此,迭代式教學是發展性教學。迭代式教學不故步自封,但也不主張冒進,它主張以學定教、依學施教、順學而導。因此,迭代式教學是真實性的教學、生長性的教學、反思性的教學。
(一)迭代式教學的真實性
迭代式教學需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重視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迭代式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積極備學。備學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備學科課程,二是備學生具體學情。在迭代式教學中,教師應當在每一課開始教學前,對這兩個方面的相關內容進行綜合性分析和評估,并且要給出一個初始評價。換言之,迭代式教學是一種真實性教學,是以數學學科知識本質及學生具體學情為基礎的。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課的備學為例,與小數相比,盡管分數概念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少,但學生對分數還是有一定認識的。如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平均分東西”的操作之后,理解了“半個”物體的概念,甚至物體“一半”的概念。這一操作過程及“半個”“一半”等概念,就是學生正式、系統學習分數概念的基石,也是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胺謹档某醪秸J識(一)”的迭代式教學,往往就是從“平均分東西”開始的,而且是從“將一個具體的物體平均分成兩份”開始的。實踐證明,這樣的一種迭代式教學是有效性教學,能切入學生的數學“前理解”,喚醒、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二)迭代式教學的生長性
迭代式教學具有生長性,它的目標是要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迭代式教學具有一種“自組織性”的特性,能引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慧學”。這樣的一種價值取向體現了迭代式教學的生長性。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部分內容之后,再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學生就會自覺地對“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進行平均分配,并能在“平均分的份數”與“分母”,“表示的份數”與“分子”之間建立關聯。換言之,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二)”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而學生能自主性地對“整體”進行平分,就是學生學習力生長的確證與表征。迭代式教學,一方面注重喚醒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部分內容時的基本活動經驗;另一方面要拓展學生的認知經驗,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平均分的對象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迭代式教學的生長性,既體現為學生對舊知的復習,又體現為學生對新知的建構。
(三)迭代式教學的反思性
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建構新知,又要引導學生反思、評估、監控建構性過程、建構性基礎。迭代式教學的反思性,不僅體現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結果的反思,還體現為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反思。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反思“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和“分數的初步認識(二)”中的相關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對“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整體”進行抽象、概括,從而助推學生建構“單位‘1’的量”的概念。
二、迭代式教學的實踐
迭代式教學將學生每一次的活動經驗的增長都成為一次“迭代”。迭代式教學不僅注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還注重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迭代式教學不僅注重數學基礎知識、技能,更注重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等;迭代式教學能有效地建構學生深度學習的生態系統。
(一)重結構
迭代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完善認知結構。知識結構是認知結構的基礎,而良好的認知結構有助于學生的迭代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的良好認知結構的豐富、完善就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迭代生長。因此,迭代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建構完善的認知結構。如在上述“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從“平均分的對象”“平均分的過程”“平均分的結果”三個視角來認知。其中,在每一個內容板塊,教師的教學又應當有所側重。如“分數的初步認識(一)”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重點應當定位于“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這一部分內容,教學重點應當定位于“平均分的對象”;在開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當致力于從對象、過程、結果等方面建構結構、完善結構,從而讓學生理解、掌握分數的意義。這樣的一種注重結構的迭代式教學,對學生后續學習相關內容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重結構是迭代式教學的基本取向。
(二)重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迭代式教學的靈魂。沒有數學思想方法的支撐等,學生的迭代式學習就是無法想象、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常態的教學,往往滿足于學生知識的獲得、技能的習得,而迭代式教學則注重提煉、總結、明晰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相關的數學思想、方法。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分數的初步認識(二)”這兩部分內容時,教師應當具有一種建模思想,從而為“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奠定基礎。迭代式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明確的方法意識、思想意識。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方法、策略、思想等是教師實施迭代式教學的重要抓手。
(三)重遷移
教育心理學中對遷移的解釋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迭代式教學是一種正遷移教學。在迭代式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遷移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引導學生遷移相關的經驗、方法等。在迭代式教學的學習遷移中,學生的認知心理往往會發生同化,即新知被有效納入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之中。同時,也會發生些許順應現象,即新知不能被有效納入學生認知結構之中,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重組、改造,以便讓新知納入其中。但無論是學習遷移還是學習順應,學生的認知結構始終處于動態的、發展的過程之中。
三、迭代式教學的價值
迭代式教學解決了數學教學碎片化、被動化等多重性的問題,同時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一)迭代式教學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迭代式教學,將學生的學習靈活遷移、巧妙應用等放置在突出位置。迭代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充分經歷數學知識的生發、生長、生成過程,注重學生的經驗對接、知識生長等。如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分數的初步認識(一)”作為種子課,引導學生“學結構”;將“分數的初步認識(二)”作為自主學習課、嘗試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用結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復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中的相關知識,回顧知識形成過程,從而為學生自主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二)”奠定基礎。顯然,迭代式教學有助于遷移知識、遷移方法、遷移學法等,是一種低耗高效的教學方法。從這個視角來說,迭代式教學符合“雙減”的政策要求,可以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
(二)迭代式教學契合了學生的“學習”本義
迭代式教學不是傳統的“一課一得”的教學,它不再讓學生的學習孤立化、被動化。迭代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整體性、結構性、系統性的思維等。如在上述課程的迭代式教學中,學生通過感受、體驗、比較等,能深刻地認識到“分數與平均分的對象多少無關,與平均分的份數多少以及表示的份數多少相關”。迭代式數學教學,能讓學生系統、結構性地看待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能促進學生數學學習力的不斷進階。
(三)迭代式教學促進了教師的課程理解
迭代式教學提升了教師的課程理解水平。通過迭代式教學,教師不再僅僅是課程的實踐者、執行者,更是課程的創生者和設計者。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一)”和“分數的初步認識(二)”這兩個板塊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學習需求,實施整體性教學。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學情,讓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二)”一課時帶入“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的知識,進行有機滲透等。這種整合性教學,就是教師自主性課程的開發目的,體現了教師的課程實踐主體地位。迭代式教學不僅促進了教師的課程理解,還深化了教師的課程實踐,促進了教師的課程開發、課程創生。迭代式教學充分發掘了教師的課程實踐力,彰顯了教師的課程創生力。
實踐證明,迭代式教學是教學的一種趨勢。迭代式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促進教師的課程開發力、教學實踐力的發展。在小學數學迭代式教學中,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迭代升級,才能讓學生的“學”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林傳忠.有結構地教數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8):57-61.
[2]陳家剛.認知學徒制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