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為檢測學生單元整體學習效果,可以設計單元作業,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文章針對英語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單一性、枯燥性等問題,結合具體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案例,探討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隨著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不斷實施,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已逐步引起重視。單元整體作業設計是將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作業的設計,使其達成合力。目前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中還存在一些普遍問題,如理解記憶類的作業多,應用實踐類的作業少;考查語言知識類作業多,培養文化意識的作業少;缺乏主題情境,趣味性、生活性不足;評價主體少、方式單一等。設計英語單元作業應基于單元教材分析,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形成單元作業設計目標,從而設計分層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做好作業評價與分析,切實發揮好作業的檢測與反饋作用。筆者以人教版英語五(上)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為例,闡述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和實施路徑,以期提升作業的趣味性、關聯性、實踐性、綜合性和有效性,從而促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落實。
一、基于單元教材分析,統整課時內容,探究單元主題意義
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季節,從核心素養角度分析是屬于“文化基礎”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素養,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基本要點。主要是通過描述最喜歡的季節,并從四季氣候、四季特征、四季活動等方面陳述原因,從文化領域、科學領域、地理領域等全面認識四季,引導學生感悟四季的變換,體驗多彩的活動,了解四季背后的人文底蘊。
從英語學習活動觀角度分析,本單元的主題語境屬于“人與自然”中的“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主題群,通過整合性地學習四季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發展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并全面陳述理由等語言技能,提升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等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正確情感態度和保護自然、健康生活的行為表現。
整個單元內容共分為六個課時,第一、二課時在內容上和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相似之處,描述天氣情況的形容詞,如cool,cold,rainy,windy,snowy,sunny等單詞皆已學過,主要學習季節名詞和談論喜愛的季節以及每個季節的天氣狀況;第三課時主要學習字母組合br/gr的發音規則;第四、五課時主要學習如何在語境中正確運用詞組描述季節活動,并引導學生注意合理安排不同季節的活動;第六課時主要復習與鞏固本單元語言知識,并通過提供的語篇素材,引導學生發現和體驗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因此,從單元整體教學視角出發,根據主話題對單元各課時教學版塊進行統整、組合,引導學生對各個子話題進行深入學習,開展主題意義探究。
通過6個子話題“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Weather”“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Features”“The Sound of‘br’ and ‘gr’”“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Scenery”“Different Seasons,Different Activities”“My Favourite Season”層層推進教學活動,帶領學生逐步深入話題學習。學生通過問題鏈“Whats the weather like?”“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you wear?”“What can you do?”“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JP7]... best?”的牽引,不斷深入探討季節話題。在完成單元所有內容學習后,初步了解季節形成的原因,知道不同季節的不同特征,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和對自然知識的興趣。
二、基于單元主題語境,創設整體情境,確定整體教學思路
本單元作業設計秉承“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理念,堅持立德樹人,以單元學習目標為抓手,注重單元整合、情境創設、跨學科融合、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培養,突出作業設計的實踐性、整體性、關聯性和遞進性。結合學生真實生活情境、生活認知和發展愿望,創設來自澳大利亞的小游客Lisa參觀合肥本土旅游景點祥源花世界、感受四季變換、體驗多彩活動大情境。課時作業以“祥源花世界招募小小導游”情境主線設置一系列闖關任務,單元質量檢測作業則延續課時作業情境,創設“Lisa在導游帶領下,愉快參觀祥源花世界”的情境,考查學生綜合語用能力等。在設計中,我們也注重結合已學的與季節相關的語言知識,融合氣候、服裝搭配、戶外活動及四季之美等話題,通過詞句練習、語篇閱讀、繪本閱讀、繪制思維導圖、采訪調查、設計宣傳手冊、設計書簽等多樣化練習活動,設計螺旋上升式的單元作業,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多元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三、基于單元作業目標,設計分層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從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出發,以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培養為核心,設計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及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有效英語作業,落實核心素養的發展目標。
基于單元學習目標,筆者主要設置的單元作業目標包括:能夠掌握本單元的單詞及活動短語;能夠掌握關于季節的問答句型并能規范書寫;能夠運用句子I like[JP7]...best because[JP7]...描述自己喜歡的季節以及原因;能夠掌握br/gr的發音規則并正確判斷br/gr在單詞中的發音;能夠聽懂關于季節的語篇并完成對應聽力練習;能夠通過圖片讀懂關于季節的語篇材料,運用相關閱讀策略,如正確提取關鍵信息、推理判斷等完成閱讀任務;能夠聯系情境運用已學過的相關知識,設計出個性化的實踐作品;能夠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本單元知識進行溝通交流,并嘗試創造性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態度,傳播本土優秀文化;能夠進行跨學科學習,探索全球氣候差異以及季節變換的成因,形成科學精神。
筆者根據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理論及英語學習活動觀設計了基礎理解類、拓展應用類、實踐創新類分層作業,兼顧群體特點與個體差異,設計可供選擇的差異化作業,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作業設計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考慮到學生生活的情境,在“爭當祥源花世界小導游和爭創最佳小導游”的闖關任務驅動下,設計了一系列有意義、有趣味、有梯度的形式豐富的個性化、創新型作業。并注重實踐性、跨學科等綜合類作業的設計,注重作業的探究性和合作性作用,實現作業的多樣化。
(一)落實基礎理解類作業,夯實基礎知識
基礎理解類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英語作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單元每個課時都設計了三題左右的基礎理解類作業,并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如在Part A Lets Learn第二課時作業部分,老師結合合肥祥源花世界的十二星座迷宮情境,設計了“走迷宮”這一趣味拼單詞題型。
題目描述:同學們,你走過祥源花世界的十二星座迷宮嗎?Lisa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你能幫助Lisa走出迷宮嗎?請先嘗試畫出路線圖(注意別繞路哦),再將沿路的字母拼一拼寫出來。
設計說明:本題意在創設的游戲情境中考查學生正確書寫本課時所學詞匯,鞏固掌握所學語言,并能按要求完成游戲的能力。以走迷宮的方式記憶單詞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二)優化拓展應用類作業,提高語用能力
設計拓展應用類作業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能力。如在Part B Lets Try amp; Lets Talk第三課時中,教師設計了“補充朋友圈文本內容”的應用作業。
題目描述: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游客Lisa之前在微信朋友圈發的內容,請你根據Lisa的朋友圈配圖將文本內容補充完整。
設計說明:本題意在落實《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二級目標要求:學生能在詞語和相應事物之間建立聯想,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短的語句。本題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呈現文本,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同時也借助創編的文本讓學生初步感知南北半球季節差異,培養科學精神。
(三)設計實踐創新類作業,培養創新能力
實踐創新類作業屬于英語綜合作業,旨在幫助學生發展思維品質,培養文化意識,最終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因此也日益受到重視。如在Part B Read and Write第六課時作業中,筆者布置了設計四季書簽這一實踐創新類作業。
題目描述:為了回饋廣大游客,祥源花世界即將推出四季書簽作為紀念品。請各位小小導游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精美的四季書簽吧!
設計說明: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在英語學習中,要設計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寓學于樂,引導學生提高文化鑒別能力,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本題結合學生在其他學科學習到的語言素材,鼓勵學生跨學科融合創新,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設計單元檢測作業,提升綜合素養
筆者在設計單元檢測作業時,也注重在主題情境中設置分層練習活動,全面檢測學生本單元學習效果。本單元檢測作業以The Best Tour Guide為主題,創設合肥祥源花世界景區正在舉行“最佳小導游”評選活動這一任務情境,引導學生帶領小游客Lisa暢玩花世界,并闖關收集花朵,獲得“最佳小導游”榮譽證書。
檢測作業一共有三個闖關練習活動。第一關:“基礎練”(第1~3題,19朵花),首先,通過創編祥源花世界景區導游英文解說詞聽力材料,于真實生動的語篇情境和任務活動中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也融入了合肥一些文化底蘊豐厚的旅游景點,如包公園、小井莊、劉銘傳故居、三河古鎮等,意在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第二關:“提升練”(第4~7題,36朵花),通過引入祥源花世界里星球花園各個館區,創設參觀的游客根據館外任務牌完成任務的小情境,在挑戰任務的情境中完成辨析詞義、詞性,選詞填空等基礎理解類題目。第三關:“拓展練”(第8~10題,45朵花),通過創設Lisa和澳大利亞的父親微信聊天、與Lisa來自同一國家的Koala來到中國(課本故事素材)等小情境,在多模態的語篇情境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多元文化意識。最后,通過提供有關肥西旅游小指南的自編閱讀理解材料及Lisa給她遠在澳大利亞的好朋友Martin寫一封祥源花世界的四季旅游小指南的書面表達任務,發展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四、基于“雙減”政策,制定分析量表,實現多元評價
筆者針對每一題作業都設計了具體的分析量表,涵蓋了作業目標、設計意圖及理念、形式與水平、作業完成參考時間及評價標準等要素,做到每一題作業都有依可尋、有依可測,實現提質增效。同時,基于作業數據分析進行評價與指導,設計多元評價活動,提供個性化的評價反饋。
如針對四季書簽設計活動這一實踐性作業,筆者主要從四個遞進的考查維度設置了評價標準,即“我能認真、順利地完成此題,完成時長"""";我能簡單描述出自己喜歡的季節;我能融合其他學科相關知識準確介紹季節特點;我能生動描述季節,制作富有特色、形式新穎的書簽”。
此外,在單元檢測作業評價活動中,筆者結合核心素養四個維度,從聽、說、讀、寫、看等方面設置了單題具體評價標準。同時基于單元檢測作業整體情境,設置了闖關達標獎勵評價機制。通過量化學生所獲得的花朵數,引導學生努力完成進階闖關練習,最終站上領獎臺,獲得“最佳小導游”榮譽證書。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當下英語學科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單元整體作業作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教師在設計過程中要依據課程標準,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基于單元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設置具體可測的單元作業目標,設計類型豐富的分層作業,實施多元評價機制,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兒.人教新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單元整體作業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21(8):7072.
[2]樊曉菲.小學英語基礎與綜合作業的有效布置與評價[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7/8):102107.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小學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3.
[5]朱青云.基于扎根理論的小學高年級英語單元作業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2.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