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研究分析復方中藥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效果。本次實驗對象主要選擇養殖場自然發生大腸桿菌病的病雞20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抗大腸桿菌藥物)與觀察組(復方中藥),每組各50例。對比兩組治療5d后的存活率、增重情況。對照組的存活率為90%(90/100),觀察組的存活率為88%(88/100),(x2=0.102,P>0.05);觀察組的平均增重為(7.46±0.21)g,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68±1.31)g,(t=5.732,P<0.01)。對于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來說,采用復方中藥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與西藥相當,但中藥本身的毒副作用更低,且能夠促進病雞順利增重,具有更好的適應性。
關鍵詞:雞大腸桿菌病;復方中藥;治療效果
雞大腸桿菌病作為養殖場較為常見的一種細菌性病癥,其會導致不同品種、不同日齡的雞感染,倘若不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治療,往往會引發多種疾病同時產生,如新城疫、禽流感等,導致養殖戶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于禽致病性大腸桿菌來說,相應的血清類型非常多,較為常見的主要包含O1、O2、O78等,因為不同地區的血清類型存在極大的差異性,導致大腸桿菌的預防難度相對較高,缺乏有效的疫苗[1]。對于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來說,主要是采用抗大腸桿菌藥物進行治療,如β-內酰胺、喹諾酮、氨基糖苷等藥品制劑,然而長時間選擇抗生素、化學藥品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大腸桿菌的耐藥性正在不斷加強,藥物劑量也在不斷增多,最終導致禽類肉、蛋食品的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2]。上述背景下,當前相關研究更為傾向于采用中藥方案,相較于抗大腸桿菌藥物來說,中藥方案的毒副作用低,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能夠避免耐藥性的問題,同時中藥的合理使用,還能夠提升病雞免疫功能。復方中藥主要優勢在于毒副作用小、藥效強、吸收快等,近年來開始在獸藥行業快速發展,逐漸成為“減抗/替抗”的研發重點。基于此,本研究系統闡述了復方中藥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療效,并與傳統抗大腸桿菌藥物進行對比分析,現針對相關內容進行如下總結。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對象主要選擇養殖場自然發生大腸桿菌病的病雞200例,基于臨床分析與實驗室診斷,200例病雞均診斷為雞大腸桿菌病。采用擲硬幣方法進行分組,每組分別為100例,包含對照組(抗大腸桿菌藥物治療)與觀察組(復方中藥方案)。
1.2實驗方法
對于對照組病雞,采用12%單硫酸卡那霉素可溶性粉進行治療,相應的劑量為每100 L飲水加75 g,1次/d。觀察組選擇拌料投藥模式,給予復方中藥“禽痢康”,病雞用藥為2 g/次,1次/d。針對兩組病雞,就能進行為期5 d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觀察指標主要是針對病雞存活率、平均增重進行評價。病雞存活率=(試驗結束時病雞存活數/試驗雞數)×100%。存活雞增重=試驗結束時病雞體重-試驗前病雞體重。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選擇SPSS 22.0,平均增重選擇(X±S)表示,t檢驗,存活率采用%表示,x2檢驗。
2結果
根據表1所示數據可以看出,兩組病雞在存活率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平均增重高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雞大腸桿菌病主要是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染,也可以通過交配、種蛋等傳染。健康雞只食用遭受大腸桿菌污染的飼料,或者飲用受到污染的水時,抑或是空氣當中存在攜帶菌體的各種塵埃,當易感雞將病菌吸入到下呼吸道以后,會直接進入血液系統,導致感染癥狀的發生。對各個養殖場來說,只要產生感染源,雞大腸桿菌病通常會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范圍的傳播,而上述進程中還會同時引發各種類型的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養殖場不得不面臨巨大的威脅[3]。
從雞大腸桿菌病的致病因素來看,主要誘因在于雞群當中存在潛在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剛孵化的雛雞,倘若腸道當中存在大腸桿菌,且正常菌群內涉及10%~15%的致病性大腸桿菌,這就使得雛雞在生長發育進程中隨時面臨發病的問題[4]。正如上文所述,由于致病性大腸桿菌涉及的血清類型較為復雜,疫苗的防疫效果較為有限。眾所周知,不同區域、不同養殖場往往存在的血清型大腸桿菌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即便是在同一個養殖場當中,也會存在多種血清類型的可能性。正是因為上述問題,導致疫苗防疫的整體效果不夠理想,還需要針對防控措施進行優化調整。大腸桿菌非常容易混合感染其他病原(如支原體等),也往往會繼發感染其他雞病(如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只要病雞出現以上情況,就會導致機體抵抗力明顯降低,增加該病的治療難度。此外,在實際養雞生產中,經常存在不合理用藥的現象,如隨意增加劑量、長時間低劑量使用、給藥途徑不合理、沒有適時輪換用藥,這些不正確的用藥程序和用藥方法都容易促使大腸桿菌形成耐藥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從雞大腸桿菌的致病因素來看,主要包含以下兩個關鍵因素。其一,飼養環境條件差。雞群生活環境差、飼養密度過大、舍內沒有適當通風、有害氣體(如氨氣等)濃度過高等,都容易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此時環境中的大腸桿菌則會趁機侵入體內而引起發病。其二, 應激因素。氣候突然改變、斷喙、轉群、換料以及過大噪聲等引起雞群發生應激反應時,都會導致機體抵抗力降低,從而容易發生大腸桿菌病。
從雞大腸桿菌病的治療方案來看,抗大腸桿菌藥物是常用的治療方案,因為長期不合理用藥現象,如未能嚴格按照標準更換藥物、隨意調整藥物劑量、長期低劑量用藥方式、給藥途徑錯誤等,使得大腸桿菌耐藥性在這個過程中持續增強,臨床治療效果不佳。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當前相關研究更為傾向于采用中藥方案,相較于抗大腸桿菌藥物來說,中藥方案的毒副作用低,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能夠避免耐藥性的問題,同時中藥的合理使用,還能夠提升病雞免疫功能[5]。因此,本研究提出復方中藥方案,充分結合雞大腸桿菌病的實際特征,提出復方中藥禽痢康方案,方劑主要是由甘草、炒麥芽、炒神曲、炒山楂、地榆、大青葉、穿心蓮、黃連、地錦草、白頭翁組成,其主要功效在于涼血止痢、清熱燥濕。方劑當中黃連、白頭翁為主藥,主要功效在于燥濕、清熱、涼血的作用;同時輔以地錦草、地榆、穿心蓮、大青葉,能夠進一步發揮涼血、解毒、清熱的功能,從而有效強化主藥的作用;佐藥為炒麥芽、炒山楂、炒神曲,可以充分發揮消食、和中的功能,能夠改善病雞食欲較差的問題,促進病雞順利進食;甘草為使藥,能夠針對復方中藥進行有效的調和[6]。對于中藥的處理來說,通過傳統粉碎工藝實施處理,未能有效破壞中藥的細胞壁,非常容易導致中藥本身的有效成分含量不高、粉劑效果不佳等相關問題[7]。復方中藥炮制工藝則能夠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在炮制過程中針對中藥細胞完成破壁,保障有效物質的順利釋放,病雞在用藥以后,保障血液當中各類有效成分能夠快速達到理想的濃度[8]。根據現代獸醫藥理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研究可知,復方中藥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兼顧臨床療效與安全性,不容易引發耐藥性問題,能夠有效抑制各種細菌、病毒的生長繁殖。禽痢康作為純中藥制劑,本身的毒副作用非常小,且在病雞體內的殘留也非常低,能夠有效避免耐藥性問題。從本組研究數據來看,對照組的存活率為90%(90/100),觀察組的存活率為88%(88/100),(x2=0.102,P>0.05);觀察組的平均增重為(7.46±0.21)g,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68±1.31)g,(t=5.732,P<0.01)。由此可以看出,復方中藥治療雞大腸桿菌的臨床療效理想,療效與西藥治療方案相當,同時復方中藥治療后能夠有效促進病雞增重,使得病雞能夠迅速恢復,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西藥治療方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夫宏,婁路平,姜婷婷,等.雞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空腸彎曲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SYBR Green Ⅰ多重定量PCR方法建立[J].現代畜牧獸醫,2022(11):1-6.
[2] 林仁釗,莫桂芬,陳嘉欣,等.中藥復方蓮芩散對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研究[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2(06):32-36.
[3] 張慶如,劉士萌,周佳雪,等.太行雞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和奇異變形桿菌混合感染的診治[J].北方牧業,2022(9):18.
[4] 駱延波,張印,胡明,等.扶正解毒顆粒對雞安全性和影響大腸桿菌抗藥性的研究[J].家禽科學,2022(4):12-18.
[5] 張海龍,何云鳳,黨儒堯,等.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區雞源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J].中國獸醫學報,2022,42(4):686-691+697.
[6] 謝江,吳健敏,陸有飛,等.烏梅聯合抗菌藥物對豬大腸桿菌分離株的體外抑菌效果的研究[J].廣西農學報,2022,37(2):25-29.
[7] 顧艷麗,單春喬,曹艷子,等.復方中藥發酵液對肉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效果及免疫調節作用[J].中國畜牧獸醫,2020,47(11):3687-3695.
[8] 沈永恕,唐光武,吳玉臣,等.復方發酵黃連膏劑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療效觀察[J].中國獸醫雜志,2019,55(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