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教學思維的固化和學生寫作自我意識的缺乏。在核心素養的框架下,通過創新教學策略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包括結合學習與寫作、定期展示優秀作文例文、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本質、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教師對學生寫作內容的積極評價等多元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作文作為學生表達思想、情感和觀點的重要途徑,其教學策略的優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為關鍵。然而,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表達的發展。表現在語文作文教學方面,傳統教學思維的固化,導致了教育方法和內容的僵化,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化表達的發展;學生寫作缺乏自我意識,又使得學生難以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融入作文中,導致寫作內容與個人實際體驗脫節,無法真實反映自我思考和感受。因此,探索適應核心素養教育要求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不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綜合現有的研究成果和本人的教學思考,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
一、利用學寫結合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在核心素養教育的指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應重視學寫結合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這種方法不僅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深度的理解,而且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在寫作實踐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挖掘其中的審美價值。教師應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分析作者的語言運用、情節構造、人物塑造等方面,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及其藝術魅力。通過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審美特征[1]。接著,教師應鼓勵學生將這種審美體驗轉化為寫作靈感。在理解了林黛玉進賈府的情感細膩和藝術表現后,學生可以嘗試以類似的風格或情境創作自己的故事或描述某一事件,如編寫一個與原文情節相關的新場景,或從另一個角色的視角重新敘述故事。這樣的寫作練習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作能力,而且能夠加深他們對原作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寫作。在審美鑒賞的基礎上,學生應被鼓勵去思考和探索作品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解讀和創新空間。例如,學生可以就林黛玉的性格、行為或故事情節提出自己的見解,甚至嘗試對故事情節進行改編或擴展,從而展現個人的獨特見解和創造力。最后,通過作文反饋和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審美鑒賞與創造性寫作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進行互評和討論,從而在實踐中加深對文學審美的理解,提高寫作水平。
總體而言,通過學寫結合的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又能夠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寫作技巧。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經典文學作品的同時,能夠通過寫作實踐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展示優秀例文,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在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策略是定期展示優秀的作文例文,以此作為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學習優秀作品的寫作技巧,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從而在寫作能力上取得實質性的提升。
定期舉辦作文專項課堂,是這一教學策略的關鍵實踐環節,在這些課堂上,教師可以挑選并展示一些優秀的學生作文,或者是經典的文學作品。在展示過程中,重點分析這些作品在選材、構思、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等方面的特點和優勢。例如,教師可以指出某篇作文在敘述結構上的創新之處,或者分析一篇經典散文中語言的精致和深刻。
通過這種展示和分析,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不同寫作風格和技巧的應用,從而啟發他們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類似的技巧。此外,這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模仿的機會,尤其是對于那些在寫作上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觀摩優秀作文,他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好的作文是如何構建的。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和分享自己的看法。這種互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作文的理解,還能促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學生可以在討論中提出自己對某篇作文的理解,或者分享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體會和困惑。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展示的內容。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研究和模仿這些優秀作文[2]。這可以通過布置相關的寫作練習來實現,如讓學生嘗試仿寫某篇展示的優秀作文,或者在相似的題材下創作自己的作文。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寫作技巧和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寫作中。
綜上所述,定期展示優秀的作文例文,并通過分析、討論和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和模仿,是提高高中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這種策略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三、把握語文教學內容的本質和特征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應當緊緊圍繞語文學科的本質和特征進行。語文不僅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傳遞文化、歷史和哲學思想的載體,突出人文性。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豐富多樣的表達方式,還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育他們的思考能力。
以《勸學》這一典型課文為例,教師可以探索一系列富有創新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在作文中不僅展現技巧,更重要的是體現深層次的思考和文化理解。在教學《勸學》時,一個核心的策略是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深層的文化和哲學意蘊。荀子的這篇文章不僅僅是關于學習的勸誡,更是一種對于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深刻反思。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關鍵詞句,探討荀子的教育觀念和其背后的文化根源。這種深入的文本分析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也能夠激發他們在寫作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強調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個人獨特的視角來解讀和回應課文,這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此外,將作文教學與閱讀、討論結合起來,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通過閱讀《勸學》及其相關的解析材料,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解讀和觀點,這將為他們的寫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和視角。在此基礎上,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觀點,不僅能夠促進思想的交流,也能夠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總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對經典文本的深入理解、學生個性化表達的培養、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以及作文的有效反饋和修正。通過這些策略,我們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幫助他們深入理解和欣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核心素養。
四、平時要多積累作文素材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指導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素材積累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涉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發展,而且與其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緊密相關。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積累作文素材,以此提升其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
素材積累的首要環節是廣泛閱讀,包括經典文學作品、現代文學、報刊雜志以及各類網絡資源。通過閱讀,學生可以吸收豐富的語言表達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現象,從而為寫作提供靈感和素材[3]。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發揮引導作用,推薦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和興趣的材料,并組織討論和分享,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入思考。
除了閱讀,實際生活體驗也是作文素材積累的重要來源。教師應鼓勵學生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通過觀察和體驗來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都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豐富的素材。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特定主題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將生活體驗轉化為具體的寫作素材。
進一步地,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從歷史、哲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汲取素材。這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其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跨學科的知識整合尤為關鍵,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主題研討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將跨學科知識應用于作文創作中。最后,對于作文素材的整理和運用,教師應教會學生系統性和創造性的思考。通過定期的寫作練習和反饋,學生可以學會如何高效地整理和選用素材,以及如何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這些素材,以提高作文的思想深度和藝術表現力。
五、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寫作內容
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寫作內容的積極評價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評價不僅能夠鼓勵學生,還能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提升空間,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寫作能力。
以《沁園春·長沙》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詞中的湘江秋景,并探討作者是如何通過各種意象來表達情感和思緒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評價方式應該是鼓勵和啟發式的。當學生嘗試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詞的內容時,教師應該認可他們的努力,并提供具體的反饋,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表達方式哪些部分做得好,哪些部分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如果學生能夠捕捉到詞中的某個細微情感或者獨特的意象,教師應該特別指出并贊賞這一點,同時也可以提出建議,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他們的解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深入探討“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和“同學少年”等詞句,理解詞人的情感和思想。通過積極的評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和感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詩詞的精髓,還能激發他們對文學創作的興趣。此外,鼓勵學生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并與同學交流心得,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這些交流和心得進行積極評價,促進他們對文學和藝術的理解和欣賞。當學生嘗試寫新詩時,教師的積極評價尤為重要。通過認可學生的創作嘗試,指出他們作品中的亮點,同時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之,通過對學生寫作內容進行積極評價,教師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他們對文學創作的熱情,并幫助他們在核心素養的培養中取得顯著成效。這種教學策略不僅關注學生寫作技能的提升,更重視他們情感表達和思維深度的發展。
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應用實際生活
在核心素養框架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應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將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探討如何通過這一課程,有效地培養學生在理解新聞評論文體、掌握寫作方法、理解文章結構和論證方法以及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中,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新聞評論的文體特征和基本寫作方法。通過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等優秀文章,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識別文章的結構、語言風格和論證技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和創造性寫作,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同時,注重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也能夠理解和表達自己對于時代和社會現象的看法。
為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文章脈絡結構和論證方法時,采用主動探索的方式。例如,在學習“引證法”等論證方法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尋找和分析不同文章中的應用實例,進而在課堂上分享和討論。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學中應重視文章語言特色的學習。通過細致地分析《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中的語言運用,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恰當地使用語言,以達到更佳的表達效果。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寫作時注重語言的精準性和表現力,以更好地傳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
在探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深入分析了當前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策略。這些策略從多方面著手,旨在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實踐這些策略,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還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最終,這將促進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語文知識,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教學變革是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積極回應,也是對未來教育挑戰的有力準備。
參考文獻:
[1]姚玉輝.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探析[J].新一代:理論版,2021(8).
[2]李莉.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J].課外語文,2019(34).
[3]黃吳沃.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神州,2019(13).
(作者:李園園,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教師)
[責編:張應中;校對: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