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必要性的基礎上,指出要深刻學習領會調查研究的總體要求、重點內容、方法步驟等,按照“八個相統一”原則開展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并提出了加強調查研究的保障措施,旨在助推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開展。
關鍵詞:新時代;新聞宣傳;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3-0043-04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對如何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有力部署,為新時代新聞宣傳調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以“調查研究”為主業的新聞宣傳工作者,要深入貫徹落實《工作方案》,加強調查研究,為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發揮好新聞宣傳的積極作用。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的必要性
新聞宣傳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者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新聞宣傳工作者的一項基本功。對于新時代加強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調查研究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思想的具體實踐
習近平新聞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形成的新聞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宣傳工作的科學指南[1]。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強調“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工作作風”[2]。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思想,就必須大興調查研究,必須扎扎實實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在路上、在現場,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挖掘“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素材,真正把新聞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人民心坎上。
(二)加強調查研究是對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弘揚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3]。百年來,黨的主要領導人始終強調調查研究在黨的新聞宣傳工作中的重要性。毛澤東指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4],鄧小平指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調查研究、實事求是”[5],江澤民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6],胡錦濤指出新聞宣傳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7]。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宣傳調查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深入基層一線,增強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學會做群眾工作的方法”[8]。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是對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弘揚,需要新聞工作者一棒接一棒地傳下去。
(三)加強調查研究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寶
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新聞宣傳事業,真實記錄和書寫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業績。黨百年來的新聞宣傳成就的取得,與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形成的符合各個歷史時期新聞宣傳需要的經驗和傳統分不開,調查研究就是其中重要的法寶。正是在深入城市社區、廠礦企業、農家牧戶、田間地頭、商鋪檔口、車站碼頭的調查研究中,新聞宣傳工作者傳播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掘了報道的源頭活水,講述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新時代,黨的新聞宣傳事業要繼續學好用好調查研究這個重要法寶,自覺扎根基層、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寫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濃郁生活氣息、人民群眾交口稱贊和喜愛的新聞作品。
(四)加強調查研究是做好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時代,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戰略要求,各種風險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嚴峻,因此,新聞宣傳要更好地發揮引導社會輿論、引領人民思想的作用。新聞宣傳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深入思考如何應對新時代新征程前進路上的風浪考驗,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回答“六個如何始終”;如何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等重大問題,在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發揮更大作用[9]。通過調查研究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形成正面宣傳與輿論監督的引導合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團結一致、踔厲奮斗。
(五)加強調查研究是新聞宣傳工作者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
新聞宣傳工作者應將調查研究作為成長成才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聞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徑。”[10]新聞工作者只有在火熱的生產生活一線“抓活魚”“采鮮菜”,勇于擔使命、受歷練,才能去偽存真、去蕪存菁,才能政治堅定、思想成熟、作風優良、業務精湛。沒有不懈追求、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就不可能取得像“杰出的新聞戰士”范長江、“人民記者”穆青等老一輩新聞宣傳工作者的卓越成就。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敢于到最邊遠、最困難、最危險的地方去,在社會“大課堂”和實踐“大熔爐”中加強錘煉,培養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精神和頑強奮斗、自強不息的品質。
二、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的策略
《工作方案》提出的“五個必須堅持”為新時代做好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新聞宣傳工作者要系統把握、全面落實,按照“八個相統一”原則,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
(一)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11]。體現黨的意志就是體現人民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就是宣傳人民的主張。在這一原則指導下,堅持黨性,就要堅持黨對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的領導,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人民性,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調查研究導向,堅持走群眾路線,深入基層一線,向人民群眾學習,保持人民情懷,以人民為報道主角,以人民為服務對象,心系人民,謳歌人民,為人民呼吁、為人民抒懷,以充沛的激情和生動的筆觸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偉大事業的生動實踐和精神風貌。
(二)內容和形式相統一
《工作方案》指出了調查研究的主要方向,列出了12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中“新聞輿論引導、網絡綜合治理中的主要情況和重點問題”[12]是新聞宣傳工作者需要自覺承擔、千方百計調查清楚、研究透徹的重要課題。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必須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據工作需要確定調查研究內容和形式,做到調查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俱進”[13]。新聞宣傳的調查研究要強化創新思維,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調查研究手段、創新調查研究方式,提高調查研究的效率和科學性,切實增強新聞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堅決摒棄“蜻蜓點水”式調研、“欽差”式調研、“被調研”式調研、“拈輕怕重”式調研和“嫌貧愛富”式調研等。
(三)客觀性和主觀性相統一
新聞的生命力在于真實、客觀、公正。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遵循“用事實說話”的原則,尊重事實的客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記者要深入調查研究,多掌握一手情況。”[14]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必須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講真話實話,既報喜又報憂;堅決杜絕倒插筆畫、預設結論,堅決杜絕帶著觀點下基層、帶著框框搞調研,只有這樣才能察到實情、聽到真話、取到真經。新聞宣傳工作者在主觀意識里都有一把判斷好壞標準的標尺,要正確使用這把標尺、處理客觀性與主觀性的關系,將真實性放在第一位,主觀指導客觀,客觀印證主觀,把握好主觀性與客觀性的協調統一,確保調查研究客觀公正。
(四)目標性和實效性相統一
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工作要有明確的目標,做到主題鮮明、有的放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要“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15]新聞宣傳工作者開展調查研究要圍繞上述“5個問題”,有針對性地確定調查研究目標。調查研究的目的在于可行和運用,更好地指導實踐見到實效。要將典型經驗、問題思考和對策建議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并運用到新聞宣傳工作中;要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成果,理論性強、思想有深度或有前瞻性的優秀調研成果要交流分享,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確保調查研究工作取得實效。
(五)系統性和針對性相統一
新聞宣傳調查研究要從系統思維出發,立足于新時代新任務,加強前瞻性謀劃、全局性統籌、戰略性安排,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效率與效果、少數與多數的關系,促使調查研究產生實效。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各項工作、各類要素之間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關聯性、開放性,一子落而滿盤活,調查研究只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把握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實現多重目標間動態平衡、整體推進。要統籌實現系統性和針對性的統一,堅持把調查研究的著眼點有針對性地放在黨政重視、群眾期盼上,做到圍繞黨委、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圍繞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相統一
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鮮明的問題導向貫穿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過程,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16]做好調查研究準備工作,要抓住關鍵問題和問題的關鍵方面,防止問題跑偏;善于發現問題,緊盯“困難和問題清單”,奔著問題去調查。一項工作能不能搞得好、人民群眾認可不認可,最終要看是不是真的解決問題。因此,調查研究要把握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系,堅持客觀認識問題,理性分析問題,徹底解決問題。
(七)調查和研究相統一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多了,情況了然于胸,才能夠找出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辦法,做出正確決策。”[17]調查和研究是辯證統一的整體,調查是研究的基礎和前提,研究是調查的目標和根本。首先,新聞宣傳工作者要認真開展調查。堅持眼睛向下多看、腳步向下多走,經常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近的遠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眾的表揚和批評都要聽,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其次,新聞宣傳工作者要認真進行研究。調查后應及時研究、綜合提煉,多思考、多分析,把具體的東西理性化,零散的線條系統化,個別的問題規律化,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真正提高研究的質量和水平。調查與研究往往是調查之中有研究,研究之中有調查,必須把調查與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得出正確的結論,服務于科學決策。
(八)斗爭性和長期性相統一
新聞宣傳調查研究要敢于斗爭、敢于攻堅克難。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勇于攻堅克難,方能淬煉成鋼。新聞宣傳調查研究必須練就敢于斗爭的真本領、攻堅克難的真功夫,面對困難不推諉、不逃避,面對風險不畏縮、不躲閃,知難而進、迎難而上。要敢接“燙手山芋”、敢啃“最硬骨頭”、敢解“燃眉之急”,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調查實情、解剖麻雀。調查研究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要“求深、求實、求細、求準、求效”[18]。新聞宣傳調查研究要有打持久戰的決心、一以貫之的韌勁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時刻保持在線狀態;要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慎終如始、久久為功。
三、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的保障措施
新時代,新聞宣傳加強調查研究要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保障措施,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實的舉措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努力實現新聞宣傳調查研究的價值回歸。
(一)思想認識是先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上,新聞宣傳不能坐井觀天,更不能異想天開,必須踏踏實實、深入細致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者要切實提高認知能力,充分認識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深刻把握調查研究的原則方法,轉變作風,身體力行,讓調查研究走深走實。
(二)制度建設是基礎
新聞媒體要建立調查研究的長效機制,積極構建有利于加強新聞宣傳調查研究的制度體系,為新聞宣傳工作者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首先,要建立健全考核與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新聞工作者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的積極性、主動性。其次,要完善調查研究綜合協調機制,保障新聞工作者的采訪權、調查權和監督權。再次,要改進調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強調查研究的紀律作風建設。最后,要建立調查研究硬投入機制,確保調查研究能開展、有成效。
(三)人才隊伍是關鍵
做好黨的新聞宣傳工作關鍵在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19]。新聞宣傳工作者要錘煉“四力”,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筑牢理論根基;學習文化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深入基層,增強新聞敏感度。此外,還要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以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推動新時代新聞宣傳事業高質量發展。
四、結 語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是新聞宣傳工作大有可為和新聞宣傳工作者奮發有為的時代。在這個時代,新聞宣傳工作者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思想,不忘神圣職責、勇擔歷史使命,加強調查研究,保持人民情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農濤.習近平新聞思想形成的實踐基礎[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10/c405 31-30222133.html,2018-08-10.
[2][10]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6.
[3][13][15]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中央黨校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http://www.ccps.gov.cn/xxsxk/xldxgz/20 1812/t20181223_126887.shtml,2011-11-16.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5] 鄧小平.根本的工作方法就是調查研究實事求是[J].黨的文獻,2014(1).
[6] 陳述.黨史上的調查研究之風及其當代啟示[EB/OL].http://www.dangjian.cn/shouye/sixianglilun/lilunqiangdang/202007/t20200715_5711648.shtml,2020-07-15.
[7] 李長春.從“三貼近”入手改進和加強宣傳思想工作[J].求是,2003(10):3-8.
[8] 習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旗幟,2019(11):5-8.
[9][12]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EB/OL].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60787370430654080wfr=s piderfor=pc,2023-03-19.
[1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14] 人民日報社論.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N].人民日報,2016-02-20(04).
[16] 張翼.增強腳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217/c4053 1-31509242.html,2019-12-17.
[17] 習近平: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習近平《之江新語》文章選登(四)[EB/OL].https://news.12371.cn/2013/05/08/ARTI1368010932003753.shtml,2013-05-08.
[18] 本報評論員.調研務求“深實細準效”[N].光明日報,2018-03-02(13).
[19] 曾祥敏,涂凌波,豐瑞.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工作者如何錘煉“四力”[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9/1202/c40531-314841 27.html,2019-12-02.
[責任編輯:武典]